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特玛托夫《查密莉雅》中的审美世界

2024-11-05阿布都外力·克热木周政

名家名作 2024年28期

[摘 要] 吉尔吉斯斯坦著名作家艾特玛托夫(1928—2008)的《查密莉雅》是一部深刻反映苏联时期吉尔吉斯斯坦社会变革和人性探索的杰作。基于中西美学观念中对美的相关定义,试图从多个维度对这部小说的审美世界进行深入剖析,以期揭示其丰富的艺术内涵和独特的美学价值。

[关 键 词] 艾特玛托夫;《查密莉雅》;审美特征;东方文学

艾特玛托夫(1928—2008)是吉尔吉斯斯坦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不仅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浪漫主义激情,还着力于对道德和社会问题提出尖锐的质问。艾特玛托夫以其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和独特的美学追求不断进行创作,1963年,他的中篇小说集《草原与群山的故事》(包括《查密莉雅》等四部中篇)获得苏联最高规格文学奖——列宁奖。

《查密莉雅》是艾特玛托夫的代表作之一。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吉尔吉斯的某个牧村有个叫查密莉雅的妇女。她年轻貌美、心灵手巧,丈夫在前方打仗,她在后方帮助婆婆一起打理家庭琐事。在某次运粮途中,查密莉雅爱上了村里的伤残复员军人丹尼亚尔,这种感情自然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在一系列的剧情冲突后,查密莉雅最终与丹尼亚尔出走,去寻找新的生活。作品饱含清新的生活气息、独特的民族风情、浓郁的抒情格调,以及对真善美的热情讴歌。

艾特玛托夫的相关文本之所以出彩,不仅是因为其基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进行写作,更是因为对作品“美”的世界的营造。若我们采用审美的视角对艾特玛托夫的相关文本进行审视,则可以对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的《查密莉雅》的审美世界进行观照,进而以小见大地理解艾特玛托夫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成就。本文旨在基于中西美学理论家的论述,对《查密莉雅》中的审美世界进行分析,进而揭示艾特玛托夫在文学创作中的审美追求。

朱光潜先生曾指出,《美学》中如此描绘作为一个整体的美的系统:

这意味着我们要对“形式就直接生活在材料里,作为材料的真正本质和赋予形状的力量”的自然美进行观照,也要对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艺术美进行考察,并最终将其作为理念的感性显现而表现出来。

叶朗先生认为,美和美感具有社会历史性,社会文化对人的审美趣味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但审美活动与人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活动一样,是不能脱离自然界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都是重要的审美范畴,对意象世界的审查也就意味着对艺术世界意义的阐释。人物美、日常生活审美都属于社会美,而令人可生成审美意象的就是艺术美。

高宣扬教授则讲道:“海德格尔在1935年写的《艺术作品》的起源中指出,艺术‘作品’(Werk)是存在的真理的显示和澄明……艺术作为‘存在’,作为‘思’……就是把‘真正’的‘存在’公开出来。”这意味着我们作为艺术欣赏者的欣赏,本质上是通过品味艺术品本身,考察作品背后被遮蔽的存在,即“艺术的本质中原已凝聚的存在的真理”,而一件足够美的作品才可以完全地显示艺术的力量与生命力,这也是对艾特玛托夫文本鉴赏所应达到的最高目标。

综上所述,在对美的现象与文本进行考察时,我们应首先对其做自然—人为的二分处理。前者是现实当中有所体现,无须人对其进行符号化处理的事物;而后者在现实当中未有体现,但人所自己建造的意义之网中具有相关审美含义的,恰是叶朗先生所言的社会美、艺术美。通过对艾特玛托夫《查密莉雅》中的审美对象的明晰,最终我们会达到海德格尔所说的,通过将艺术作品看成一个世界,可以看到艺术作品蕴含的真理,以及超越自然的、关于自身存在的教益。

美并不是孤立的、互相隔绝的事物,而是散落在作者文本中,由许多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这就导向了对《查密莉雅》中的审美世界的具体考察。

一、自然美

《查密莉雅》巧妙地运用自然元素,将自然意象与人物情感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和谐、宁静的审美氛围。山村、草原、河流等自然景观,不仅是人物的生活背景,更是他们的情感寄托和心灵归宿。通过对自然美的描绘,艾特玛托夫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也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

(一)自然风景之美

作品展现了吉尔吉斯斯坦美丽的自然风光。高耸的群山、辽阔的草原、清澈的溪流等自然元素,都被赋予了浓厚的情感色彩。这些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与人物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交织在一起,形成情景交融的效果,不仅为故事提供了美丽的背景,还象征着人物内心的纯净与自由。

(二)人的自然美感

作为传统的游牧民族,吉尔吉斯斯坦人拥有很多现代城市居民不具备的特质。从人物形象来看,查密莉雅这一角色就充满了古典美的韵味。她作为牧马人的女儿,既粗犷、能干,又不失女性的柔美和优雅。

(三)人与自然风景的契合

在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方面,牧区牧民的毡房成为自然美的呈现物,牧区女性刺绣的毛毯、被套、枕套和桌布等物品也呈现出一种自然景致。装饰花纹中的很多图案来自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牧区女性将之刺绣在自己住所的各种用品上,体现了吉尔吉斯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视觉效果之美

艾特玛托夫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将读者带入壮阔的画面之中。“这幅画的远景是暗淡的秋天的天际”“赤褐色的长满艾蒿的草原”等具体场景,不仅营造了生动的视觉光影效果,增加了真实感,还赋予了作品深沉而丰富的色彩。

这些自然元素与人物性格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吉尔吉斯斯坦自然风光和游牧文化的魅力。

二、社会美

“社会美是社会生活领域的意象世界,它也是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人的生产生活活动亦涉及审美活动与美的感受。

(一)历史情境下的人物形象塑造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尤其是主人公查密莉雅和丹尼亚尔的形象塑造,更是深入人心。查密莉雅是一个气质独特的吉尔吉斯女子;而丹尼亚尔则是坚韧、勇敢的伤残复员军人形象。艾特玛托夫通过对人物外貌、性格、情感的细腻刻画,将人物的每一面如画卷般徐徐展开,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二)历史背景下的人情之美

查密莉雅与丹尼亚尔之间的爱是人性美的生动写照。虽然他们的爱情最终在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面前败下阵来,但这两颗心灵的纯粹吸引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此外,作品中其他人物也展现了各自的人性光辉。他们性格各异,充满热情和勇气。这些人物之间的互动,使得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多彩,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日常生活与风俗之美

吉尔吉斯游牧民族的独特文化在作品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游牧民族注重血缘传承和家庭成员之间的道德责任感,也充分尊重女性,使得女性在游牧生活中形成了勇敢、奔放、热爱自由的独特个性。这些风俗不仅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也为人物性格的塑造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四)情绪的浓淡放收

在《查密莉雅》中,艾特玛托夫通过文字的力量,成功地渲染出了一种浓郁的情感氛围。无论是查密莉雅和丹尼亚尔之间的爱情,还是他们与周围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都被描绘得细腻而真实。这种情感氛围的渲染,使得整部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抒情色彩,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细腻地体味到人物的情感波动和内心变化。

三、艺术美

艺术通过向人们呈现一个意象世界,使人们产生美感。《查密莉雅》中可见这种由意象组合所呈现的美。

(一)绘画之美

《查密莉雅》通过字里行间的叙述呈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文字如画卷般铺展纸上。艾特玛托夫通过画面与文字的结合,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画面感的艺术世界之中。在这个艺术世界里,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草原上的每一片绿叶、天空中的每一朵云彩、人物脸上的每一丝表情……这些画面与文字的结合,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形象、感人。

(二)崇高、悲壮的古典美

古典美是传统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说中的情节安排、人物塑造和语言表达,都体现了古典美的庄重、典雅和含蓄。作者在继承古典美学传统的同时,也注入了现代审美意识,使之焕发出新的生机。这种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古典美不仅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还贯穿于故事情节、语言风格之中。故事以卫国战争时期为背景,这种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爱情故事,本身就带有一种悲壮而浪漫的色彩,与古典美中的崇高和悲壮情感相呼应。作品的语言风格也体现了古典美的特色。作者运用丰富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吉尔吉斯斯坦的自然风光、风俗民情以及人物内心世界。这种优美而富有诗意的语言,使得作品具有典雅而庄重的美感。

(三)动人、战栗的悲剧美

小说中的主人公面临着传统的束缚、舆论的压力与内心的挣扎等多重困境,这使得他们的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然而,正是这些悲剧元素使得小说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人类意志与命运的冲突使人性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呈现。悲剧美具体体现在对真、善、美价值的描写方面。真,在于作品中每个人物都真实地展现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没有矫揉造作和虚伪掩饰;善,则体现在人物对待生活和爱情的积极态度上,他们愿意为了真爱和理想去奋斗和牺牲;美,则是对整个故事的升华,人性中的美好一面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希望。

可见,《查密莉雅》在描绘与书写艺术美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通过多个维度美的呈现,使得作品不仅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也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四、语言与哲理之美

作品在语言美方面继承了吉尔吉斯斯坦民间文学的叙事传统,并为其发扬光大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富有生活气息、凝练叙事传统的语言

作者运用吉尔吉斯斯坦民间文学中丰富的语言资源,将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俚语、成语等巧妙地融入作品中,使得作品的语言既通俗易懂又充满了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语言亦体现了吉尔吉斯斯坦民间文学的叙事传统,即注重故事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情节的生动性和人物刻画的细腻性。这种叙事方式不仅使作品更加引人入胜,还是对吉尔吉斯斯坦民间文学叙事精神的传承,进而让读者感受到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富有诗意和韵律感的语言

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自然景色、人物形象以及情感变化描绘得栩栩如生,同时,作品的语句结构也富于变化,长短句交错使用,使得作品的语言节奏明快、韵律感增强。这种诗意和韵律感不仅让作品更加优美动人,也体现了吉尔吉斯斯坦民间文学在语言美方面的独特追求。

(三)语言与哲理的辩证法

哲理美是艾特玛托夫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作为吉尔吉斯斯坦文学的杰出代表,艾特玛托夫在小说中提出了许多关于人与自然、社会、自我之间的哲学问题,引发读者在审美体验中思考生活的意义。《查密莉雅》通过对宗教、道德、人性等问题的深入探讨,不仅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上展现了深厚的艺术功底,还展示了作者深邃的哲学思考和独特的美学追求,以及作为杰出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

由此可见,《查密莉雅》的语言不仅展现了吉尔吉斯斯坦民间文学的独特魅力,还传承和发扬了其语言美学与叙事传统,亦寄托了作者的哲理沉思。

五、结论

《查密莉雅》作为艾特玛托夫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多个维度的审美追求,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厚的艺术功底。《查密莉雅》立足于残酷的战争背景,叙述了战争后方的艰苦生活,并在此过程中成功塑造了劳动人民淳朴、勤劳的艺术形象。这些男女有血有肉、情感饱满,令人印象深刻。通过对这部小说的审美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艾特玛托夫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成就,也可以进一步认识其在人性探索方面的独特艺术贡献。这部小说所反映的人类普遍追求的如真善美的价值取向、淳朴的爱情和深切的亲情等,最引人思考,值得一再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艾特马托夫.查密莉雅[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王雨海.生命的礼赞与人性的呼唤:评艾特玛托夫的《查密莉雅》[J].中州学刊 ,1997(S1):105-107.

[3]张璇.浅谈《查密莉雅》中的爱情误读[J].大众文艺,2015(11):22-23.

[4]周化胜.生命意识的觉醒与救赎:浅析《查密莉雅》的人文内涵[J].黄山学院学报,2003(2):23-26.

[5]唐可欣.艾特玛托夫《查密莉雅》中的“歌声”描写解读[J].凯里学院学报,2022,40(5):56-61.

[6]葛水平.重读艾特玛托夫的《查密莉雅》[J].四川文学,2020(3):16.

[7]曾婧.悠扬的旋律 女性的赞歌:简析《查密莉雅》中女性形象的人道主义内涵[J].人间,2016, 214(19):9-10.

[8][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68.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玛纳斯》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玛纳斯》史诗传统文本的收集、翻译与研究”(23ZD292)、西北民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中国三大史诗专题讲座》课程设计与教学路径研究”(2023XJYBJG-20)和甘肃省科技厅项目“在新型传媒科技支撑下四大名著资料处理的相关研究”(23JRRA72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阿布都外力·克热木(简称阿克)(1973—),男,维吾尔族,新疆吐鲁番人,文学博士,西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部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西北民族大学《玛纳斯》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012)、国家民委领军人才(2018)、甘肃省领军人才(2022),研究方向:文艺学、文学评论和比较文学研究。

周政,西北民族大学2023级文艺学方向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