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特殊儿童随班就读问题及教育对策

2024-11-05张金龙

电脑迷 2024年10期

【摘 要】 农村随班就读特殊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虽然此种方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农村小学随班就读特殊儿童教育仍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至今仍有部分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同时随班就读的和谐环境也存在缺失。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小学缺乏特殊教育的有效环境,以及农村家长对特殊儿童教育的不重视。基于此,文章从随班就读存在的问题、随班就读特殊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策略这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 农村学校;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教育对策

1988年,“随班就读”作为我国融合教育的主要实践形式,在《中国残疾人教育事业五年工作纲要(1988—1992)》中被正式确立。这一重要举措确保了特殊儿童能够就近入学,标志着国家教育逐步走向专业和正规化。农村随班就读问题作为影响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教师的课堂教学对促进班级所有学生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针对随班就读的特点,教师可以不断探索其与普通教学活动的融合方式,以形成一套差异化的教学策略模式,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农村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育资源匮乏且教师专业知识不足

社会普遍倡导教育的公平性,而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是均衡的财政收入。但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成为特殊儿童正常受教育的阻碍之一。城乡之间的经济条件差距,导致了特殊儿童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滞后,这种现象导致学生的学习无法得到充分保障,具体表现在农村学校基础设施欠缺、师资力量薄弱等方面。偏远农村地区不仅缺少教学资源,还缺少针对特殊儿童教育的资源,农村普通学校的教学环境更无法满足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学习需求,这限制了他们接受适当教育的机会。另外,许多农村教师从未接受过特殊教育培训,他们对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和教学方法了解不足,因此难以满足这些儿童的学习需求。

(二)农村小学和学生家长重视不足

农村家庭和城镇家庭的学生家长在认知上存在一定差异。一些农村家庭对特殊教育缺乏认识,他们可能无法为特殊儿童提供必要的家庭支持和鼓励。众所周知,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在学习及其他方面的发展普遍会落后于正常儿童。有的学校往往比较看重升学率,而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这也使得学校对这部分学生的教学积极性降低。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校为了减轻教师的课堂教学压力,没有将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学业成绩纳入教师考核范围,最终导致这类学生的学习成绩难以有效提升。再加上我国随班就读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导致农村偏远地区的特殊教育无法准确落实,从而阻碍了学生的正常发展和学习。

(三)随班就读学生被接纳程度较低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心智不够成熟。部分普通学生看不起那些随班就读的学生。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这种现象更为突出。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对特殊儿童缺乏正确的认识,将特殊儿童的行为看作是怪异的行为。甚至有的学校会出现霸凌随班就读学生的情况。再加上,一些农村教师没有给学生正确的引导,久而久之就会使随班就读的学生失去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给特殊儿童的心理造成一定创伤。

二、农村特殊儿童随班就读问题的成因

(一)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

农村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所面临教育资源匮乏和教师专业知识不足的现象,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首先,从地理位置来看,农村地区地处偏远,这导致了教育资源在这些地区的分布不平衡的现象。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地区能够吸引更多的教育投入和优质教育资源,而偏远的农村则难以享受到这些资源。这种不平等的资源分配使得农村学校在物质条件、教学设施、教育技术等方面与城市学校存在明显差距。其次,农村地区普遍经济条件较差,这种条件差异直接限制了学校的财政预算和投入。学校缺乏足够的资金来改善教学条件,就难以提供足够的资金来吸引和留住有能力和专业背景的教师。最后,教师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由于农村教师培训机会少且教育观念更新慢,他们在面对特殊儿童时往往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二)学生家长信息闭塞且文化程度较低

农村地区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时,存在家长不重视的情况,这可能源于多方面的原因。首先,由于农村地区信息不发达,当地居民对特殊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有限,难以形成有效的支持体系。再加上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家长可能认为特殊儿童的学习能力有限,在教育支持方会有所保留。其次,部分农村家庭可能更注重短期经济效益,而对特殊儿童教育的长远投资意识不足。部分学生家长不了解随班就读对特殊儿童社交能力和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性。这些原因都会导致家长对教育认识不足,最终影响这类学生的发展和提升。

三、解决农村特殊儿童随班就读问题的策略

(一)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教师作为随班就读的指导者,其专业文化素养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农村相关学校在处理特殊儿童随班就读问题时,应将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作为重点,通过创新培训方式来完善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打造一个高质量的随班就读教学环境。

农村小学班级中涉及一些学习障碍、智力障碍以及轻度自闭的学生。面对这些学生,学校可以先为教师制定一个全面的培训计划。例如,组织教师学习特殊儿童的分类、特点、教育原则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基本知识,以增强教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重视。其次,学校可以邀请特殊教育专家进行现场教学演示,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让教师了解特殊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同时,为了保持培训效果,学校可以制订持续发展计划,如定期举办研修班来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或建立特教资源室,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工具和资料。这种方式不仅增强了教师的专业文化素养,同时对改善特殊儿童的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鼓励家长参与教学,培养学生正确观念

提升随班就读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特殊儿童的身心情况有较早的了解。考虑到家长文化水平的差异以及对孩子的认知、需求、教育方法上的不同,教师可以引导家长参与到孩子的课堂学习当中,协助家长树立正确的随班就读教育观念。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以“家长伙伴”为主题的项目,邀请特殊儿童的家长进入课堂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学活动。家长不仅需要协助教师管理课堂,还要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游戏互动,以帮助特殊儿童更好地融入集体。这一活动能让家长对特殊教育有更深刻的理解,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学习方式和节奏。同时,这种方式也增强了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和互动,促进了孩子的社会技能和学习能力的发展。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工作坊和讲座,教授家长如何使用正面管教策略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支持孩子的学习等,从而帮助特殊儿童的家长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价值观念。

(三)适当调整课程设置,优化特殊教育资源

合理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农村随班就读特殊儿童学业成绩的提升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因此,农村小学教师在随班就读的课程设置中应进行适当的调整,在不耽误正常教学进度的基础上,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征来安排相关课程,以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在农村地区,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实践日益普及,旨在让这些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结合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要素的课程计划。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制订差异化的教学策略,通过针对特殊儿童的不同需求来渗透视觉辅助工具和听觉支持等多样化的方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和需求制订学习计划,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水平上取得进步。同时,教师可以鼓励普通学生对特殊儿童进行帮助,让农村随班就读特殊儿童享受到合理的教育。这样的教学改革能更好地利用有限的特殊教育资源,提高特殊儿童的教育质量,促进他们与其他学生的相互融合。

(四)加大相关宣传力度,普及随班就读知识

加大宣传力度是指农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为学生普及有关残疾和随班就读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残疾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以积极的心态来看待随班就读的学生。这种方式能够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帮助学生素质获得全方位的提升。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校园广播等形式在学校与学生分享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成功故事,或者可以在校园公共场所制作宣传册、展板等对相关内容进行展出,让其他学生明白随班就读模式的重要性和成效。除此之外,学校领导可以举行见面会和座谈会,邀请家长、教师、特殊教育专家以及社会服务机构代表参与,共同探讨和交流随班就读的经验和挑战。这样的方式能让家长和学校更加了解随班就读对特殊儿童发展的益处,进一步推动随班就读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和实施。最后,学校还可以定期给教师或学生家长发放特殊教育方面的相关资料,以帮助他们掌握特殊教育的方法。这些有效的宣传方式不仅可以展示随班就读的可行性与效果,还能提升人们对特殊教育需求的认知和接纳度。

(五)完善相关政策,鼓励发展特殊教育

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鼓励小学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地方政府应依据法律法规扶持当地学校,以满足特殊儿童入园接受早期教育的需求。同样,农村学校也应响应国家号召,根据学校特殊儿童的实际情况细化规则,使随班就读教学的效率最大化。

例如,提倡农村学校应为随班就读学生配备专业的教师团队。学校在响应国家号召的同时可以整合教学资源并提供专业支持。在专业支持方面,校方可以配备专业的特教教师或心理咨询师,通过定期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和学习方式。其次,校方还可以设立奖励制度,鼓励学生主动帮助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实质性奖励,从而为特殊儿童创造一个友好的社交环境。最后,相关部门还应加强对农村小学的投资,通过增加教学设备或购买教学玩具的方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这些制度的构建有利于保障特殊学生的受教育权,使他们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

(六)完善教学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随班就读的具体教学和课堂管理工作最终都由教师负责,班上有随班就读的学生时,这个班级的教师工作压力往往会更大。因此,校方应合理地评价随班就读教师的工作成绩和工作量,并给予一定程度的奖励或津贴,以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同样,对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而言,教师的评价方式也应进行一定的转变,通过创新式评价来提高相关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特殊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他们设立个性化且可以衡量的学习目标。在课程内容讲解完成后,教师可以利用过程性评价方式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此期间,教师可以使用观察记录、学习档案和自我评价等多样化方式来衡量特殊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同时,在过程性衡量中,教师除了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之外,还要评价学生的社交能力、自理能力、情绪管理和个人兴趣等非学术领域的发展。通过利用口头报告、实际操作演示、视觉艺术作品或技能展示等多种评价形式来评价学生的不同方面,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尊和自信。

四、结语

让特殊儿童融入正常儿童的生活学习环境能够对他们产生重要的影响。农村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教育形式,促进了农村特殊儿童在正常社会环境中的适应能力提升,也能够进一步体现我国教育的公平性,为他们今后走向健康发展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基础。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立足特殊儿童的视角,通过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文化素养来为学生开创新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圣兵. 农村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现状及改善方法[J]. 东方娃娃:绘本与教育,2023(12):34-36.

[2] 黄茂华. 农村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现状研究综述[J]. 绥化学院学报,2022,42(04):42-46.

[3] 郝文武. 农村特殊教育研究的意义、问题及建议[J]. 当代教育与文化,2022,14(01):71-75.

甘肃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专项课题(一般)课题“农村特殊儿童随班就读问题研究——以礼县江口学区为例”(课题编号:GS〔2023〕GHBZX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