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罗汉果产业发展现状及政府嵌入性干预视角下的发展策略
2024-11-09彭娟
摘要:全球健康食品市场的兴起,为罗汉果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机遇。政府嵌入性干预有助于地方政府制定产业政策,能实现更有效的政策传导和资源配置。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分析广西罗汉果产业现状发现,罗汉果产业已成为广西部分市县的支柱性产业、产区地理环境可满足罗汉果生长条件、产业集群覆盖面广,可作为旅游资源或旅游产品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针对广西罗汉果产业存在规模发展滞后、技术应用与创新不足、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以及基础科研和税收支持政策欠缺、行业标准制定与推广实施脱节等问题,在政府嵌入性干预视角下从社会、技术、市场和政策4个维度提出促进其与社会资源整合、加强产业与地方文化融合、实施品种培育与种苗质量控制行动、提升深加工与提取技术水平、加大药用开发与临床实践研究力度、拓展国内外茶饮市场渠道、重塑代糖市场格局、嵌入综合市场、完善政策体系和加快行业标准制定的发展策略,为罗汉果产业发展策略制定和转型升级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罗汉果产业;茶饮市场;代糖蓝海市场;嵌入性干预;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820X(2024)05-0372-06
0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全球健康食品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罗汉果富含罗汉果甜苷、氨基酸、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清热解毒和润肺止咳功效[1],已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饮料和食品加工等领域[2],并逐渐成为健康食品市场的新宠。广西是我国罗汉果的主产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及悠久的罗汉果种植历史,经过近年来的发展,罗汉果已成为广西特色农业资源,罗汉果产业也成为广西总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但目前在权威期刊上有关罗汉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园艺栽培管理、生物学、中药学和轻工业应用等方面[3-6],从经济管理视角开展产业发展研究的文献仅见陈燕蓉等[7]基于文献分析的罗汉果产业技术研究进展(包括行业热点和存在不足)、唐煜金和唐重振[8]的“权力—利益”视阈下乡村产业治理逻辑——基于L村罗汉果产业开发的个案考察。政府嵌入性干预是融合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视角的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理论框架,当前对于嵌入性干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共管理和产业发展2个方面。吴斌才[9]开展公共管理中的社会组织治理问题研究,提出嵌入式治理的内在治理逻辑及其对当下我国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具有适用性的观点。马丽和张国磊[10]开展社会工作发展机制研究,提出应以调整“国家—社会”关系为突破口寻求破解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困境的有效路径。周展[11]结合有为政府理论和嵌入性理论,揭示县级政府干预农业产业发展的行为逻辑与内在机制,认为政府可通过嵌入式干预机制帮助市场走出失灵困境,并实现对广大农民的社会动员和县域农业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升。孙代尧和刁伟琪[12]从资源配置视角,以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转型为中介,分析国家自主性和国家嵌入性对现代化发展的影响,指出兼具较高程度自主性和嵌入性的国家能控制资源流向战略产业和先进产业,更有利于实现现代化。俞洋等[13]开展政府规制、政府或协会单重或双重嵌入养殖户(场)治理主题研究,提出构建由政府规制和以行业协会为中介双重嵌入性治理组成的治理结构可积极促进规模化生猪绿色健康养殖产业发展的观点。卢青青[14]研究认为,地方政府嵌入性干预以行政包干制为依托嵌入契合本土需求的社会经济结构,通过行政与技术、社会、市场多元体系互动和再造,可激活农户自主发展的内生性力量,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了解广西罗汉果发展现状,提出政府嵌入性干预视角下促进广西罗汉果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罗汉果产业发展策略制定和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1 广西汉果产业发展现状与面临挑战
1.1 发展现状
广西多山地,非常适宜罗汉果生长,罗汉果已成为广西特色农业资源,罗汉果产业已成为广西部分市县(桂林市永福县和龙胜县)的支柱性产业,当地罗汉果产品在全球范围享有盛名。
1.1.1 地理环境可满足罗汉果生长条件
罗汉果属亚热带植物,喜温暖,不耐高温,怕霜冻,在空气湿度75%以上、土壤田间持水量60%~80%及气温18~32 ℃区域种植能枝叶繁茂,花果期较长,因此,罗汉果栽培区域的雨量要充沛(广西罗汉果产区年降水量1366~1929 mm)。罗汉果幼苗期耐荫,忌强光,在半荫蔽环境下生长发育良好,忌西晒和强日光照射;对土壤要求虽不严,但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和含腐殖质多的壤土或红黄壤最适宜。因此,种植罗汉果应选择有森林的山地中上部,以坐东背西或东南向排水良好的缓坡地为宜。
1.1.2 产业集群覆盖面广
2020年,广西罗汉果产业集群中的总种植面积约19893 hm2,其中,桂林市罗汉果种植基地面积达17306 hm2,占全产业种植面积的87%;产量达20.38万t,一产产值30.51亿元,二产产值53.82亿元,三产产值15.61亿元,全行业实现总产值99.94亿元[15]。至2022年12月,桂林市罗汉果种植面积约为15033 hm2,产量为22.52亿个,种植面积和产量均排名全国第一[16],截至2023年12月,桂林市罗汉果种植面积已达22000 hm2[17];罗汉果加工产业在桂林市高度集聚,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30余家,其中,国家级2家,自治区级11家[16]。
1.1.3 可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桂林市永福县和龙胜县是广西罗汉果主产区,其中,永福县被誉为“中国罗汉果之乡”[18]。罗汉果因具有特定保健功能,已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和食品行业,种植罗汉果也成为广西一些地区的重要农业活动之一。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与罗汉果相关的旅游资源或旅游产品得到推广,如开展罗汉果研学活动,参观罗汉果种植园,了解罗汉果种植过程和文化故事,举办相关活动庆祝罗汉果丰收,进而丰富文化旅游业业态,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
1.2 面临挑战
1.2.1 产业规模发展滞后
罗汉果在我国主要作为止咳化痰中成药和清咽、增强免疫力保健食品原料使用,也有较多产品使用罗汉果甜苷作为甜味剂原料,发挥其良好的代糖作用[18]。由此可见,当前罗汉果的出路主要在茶饮和保健品市场,以及罗汉果甜苷代糖市场。为更好地了解罗汉果产业发展状况和开发罗汉果市场,作者于2024年1—3月在桂林市开展了大量实地调研,并于3—4月在全国范围发放网络调查问卷5022份,回收问卷有效率达100%。其中,问卷填写者的地理分布中,北方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占76.30%,非广西的南方地区占13.82%,广西地区占9.88%;在茶饮市场,有50.25%的人未曾听说过罗汉果茶饮,仅认为罗汉果是一种水果,说明超过调查人数半数的人对罗汉果及其功效不甚了解(其中67.31%的人了解到罗汉果的清肺利咽、化痰止咳和润肠通便功效后,有较强的意愿购买罗汉果及相关产品)。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数据计算得出,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新冠病毒与流感病毒总体平均阳性率约为34%[19],结合本研究的调研数据,综合计算出当前罗汉果关于茶饮方面的蓝海市场规模约为23亿元,基本等同于将现有罗汉果市场扩大1倍(罗汉果蓝海市场规模=总人口×未听说过罗汉果茶饮人数占比×相关呼吸道疾病感染率×具有罗汉果产品购买意愿人数占比×平均病程×每天消费罗汉果金额)。
近年来,饮料巨头康师傅、统一和农夫山泉的无糖茶饮销售业绩非常可观。其中,统一集团持续5年营收徘徊在60亿元左右(不含奶茶收入),2022年突破70亿元;康师傅则稳步增长,实现从150亿元到200亿元的跨越;而农夫山泉2023年茶饮产品收入超过126亿元,同比增长83.3%[20]。未来“控糖”将成为我国饮食产品发展和升级的主要方向,全球减糖时代正在加速到来,罗汉果代糖市场呈现出巨大潜力。代糖可分为天然甜味剂、人工合成甜味剂和糖醇类甜味剂三大品类。从罗汉果中提取的天然甜味剂(甜苷)甜度是蔗糖的300倍,但不含热量,不升血糖,且无甜叶菊糖苷的后苦味和青草味,是比较理想的天然甜味剂。当前市面上提纯的罗汉果甜苷价格为1000~2000元/kg(受技术和品质影响,市场行情波动较大),但由于罗汉果原果中甜苷含量较低,一个罗汉果仅含0.5~0.7 g甜苷,1 t罗汉果鲜果仅能提取约8 kg甜苷,因此,罗汉果原料供应量无法满足市场实际需求。
由此可见,当前大量的罗汉果产品均集中于低端市场,政府与企业满足于现有的市场规模与消费习惯,未打造出与罗汉果应用潜力相当的规模化市场。未来罗汉果在茶饮市场和代糖市场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1.2.2 技术应用与创新不足
罗汉果产业在罗汉果品种培育、深加工与提取技术及药用开发等领域面临诸多挑战。在品种培育方面,野生罗汉果资源稀缺,生产上缺乏全新的优质品种,目前罗汉果的繁育以无性繁殖为主,即通过压蔓、扦插和嫁接等方式进行繁育,但长期的无性繁殖已导致品种严重退化,抗逆境能力降低,进而导致种苗质量参差不齐,低质量种苗流入市场,农户无法分辨好坏,最终影响罗汉果的平均产量和果实品质。在深加工方面,目前主要是提取罗汉果甜苷,提取技术和成分过于单一,对罗汉果的有效利用率仅1.0%,浪费严重。在药用开发方面,罗汉果的主要功能为化痰、止咳、润肺、抗骨质疏松、抗肿瘤和抗炎抗氧化,但目前针对这些功能的开发还不够充分,多数停留在学术研究层面,且研究的效度和数量均较低,应用于临床医学的产品开发更少。
1.2.3 抵御风险能力较弱
以2022和2023年的情况为例,2022年罗汉果市场行情较好,在田间的收购价为大果1.00元/个,中果0.50元/个,小果0.30元/个,单位面积收益为90000.0~105000.0元/hm2;2023年农户自发扩种罗汉果,种植面积和产果量迅速扩张,收获时出现供大于求现象,田间收购价骤降至大果0.20元/个,中果0.12元/个,小果0.08元/个,且仍销售困难,农民收入受到很大影响,最终政府、部分企业、合作社和农户多方救市,才渡过销售危机。该事件暴露了当前罗汉果产业发展不完善,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的缺点。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罗汉果粗加工(烘干)能力不足,鲜果保存时间短,一旦不能及时售出,极易导致腐败,造成损失;二是政府与行业未有效引导农户合理化种植和适度种植,农户无法看到市场终端的需求,受短期行情影响易盲目扩大或缩减种植面积,导致市场波动。
1.2.4 基础科研和税收支持政策欠缺,行业标准制定与推广实施脱节
2022年9月,广西农业农村厅印发《广西“十四五”罗汉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将罗汉果产业未来的发展定位为“将罗汉果产业打造成为全球‘甜苷’第一生产车间、中国特色优势产业、百亿元产业和广西第二个‘甜蜜’产业”。2023年3月,广西农业农村厅在《关于扎实推进广西农业高质量对接RCEP促进农业国际合作与农产品贸易的通知》中,提出“推动柳州螺蛳粉、广西六堡茶和桂林罗汉果等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品牌、质量与国际接轨”工作任务。但受限于各种原因,在基础科研和税收支持政策的制定与落地方面有所欠缺。在行业标准方面,罗汉果产业已有相关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2项、广西地方标准18项和团体标准3项[21],但其中很多标准的发布时间较早,随着技术的进步,已不适用于当前的罗汉果产业。同时,现实中许多标准未开展宣传贯彻培训,实际执行不到位,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实施严重脱节,种植户和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对标准认知不足,出现重制定、轻实施现象。
2 嵌入性干预视角下的广西罗汉果产业发展策略
通过技术嵌入、市场嵌入、政策嵌入和社会嵌入的多维度干预,广西罗汉果产业将可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实现产业升级、重塑市场格局及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1 社会嵌入:顶层规划,形成共识共同推动罗汉果产业发展
2.1.1 促进产业与社会资源整合
在罗汉果种植方面,按一个劳动力可管理约2000 m2面积、正常年份年收入约2.1万元计,种植罗汉果的双劳动力家庭年收入约4.2万元,2024年桂林市罗汉果种植农户的总收入达15400.7万元(2024年总种植面积为22000 hm2)。在桂林市专门从事罗汉果加工生产的中小企业近千家,其中,仅桂林莱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的营业税金就达1000.0万元,因此,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发展罗汉果产业,再造一个23亿元蓝海市场——与当前市场规模等量,既可为政府创造大量税收,也能为上游的罗汉果种植业创造大量工作岗位。要想扩大罗汉果产业规模,增加产值,扩大市场份额,拥有强有力的市场影响力,需对科研资源进行整合,通过科研(尤其是品种培育、深加工与提取及药用开发方面)带动技术提升与创新。但企业作为研发力量过于单一且薄弱,需政府自觉参与并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多方发力,以形成产学研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共同促进罗汉果产业发展。
2.1.2 加强产业与地方文化融合
可将罗汉果与广西城市形象或广西区域形象捆绑在一起,通过挖掘罗汉果文化、举办罗汉果文化节及开发罗汉果主题旅游线路等方式,提升罗汉果的文化内涵和市场影响力。同时,借助广西桂林旅游的品牌效应,将罗汉果与桂林旅游紧密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产业名片。
综上所述,要想打造一个远超现有罗汉果市值的格局,推动广西罗汉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在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和社会层面形成共识,规划先行,并依照规划逐步将蓝图变成现实;以做大做强罗汉果产业为抓手,聚集一批生物育种、育苗、农业种植、深加工提取及药用研究开发等全产业链的各级人才,扩产业,强链条,最终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科技效益多赢局面。
2.2 技术嵌入:引导品种培育、深加工与提取及药用开发技术攻关
2.2.1 实施品种培育与种苗质量控制行动
设立专项科研基金,支持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罗汉果品种改良研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逆境、抗病性强的新品种;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共同开展育种研究,推广有性繁殖技术,以增加遗传多样性,避免无性繁殖导致的品种退化。其中,政府有关业务部门可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农户改变种苗繁殖方式;制定严格的种苗质量标准,建立质量检测与认证体系,确保市场上流通种苗的质量;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其识别种苗优劣的能力;投资建设种苗繁育基地,提供优良种苗,推广标准化繁育技术,保障整个产业链的起点质量得到提升。
2.2.2 提升深加工与提取技术水平
支持研发团队开发多元化的罗汉果提取技术,不仅提取甜苷,还应探索提取其他有效成分的方法,提高罗汉果的综合利用率;建立技术共享平台,鼓励企业间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开发高效、环保的提取工艺;推广绿色加工技术,对使用绿色和环保加工工艺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或补贴政策支持,以降低其生产成本,提高其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积极性。当前罗汉果甜苷含量提升主要依赖于田间种植管理水平的提高,但其提升幅度有限。而通过生物育种技术,可从根本上提高罗汉果甜苷含量,提升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应用罗汉果甜苷天然甜味剂合成生物技术能解决产品口感不一致问题,使原料品质标准化,从而大幅扩展罗汉果甜苷应用范围。因此,政府部门应鼓励龙头企业与技术成熟的研究机构联合攻关,加速罗汉果深加工与提取科研成果转化。
2.2.3 加大药用开发与临床实践研究力度
加大对罗汉果药用价值基础研究的投入,支持科研机构开展深入研究,验证罗汉果各种功效的科学性和临床价值。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科研机构、医药企业与医疗机构间的交流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医药企业开展罗汉果提取物临床试验,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后续的市场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罗汉果产业的可持PlBLQkUb79UV2TJyh6O2lNbSmycXgLSIBPzrQ0JHci0=续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撑。政府和企业应大力支持开展罗汉果生物育种技术科研攻关,尤其是品种培育、深加工与提取技术及药用开发技术攻关。
2.3 市场嵌入:拓展市场渠道,重塑代糖市场格局
2.3.1 拓展国内外茶饮市场渠道
政府部门和龙头企业应积极开拓罗汉果茶饮的蓝海市场,通过参加国内外茶饮展会及跟知名茶饮品牌合作,提升罗汉果在茶饮市场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推动罗汉果产业品牌化建设,通过举办主题活动和进行宣传推广,提升罗汉果茶饮产品的品牌形象,增强市场影响力;在宣传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对我国北方地区及其青年人群的宣传;加强市场研究与指导,委托专业市场研究机构深入开展茶饮市场调研,为企业和农户提供市场偏好趋势和消费者偏好信息,指导企业进行市场定位和产品开发。
2.3.2 重塑代糖市场格局
代糖产品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和赤藓糖醇因其低热量、低糖分或无糖分的特性,已作为食品和饮料产品配方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天然食品需求的增加,天然来源代糖产品如甜叶菊提取物和罗汉果甜苷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渐增加。但甜叶菊提取物在口感上有后苦味和青草味,而罗汉果甜苷口感好,甜度高,且不参与身体代谢,属于较理想的天然甜味剂,未来会有更大的市场需求,具备重塑代糖市场格局的潜力。因此,政府应支持企业开展罗汉果甜苷深度研发,引导企业开发更多创新产品,满足消费者对罗汉果产品的多样化需求;通过媒体和社区活动渠道,普及健康消费知识,提高消费者对罗汉果甜苷的认识和接受度;通过政策引导,鼓励食品饮料企业在产品中以罗汉果甜苷替代传统代糖,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2.3.3 嵌入综合市场
政府要主动推动罗汉果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整合,建立协同发展机制,提高整个罗汉果产业的竞争力。建立市场信息平台,收集并分享市场数据,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做出快速反应;支持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企业提供专业从事市场开发、产品研发和品牌管理的人才;帮助企业熟悉国际市场规则,利用国际贸易机制和规则,提升罗汉果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市场信誉。
综上所述,在市场开发方面,政府与企业要紧密合作,积极拓展国内外茶饮市场渠道,在精加工方面要重塑代糖市场格局,主动建立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机制,建立信息平台,以提升广西罗汉果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2.4 政策嵌入:加大扶持政策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实施力度
2.4.1 完善政策体系
制定和完善与罗汉果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法规,为罗汉果产业的科技创新提供政策保障,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税收优惠和融资支持等。加强对罗汉果产业相关技术的管理,尤其是要注重对专利技术的管理与保护,以保证技术创新顺利进行,保护开发者权益,形成技术创新的良好氛围;在科研和税收方面对罗汉果产业给予大力支持;针对生物育种和甜苷合成关键技术研发,政府可设立专项科研基金,提供资金保障;对参与科研攻关的企业给予优惠,降低其研发成本,激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
2.4.2 加快行业标准制定
广西地域形象和行业影响力与罗汉果产业未形成完全绑定关系,发布的18项地方标准实施情况并不理想,需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构建和完善罗汉果产业全链条标准体系,从育种、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过程覆盖,且要对现有标准进行审查与更新,确保所制定的标准与当前技术发展相符合。同时,要加强标准的宣传贯彻和培训,让种植户和企业了解和掌握相关标准,确保标准实施到位,以广西标准影响整个行业,形成广西罗汉果产业品牌的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力。
3 结语
广西罗汉果产业发展具有在地理环境上可满足罗汉果生长条件的先天禀赋、在产业发展上产业集群覆盖区域较大及可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等优势,已成为广西部分市县的支柱产业。通过技术嵌入、市场嵌入、政策嵌入和社会嵌入的多维度干预,探索政府发展罗汉果产业的精准施策途径,解决广西罗汉果产业规模发展滞后、技术应用与创新不足及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广西罗汉果产业可通过产业竞争力提升和市场格局重塑,为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未来应继续结合政府嵌入性干预理论与广西罗汉果产业实际,开展跨学科和多层次研究,探讨罗汉果产业的发展方向,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 张书泰,陈芹芹,尹小明. 罗汉果的植物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饮料工业,2024,27(3):73-77.
[2]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青皮罗汉果[EB/OL]. (2022-05-06)[2024-09-01]. http://nynct.gxzf.gov.cn/gxzy/gxdfpz/t11946903.shtml.
[3] 刘嘉昊,王金兴,胡俊杰,等. 罗汉果甜苷V对持续光照小鼠脂肪积累的缓解作用[J]. 南方农业学报,2022,53(9):2624-2633.
[4] 窦莉芳,王逢博,蒋文艳,等. 桂林罗汉果高产栽培关键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22(2):260-262.
[5] 滕少花,肖正中,周晓情,等. 罗汉果渣发酵料替代部分日粮对富凤麻鸡大肠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J]. 南方农业学报,2023,54(6):1667-1675.
[6] 赵磊,曾筱乔,高祖维,等. 罗汉果甜苷Ⅲ延缓猪卵母细胞体外老化的作用机制[J]. 南方农业学报,2024,55(7):1949-1960.
[7] 陈燕蓉,张娜,陆艳,等. 基于文献分析的罗汉果产业技术研究进展[J]. 广西科学,2024,31(1):9-16.
[8] 唐煜金,唐重振. “权力—利益”视阈下的乡村产业治理逻辑——基于L村罗汉果产业开发的个案考察[J].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22,11(6):96-110.
[9] 吴斌才. 从分类控制到嵌入式治理:项目制运作背后的社会组织治理转型[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6(3):852318d3f62db4c2029888fa889770bcb0-87.
[10] 马丽,张国磊. 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逻辑理路——基于“结构—机制”视角[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6(5):75-85.
[11] 周展. “嵌入式干预”:县域特色农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基于山西省X县西瓜产业的案例分析[J/OL]. 农业经济问题,(2024-05-17)[2024-09-02]. https://link.cnki.net/urlid/11.1323.F.20240515.1644.002.
[12] 孙代尧,刁伟琪. 国家与后发现代化的荣枯——基于国家自主性和国家嵌入性的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61(2):22-33.
[13] 俞洋,刘向华,宋宇,等. 政府规制、双重嵌入性治理与绿色健康养殖行为——以河南省为例[J]. 农业技术经济,2021(6):66-83.
[14] 卢青青. 嵌入性干预: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政府行为——基于甘肃城县苹果产业发展的经验阐释[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1):64-73.
[15] 蒋丰慧,欧惠兰. 桂林打造广西罗汉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EB/OL]. (2021-04-23)[2024-09-02]. https://www.gx.chinanews.com.cn/jqzh/2021-04-24/detail-ihaktsyz 0509284.shtml.
[16] 梁忠超. 广西桂林:2022年罗汉果全产业链总产值超150亿元[EB/OL]. (2023-09-20)[2024-06-04]. https://www.cnfood.cn/article?id=1704397294894419970.
[17] 广西政协. 小小罗汉果 乡村振兴大产业[EB/OL]. (2023-12-09)[2024-09-02]. https://mp.weixin.qq.com/s/-bkLZZLUGZVqt9jJuu45MA.
[18] 阮碧芳,粟华生,黄杰,等. 罗汉果相关产品的上市情况调研及市场分析[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1(6):183-185.
[19]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2024年4月)[R/OL]. (2021-05-10)[2024-06-04]. https://www.chinacdc.cn/jkzt/crb/zl/szkb_11803/jszl_13141/202405/t20240510_277757.html.
[20] 孔文燮. 产业巨头鏖战无糖茶饮市场[N]. 北京商报,2024-04-10(003).
[21] 谢宏昭,黄林华. 以标准化推动桂林罗汉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建议[J]. 中国标准化,2024(10):85-90.
(责任编辑 思利华)
收稿日期:2024-09-05
基金项目:广西社会主义学院系统招标课题(GXSYXT202426)
第一作者:彭娟(1990-),硕士,讲师,主要从事经济与管理研究工作,E-mail:63578536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