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和村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2024-11-08陈贞
近年来,重庆市北碚区澄江镇缙云村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拆除违建、生态搬迁、农房修缮等多种方式,实施人居环境改造、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每一个身处缙云村的人都能切身感受到“两山”转化的生动实践。
党员带头 讲好生态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源头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升级优化,努力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把沿黄生态保护好,提升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我们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更好地深入人心?为此,我们充分利用辖区内的中共中央西南局缙云山办公地旧址、缙云山生态文明教育展示馆等资源,组织48名党员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载体,通过“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立体式教育,积极引导全体党员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一方面,创新以“党员带群众、群众带游客”的模式,组建“缙云宣讲队”,将中共中央西南局的历史故事、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生动案例讲给群众听。另一方面,坚持党员带头“现身说法”,积极动员党员带头拆除违建、带头搬迁,让缙云山综合整治成效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呈现出一幅党建统领群众、服务群众的和谐画面。
“治”“产”融合 做大青山优势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就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作出重要批示。澄江镇火速成立澄江片区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我第一时间报名,成为整治队伍中的一员。
“虽然房子变大了、房间变多了,但这都是违法建筑啊!倘若一直盲目无序发展,肆意侵占林地,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失,我们村的‘农家乐’必须走绿色发展的路才行啊……”为掌握村民的基本信息,我们深入村民家中拉家常、摆龙门阵,与群众零距离接触、交流,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谋划发展。
我时常在想:如何引导群众树牢生态文明理念,带领他们增收致富?缙云村党支部作为缙云山唯一一个基层党组织,如何破局?或许,破局的关键就是要实现基层治理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互促共进。
为有效提高村民参与发展的积极性,村党支部有效整合了辖区31家“农家乐”和民宿资源,成立缙岭民宿产业发展协会,分批次开展内修品质、外塑形象农家乐提档升级行动。目前,多家“农家乐”在政府引导、设计单位msxRftaFTw36XoHQ/y6i+g==服务、业主主导的三方共同参与下,通过将乡情、乡俗、乡景相结合,把生态元素、互联网、物联网智治化管理融入民宿经营中,实现缙云山“农家乐”产业转型升级,“缙云小住”“山之语”等10余家民宿成为“网红店”,实现盈利翻番。
为进一步做大青山优势,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村“两委”明确了以民宿集群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方向。村干部还化身成网络主播,开通了“缙云村”微信公众号、“缙云村”抖音号等。同时,我们每季度定期开展新媒体技术培训、民宿管理人员培训,联系专业人士开展新媒体推广技术指导,提高销售技能和服务能力。缙云山甜茶、缙云糖梨、缙云青梅等特色农副产品,已通过直播带货带动村民增收数万元。
共治共享 解锁“幸福密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近年来,缙云村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上下功夫,不断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
村“两委”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摸索,深刻体会到,基层治理要取得实效,首先是要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善用群众智慧,切实把细微工作落到实处。由此,我们建立健全和落实党支部议事、学习、办事公开等制度,对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实行“四议两公开”,增加了工作透明度,让群众以“看得见”的方式感受到公平公正就在身边。
网格化管理在基层治理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将辖区4个村民小组整合为1个网格,同时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清单制”,探索“院落制”,不断涵养文明乡风。通过给“农家乐”优质服务单位赋分、制定服务清单、选树“最美院落”等活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通过“村党支部—网格党支部—微网格—党员联系户”的网格党组织体系,为48名党员定片、定岗、定责,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有效地解决了邻里纠纷等问题100余件,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在践行“四下基层”过程中,依托法律顾问、志愿者、老党员、驻村民警等多方联动聚合力,成立法治精神宣讲、法律普及宣传、矛盾纠纷调解3支人才队伍,在一线找问题、在一线破难题、在一线抓落实,调解矛盾纠纷50余人次。
这一路走来,我们始终坚持和村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在缙云村实践发展中落地生根。
(作者系重庆市北碚区澄江镇缙云村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