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对高职院校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及教育对策

2024-11-05陶晓雨齐迪

电脑迷 2024年10期

【摘 要】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互联网的普及率不断提升,并逐渐渗透人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的青少年也成为互联网的主要用群体,他们的社会化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在积极促进青少年社会化的同时,也对青少年的社会化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作为培养和塑造青少年的重要教育基地,高职院校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促进青少年的社会化进程,同时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以规避互联网对青少年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为此,文章将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析互联网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以期为高职院校的青少年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互联网;高职院校;青少年社会化

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实践活动,而高职教育在促进青少年社会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青少年在互联网上表现得尤为活跃,他们通过网络信息丰富自己的社会知识和经验,掌握相关的社会技能,从而推动自身的社会化发展。然而,与此同时,互联网中的负面信息往往会对青少年产生错误的引导,影响他们的社会化行为,甚至阻碍其社会化进程。高职教育作为引导和促进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力量,需要积极应对互联网给青少年社会化带来的多重影响,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为青少年的社会化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社会化的概念分析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社会化是指个体受社会价值观、风俗习惯、文化等的影响,逐渐适应并形成适应社会的心理结构的过程,是个人发展成独立个体的互动过程。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社会化是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个体逐渐适应社会生活,成为社会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社会结构的维持、社会文化的积累以及个体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可以看出,心理学更加关注社会化的过程,而社会学则更加关注社会化的结果。社会化是社会与个体的相互作用,个体通过互动来实现社会化,同时社会也对个体进行教化,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需要社会环境、个体基础环境这两项必要条件。前者如家庭、学校等,后者则表现为个人的学习能力、交际能力、语言能力等。总之,社会化贯穿个人的一生,而青少年时期则是一个重要的阶段。高职学生正处于身体和思想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扮演着多重角色,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适应社会,从而实现自身的社会化。互联网的普及加强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丰富的信息资料拓宽了青少年的眼界,给予他们了解社会的机会。但同时,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对青少年的社会化可能产生不良影响,这一点需要在高职教育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互联网对高职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一)互联网对青少年社会化的积极作用

互联网具有虚拟性特征,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青少年提供更广阔的社会化空间。在这个虚拟的空间里,青少年能够自由地表达个性,体验不同的角色,展现自我,并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取关注和自信,从而提升自我效能感。这种体验激发了青少年参与社会化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化任务。从这个角度来看,互联网比现实生活更容易调动青少年参与社会化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其社会化的发展。

互联网为个体之间的交往与互动提供了丰富的平台,使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不再受时空限制。青少年的社会化也能够在互联网中获得更加充分的反馈。他们借助互联网,通过交友软件、电子邮件等方式与他人进行交流互动,产生思想的碰撞,并在此过程中影响他人或受到他人的影响。同时,青少年的社会化行为在互联网中也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对其思维和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此过程中,他们掌握一定的社会技能或规则,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并不断适应社会角色。互联网的互动性特征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多的互动机会,使其在互联网中获得一定的情感支持,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实人际关系不良的问题。因此,互联网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加良好的沟通环境与沟通渠道,使他们能够获得更丰富的社会经验,促进社会化发展。

互联网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为青少年提供多方面、各种价值观的信息。相比传统的电视等媒体,互联网为青少年提供的社会化知识更加全面。他们借助互联网,能够接触到社会中个体提供的信息和知识,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掌握社会规范、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同时,他们也能够参与其中,进行讨论、互动。从这一点来看,互联网为青少年社会化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渠道和良好的环境。青少年能够借助互联网信息知识,不断丰富自身的社会经验,理解和掌握社会规范、法律规则等,以更好地参与社会活动。参与互联网活动还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开发意识和民族观念,促进其人格的塑造与发展。

(二)互联网对青少年社会化的消极影响

青少年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容易缺乏与现实社会的互动。如果他们一味沉溺于网络活动,会逐渐脱离社会实际,缺乏真实的社会经验。网络与现实有着较大的差异,但对青少年而言,由于其年龄较小、缺乏辨别能力,容易沉溺于网络世界或网络游戏中。过度的网络活动不仅不能促进青少年社会化,还容易减少他们接触社会、在真实社会情境中进行社会化的机会,对青少年社会化产生不利影响。总之,互联网为青少年提供的社会化往往具有虚拟性,虽然能够丰富青少年社会化的途径,但如果青少年只是依靠互联网进行社会化,会对其社会化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

互联网的开放性为青少年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丰富了青少年社会化的渠道。但其开放性的特点也导致信息良莠不齐,不仅存在积极正向的信息内容,往往也包含负面的信息和不良的价值观念。当前互联网的管理技术仍然有待提升,青少年对互联网呈现的信息缺乏辨别能力。在此背景下,部分青少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在开放的互联网中,人们能够自由发表言论、提供信息,但一些不利的信息内容容易对青少年产生错误的引导,造成不利的社会化成果,甚至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念产生不良诱导,影响他们的社会化行为。同时,互联网中存在一些庸俗、暴力的信息内容,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阻碍其社会化发展。

互联网为青少年提供了互动的平台,他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与朋友互动,获得社会化经验,促进社会化发展。但同时,这种互动与现实交往不同,缺乏延伸的交流方式,如表情、肢体语言等,不利于青少年掌握实际的人际互动交往方式,影响他们的实际社会互动能力。青少年在互联网中进行活动时,缺乏严格的规则和要求。长期的网络活动容易淡化青少年的规则意识,不利于其社会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而且,青少年长期在虚拟网络中进行互动和交往,容易与现实生活产生混淆。在进行实际社会人际交往时,他们可能会出现不适应甚至退缩现象,这对其社会化发展会产生消极影响。

三、促进高职院校青少年社会化的教育对策

(一)注重青少年的引导与教育

高职院校承担着教育引导青少年的责任,应在教育中增加互联网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应用互联网,这对发挥互联网在促进青少年社会化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具体而言,应进行技术层面教育,向青少年普及互联网技术原理、功能应用等知识;进行观念层面教育,介绍互联网在生活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与意义,引导学生分析互联网带来的各种影响,以逐渐树立对互联网的正确观念;进行实践层面教育,向学生传授互联网使用方法与技巧,并让他们了解互联网的各种项目与用途。通过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认识和了解互联网,拓展青少年的知识面,使其能够正确应用互联网,发挥其优势和作用。在青少年教育中,教师可通过案例分析等形式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如通过某同学的上网经历,向学生介绍青少年在互联网中容易遇到的学习、娱乐、交友等问题,以帮助青少年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交友、获取信息的正确方法,并提高对网络电信诈骗、不良信息诱导的警惕性。同时,要提升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以更好地参与互联网活动,实现文明上网,充分发挥互联网对青少年社会化的积极作用。

(二)充分挖掘互联网的教育资源

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社会化具有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为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和作用,推动青少年社会化发展,应充分挖掘互联网教育资源。青少年需要具备一定的互联网应用能力,以便正确应用互联网来促进个体社会化。高职院校可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互联网应用能力,如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互联网的应用方法。教师应结合学生兴趣,确定相应课题,并组织开展活动。在具体活动中,首先需要让学生明确互联网在学习中发挥的工具作用,接着引导他们了解互联网的通讯功能、信息查找功能、沟通交流等功能。通过沟通交流、查找信息,学生可以获取社会化经验和知识,提高应用互联网的能力,进而促进其社会化发展。同时,应将互联网服务项目纳入教育内容中。鉴于青少年在互联网活动中更多进行网络聊天、游戏等项目,缺乏对互联网的有效利用,容易沉溺网络,对社会化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充分挖掘互联网教育资源,指导青少年了解多种互联网服务项目,开阔他们的视野,避免沉溺于网络游戏,从而为青少年借助互联网促进其社会化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此外,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多种服务项目的实践应用,激发青少年的兴趣,使其进行多种互联网功能的应用与探讨,这将对他们的社会化产生积极影响。教师还可组织青少年进行互联网应用的心得交流活动,让他们对自身互联网参与行为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心得,并交流收获。在这一过程中,加强青少年对互联网的认识,掌握正确应用互联网的技巧和方法,鼓励学生互相督促,养成良好的互联网使用习惯。

(三)加大管控监督力度

学校应发挥监督管理作用,对学生使用互联网的行为进行监督与规范,使青少年更好地树立规范意识,促进社会化发展。在学校管理中,应将网络文明、道德约束纳入校规,强化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的意识和行为,起到规范化作用。同时,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监督与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行为,采取一定的惩处方式,以有效遏制不良网络行为。学校应严格控制青少年的互联网使用时间与浏览内容,可建立电子阅览室,并净化软件系统内容,进而为青少年提供良好、健康的互联网环境。为预防和干预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学校可建立相应的心理工作室,由心理教师、社会工作者介入,帮助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戒除网瘾,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合理上网,正确区分虚拟网络与现实世界。通过管理监督,学校应引导学生正确上网,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为青少年社会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发挥家校、社会合力

互联网在高职院校促进青少年社会化发展中既发挥积极作用,又存在消极影响。而仅依靠学校发挥的引导教育作用有限,需要家庭、社会参与进来,共同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促进他们的社会化发展。家庭应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对青少年的用网行为进行监督,并配合学校进行管理,如限制青少年上网时间等。社会应加强对正确上网行为的宣传,普及不良上网行为的危害,增强青少年对网络的认知;同时加强对网络环境的净化,规范电子游戏市场,鼓励内容健康、积极的电子游戏产品,并控制暴力等不良信息文化的传播,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互联网环境,引导他们合理、正确上网,促进社会化发展。

四、结语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给高职院校青少年的社会化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正确认识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并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规避其消极影响,进一步促进青少年的社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康恩辉. 新媒体背景下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心理成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通辽:内蒙古民族大学,2023.

[2] 张晨. 互联网时代青少年网络安全问题研究:评《互联网与中国青少年:多维视角下的网络使用与网络安全》[J]. 中国科技论文,2023,18(01):123.

[3] 白晓丽. 新媒体时代青少年的社会化心理发展:评《青少年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研究》[J]. 心理研究,2020,13(06):574-576.

[4] 马绮徽. 新社会互联网媒体视域下的青少年素养教育培养[J]. 传媒论坛,2020,3(13):52.

[5] 张翼翀,王靖涵. 互联网模式下青少年网络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20,35(02):70-77.

[6] 覃小倩. 智能手机使用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D]. 南宁:广西大学,2023.

[7] 刘依暄. 拟剧理论应用于青少年个体社会化的实现困境与对策研究[J]. 山西青年,2023(18):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