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途径探究
2024-11-05杨艳娜
【摘 要】 数学作为小学义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开始实施新一轮技术教育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尤其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育。基于此,文章首先探究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然后基于当前的教学现状,提出转变教学观念、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联系实际生活、开展学习合作、优化评价模式这六个方面的教学途径,旨在为相关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创新意识;数学教学
逻辑性、抽象是数学这一学科的基本特点,对部分学生而言,在学习过程中确实可能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而在当前强调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也应摆脱以往教学理念的桎梏,在帮助学生奠定坚实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应积极促进其核心素养的提升。此外,还应当对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来制订针对性的培养计划,给予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以促使其思维拓展与延伸,落实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一、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趋势,尤其是在当前经济腾飞、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的时代背景下,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综合性人才的重要标准。而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尤为重要,需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因其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征,对大部分学生而言确实具有较高的学习难度。而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基于问题的已知条件展开分析,探究解决措施。同时,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想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对其未来发展而言百利而无一害。
培养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推动小学数学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发展。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要求学生们进行强行记忆,并通过高强度的习题练习来进行巩固,这导致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被扼杀。而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教学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从教学方式上看,虽然许多教师已经开始尝试情境导入、小组合作等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因为种种原因而流于形式。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由于各小组成员不明确合作方向,或者教师指导相对不足,导致其讨论合作过程完全流于形式,实效性相对较差,并没有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的目的。
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看,当前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丰富,但存在难易不平衡的现象。对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知识基础水平较高的学生而言,教材内容可能过于简单,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对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而言,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导致教学进度不同步。这种教学内容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当前,大部分教师仍旧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采用“上对下”灌输的方式开展教学,要求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教学节奏,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住数学知识点,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虽然在“双减”政策的推行之下,这一现象有所缓解,但是仍旧存在。同时,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着其他问题,例如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缺乏与家长的有效沟通,没有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等。这些都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对小学生数学学科的学习造成阻碍,对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
(一)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是指导教学实践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应以此为基础,明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着重培养其综合素养。教师应从引导者的身份出发,基于实际情况制订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打破师生之间的隔阂,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的课堂环境,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问,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观点,并及时回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引入跨学科知识,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数学问题,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其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让其自主梳理逻辑思维,不断获取新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
(二)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的学习难点在于其中的问题和知识概念过于抽象,仅依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并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为此,教师可以基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符合其认知特点的教学情境,通过故事、游戏、画面等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的疏离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点进行具象化展示,以便于知识理解。小学生在思考、理解及记忆过程中主要依赖于形象思维,而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则能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延伸与拓展,寻找问题的多样化解决方式,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改善其思维方式。例如,在讲述轴对称图形时,教师首先展示一系列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图片,如蝴蝶、风筝、建筑等,并询问学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观察后发现这些图形都可以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完全重合,从而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之后,教师为学生提供三角形、四边形等相对简单的图形纸片,让其尝试折叠这些图形,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并记录下自己的发现。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直观地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还通过动手实践培养了空间想象能力。之后,教师随机选取若干名学生,要求其展示创造出来的轴对称图形,并解释其设计思路和对称轴的位置,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此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轴对称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其设计一个具有轴对称特性的艺术品或建筑模型,并附上设计说明,以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
(三)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与心理都相对特殊,其学习行为会受到兴趣的驱动。但当前,由于小学数学的理论性较强,大部分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更注重理论灌输,导致课程枯燥无味,让学生难以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为此,教师可以基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其兴趣爱好,并将其融入教学实践之中,以拉近学生与数学学科之间的距离。教师可以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思考问题,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权威和传统观念,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教材或教师的讲解进行质疑和探讨,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教师还应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勇于尝试、敢于创新,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此外,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教师也应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根据其不同特点制订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以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四)联系实际生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同样也应当应用于生活。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不可脱离实际生活,应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实现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首先,教师可以经常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数学问题,并适当设计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例如,可以让学生计算家庭开支、购物折扣、旅行规划等,这些问题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还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探索解决方案。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适当引入生活案例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其分析其中的数学问题,并尝试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例如,可以讨论超市的打折促销策略,让学生分析哪种策略对消费者更为有利,通过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以寻找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最后,教师也应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可以要求学生自主设计简单的记账本,记录家庭各个方面的日常开销,以此来引导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重要意义,并激发其创新热情。
(五)开展学习合作
创新意识的培养不应当局限于自主学习,还应当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尽可能满足其合作学习的需求,通过思想碰撞来激发每个人的潜能。与此同时,在小组内部合作的过程中,各个成员也能够从其他同学身上寻找到闪光点,明确自己的不足,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以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在知识水平和性格上能够互补。小组内部也应当进行合理分工,一般而言,每一个小组中都应当具有至少一名学生作为团队主心骨,而其他组员则可以发挥辅助作用,以确保团队运作效率。例如,团队内的优等生可以负责问题分析,而其他同学可以分别负责过程记录、内容整理、总结报告等不同任务,以保障各个团队成员的参与度。此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具体问题为小组团队设置学习任务单,之后让小组成员对其进行细化,根据小组成员的具体情况进行自主调整,以帮助各个小组明确其学习研究方向,要求小组内部成员能够形成合力,共同学习与进步。
(六)优化评价模式
当前,针对小学生数学学习成果的评价仍旧以考试成绩为主,这种评价方式相对片面,很难全方位展示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为此,教师应当在此基础上强调过程性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最终答案,还要关注他们解题的过程、思考的方式以及使用的策略。教师应通过学生的解题过程来分析其创新思维和解题技巧,并给出相应的反馈和指导。同时,引入多元的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口头表达、书面作业、小组合作、课堂互动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对表现优异、进步突出的学生可以适当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激发其学习热情。
(七)营造良好氛围
一般而言,在较为轻松自由的环境下,学生的创新意识会较容易被激发。尤其是小学生,其本身就具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也是培养其创新意识的黄金时期。为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让学生有机会自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数学课题进行研究。在这个空间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好奇心自由组合团队,共同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同时,也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不限制他们的思考方式。在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思考不会被固定的答案或标准所束缚,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必要情况下,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尊重其学习风格和节奏,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速度,从而更加有效地培养创新思维。此外,教师也应发挥管理作用,维护好课堂秩序。学生的自由探讨并不意味着无视课堂规则,对违反班级规章的学生,教师应及时制止,让其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以确保数学课堂的正常开展。
四、结语
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然而,这一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应当基于小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在提升其学习效率的同时,也要降低学习难度。当前,在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致力于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学习状态被动等问题,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途径鼓励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切实增强其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 孙雪.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23(05):81.
[2] 方勇清.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 当代家庭教育,2022(08):137-139.
[3] 颜秀敏. 借力想象积淀素养: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J]. 学苑教育,2022(07):12-13+16.
[4] 赵培静. 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 读写算,2021(25):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