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TPACK能力发展的心理因素分析
2024-11-05张磊赵孜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也需要不断调整与优化,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对高职学前教育教师而言,在实现有效教学的过程中,TPACK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文章探讨心理因素,如动机、态度、自我效能感以及学习策略和习惯等在高职学前教育教师TPACK能力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通过综合分析,研究揭示了这些心理因素对教师技术、教学法和学科内容知识整合能力的显著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心理策略以促进教师TPACK能力的提升,为高职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实证指导。
【关键词】 高职学前教育;教师TPACK能力;心理因素
在全球教育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和教学任务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尤其在高职学前教育领域,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巧,还需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以丰富和优化教学过程。TPACK(技术、教学法和学科内容知识整合)框架为此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一、TPACK能力概述
TPACK能力,全称为技术、教学法和学科内容知识整合(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描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合技术、教学法和学科内容知识的能力。这一框架源于Shulman的教学内容知识(PCK)理论,后由Mishra和Koehler进一步发展,强调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师不仅需掌握各自学科的专业知识,还应了解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来增强教学效果。教师的TPACK能力体现在如何将这些知识领域有效整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需求和技术发展,从而实现教育目标的最大化。此外,TPACK框架还包括了三个交叉领域:技术内容知识(TCK)、技术教学知识(TPK)和技术、教学法与学科内容知识(TPACK),它们分别强调在教学实践中技术与学科内容、技术与教学法以及这三者的综合运用。这一理论框架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全面视角,以理解和应用技术在教育中的角色。
二、影响教师TPACK能力发展的心理因素
(一)动机与兴趣
动机与兴趣在教师TPACK能力发展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动机是驱使教师学习并运用新技术的内在力量,通常与个人的职业目标和学习目标密切相关。兴趣则能提升教师探索和应用技术的愿望,使其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理解和掌握新的教学工具和方法。当教师对技术和教学创新抱有高度兴趣时,他们更可能开展自我驱动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TPACK能力,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和创新化。
(二)态度与信念
态度和信念对教师接纳和整合新技术具有决定性影响。教师的态度可以从他们对技术的看法和使用意愿中反映出来,这些看法通常根植于他们的教育哲学和对技术在教育中作用的信念。若教师相信技术能有效支持学生学习,他们便倾向于探索和应用这些技术,从而提高TPACK能力。反之,若持有保守的教学信念,他们可能会对采纳新技术持有疑虑,从而限制了TPACK的发展。
(三)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运用技术进行有效教学的信心。高自我效能感的教师更有可能尝试并整合新的技术工具,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在技术应用过程中遇到的挑战。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师采用新技术的意愿和持久性,也影响他们在遇到困难时持续尝试和改进的态度。
(四)策略与习惯
策略与习惯是教师日常教学实践中形成的行为模式,对TPACK能力的发展起到了基础性作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更高效地获取新知识,并将其应用于教学中。例如,通过定期参与研讨会和在线学习,教师可以持续更新自己的教育技术知识。良好的习惯,如经常性地测试和反思教学使用的技术工具,有助于教师不断调整和优化其教学策略,进而增强其TPACK能力。
三、教师心理因素与TPACK能力发展的关系
(一)心理因素对TPACK能力发展的影响
心理因素在教师发展TPACK能力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动机和兴趣是激发教师探索和应用新教学技术的初级驱动力,它们决定了教师是否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实践这些技术。自我效能感则影响教师在面对技术挑战时的信心和坚持度,具有高自我效能感的教师更倾向于采纳创新的教学方法。此外,教师的态度和信念对其接受和整合新技术的开放程度有着显著影响。当教师相信技术能显著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时,他们更可能将这些工具融入课堂。最后,教师的策略和习惯也对TPACK能力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有效的策略和积极的习惯有助于教师持续改进和优化教学实践。
(二)不同心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心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教师TPACK能力的发展产生复合效应。例如,自我效能感强的教师可能因为信心较高而更加积极地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技术,这种探索又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动机和兴趣。同样,积极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能够促进教师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和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而这些习惯和策略反过来又能够加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和动机。此外,动机和兴趣可以激励教师持续学习和实践,而这种持续的专业发展活动又能够正向加强教师的态度和信念,形成一个促进TPACK能力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提升高职学前教育教师TPACK能力的心理策略
(一)激发学习热情,强化内在动机
在教育心理学中,内在动机被视为个体从事活动的自发推动力,它源自个体的兴趣和满足感,而非外部奖励。对高职学前教育教师而言,激发内在动机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教师采用和整合新技术的意愿和能力。
例如,在教师TPACK能力发展的过程中,学校可以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教学设计任务,鼓励教师运用新技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这些任务中,教师需要设计使用数字工具的课程,如使用交互式白板进行故事讲述或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角色扮演游戏,以增强学前儿童的学习体验。这样,教师能直观地看到技术如何具体地改善教学和学习效果,从而提高他们对技术应用的兴趣和满足感。此外,学校应鼓励教师参与专业发展研讨会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提供了学习新技术的机会,还能让教师见证同行如何成功地整合技术与教学。看到同行的成功案例,教师更容易相信自己也能达到相似的成就,进而激发他们探索和实验新技术的热情。为了进一步强化这种内在动机,学校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包括提供技术支持团队和建立定期的反馈机制,以帮助教师克服在技术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方法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技术使用能力,还能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和职业满意度,从而在心理层面上为持续的专业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积极态度,坚定教学信念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态度和信念对采纳新技术和教学策略起到决定性作用。积极的态度和坚定的教学信念能够显著增强教师整合技术的意愿,并促进其TPACK能力的发展。当教师相信技术可以提升教学效果并为学生学习带来积极变化时,他们更倾向于积极探索和应用这些技术。
例如,在教师TPACK能力发展的过程中,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系列案例分享会,展示如何在学前教育教学中成功整合新技术。教师可以观看和讨论这些案例中同行如何使用技术来增强幼儿的语言、社交和认知技能,如通过互动教学软件促进语言学习或使用数字游戏改善数学技能。这些活动增加了教师对技术的理解,而且通过实际效果,增强了他们对技术在教育中积极作用的信念。教师应积极思考如何在课堂实践中尝试这些技术,并反思这些工具如何帮助实现教学目标。学校可以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如技术培训、实时技术支持和教学设计咨询,以降低技术整合的初期障碍。此外,学校可以定期邀请教育技术专家和有经验的高职学前教育教师举办讲座和研讨,探讨技术在教育中的最新发展和最佳实践。这些活动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也有助于他们理解技术在全球教育环境中的重要性和潜力,从而进一步坚定他们的教学信念,并持续提升其TPACK能力。
(三)增强自我效能,提升信心水平
自我效能感,即个体对自身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念,对教师成功整合技术到教学实践中起着关键作用。强化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可以通过提供成功的经验、口头劝说、情绪调节和适当的生理反馈来实现。
例如,在教师TPACK能力发展的过程中,学校可以组织一系列定向的活动和培训会议,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教师能够在控制的环境中尝试并掌握新技术。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取得初步成功后,会增加他们对自身技术使用能力的信心,进而提高其整体的教学自我效能感。此外,学校应鼓励教师分享他们在整合新技术进课堂的成功经验。为此,学校可以设立一个平台,让教师在平台中展示他们如何在教学中应用新技术改善学生学习效果的案例。通过案例的呈现与同事间的沟通交流,同事之间的正面反馈和认可可以显著增强个体教师的自信心,从而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为了持续提升教师的自我效能,学校还应确保教师能够获得持续的技术支持和资源。通过定期的评估和反馈,教师可以了解自己在技术整合方面的进步和成就,这不仅能巩固他们的技能,也能持续提升他们的信心水平。通过这些综合策略的应用,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得以增强,他们在采纳和应用新技术方面的信心也随之提高,最终促进了高职学前教育教师TPACK能力的整体发展。
(四)引导学习策略,养成良好习惯
在教师的职业发展中,有效的学习策略和良好的教学习惯对技术整合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这些策略和习惯帮助教师持续地、有效地更新和扩展他们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中。
例如,在教师TPACK能力发展的过程中,学校可以实施一系列专门设计的程序,培养教师在学前教育中有效利用技术的策略和习惯。这包括定期的技术整合研讨会,其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研究和角色扮演来探索不同的技术应用。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不仅学习新的技术工具,而且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这些工具如何改进教育成果,从而加深他们对技术应用的理解和认可。此外,教师应定期设置个人发展目标,并通过日志记录教学活动和反思。这种“自我监控”的习惯有助于教师评估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技术应用,识别需要改进的领域。同时,通过参与在线教育社区和论坛,教师可以与全国乃至全球的同行交流经验和挑战,这种同行学习和支持有助于持续的专业成长和策略更新。学校还可以提供时间管理和组织技能的培训,帮助教师更有效地规划和执行他们的教学任务,这对忙碌的高职学前教育教师尤其重要。这种培训可以包括如何利用技术工具来管理课程资源、学生信息和评估活动,从而使教师能更高效地处理日常任务,留出更多时间专注于教学和学习技术的创新应用。
五、结语
通过分析动机与兴趣、态度与信念、自我效能感,以及学习策略和习惯等方面,文章揭示了这些心理因素在教师整合技术、教学法与学科内容知识(TPACK)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除了技术和教学方法的更新外,教师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也尤为重要。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可以发现,当教师在这些心理维度上得到有效支持时,他们的TPACK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这种提升不仅表现在教师更加自信和积极地应用新技术,而且在于他们能够更持久和深入地参与到教学创新中。因此,通过关注和优化这些心理因素,学校和教育政策制定者可以更有效地为教师提供支持,提升其教学能力,从而取得高质量的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 巩牧华.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提升路径[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4(02):140-143.
[2] 张海妮.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J]. 品位·经典,2023(14):131-133.
[3] 郑丽华.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路径研究[J]. 秦智,2023(05):126-128.
2024年度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类青年基金项目“智慧教育视阈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TPACK能力发展实证研究”(项目编号:SQ2024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