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旅游中讲好地方故事的实现路径研究
2024-11-05陶晓莹
摘要: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得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更加重视以文化为内容的旅游活动,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开始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在博物馆内体会着文化与旅游相融合带来的精神愉悦和深度体验。文章以云南省博物馆为例,来探讨当前时期博物馆旅游中应如何讲好地方故事,展现地方文化独特的魅力,让更多的旅游者走进博物馆旅游,用博物馆所蕴藏的文化提升旅游品位,从而更好地推动地方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也推进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文旅融合;博物馆旅游;讲好中国故事
一、引言
文化与旅游相生共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展示文化、传播文化的载体,博物馆作为承载着自然与人类文明,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和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文旅融合发展时期为旅游者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文化体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艺术的宝库,不仅承载着国家与民族的记忆,也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最好的桥梁,为了让历史生动起来,让文物“开口”讲述故事,向每一位踏入博物馆的访客展现其独特魅力,这是当前我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应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探讨也将推动我国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更是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国际文化交流与理解的重要使命。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云南肩负着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任,云南的文化旅游资源不仅吸引着省内外的旅游者,还吸引了很多周边国家的政府官员、游客到云南参观和游玩,云南省博物馆作为云南深厚、久远的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的传承之地,文物、艺术品的收藏、教育、研究、展示等的聚集之地,它代表着云南的整体面貌和精神文化,是人们了解云南历史文化、领略云南故事的重要窗口,是不可替代的一个文化旅游通道。因此,云南省博物馆如何发挥好自身的窗口作用、发挥好媒介作用,向旅游者讲好云南故事、传播云南故事,使更多的旅游者了解云南历史、文化、艺术和民俗风情,促进云南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云南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成为当下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云南省博物馆旅游现状及问题原因
(一)现状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也是2000多年前古滇王国都城的所在之地,有着厚重的历史和璀璨的民族文化。随着旅游普及化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浪潮,民众对于追求富含深度与内涵的精神旅游体验日益增长,众多国内外游客在饱览云南自然美景与独特民族风韵之余,纷纷转向云南省博物馆,渴望深入了解这片土地的历史脉络、民族文化精髓及文学艺术瑰宝,使之成为文旅融合新趋势下的关键文化探索路径。然而,当前云南省博物馆在接待游客时,对于馆内珍贵文物的展示及其背后丰富的人物故事、历史传承的阐述尚显薄弱,尚未充分实现博物馆文化与旅游体验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开发,未能充分讲述并传播云南的动人故事。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游客在博物馆内获得的文化沉浸感与知识传递,使得许多游客在离开博物馆后,难以将这份对云南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深刻体验有效分享给更多人,影响了文化旅游的后续传播效应与文化价值的广泛传递。
(二)问题成因
1. 缺乏文博事业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工作人员
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在博物馆内工作的工作人员,在文博事业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当下,博物馆想要更好地发挥教育、收藏、研究、保护并向公众展示文化的作用离不开具有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知识涉猎广泛还具有专长的复合型工作人员。但当前,全国大多数博物馆人才队伍都存在问题,不符合新时代博物馆发展的要求,一是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比例不足以满足业务发展需要,运维保障人员占了很大一部分;二是高层次、有影响力的文博专业人才数量较少;三是博物馆专业人才队伍结构亟待调整。云南省博物馆同样也存在上述人p/jCS+r4Fo2a2tBjyRS51NKyhbtf2QY3TnzYmbY7uSo=才队伍问题,而面对现在越来越多的文化旅游者走进博物馆参观时,更是缺乏熟悉当前文化旅游市场、懂文化经营、有文博知识背景、具备旅游规划与讲解技能的综合型、复合型工作人员,由于人才的匮乏导致博物馆旅游无法将自身功能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进行较好地融合从而市场化,只有更好地贴近当前文化旅游市场、了解旅游者对博物馆旅游的需求才能更好地讲好云南故事。
2. 馆藏资源作为旅游产品的创新不够
旅游产品是一种纯粹的可供旅游者从事愉悦性休闲体验的凭借物,其生产方式之一是依赖于旅游资源所做的开发,它可以有物质实体,也可以是某种现象或旅游体验。在旅游开发中,文化资源也属于旅游资源的一部分,可以对其进行旅游开发,而云南省博物馆内的这些藏品和藏品所代表的文化正属于可以被利用和开发的文化资源,也可以对其进行创新从而推出能给旅游者提供文化体验的博物馆旅游产品。只要认识到博物馆内的馆藏资源也可以成为旅游环节中的一种体验性产品后,博物馆的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或许就可以走出各种不同路径的创新。然而目前,云南省博物馆内的大多数藏品展示仍以静态的陈列配上文字展板介绍藏品的方式为主,尽管馆内的藏品具有极大的价值,藏品背后也有许多的文化内涵和故事,但在旅游过程中没有将这些文化资源进行创新开发,让它们变得更具吸引力,吸引旅游者愿意花足够的时间去参观和了解其身后的故事。
3. 博物馆展陈空间设计和展陈方式不够多元
陈列展览空间是博物馆室内空间的核心部分,在博物馆各功能的面积构成中占有主要的位置,因此它的设计也就成为博物馆建筑设计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空间内展览水平的高低,从而关乎博物馆的整体价值,一个值得称赞的博物馆,必然有一个好的陈列展览空间,在这样的空间中展品的价值得到展现。可见,良好的展陈空间设计对博物馆展示其藏品、艺术品,向观众和旅游者讲述藏品和云南故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人是对周围环境和事物有着多重感受的高级动物,博物馆本身所具有的展示功能就是要在一个可以陈列展览的空间里将藏品和人建立起联系,把藏品背后的故事输出给每一位旅游者,让其对文化和藏品有切身的感受和体验,但只有空间的设计也不够,还需要在空间中以具体的方式来体现。而当前云南省博物馆的展陈空间设计和展陈方式都不够多元化,以展柜式、放置式为主,还有少部分的场景还原,而与观众、游客有互动的、有情景带入式的较少。在当前博物馆旅游中重点想要向观众和旅游者讲好云南故事,那么还应清楚认识到“讲故事”这一方式本身可能就是一种叙事。那么反观云南省博物馆的展陈设计和展陈方式,可能也还缺少以叙事空间中物与人之间的关系为研究核心、引入文学叙事以叙事性展示为主的设计与方式。
三、博物馆讲好云南故事的实现路径
(一)加强历史和专业学习,打造具有美学、会串联观展路线的策展人队伍
策展人一词源于英文“curator”,全称展览策划人,是指在艺术展览活动中担任构思、组织、管理的专业人员。博物馆作为一个展示人类文明的主要聚集地,想要将馆内的文物和藏品讲述出属于云南的故事,让旅游者体验云南历史文化和独特魅力,还需要有专业的会串联展览路线的策展人队伍,只有不断地将布展专业化,让展览路线更具参与性和趣味性才能更好地讲好让人记得住的云南故事,才能更好地传播中华民族的文化。云南省博物馆可以尝试打造专业的策展人队伍,这支队伍需要他们不断加强历史、文化的学习,同时还要对每一件藏品有正确、深刻的理解,并且拥有美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相应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比如对云南各时期的历史文化以及最具特色的滇文化进行创造性发展和转化,深入研究和提炼滇文化和民族精神与价值,在博物馆内分区策划长期的、临时的、独具云南区域文化特色和亮点的展览,赋予每一件藏品和每一个展览讲故事的能力,发出它们的声音,传播云南的故事。
(二)深挖藏品背后的故事融入博物馆讲解工作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史前时代一直到近现代,云南都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每一个时期、每一件藏品背后都有着只属于云南的故事,作为旅游者,当走进博物馆旅游时,除了游览参观馆内的藏品以外,更多的还是想了解其背后的故事。语言作为人类交流和传播的媒介工具,记录和传承了人类文明,对人类而言,语言是最生动、最感人的力量,因此,在博物馆旅游中要想讲好云南故事,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就是博物馆讲解人员对藏品背后故事的深度挖掘并融入自己的语言表达中,通过讲解人员的语言组织和表达,将只是陈列在展厅的静态的藏品变成一个个生动、具有“生命”的故事不断地传承下去。既然博物馆讲解工作如此有分量,那么什么内容应该讲又如何讲好故事呢?
1. 突出常设展厅的云南地域特色历史文化故事
云南省博物馆当前的常设展厅有史前时期的云南、青铜时代的云南、唐宋时期的云南、东汉至魏晋时期的云南、元明清时期的云南和近现代时期的云南,汇聚了从生命大爆发、恐龙时代、从猿到人一直到近现代时期的云南的悠久历史和璀璨文明,有着与其他地域不同的属于云南自己的文化特征和地域元素。但这些云南地域特色,除了策展人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布置馆内的陈列展览,通过好的观展路线给予观众一个有串联、有延伸的云南故事以外,更需要博物馆内与观众有直接交流的讲解人员对其有深入的学习和自己的理解,并用自己的语言风格讲述好常设展厅中云南的故事。
2. 讲解工作需要真情实感、以小见大
语言和面部表情都是最能表达情绪和情感的工具,透过语言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透过表情又可以渲染不同的情绪,在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已越来越重视体验感的今天,旅游者在走进博物馆旅游时,其想听、想看精彩的故事早已远比馆内的藏品更重要了,因此作为直面旅游者的讲解人员,若想讲好故事,就应有藏品背后故事的真情实感,通过某一件、某一类藏品情真意切的故事化讲述让旅游者有情景重现的感受,同时领会到其藏品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从而使藏品走进大众生活,让藏品以及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活”起来。
3. 形成明确且连贯的故事线,让旅游者把被动听变为主动听
文旅融合时期的博物馆旅游,单纯地告诉旅游者该藏品属于哪个年代、具有什么特点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这样的讲解方式已然过于陈旧,更达不到传播文化的效果,甚至还会让旅游者感到疲倦,因此,在讲解时形成明确且连贯的故事线能不断地将旅游者带入故事中,甚至能引起旅游者对接下来要看和要听的内容更加有兴趣,逐渐地改变旅游者被动接受为主动寻求的方式。故事线的形成起着巨大作用,那么讲解员首先就应站在旅游者的视角,审视把握旅游者参观的活动,作为带领旅游者了解藏品背后故事的讲解人员如何串联连贯的故事线,用旅游者喜闻乐见的习惯和方式讲故事,从而切实增强云南故事传播的效果。
4. 建设一支具有高质量国际表达能力的讲解人员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展形象,就是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当下,博物馆或已成为讲好中国故事、地方故事的重要平台,而走进博物馆旅游的外国旅游者也成为传播中国故事、地方故事的旅游文化使者。因此,博物馆讲解人员还需具备较强的国际表达能力,把博物馆内的藏品与其所代表的历史文化故事展现给世界,向世界发出云南的声音、云南的故事,这也未尝不能成为云南省博物馆在讲好云南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彰显中华文化的一种尝试。
(三)广泛联系社会各界为员工谋取既是旅游又受教育的博物馆旅游日
我国2015年颁发的《博物馆条例》已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提至研究和欣赏之前,这说明博物馆在作为旅游地之前,它本身就有着社会教育的功能,博物馆是每一代人了解和传承国家和地方的历史、优秀的文化及民族故事的场所,希望文化和旅游能更深地融合和发展,如果每一代人都不去了解这个国家或这个地方的历史文化,那么地方文化、国家文化谈何传播,又何谈文化自信,这也是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云南省博物馆更应贯彻执行好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同时,还应广泛联系社会各界各单位、各学校开展不同形式的旅游教育活动,把旅游和博物馆旅游相结合,尝试性地开创各家单位工作日中的博物馆旅游一日游,把博物馆旅游既当作员工福利,又可以让员工在旅游中受教育。通过这样的尝试希望可以弘扬云南历史文化、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广泛地传播云南的故事、传承云南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
(四)丰富馆内线下活动,让旅游者真正参与到博物馆
博物馆要融入新的时代,新的时代就是科技的时代,没有体验感的博物馆旅游对于现如今的人们来说只是在陈列展览冰冷的藏品,讲好故事的方式除了有语言的独特魅力以外,博物馆还可利用AR、VR、MR技术还原真实的故事现场,让旅游者身临其境,享受一场有情感地带入历史和文化的旅游体验,同时,云南省博物馆还可以与旅游演艺进行结合,将一个个藏品背后的故事改编成演出在馆内上演,触动旅游者的感官,带着故事回家。
(五)文创产品要紧扣馆内藏品和其细枝末节的元素才能更好地延展云南故事
博物馆旅游还有一个吸引人眼球并且能够创造更多价值和代替其他馆内所有人和物讲述故事、延展故事的产品就是文创产品。文创产品不同于旅游纪念品,其源于文化、展于创意,一件件藏品经过设计师们吸收、创作,最终以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物品出现在文创商店,它卖的不仅是商品,更是商品背后的文化、创意和故事,文创产品不仅可以为博物馆内的藏品增加故事的附加值,还可以提升博物馆作为文旅场所的魅力、增加了博物馆的品牌价值,甚至是靠文创产品引来无数的旅游者和观众,文创产品若是做到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一样,云南省博物馆的云南故事和省博的品牌也就不由自主地建立了。当前,云南省博物馆内的文创产品大多还只是停留在馆内几件有名气的如牛虎铜案等这样的藏品的整体形象中,但其实云南省博物馆内仅是一级文物的藏品就有500多件,要学习和借鉴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的经验来进行创作,云南省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才能在讲好云南故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六)增加渠道宣传和曝光率
博物馆旅游要讲好地方故事,不能仅靠自身力量,在“互联网+”时代,博物馆应从各个维度、各个渠道打造自己,主动融入融媒体,提升自己的传播力。
1. 融媒体上阵,讲好云南故事
融合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载体,增加多个高效的宣传渠道和曝光率,云南省博物馆可以以平面纸质的报刊、图书、方便快捷的移动端、电子设备获取生动有趣的音频、视频、动漫等多媒体的方式为旅游者呈现各个维度的云南故事。
2. 打造网红主播
互联网和手机使人们获取多种信息的途径多样化,同时也将人们的时间碎片化,尤其是在信息爆炸、高时效、互动性、短暂性的快消时代的现在,博物馆精彩的历史文化故事如果没有好的题材和吸引人的内容,很快就会被淹没在网络信息里,因此,博物馆旅游要讲好地方故事,还必须顺应网络时代,给自己增加流量,从寻找、挖掘到培养和打造属于自己的博物馆网红主8d05b0013a6f421d900537275a9ca37c播。目前,云南省博物馆已尝试从抖音等平台入手,在馆内录制小视频和开启线上直播,但反响并不好。究其原因,或是对网红主播的认识和成功打造的方式不到位,想要成功打造网红主播,除了主播本人的形象和语言表达以及肢体动作和表演都应有突出的特色外,还应注重主播背后的团队打造,包括拍摄、剪辑、编辑等,要知道现在所处的时代是年轻和时尚的一代,而从当前云南省博物馆曝光在抖音平台上的视频来看,主播不是语速过慢、就是表情僵硬、情绪表达等不到位,此外还有背景音乐的选取都有不足。针对此,云南省博物馆还应重新定位网红主播的打造和其背后团队的打造,同时,还应下更多的工夫去打磨作品,让作品有创新的表达,让作品能够引发大家的转发,以此来提升博物馆的故事和传播力。
(七)省内联动、多元并举,面向南亚、东南亚讲好区域文化故事
云南地处中华文化圈、南亚文化圈、东南亚文化圈的集中交汇点,是南方丝绸之路、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接合部。云南自古就同南亚东南亚国家、“一带一路”合作伙伴有着密不可分的经济文化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云南省博物馆作为省内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可以联动全省其他博物馆与周边国家往来的馆藏,策展出一个多元的与周边国家人文风物、民族文化相近的从古至今的云南特色故事,通过相近的文化展出,增进周边国家与云南的亲近感和认同感,通过省博物馆的大门,搭建南亚、东南亚国家以及世界认识云南、了解云南的桥梁,同时通过这一桥梁将优秀的中国文化传播到南亚、东南亚国家,让这些国家的人民感知云南的魅力,从而更好地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四、结语
在文旅融合发展的今天,博物馆旅游是旅游者了解当地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一种最有效、最深入的方式,因为一个地方的博物馆馆藏最直观地展示出这里最原始的状态,这里发生过什么、经历过什么,它的过去、它曾有的历史和文化以及现在所正在经历的,都在这座博物馆内以最真实的样貌还原和呈现在旅游者的眼中。故事的载体有很多,讲故事的方式有很多,一个好的故事不仅能让人记住,更能在互联网时代里传播得更远,同时这种传播效应又能反向助推博物馆去不断思考和创新,也能助推旅游过程中的文化传播作用,博物馆旅游讲好了故事,对外而言是展示了地方形象与中国形象、传播了中国文化,对内而言也更加凝聚了中华民族与其博大精深的文化,无论如何,在当前时期,博物馆旅游都能从某一方面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我国建设文化强国。
当然,博物馆旅游要讲好地方故事、传播地方故事,相信还有很多种不同的探索,也期待以云南省博物馆旅游为例讲好地方故事,能引出各家博物馆对于故事的讲述和文化传播能推进博物馆事业,推进文旅产业向更深、更远的方向融合与发展,更进一步地开展好中国文物主题游路径建设工作,增强中华文化民族向心力、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张伟明.中国博物馆人才队伍现状与培养机制初探[J].博物馆管理,2020(02):63-69.
[2]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103.
[3]侯雅静.博物馆陈列展览空间设计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4] 张雨.博物馆展示环境叙事性设计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3.
[5]今日民族.加强同周边国家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民心相通[EB/OL].[2020-09-03].https://www.163.com/dy/article/FLJGVDT 30550B8ZZ.html.
[6]许荻晔.关于策展:无形之手,尴尬之地[EB/OL].[2014-03-19].https://www.163.com/money/article/9NMECTPJ00253 B0H.html.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西部大峡谷温泉康养旅游小镇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022J1512);云南旅游职业学院院级课题“云南坝美旅游村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扩中提低’的影响因素与实现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3YLZY13)。
(作者单位:云南旅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