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更加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显著政治优势

2024-11-08何宏祥

党课参考 2024年21期

本课

对象

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

本课

时间

3小时(讲课2小时,讨论1小时)。

本课

目的

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深刻认识更加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显著政治优势的重要意义,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深刻把握更加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显著政治优势的实践路径,不断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汇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要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把人民政协的显著政治优势更加充分发挥出来,不断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这为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好人民政协制度、发展好人民政协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深刻认识更加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显著政治优势的重要意义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进行的伟大创造。我们要深刻认识更加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显著政治优势的重要意义,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好,从而激励亿万人民以团结凝聚力量,以奋斗铸就伟业,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华章。

(一)有利于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更好保障最广大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实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彰显了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人民意志、保障了人民权益、激发了人民创造活力。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中创造和发展的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深深嵌入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过程,同选举民主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人民政协作为政治组织,由具有共同政治基础和奋斗目标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参加,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和平台,可以更好地保障最广大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能够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有利于最大限度把全体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汇聚起来,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场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在凝聚共识、优化决策、协调关系、维护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基于这样的政治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人民政协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组织功能,积极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更好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同时,人民政协在协商中促进广泛团结、推进多党合作、实践人民民主,正确处理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真正实现了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良好局面,有利于不断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汇聚起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磅礴伟力。

(三)有利于促进科学决策、有效施策,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秉持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理念,积极培育协商民主文化,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搭建起“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良好协商平台,营造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协商氛围。因此,更加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显著政治优势有利于推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更加机制化常态化,从而以协商议政的丰硕成果促进科学决策,以协商监督的实际成效助力有效施策,为提升国家治理效能贡献智慧,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汇聚力量。

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充分肯定人民政协历史贡献,以“十个坚持”系统概括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总结好、宣传好人民政协制度的历史必然、优势作用和实践经验。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协的全面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成立人民政协时的初心所在,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发展人民政协事业,发挥人民政协作用,在思想上,必须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行动上,必须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政协全部工作,始终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下谋划和开展政协工作,切实落实党中央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各项要求,坚持以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引领人民政协职能履行,自觉把党领导人民政协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人民政协的履职效能。

(二)坚持人民政协性质定位

深刻理解人民政协“是什么”,是为了更好把握人民政协“干什么”。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人民政协要积极完善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政治作用的工作机制,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作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人民政协要为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有序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提供制度化平台;作为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要健全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的机制,加强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机制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要加强政协协商与其他协商渠道的协同配合,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行职能全过程;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政协要坚持改革创新精神,有效组织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共商国是,推动实现广泛有效的人民民主;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人民政协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依照宪法法律和政协章程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自身各项工作和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三)坚持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

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制度安排,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人民政协要坚持发挥自身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就要按照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在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要全面贯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要求,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统一,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广泛倡导有事多协商、遇事多协商、做事多协商,立足政协协商渠道的特点和实际,拓展协商方式和平台,形成制度规范和工作规则,把尊重群众首创精神贯穿政协协商全过程各方面,做到依法开展协商、依靠人民进行协商。

(四)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

根据性质定位,人民政协是我国实行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一方面,人民政协是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重要场所;另一方面,人民政协是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共商国是、建言资政的重要平台。鉴于此,人民政协在开展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时应注意从以下两方面着力。一是以人民政协为平台,邀请党和政府领导同志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与国是、协商议政,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合作与协商的作用。二是在人民政协内部,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之间实行合作与协商,就参加人民政协工作的共同性事务达成广泛共识。也就是说,人民政协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对各民主党派以本党派名义在政协发表意见、提出建议作出机制性安排,保障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和主张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得到充分表达,推动新时代多党合作更加规范有序、生动活泼,推动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进一步实现政治上团结合作、思想上共同进步、行动上步调一致。

(五)坚持大团结大联合

讲团结、重团结是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和政治责任。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政协始终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在紧密团结的基础上发扬民主、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增进团结,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旗帜下,成为“一块坚硬的钢铁”,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延展,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艰巨繁重前所未有,迫切需要进一步凝心聚力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新征程上,人民政协要进一步发扬优良传统,牢记政治责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全力服务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六)坚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

人民政协制度和人民政协组织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努力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人民政协的崇高使命。因此,人民政协要履行好自己的崇高使命,要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这个奋斗目标为政治动力源和前进方向标,切实用好自身组织上的广泛代表性和政治上的巨大包容性,充分发挥好自身组织体系健全、同各族各界人士联系紧密的制度性优势,及时了解统一战线内部思想动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同时,在一些敏感点、风险点、关切点上,人民政协要把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与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做到增进一致而不强求一律、尊重差异而不扩大分歧、包容多样而不弱化主导,引领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阶层的各方面成员在共同目标下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步调,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勇前进。

(七)坚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使命任务也是人民政协的使命任务。因此,人民政协要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履职方向,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履职主线,做到党和政府的工作推进到哪里,人民政协的履职就跟进到哪里。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紧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七个聚焦”,找准政协履职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要强化问题意识,围绕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难点和风险点,研究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拉长板、锻新板的改革建议,增强议政建言的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紧紧扭住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重调研、勤调研、善调研,多谋改革良策,为其他各方面改革提供强大推动力。

(八)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实现和发展协商民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协商民主作为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决定了人民政协要把履职为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就要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民生改善作为重要着力点,积极协助党和政府推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收入分配制度、就业优先政策、社会保障体系、医药卫生体制、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等民生领域重大改革举措,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九)坚持强化委员责任担当

政协委员作为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由各方面郑重协商产生,代表各界群众参与国是、履行职责,是政协工作的主体。加强委员队伍建设,强化委员责任担当,是活跃政协工作、增强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效能的重要途径。广大政协委员要坚持为国履职、为民尽责,把事业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发挥在本职工作中的带头作用、界别群众中的代表作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准确把握政协履职方式方法,深入基层、深入界别群众,及时反映群众意见和建议,深入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确保建言建在需要时、议政议到点子上、监督监在关键处。与此同时,政协组织要切实尊重和保障委员民主权利,做好委员服务管理,为委员履职创造良好条件,把人民政协建设成委员之家、民主之家、团结之家。

(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履职能力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履职能力建设,强调人民政协要坚持改革创新,着力增强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增强政治把握能力,需要人民政协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站位,增进政治认同,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上实现新的提升。增强调查研究能力,需要人民政协坚持问题导向,善于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判断形势,善于深入实际摸清真实情况,集合众智提出解决办法,努力使对策建议有的放矢、切中要害。增强联系群众能力,需要人民政协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创新群众工作方法,不断畅通和拓宽各界群众的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增强合作共事能力,需要人民政协发扬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优良传统,创造民主氛围,贯彻民主协商、平等议事的工作原则,尊重和包容不同意见的存在和表达,以民主的作风团结人民,形成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开拓奋进的强大合力。

三、深刻把握更加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显著政治优势的实践路径

新征程上,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不断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一)加强政治引领,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引领党外人士同心同德跟党走的政治组织,要更加重视党的建设,坚定不移地落实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要求,以强党建促履职,确保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要更加重视理论武装,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政协工作的总纲,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以理论清醒筑牢政治坚定,推动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进一步实现政治上团结合作、思想上共同进步、行动上步调一致;要更加重视民主集中,发扬“团结—批评—团结”的优良传统,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坚持在尊重多样中寻求一致,真正把一致性建立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之上。

(二)提升履职效能,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议政建言

人民政协作为各界代表人士共商国是的重要平台,其性质和任务内在地与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相一致。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人民政协要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针对人口规模巨大的特点,始终从中国国情出发想问题提建议;针对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特点,始终把履职的着眼点放在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上;针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特点,始终在履职中统筹兼顾促进物质的全面丰富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针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特点,汇聚力量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针对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特点,始终在履职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人民政协还要准确把握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为助推科技进步最大限度注入创新元素、寻找创新变量。在具体Kf2NTGBowpW6dqj4SMBSnc2JeyOMk/aqm8iSz0rjN0k=履职实践中,要着力优化重点协商方案生成机制,通过深入调研真切感知经济社会的实际运行状况、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实事求是反映情况和问题,与党和政府一起谋划和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要事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各种问题。

(三)凝聚强大共识,着力画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最大同心圆

人民政协作为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政治共同体,具有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作用,是画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最大同心圆的重要力量。人民政协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社会主义旗帜下,完善发挥统一战线的工作机制,发展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按照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要求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引领,利用自身优势配合党和政府做好港澳台侨和外事工作。总之,人民政协要发挥好自身优势,引领各参加单位和各族各界人士为实现共同目标结成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进而在道路、方向、目标上形成统一的意志和步调。

(四)强化制度保障,积极健全人民政协工作制度机制

人民政协依靠制度建设走到今天,也必将依靠制度创新走向未来。加强人民政协制度建设,要善于从全局上来把握,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框架下来思考、来谋划,确保人民政协制度体系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其他制度体系相得益彰、共同发力;要善于从大局上来把握,在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下,具体设计人民政协制度建设,使人民政协制度与“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相互配合、相互贯通;要善于从完善协商民主体系上来把握,使政协协商制度与其他协商形式的保障制度实现体系化,促进各种协商形式相互衔接、各种协商渠道相互配合;要善于从履职需求上来把握,将履行职能的制度体系与保障经常性工作的制度体系统筹兼顾好。总之,只有强化制度保障,积极健全人民政协工作制度机制,才能确保人民政协围绕“国之大者”聚共识汇合力,紧盯“民之关切”建真言谋良策,更好地凸显人民政协制度效能、彰显人民政协独特作用。

(五)夯实基础支持,切实加强政协委员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政协委员队伍,是人民政协高质量履职的重要保障。总的来看,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深刻阐明了政协履行职能和政协委员履职的方向、目标、方法、途径等重大问题;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对加强政协委员队伍建设和提高政协委员自身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两方面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相互贯通、不可分割。广大政协委员要珍视政治身份,锤炼政治品格,提高政治能力,强化使命和责任担当,自觉投身凝心聚力、决策咨询、协商民主、国家治理第一线的具体实践,以懂政协夯实履职之基,以会协商增强协商能力,以善议政提高建言质量,以守纪律强化政治自律,以讲规矩强化行为自律,以重品行提升道德水准,不断展现政协委员有定力、有情怀、有担当、有作为的精神气质,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华章中彰显时代风采。

讨论题:

1.更加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显著政治优势有何重要意义?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更加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显著政治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