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导向情境化试题命制策略探究

2024-11-08卓博洋

物理教学探讨 2024年10期

摘 要:以命制“热力学第一定律”试题为例,多角度探究以物理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情境化试题命制策略,以期命制出契合学校特色、满足高考要求、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情境化试题。

关键词:热力学第一定律;物理核心素养;情境化试题;学习进阶理论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4)10-0054-4

收稿日期:2024-01-11

作者简介:卓博洋(1996-),男,中小学二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物理教学工作。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构成”[1]。同时,在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三新”背景下,全国各地物理高考试题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增加了反映物理学科本质,密切联系社会、经济、科技、生产生活实际的试题;试题的命制理念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转变,而承载这些变化的载体就是指向核心ROqFoir6fCGMoG8PdmmTnQ==素养的情境化试题[2]。所谓“情境化试题”,是指考试时给出具体的试题材料背景,这些材料背景构成了试题情境,试题情境给考生完成思维任务或操作活动提供一个统一的平台,所有考生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包含情境的试题习惯上被称为“情境化试题”[3]。

1 热力学第一定律

在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物理教科书(人教版2019年版)选择性必修三第三章第2节“热力学第一定律”[4]是高考相关内容,而此内容在相关试卷中,素养指向准确的情境化试题较少。本文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学习目标和素养指向进行试题命制。

物理观念:知道做功与传热在改变系统内能上是等价的;知道热力学第一定律及表达式;明确热力学第一定律中三个物理量(△U、W、Q)正、负符号的物理含义,能够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来确定其正、负符号。

科学思维:能从热力学的视角,正确描述和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能运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解释和计算能量的转化、转移问题。

科学探究:能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推导出热力学第一定律;能将真实问题进行提炼和简化,并运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和计算。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养成与他人合作探究的习惯,体验科学家探究规律的艰辛与执着;通过热力学第一定律知识应用的实例,感受物理中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体会科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科学意识。

2 情境化试题命制策略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要求试题命制满足“一核”“四层”“四翼”,注重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与创新性,同时渗透对物理思想与方法的考査[5]。在此标准下,情境化试题命制的过程中应该做到:试题难度系数适中,满足高考要求,既要考查基础性知识,也要达到高考选才标准,同时符合中学生的思维水平;试题难度梯度合理,能够由易到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做到既有基础,又有综合,体现创新;试题形式新颖,符合高考命题趋势,更多采用情境化试题,应用性强;试题内容呈现上,以必备知识作为载体,体现核心价值,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形成关键能力,最终引导教学;试题来源丰富,多方面、多角度,包括但不限于典型题型、教材例题、真题改编、情境化原创。以上述要求作为总导,以“热力学第一定律”试题命制为例,总结出以物理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情境化试题命制的策略(图1)。

2.1 设计难度分层,体现试题进阶性

在情境化试题命制的整个过程中,试题的编排整体应该从易到难,从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到方法的应用,从简单情境到复杂情境,从物理观念的形成到科学思维的发展,从科学探究的入门升华到科学态度与责任,从低层次的学业水平到高层次的学业水平。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试题命制中,试题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理解出发,再到该定律的简单应用,最后到综合性应用,同时试题的情境也从理想情境过渡到真实情境。学生在完成本套试题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掌握本节课的必备知识,并能够熟练使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来分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2.2 链接高校标准,体现试题前瞻性

试题命制以及使用除了应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核心素养,也要让学生在高考中能够达到高校选材的标准。针对这一点,在试题命制的过程中,教师需熟悉高校教材对于该知识点的分析与要求,并且能够将其体现在试题之中。比如,在2023年6月份的浙江高考物理试卷中,试卷的第19题体现了高校教材中的毕奥-萨伐尔定律。在“热力学第一定律”试题命制过程中,挑选了李椿教授的《热学(第二版)》中一道思考题,“有人说:‘任何没有体积变化的过程就一定不对外做功’。对吗?”将其改编成例1的D选项。这一改编,将高校教材中的思考题改成判断题,作为一个选择题的选项,同时变得更加贴近“热力学第一定律”这一主题,完美地将高校考查的思想整合进高中知识体系中。

例1 关于热力学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量气体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大

B.外界对物体做功,同时物体放热,物体的内能可能减小

C.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相同的

D.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过程一定不对外做功

这道试题主要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中的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要求对于所学的物理概念、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有所了解,能够对一般物理知识点进行考查。同时,要求能够分析、推理较为简单的物理现象或情境,能够得到结论,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解释。

2.3 挑选经典习题,体现试题价值性

经典的题目是一代又一代物理教师的智慧结晶,往往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其所采用的情境具有挑战性和多变性,具有很大的探究空间,能通过一个问题延伸和拓展到很多物理问题。学生在完成典型题的过程中能够以点代面、触类旁通,利用最少的时间掌握和巩固物理概念和规律,发展科学思维,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师也能够根据典型题添加最新的情境或者前沿科技,改编出一道高质量的习题。在“热力学第一定律”试题命制的过程中,挑选例2这一典型题,该题将经典习题与科幻电影结合,考查学生对于压强本质的理解。

例2 科幻电影中经常出现飞船漏气的情况,某同学将漏气过程简化为图2所示的模型,绝热容器中间用隔板隔开,左侧装有气体,右侧为真空,先将隔板抽掉,让左侧气体自由膨胀到右侧直到平衡,在此过程中( )

A.气体对外界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B.气体对外界做功,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气体不做功,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D.气体不做功,温度不变,内能减少

本试题主要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与科学思维,能够应用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能够分析及推理常见的物理现象或者物理情境,且能够获得结论并作出解释。

2.4 捕捉生活瞬间,体现试题真实性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创造性地提出高考试题要以情境为载体,要求创设更具开放性和创新性的试题,综合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评价体系要求科学设置问题情境,学生能够在复杂、新颖的试题情境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问题。由于试题命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切身感受到物理能解决生活中的各类问题,了解更多的自然现象,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情境化试题的命制,可以从日常教学、创新性实验、前沿物理、生活偶得等方式来获得相关情境。在“热力学第一定律”试题命制过程中,以日常生活中偶然看到的气球直升机作为情境,编制例3。这类蕴含核心素养的生活小瞬间,是我们命题的好素材。

例3 图3所示为气球直升机,当释放气球时,气球里面的气体通过气嘴慢慢释放,同时带动接口让螺旋桨旋转起来。若将气球内的气体视为理想气体,且气球内气体的温度不变,则在气球直升机上升的过程中( )

A.气球对外界做功,所做功全部转化为直升机动能,气球内气体内能变小

B.气球对外界做功,所做功全部转化为直升机动能,气球内气体内能不变

C.气球对外界做功,所做功部分转化为直升机动能,气球内气体内能变小

D.气球对外界做功,所做功部分转化为直升机动能,气球内气体内能不变

本题目标为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中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以及科学态度与责任,学生能够应用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能够分析和推理常见的物理现象或者物理情境,且能够获得结论并作出解释。

2.5 立足教材素材,体现试题创造性

在新教材、新高考的背景下,高考内容往往会体现新教材中新的内容以及方法。教材是课程标准的主要载体,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教材中所收录的经典例题、插图,经过了反复论证和推敲,明确指向核心素养。教师在编制情境化试题的过程中,除了直接套用或者简单改编教材例题外,还可以提取例题所想要培养的物理思想,根据这一思想来编制情境化试题,如例4。本题为一道原创题,但是其中所蕴含的等效替代的思想来源于2019年人教版高中物理教科书选择性必修三第三章第2节的例题。教材在此例题中用一个恒力来等效替代变力做功,本题也采用同样的方式。在本试题的命制过程中,先通过积分计算出在等温情况下变力所做的功(以此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再等效替代成恒力做功,通过这种等效替代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例4 某探究小组根据空气炮的原理设计了一个空气炮的模型,其原理如图4所示。在水平面上放置的圆柱形容器内用模截面积S=4 cm2、质量m=20 g的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能无摩擦滑动。开始时活塞与容器底的距离L=0.5 m,在外力F的作用下活塞缓慢压缩气体,在某段时间内移动的距离为l=0.4 m,这段时间作用在活塞上的外力逐渐增大,其做功相当于40 N的恒力使活塞移动相同距离所做的功,如图5所示。在压缩过程中气体的温度保持不变,取大气压强p0=1×105 Pa,忽略活塞厚度,求:

(1)压缩过程中气体内能的改变量ΔU1。

(2)压缩过程中气体与外界的传递热量Q1是吸热还是放热?

(3)撤去外力F,活塞在高压气体作用下被弹出容器,弹出过程可以看作是绝热过程,当活塞在容器口处时,气体的内能改变了U2=-25 J,问此时活塞的速度为多少?

本试题全方面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学生在完成这道试题的过程中能够应用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分析和推理常见的物理现象或者物理情境,且能够获得结论并作出解释。同时,学生能够用等效替代的思维将变力做功转化为恒力做功,借助分析相关事实或者结论,从而提出可探究的物理问题,进而得到有依据的猜想与假设。

3 结 语

一道高质量的试题,既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同时还能联系生活实践,渗透物理学史,具有丰富的情境,学生在完成试题过程中培养物理核心素养。本文以课堂作业情境化试题命制为研究主题,以命制“热力学第一定律”试题为实践,探究情境化试题的命题策略,以期命制出契合学校特色、满足高考要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情境化试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尹庆丰.“情境化试题”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启示[J].物理教师,2019,40(9):31-35.

[4]彭前程,黄恕伯.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一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5]王理想.真实情境为载体的试题命制分析与教学启示[J].物理通报,2023(10):35-38.

(栏目编辑 陈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