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国际化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中留学归国教职工的作用

2024-11-05魏赫男王丽佳曹学文李建朝李青

电脑迷 2024年10期

【摘 要】 在当前深化“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走出去”不仅是国家、社会的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自身谋求国际影响力和实现长远发展的需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自改革开放以来,高等职业教育体制在从借鉴西方到逐渐本土化的过程中,离不开留学归国教职工群体的贡献。归国留学生群体在海外拥有丰富的一线教学活动参与经验,对国外院校成熟的教育教学体制和运行模式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基于此,充分认识和评估留学归国教职工群体的作用,发挥他们的国际交流素养和能力,结合高职院校与区域性产业深度合作的优势,帮助高职院校和当地政府在自身的国际化进程中快速积累经验,促进国际化内涵建设,提升自身实力,从而在国际舞台上拥有更多话语权。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留学归国人员;国际化人才引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它不仅具备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还深深植根于中国国情,展现出独特的中国特色。教育现代化在这一宏伟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自党的二十大以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得到了更为明确和有力的强调。

回顾历史,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借鉴了德国的“高等专科学校”与综合性大学“双线并进”的模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逐渐过渡到应用型高等教育框架下的美国模式。时至今日,我国已经探索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格局。

在中国高职教育体系的发展历程中,留学生作为首批接触并引入国际先进教育理念的改革“先行者”,发挥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广大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党的十八大更是明确强调要“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正确评价归国留学生群体在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作用,并继续充分发挥归国留学生教职工在国际交流方面的特长,既是中国式现代化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中亟待深入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国际化发展的特点

(一)以办学理念为基石,兼容并蓄,求同存异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人才和技术发展的重要资源。对高等职业院校而言,国际化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技能的人才,尤其注重“技术技能”的培养。我国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办学理念,立足于制造业大国的产业优势,旨在使技术与国际标准和先进水平接轨。通过构建国际化的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和管理经验,输出国际上认可的技能教育体系,提升师生的国际影响力。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不仅致力于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基本文化素养,还被赋予了文化传承的属性。它本质上成为一种以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和培养职业修养为目的的文化实践活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由“单向接收”到“多边互动”的发展转变,始终秉持独特的办学理念,不断接纳、学习、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尊重不同文化和模式的同时,也发挥出了本国教育的优势和特色。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国家在高等职业教育“走出去”领域的投入持续加大,如“鲁班工坊”、金砖国家职业教育联盟、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教育战略等标志性实践成果已走在国际前列。

(二)办学体系多元化、国际化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发生了深刻变革,这主要体现在思想内核、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交流活动等多个方面。首先,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推进,党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内核的影响不断深化。从最早的“职业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根本方针,到爱国爱党、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学科和专业,注重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建立思政元素对整体教学体系的多层次、多维度影响力。其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经历了苏联、美国、德国、日本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影响,吸收借鉴了一系列如项目式教学、翻转课堂等当时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使教学资源和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样。2019年,随着教育部“双高计划”的颁布,国家对高职院校的国际化进程提出了更高要求。各院校在国际化过程中也逐渐开始重视评价自身与国际交流互通的各项指标,通过引进留学生、聘请外籍教师、引进归国留学生人才等直接举措,培养自身国际化师资队伍。同时,围绕国际化师资培养项目,完善国际交流合作机制,积极参与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组织,创新国际交流形式,多维度打造地方职业教育特色品牌,提升师生的国际影响力,这已经成为各院校国际化建设的新方向。

(三)教育评价体系国际化

在培养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化竞争力的同时,需要有相对应的评价体系作为支撑。2012年,教育部建立了高等职业院校质量年报制度和“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初步形成了本土质量评价体系。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第三方评价的方式来衡量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能力、质量和水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职教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向,国际化的关注重点转变为合作项目计划质量的提高和增强学生技术技能在国际市场的适切性和竞争力,这充分表明了国家层面在政策导向上对职业教育评价体系国际化的决心。尽管我国在第三方评价领域起步较晚,但以此为依据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工作,将促进从国际人力资源协调、国际区域产业服务能力、全球化服务标准制定等维度完善本土和第三方联合评价机制,为在国际上获得评价体系的认可、实现本土教育走出国门服务国际社会的功能打下制度基础。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留学归国教职工在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化中的作用

(一)中外办学理念融合的桥梁

西方职业教育的理念是“以人为本”,价值取向强调学生个人接受教育的需要,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从秉承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念,到现如今的“产教融合”“立德树人”理念,都强调了以国家、社会的需要为导向,培养具有大国工匠情怀的人才。由此可见,教育作为专业属性极强的活动,在国际上要求专业化和标准化,需要在专业和教育理念上实现互通。相较于国内,西方教育体系虽成熟但缺乏活力。归国留学生群体因长期的海外学习工作经历,深刻理解外国教育体制和文化理念,丰富的生活阅历也为他们带来了开阔的国际化视野。这使得这一群体能够从本国国情出发,分析和理解中西方不同价值取向间的冲击和碰撞,找到国际化教育教学理念与本校情况的有机结合点,以及本土文化的优势点。在高等职业院校“走出去”的过程中,一些院校存在国际化发展理念滞后、国际化办学水平欠缺、制度无法和国际接轨的问题,这需要具有留学经验的人员进行充分调研和深入考察,协助高等职业院校制定国际化方案,找到适合本校情况的发展路线。

同时,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强调产教融合,服务地方性、区域性产业。但很多中小企业在“出海”方面面临动力不强、缺乏技术支持、海外市场开拓受阻等问题,也缺乏相应专业领域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而归国留学生教职工具备通过校企合作整合教育和生产资源的能力,可以开展对海外的生产技术服务,对接海外市场需求,通过学校平台起到带动区域型产业国际化转型的作用。

(二)教师队伍国际化的先行者

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国际新兴产业的出现,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国际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作为“走出去”的实施主体,提升自身国际化办学水平和外事服务能力是根本,而国际化师资力量不足是一个重要问题。国际化师资力量要求教师队伍具备与国际通用的技术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具有开阔的国际化视野。现阶段,多数高职院校由于资金、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缺乏科学的、成体系、成制度的师资队伍国际化培训交流活动:境内培训缺乏科学的组织和内容安排;境外访学、中外院校师资互换等境外学习项目方面缺乏科学指导和计划。高职院校通过引进归国留学生教职工,能够凭借其海外留学经历,在短期内弥补自身的国际化教育教学实力的不足,将国外教育领域的经验和理论在内部快速转化为实践成果加以验证,例如开设新兴学科课程、开展教学改革实验等。并且,引入归国留学生教职工群体能够增强和培养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意识和国际化沟通能力。通过开展外语教学能力培训、国外典型教育体制研讨会、英语文献写作讲座等交流活动,以“点”带“面”,协助本校、本地打造特色突出的国际化师资队伍培训方案,建立国际化优质教学资源的“人才库”。

(三)完善国际化评价体系的协助者

高等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国际化的含义是在构建第三方评价的管理机制、活动规范、评价体系及价值导向时,深入融合国际社会中已经达成的共识性的理念、标准、规则及范式,做到与国际准则无缝对接,并确保评价活动的国际认可度。

从宏观角度来看,这一进程并非局限于表面上的融入国际社会,其核心在于将国际上的经验、技术与本国国情深度结合,在本土化基础上发挥特色优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晚,评价体系尚不完善,迫切需要从实践角度出发,将大量归国留学生的国际一线教育教学经验“移植”至本土进行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样本参照。

从微观角度来看,目前国内9dGZuRTxTCuusTC6Xp79XkF93fhvxdeCZ1qmi2l2oiU=第三方国际化职业教育评价机构功能虽不完备,但各高职院校在国际化方面自由度较高。它们能够通过提升自身外事服务能力,以归国留学生教职工的专业、学术经历为机会点,积极与国际行业协会、科研学术组织等机构定期合作交流,开展教科研活动,逐渐形成高水平、多样化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体系的前沿阵地。

三、结语

留学归国生教职工群体是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他们在国际化发展规划和国际化内涵建设方面都扮演着先行者和探索者的角色,是高职院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有生力量和重要资源。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如何尽快探索出中国模式的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路径,并在国际上形成一定的口碑和实现价值输出,成为时代和社会的共同要求。相较于西方国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在体制、政策、制度、内涵等方面仍处于初步阶段,要实现“弯道超车”,需要充分借助归国留学生这支“排头兵”的力量。

据权威调查数据显示,2023年海外归国留学生中仅有4.77%的目标行业为教育行业,大多数归国留学生更加青睐企业,而非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这表明归国留学生资源在应届生阶段已经存在严重的流向不均问题。而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仍在通过传统官网、事业单位统一招聘等渠道招聘归国留学生,导致人才供需双方对接困难。同时,仍有部分高职院校和地方政府没有提供有足够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激励政策,在当前社会上激烈的“抢人大战”环境中缺乏留住、稳住国际化人才的能力。

因此,要发挥好归国留学生教职工在国际化方面的优势,需要各地高职院校自身将归国留学生人员视为自身国际化发展道路上必不可少的有生力量,为回国服务的人才搭建良好的工作平台,通过制度和政策激励保障归国人员在回国后能够快速适应国内的科研体制和工作环境,引导他们将国内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的不足之处和改进方向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促成国外先进经验的本土化、适配化。

除此之外,各高职院校所在地政府还需要加大海外留学人员引进力度,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对海外人才引进的号召,既要适应互联网时代多渠道、多平台的招聘手段发展,又要落实归国留学人员的优惠政策,健全完善国际化人才的发展制度,以政策导向的方式打造国际化人才能够充分施展才华的制度空间。

参考文献:

[1] 壮国桢. 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演进、特征分析与优化策略[J]. 职教通讯,2024(01):21-30.

[2] 习近平. 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2013年10月21日[J]. 中国人才,2013(21):5-7.

[3] 李玉静,岳金凤. 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文化发展:历史、特征及未来[J]. 职业技术教育,2023,44(36):7-14.

[4] 任蕾. 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国际化师资引进与培养现状[J]. 教育国际交流,2024(01):20-26.

[5] 罗汝珍.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的国际化研究[J]. 成人教育,2019,39(10):57-62.

[6] 周南照. 教育国际化的若干国家政策比较和世界态势反思[J]. 世界教育信息,2013,26(04):3-18.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关于发挥留学归国人员在高职院校中作用的研究”(课题编号:JRS-2023-3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