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学习的体育高职院校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及教学策略研究
2024-11-05卢雪玲
【摘 要】 移动学习是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对推动移动学习的深入应用、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体育高职院校的数字化课程资源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基于移动学习的数字化课程资源的特征、建设策略及教学策略,并提供了具体的应用实例,旨在为新时代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使用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移动学习;体育高职院校;数字化课程资源
一、数字化课程资源的特征
《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将常见的教育资源分为九大类,包括媒体资源(涵盖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等)、试题、试卷、课件、案例、文献资源、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和网络课程。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建设不应仅仅停留在内容的传递层面,还应充分考虑相应的教学活动设计,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结合相关研究者的观点,本研究认为数字化课程资源应涵盖四大类:媒体素材、教学材料、教学活动和教学工具。除了具备信息化时代数字资源特有的多媒体化呈现方式、网络化传输方式等基本特征外,数字化课程资源还具备交互性、开放性、连接性、生成性等显著特征。
(一)交互性
数字化课程资源通过整合媒体素材、教学材料、教学活动和教学工具等设计元素,能够支持师生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学形态与教学内容进行深度交互。学生可以根据个性化学习需求,与课程资源进行实时互动,参与模拟实验、在线讨论等丰富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习的参与度和效果。
(二)开放性
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内容建设和资源访问两大方面。在内容建设上,数字化课程资源不应局限于单一主体的生产,而应鼓励多用户共同参与,充分发挥群体智慧的作用;在资源访问上,应支持跨组织、跨系统的共享,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传播与共享,从而提升教育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与影响力。
(三)连接性
数字化课程资源并非单独存在的资源个体,而是能够根据每个资源的语义信息建立不同资源之间的联系。通过聚合的方式,这些资源可以形成一个动态的资源网络,共同构建特定主题的教学资源体系。
(四)生成性
数字化课程资源并非完全是预先计划和设定的产物。在移动学习环境中,师生均可成为课程资源的生成者,他们通过各式各样的交互活动,共同贡献知识、经验和见解,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内容和形式。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课程资源建设,动态生成优质课程资源,这种做法能显著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并有利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体育高职院校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策略
(一)注重课程资源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要求课程内容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多样性。体育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在技能水平、学习动机和个人兴趣上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应致力于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涵盖基础训练、技能提升和专业知识等多个方面。例如,可以利用智能推荐系统,为学生推荐符合其能力和兴趣的训练视频和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注重移动学习平台的搭建与优化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学习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高职院校中,建立一个功能全面、用户友好的移动学习平台是实现教育资源数字化的关键步骤。该平台需要具备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友好的用户界面和强大的互动功能。例如,平台可以整合视频分析工具,以分析学生的运动技能并提供改进建议;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通过论坛和即时反馈功能,增强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此外,优化搜索和推荐算法也是提升平台服务质量的关键,这样能够使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快速找到合适的学习资源。
(三)注重课程资源的深度开发与整合
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要关注内容的丰富性和教育的系统性,还需注重其适应性和实用性。在体育高职院校中,课程资源应全面涵盖从理论知识到实际技能的各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体育规则的讲解、健身训练的方法、竞技体育的技巧等。此外,资源的开发还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例如通过数据分析来优化训练程序和竞技策略,或者通过模拟技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复杂的体育动作。
(四)注重课程资源的质量监控与评估
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实施者应当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机制,定期对课程资源进行检查监控和更新,以确保资源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他们还应构建有效的课程资源教学应用评估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跟踪和收集反馈,以便及时对课程资源进行调整和优化。
三、体育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策略
(一)个性精准教学,满足不同需求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得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在体育高职院校的移动学习环境中,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分析,从而精准地识别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智能推荐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记录和表现,动态地推送最适合的学习资源和任务。这种技术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节奏和风格下进行学习,还能够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挑战和支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二)互动协作教学,促进知识共建
教育研究表明,互动和协作是促进深度学习的两个关键因素。在体育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将传统课堂转变为一个充满互动和协作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利用移动学习平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同伴进行讨论和协作,共同完成设计好的项目和任务。这种学习方式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情景模拟教学,增强实践体验
情景模拟教学是提高学习实践性和增强学习体验感的有效策略。通过模拟体育运动的真实场景,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如模拟篮球投篮、足球射门等。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反复练习,增强实践体验,直到他们掌握所需的技能。同时,情景模拟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在面对真实情景时能够更快地适应并做出反应,从而提升他们的实际表现。
(四)自主学习引导,提升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尤其在体育教育中,学生更需要发展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提供丰富的多媒体素材、交互式教学工具和灵活多样的学习路径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兴趣进行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以指导学生如何高效地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而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多元评价反馈,提升学习效果
为了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身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而总结性评价则可以在学习周期结束时,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全面的评估。结合这两种评价方式,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为学生提供明确的改进方向。
四、体育高职院校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及教学应用实例
“信息技术”是体育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据重要地位。以某体育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课程为例,该课程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遵循能力本位教育观,立足专业需求,从信息素养的视角出发,改变了传统教学过于偏重技术的倾向。该课程将学科内容与实际工作任务、专业实践紧密结合,并基于上述数字化课程资源与教学策略,扎实推进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
(一)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
教师在设计数字化课程资源时,会基于对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调研,根据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综合对比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特点,挖掘不同课程资源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构建系统的课程资源体系。这样,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都能在有序的课程资源体系中,围绕特定的课程资源开展学习,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课程资源建设策略,在课程资源的设计上,“信息技术”数字化课程资源采用三种方式建设:自建(结合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自主开发课程资源)、引进(以方便学生学习为目的,依法合理引用互联网上的现有优质资源)、改造(对互联网上的资源进行适当的编辑)。这些资源涵盖了媒体资源(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等)、试题、试卷、课件、案例,以及相关主题讨论、在线测试、在线问卷等课程教学资源。
在移动学习平台的搭建上,该校依托超星泛雅平台(学习通)的系统功能,设计了丰富的课程界面,提供了清晰的学习指引,旨在为学生提供直观、舒适的学习体验。在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上,将知识点融入具体的工作任务中,突出“问题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以“做什么—跟我做—听我讲—自动手”为线索,构建系统有序的课程资源体系。同时,以形象活泼的语言重塑资源标题(如“何方神圣:Excel是什么”“先睹为快:Excel的界面组成”“提高效率:序列数据的录入”等),达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在课程资源质量监控与评估方面,及时跟踪学生在学习平台中的学习动态及学习反馈,定期优化课程资源,推进优质生成性课程资源的教学应用。
(二)数字化课程资源教学应用
1. 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课程秉持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的设计思想,基于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定位,将计算机教学、专业实践、课程思政、劳动教育等有机融合,精心设计综合职业技能项目。该课程打破了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传统壁垒,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实现了计算机技能教育、职业能力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等的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培养目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思维主线,教学过程分为课前知识准备、课中实践探究、课后巩固提高三个环节。课中环节围绕“6C”教学流程循序渐进,将计算机应用技能与专业实践紧密对接,通过引导学生完成真实任务,实现“做中教、做中学”,促进学生知识意义的建构,提升教学实效。
2. 教学策略
结合课程特点,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综合采用了基于多种教学资源(如媒体素材、教学材料、教学活动、教学工具等)相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同侪互助法等)相融合,多种教学手段(如微课助学、讲授演示、对比找碴、在线测试等)相融合,多种互动途径(包括学习平台互动、通信工具互动、线下互动等)相融合,以及多种评价方式(涵盖学习平台互动、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专业导师评价等)相融合的“5融合”混合式教学策略。这一策略拓宽了教学时空,有效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有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并提升了学习效能。
参考文献:
[1] 万海鹏,余胜泉,王琦. 教育数字化转型视域下适应性在线课程的设计及应用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22(10):102-109+117.
[2] 余胜泉,朱凌云. 《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体系结构与应用模式[J]. 中国电化教育,2003(03):51-55.
[3] 余胜泉,汪凡淙. 数字化课程资源的特征、分类与管理[J]. 大学与学科,2022,3(04):66-81.
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与体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22年度课题“基于移动学习的体育高职院校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及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2G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