APP下载

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2024-11-11饶丛

【摘 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化,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工具,通过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全面规划、控制和评估,有效提升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基于此,论文在明确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价值的基础上,对全面预算在企业财务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优化策略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效能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4)08-0128-03

1 引言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既定的战略目标,通过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和考核等一系列活动,对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控制、考核,以确保企业各项经济活动有序进行,并最终实现战略目标的管理过程。借助全面预算,企业能够更清晰地洞察其战略发展目标与实际经营决策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灵活调整策略,以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降低经营风险,提升整体经济效益。在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时,关键在于深刻理解并准确把握企业的实际规模、经营特性以及多样化的业务类型,确保预算制度的每一项细节都能精准反映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实际运作状态和需求。如此,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及各部门负责人才能依据这些精准、详实的预算数据,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贴近实际的经营管理决策与部门发展目标,从而引领企业稳步前行,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2 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诉求

2.1 推动战略与经营融合的需要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工具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它不只是一个财务规划的过程,更是企业战略执行与落地的关键桥梁。通过将企业战略这一宏观、长远的目标愿景,细化为具体、可操作、可量化的年度经营目标和财务计划,全面预算管理确保了企业战略能够真正渗透到企业的每一个层级、每一个环节和每一项业务活动中。其次,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企业高层管理者清晰界定战略方向,明确长期发展目标及关键成功因素。通过跨部门、跨职能的协同合作,将这些战略要素转化为一系列具体的年度预算指标,包括但不限于销售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目标、资本支出、现金流管理等。在预算制定过程中,各部门需紧密围绕企业战略展开工作,通过充分沟通与协调,确保各自的预算计划与企业整体战略方向保持一致。最后,全面预算管理促进企业战略目标与日常经营的深度融合。它要求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始终保持对战略目标的关注与追求,将战略思维融入每一项决策、每一次行动中。通过预算的刚性约束和灵活调整机制,企业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战略定力,确保资源投入与战略方向的高度一致,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2 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

通过实施详细的预算编制流程,企业能够深入剖析运营活动的每一个细节,从而系统且全面地梳理出各部门、各业务单元以及各个具体项目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对各类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财务资金等的精确需求[1]。在明确资源需求的基础上,企业会根据其战略发展方向、市场趋势预测、内部资源能力评估以及经济效益分析等多个维度,对这些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先级排序。通过权衡不同项目、不同部门之间的资源需求与战略价值,企业能够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且能够最大化资源利用效率的预算分配方案。同时,预算编制过程还促进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与信息共享。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各部门需要共同讨论、协商并确定各自的资源需求与预算目标,有助于打破部门壁垒,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整合利用。

2.3 强化内部控制的需要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高效实施离不开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实时监控与高效反馈机制。这一机制不仅是对预算制定过程的延伸和强化,更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性的重要体现,在降低经营风险、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面预算管理的框架下,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预算执行监控系统,能够实现对各项预算指标执行情况的实时跟踪与记录。这一系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如ERP系统、BI工具等,将预算执行数据与企业实际运营数据进行自动对比与分析,从而迅速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偏差与异常情况。一旦发现预算执行偏差,企业应立即启动偏差分析程序,深入探究偏差产生的原因。通过实时监控与反馈机制,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这一过程不仅增强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高了企业应对市场变化与内部风险的能力,还促进了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增强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与凝聚力,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财务支撑与战略保障。

3 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应用全面预算管理的顶层规划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应用缺乏顶层规划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认知不足与理念落后。部分企业管理层对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未深刻认识到其对企业战略落地、资源配置优化及风险控制的重要作用。仅将全面预算管理视为一种财务管理工具,而忽视了其在企业整体管理中的战略价值。同时,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或传统行业企业,管理理念相对滞后,尚未建立起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2]。导致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推广和应用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容易出现盲目跟风或形式主义的现象。第二,缺乏战略导向与规划。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时,往往未将预算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紧密结合。预算的制定和执行过程缺乏战略导向,导致预算目标偏离企业长期发展方向,无法有效支撑企业战略的实现。另外,部分企业在引入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时,缺乏充分的规划和准备,只是简单地照搬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或模板,而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量身定制。这种缺乏针对性的做法往往导致预算管理制度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3.2 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执行力不足

在企业的长期发展历程中,众多组织逐渐构建起与自身运营模式高度契合的财务管理框架。所以,当全面预算管理这一现代化财务管理模式被引入并尝试落地时,不可避免地与企业既有的财务管理体系产生了摩擦与碰撞。这种内在的矛盾与冲突,直接成为影响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实施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另外,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来自企业内部环境的重重阻力,特别是某些业务部门,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过度保护,对会计部门试图深入了解其工作资料的行为持抵触态度,并未充分认识到在企业的整体战略中,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3]。此外,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人员因素的多样性,也为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政策法规的调整、竞争对手的策略变动等,都可能对预算的制定与执行产生影响。而企业内部员工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知差异、技能水平不一以及可能存在的抵触情绪,更是直接制约了该制度的推进效果。

3.3 预算管理监督体系不完善

有效的监督机制是确保预算管理监督评价体系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然而,部分企业在监督机制的建设上还存在不足,如监督主体不明确、监督流程不清晰、监督力度不足等。这些监督机制建设上的不足导致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难以被及时发现和纠正,极大地影响了预算管理的效果。

3.4 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与业务复杂性的增加,预算管理所需处理的数据量急剧上升,但当前多数企业仍依赖于传统的办公软件,这些工具在海量数据处理上显得捉襟见肘,不仅延长了预算编制周期,还降低了数据的精确性。同时,由于信息化建设滞后,企业内部各系统间缺乏有效集成,数据孤岛现象普遍存在,导致预算管理过程中数据无法顺畅流通与共享,进而削弱了预算管理的效率与准确性。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处理平台,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遭遇了信息反馈滞后的困境,使得管理层难以及时获取到预算执行的最新动态,无法为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预警和支持[4]。这导致企业的数据分析能力受到限制,无法充分挖掘预算数据中的价值,错失了发现并应对潜在问题与机遇的良机,进而削弱了预算管理对企业战略实施的支持力度。

4 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运用的优化策略

4.1 制定全面预算管理应用的顶层规划

制定应用全面预算管理的顶层规划是确保发挥全面预算管理效果的关键。对此,首先,企业应致力于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学习与沟通平台。通过组织系统化的全面预算管理培训,结合实战案例与行业洞见,使管理层及关键岗位员工能够深刻理解其精髓与应用方法。同时,引入业界权威专家进行精准评估与策略指导,不仅为管理层带来前沿的管理理念,更助力企业构建起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基石的现代管理体系。其次,企业还应建立活跃的内部宣传机制,利用多种渠道持续传递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价值与紧迫性,激发全体员工的共鸣与行动,共同推动企业向更高效、更精细的管理境界迈进。最后,企业还应强化企业的战略导向与规划,明确并坚守长期发展战略与短期经营目标的清晰界线。在此基础上,企业应定制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这一制度不仅紧密贴合企业独特的运营环境、行业特性及市场动态,还在预算编制、严格执行、细致监控及公正考核等关键环节上,充分融入企业个性化需求,确保管理制度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应建立预算与战略之间的紧密联动机制,通过定期评估与灵活调整,确保预算目标始终与企业战略方向保持一致,即便面对战略转型或市场波动,也能迅速做出响应,保持预算管理的灵活性与前瞻性,为企业的持续稳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2 强化预算管理执行刚性

为了强化预算管理制度的执行刚性,首先,要有效化解企业内部矛盾。企业应构建常态化的跨部门沟通机制,定期举办跨部门联席会议,促进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深度对话,确保预算编制精准对接实际运营需求,从而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摩擦。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预算管理过程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通过加大监督力度,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预算管理中的问题和偏差;通过提高监督频率,可以确保预算管理过程的持续性和稳定性[5]。其次,通过强化利益共同体理念的教育,借助实例展示企业整体繁荣与个体部门发展的相辅相成关系,构建明确的利益共享框架,增强团队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特别设立由高层亲自指挥的预算协调小组,作为解决预算实施难题的“润滑剂”,快速响应并妥善处理预算执行中的任何争议与冲突,确保企业预算管理流程的顺畅无阻,推动企业稳健前行。最后,优化预算管理流程并提升制度的适应性。结合企业独特的运营状况和行业特征,量身定制了一套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确保该制度贴合行业规范,更能精准对接企业实际需求。实施分阶段推进策略,将制度变革细化为多个可管理的步骤,逐步实施,有效减轻员工对变革的抵触情绪,保障平稳过渡。同时,企业应积极引入外部专业咨询力量,借助其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预算管理流程进行全面优化,显著提升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执行效率,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3 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监督体系

企业为了确保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和合规性,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核心在于明确监督主体及其职责分工,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责任归属,避免监督盲区或重叠。在职责划分上,应细化到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考核等各个环节,确保每个步骤都有相应的监督措施和责任人。同时,企业应制定详尽的监督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监督的时间节点、方法、标准以及后续处理流程。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预算管理过程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通过加大监督力度,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预算管理中的问题和偏差;通过提高监督频率,可以确保预算管理过程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4.4 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

为全面提升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效能与竞争力,企业必须从多个维度出发,深入推动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首先,企业应积极引入并应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和工具。利用这些系统和工具所具备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和高度的系统集成性,企业能够显著提高预算编制的效率与准确性,减少人工干预,降低错误率,从而缩短预算编制周期。同时,高度集成的系统能够打破部门壁垒,促进数据在各部门间的顺畅流通与共享,有效解决数据孤岛问题,提升预算管理的整体效率与协同性[6]。其次,为进一步优化预算管理流程,企业应构建统一的信息处理平台。这一平台应能够集中存储、处理和共享预算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通过该平台,企业可以实时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并预警潜在的问题与风险,为管理层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最后,在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还需加强信息化意识的培养。通过定期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升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5 结语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在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促进战略与经营的融合、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b5cf40c4e846da325237fcc95b9403764d4ad9445e56c2e39dfe19361f14307b管理策略,加强预算执行的监控与考核,不断完善预算管理机制,以应对市场挑战。未来,面对市场环境的日新月异和技术进步的迅猛态势,全面预算管理亟需转型升级,以增强其灵活应变与快速适应的能力,确保与时代发展的步伐紧密相连。财务管理领域的专业人士需积极投身创新实践,深入探究如何将前沿科技,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及大数据分析等,无缝融入全面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借助科技的力量全面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参考文献】

【1】林妙群.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与价值分析——以G企业为例[J].今日财富,2024(24):119-121.

【2】刘瑶.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现代营销(上旬刊),2024(08):1-3.

【3】何正明.全面预算管理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优化策略[J].今日财富,2024(23):95-97.

【4】李婷婷.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研究[J].财会学习,2024(22):94-96.

【5】洪家敏.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思考[J].中国产经,2024(14):110-112.

【6】苏青旺,刘旭.全面预算管理在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中的运用探讨[J].天津经济,2024(07):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