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协同 重叠影响
2024-11-07徐素秋王建
当越来越多的“小眼镜”出现在校园的教室里、操场里,作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主体单位的各级各类中小学幼儿园,愈发感觉责任重大。
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牵头,联合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正式上升为国家策略。2021年4月,教育部等15个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成员单位联合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聚焦近视防控关键领域、核心要素和重点环节,开展引导学生自觉爱眼护眼、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强化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等八个专项行动。国家从最高层面设计关心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的举措,以铁的决心狠抓近视防控,山东各学校在省教育厅的组织下迅速行动。
济宁市任城实验小学是山东省近视防控首批试点学校。学校始建于1949年,2019年成立济宁市任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现有三个校区(总校区、任祥校区、济州校区),一所附属幼儿园(济宁市任城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在职教师172人,学生4316名。学校全面贯彻中央精神,认真进行学校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STWO分析,积极创新“13550”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有效模式,让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1”个核心高度统领,即以“关怀学生眼健康”为核心。紧扣家校医政社的共同愿景,切实推动近防合力的汇聚形成。
“3”支力量:校长近防领导力、教师近防内驱力、家长近防胜任力有效赋能近防工作平稳推进。
“5”——不断深化五方协同,聚力家庭、学校、卫健部门、社会、政府五方同向同力,共责共享,同频共振。
“50”——学校明确校内职责,科学制定《济宁市任城实小近视防控责任清单五十条》,充分发挥校长、班主任、任课教师、校医、家长、学生的近视防控积极主动性,共同以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为核心画好“同心圆”。
一、改变认知—— “宣讲”是最好的防控
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是一项全社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学校是近视防控的主阵地,也是群防群控大体系中最强有力的纽带。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宣讲团教授陈洁向大家传授了一个制胜法宝:宣讲。陈洁作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宣讲团成员,多年致力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事业,在实践中总结了校园近视防控的这个小妙招,一语道破了当今严峻近控形势下突破“瓶颈”的关键——“广泛宣教、人人熟知”是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让宣讲更科学,更专业,济宁市任城实验小学积极挖掘当地医疗资源,于2020年成立了由宣讲教师和医护专家组成的“双杏”健康教育科普志愿服务队。这是一支由杏林白衣使者和杏坛人民教师志愿结盟的公益组织,也是济宁市首个以培养小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为己任的教医科技团队。健康教育服务队由济宁医学院教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医护专家、济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护专家组成的20名杏林志愿者和由济宁市任城实验小学、济宁市李营中心小学、济宁市南张中心小学的30名杏坛志愿者共同组成。四年间,健康教育志愿服务队遵循家校社三协同原则,共开展《女童青春期教育》《中医推拿按摩与儿童常见病治疗》《口腔保健知识讲座》《做理性家长护佑儿童健康成长》《阳光心健,你我同行》、学生近视普查与《中医与近视防控》宣教、学生身高体重普查与《肥胖预防与儿童膳食营养》宣教、心理健康活动月宣教、“美好生活点亮五月”健康宣传教育月等线上线下主题宣教活动和班队会百余场次,“爱眼护眼”作为服务队健康宣教的重要内容惠及师生家长十余万人次,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双杏健康教育科普志愿服务队”被济宁市任城区委宣传部评选为“最美科技志愿者团队”,被省教育厅评选为“优秀家庭志愿服务队”,被山东省科协确定为“山东省科普示范项目工程”,徐素秋校长被山东省卫健委吸纳为山东省公共卫生学会学校卫生分委会委员,先后被省教育厅、市教育局选聘为山东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宣讲校长(园长)团团长、济宁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校(园)长宣讲团团长。徐素秋和两级宣讲团成员认真解读国家相关政策,反复研读专业资料,科学制定宣教重点,认真完成集体备课,近控科普团队努力成为山东省儿童青少年“千人万场”近防宣讲的主力军,学校近控经验先后在山东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经验交流会和沿黄河九省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经验交流会汇报交流。
二、五方协同——“联动”是最强的举措
国家在儿童青少年近防工作部署中明确吹响了“协同联动”的号令。《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都明确规定了校内外协同的意义和要求。教育系统主导下的“大五方协同”(家校医政社)和校长主导下的“小五方协同”(校医、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学生)是近防工作的根基。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会长王宁利也表示,“近视眼的防控绝对不是一个具体方法、一个专家有神器、神奇技术就能防止住的,它必须是综合防治”。
济宁市各级党委和教育主管部门充分发挥政府工作职能,任城区委区政府、任城区教育和体育局积极行动,先后完成三个100%:100%为学校配备了多型号可调节标准课桌椅,为100%教室安装了全谱高色温护眼灯,为100%的班级更换了防蓝光护眼白板智慧屏,这些政府行为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医院眼视光专业医生和近视防控专门机构人员定期走进校园,开展视力检测,帮助建立一生一案;济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任城区疾控部门的专家深入学校,走进教室,认真评估光照环境,为学生建立良好的视觉环境保驾护航;任城区政府分期分批号召学校操场周末面向社会开放,让广大市民和青少年有了共享共用的课后活动空间;学校的近防长廊也陆续建成,学校和教师通过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校报校刊、校园广播、公众号、视频号向家长宣传近防的重要意义、通过举办家长开放日将近防具体工作及成效向社会主动公开。学校通过聘请家长代表组成近防监督小组进行积极监督。宣讲团队活跃在各个班级,“遇见成长”家长学院开班运行,学生走进近防研学基地。家庭出现了自我约束的“小小养机场、电子产品小窝”,亲子运动、家庭旅游、餐后散步、周末远足在悄悄增加,锻炼时间在增多,视屏时间在减少。家校医政社五方围绕“关爱学生眼健康”这一核心积极联动,一大批“亮眼小明星”“亮眼好家庭”应运而生,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协同措施保障近防工作稳步前行。
三、重叠影响——“课程”是最优的路径
学校切实做好“一增一减”,聚焦近防科学架构“亮眼课程”体系,创新四点半课程超市,落实五项管理,分层布置作业,改革考试评价,小学零起点教学,附属幼儿园去小学化,中医药养生膳食纳入劳动教育。班级考评增设近视率年级排名专项奖,体育教师全数竞聘班主任岗位,年级部推选近防试点班级,课间活动增设“曝光”率,户外亮眼操加入大课间,八段锦手眼操研发普及。学校启动《儿童青少年24小时护眼关怀计划》,每天校内外各一小时体育锻炼底线写进家校公约,学生被积极引导步行上学。
四、提升“三力”—— “科研”是最佳的选择
校长近防领导力、教师近防内驱力和父母近防胜任力是近视防控工作攻坚的关键。2019年起,徐素秋带领学校近防团队立项市社科课题《小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的实践探索》,将近防作为其中重要的研究内容,重在学生健康行为引导和不良行为干预。2023年,科研团队又成功立项山东省基础教育改革项目《基于重叠影响阈的家校协同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将父母近防胜任力提升作为家校学习共同体建设的重点研究内容。2024年,学校又将“基于KAP理论的小学生眼健康与体育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幼小衔接视域下的近视防控实践研究、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与脊柱弯曲异常‘共病——共因——共防’背景下的体育课程群开发与实践”等课题纳入学校课题指南,引导各学科教师尤其是体育教师对近视防控的专业关注和研究热情。研究团队用教育科研的方法开展调查问卷、征求家长满意度、逐年比对近视率,分析数据,总结得失。团队成员近防研究成果多次荣获济宁市任城区基础教育成果奖、济宁市科研成果奖、山东省案例比赛奖。师生100%的参与率、家长100%的满意度以及逐年降低的近视率,激发了教师近防的内驱力,提升父母近防的胜任力,更夯实了学校近防工作的成效。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是中央关心、政府关切、家长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五年近视防控之路虽艰难坎坷,却也越走越宽,路径越走越清晰,脚步越走越坚定。学校唯有明确肩负起近视防控的主体责任,探索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控模式,投入百分百的信心和决心,扎扎实实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做好做实,做出成效,才能真正护佑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山东省基础教育改革项目《基于重叠影响阈理论的幼小一体化家校学习共同体建设与实践研究》研究成果,山东省科普示范工程项目研究成果,山东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校园长宣讲团经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