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贵高原外销型农业坝子演变模式研究
2024-11-05唐笑晴王泽涵
摘要:云贵高原是连续的统一体,外销型农业坝子在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带动下不断发生着转型与重构。探索云贵高原外销型农业坝子演变路径,总结演变模式,探究驱动因素,对促进坝子可持续发展乃至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构建云贵高原外销型农业坝子演变模式分析的理论框架,揭示外销型农业坝子土地利用演变模式,探讨不同地区云贵高原外销型农业坝子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云贵高原外销型农业坝子发展阶段分为单一农业生产阶段、复合农业生产阶段、多元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阶段;云贵高原外销型坝子土地利用演变模式为单一传统农业—农旅结合农业转型—以现代农业为主农旅协调发展—农旅融合发展;云贵高原外销型农业坝子发展主要驱动因素为社会经济发展、优惠性政策、市场需求、区位条件、地域文化等因素。研究结果揭示了云贵高原外销型农业坝子的演变规律,以期为高原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云贵高原;外销型农业坝子;演变模式;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伴随着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实现农业强国和乡村振兴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重在产业振兴,而农业发展是产业振兴的重要环节,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适宜的土地资源。坝子是山区土地资源中为人类提供各类产品与服务的精华部分,因此,坝子农业发展成为云贵高原乡村振兴和产业兴旺的重要环节。云贵高原城镇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休闲娱乐、粮食生产、生态安全等功能以坝子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坝子为区域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城镇化与工业化快速推进,坝内耕地撂荒、建设用地盲目扩张、土地用途冲突等问题加剧了坝内“要素非农化、非粮化”等粮食安全问题。坝子转型使得坝子农业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关注焦点,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坝区农业结构调整等政策相继出台,为坝子农业发展和扩大农产品外销规模提供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坝子相关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有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坝子定义、识别、等级、功能和划分类型、土地利用转型以及山-坝系统景观格局演变等方面。研究鲜有考虑云贵高原外销型农业坝子在农业发展、演变历程及演变模式上的不同,缺乏整体性考究及差异性分析,针对云贵高原的外销型农业坝子有待进一步探索。基于此,本文构建云贵高原外销型农业坝子演变模式的理论框架,分析外销型农业坝子发展阶段特征,揭示外销型农业坝子土地利用演变模式,探讨云贵高原不同地区外销型农业坝子驱动因素,以期为云贵高原坝区乡村振兴、高原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其他外销型农业坝子的现代化转型提供多视角的参考借鉴。
二、理论框架
“坝子”是云贵高原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云贵高原发挥自身资源优势,xUzK7PiKfOMgAv3A18rmW+j6UaGCJrGMsj5oqQV70Hc=更是带动经济全面发展的主要载体。在人口和经济因素双重影响下,坝子农业生产从传统粮食作物转为高效经济作物,从自给自足转向满足城镇居民生活需要,从传统农耕粮食产出功能单一的坝子逐渐过渡为依靠地缘优势和市场导向的、以传统农业生产为后备、现代高效农业为龙头的坝子,促进了坝子农业转型。
云贵高原坝子农产品外销型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产品外销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生计模式转型、土地利用转型,土地利用从原来粗放自给自足向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云贵高原农产品外销不仅改变坝子土地利用结构、方向和效益等,也带动了特色农业发展,初步形成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云南省外销型农业坝子依托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优越的区位条件,生计模式为农产品外销与旅游业收入并重模式,土地利用模式由农旅融合发展向农旅耦合发展(图1)。
三、外销型农业坝子发展阶段
(一)云南省外销型坝子发展阶段演变历程
云南省地理条件独特,农业坝子发展速度较快,但在不同历史时期存在差异。云南农业坝子从20世纪70年代起大多不局限于单一粮食的耕种,而是采用农畜牧业共同发展模式。90年代,云南农业坝子农户组织化程度低、粗放化经营,小规模发展形态,发展速度缓慢,该时期对地区农业经济发展贡献低。且该时期云南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坝子以自给自足的形式为主。
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面向南亚东南亚地区开放战略,云南居于桥头堡重要位置,区位优势凸显。云南省大力发展农业,加速坝子农业规模化转型与生产。“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加深对外贸易合作,坝子农产品对外出口数量显著提升,农产品主要销售地逐渐扩大到南亚、欧洲等地,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成为云南省农业坝子农产品主要出口地。“十二五”规划以来,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形成以市场为导向,土地利用集约化发展,通过龙头企业,打造品牌效益,深化农产品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云南农业坝子发展呈现提质增效新局面(图2)。
(二)贵州省外销型坝子发展阶段演变历程
贵州省多数农业坝子发展起步晚,1980-2000年贵州省外销型农业坝子以单一传统农业生产功能为主,以传统小规模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产品主要用于供应自身及周边村落市场农集贸易,坝子农业在这一时期对贵州省农业发展贡献较低。2015年后,随着贵州省交通不断发展,农作物由周边县市地区销往邻省广西、湖南,乃至跨省到广东等地。到2023年贵州省成为“菜篮子”工程基地数量第一,农产品外销规模宏大,市场规模扩张加速,推动坝子农业转型升级。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在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本目标,在贵州省积极响应下,坝子农业向现代化方向不断发展。建设坝子农业基地、完善产业链条、运用互联网技术扩充农产品销售渠道等多措并举,许多坝子由内销转向外销,坝子功能更多元化,坝子农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图2)。
(三)云贵高原外销型农业坝子发展阶段演变历程对比分析
通过研究对比分析,不难发现在云贵高原外销型农业坝子的发展过程中,同质性与异质性并存。同质性体现在坝子发展过程中均呈现出向现代化转型的趋势,农作物中经济作物占比提高,国内外销售市场的扩张,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是两地坝子转型的重要导向。
异质性体现在发展时间、地缘条件不同条件作用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在传统农耕阶段中,贵州外销型农业坝子在生存需求为主导的情况下,形成了以传统粮食种植为主的种植模式;云南外销型农业坝子则是以增收为导向,以农牧并作为主。在转型阶段中,由于受地缘条件差异及政府政策等不同因素影响,云南利用政策机遇迅速进入农产品外销转型阶段,农产品销售市场迅速拓展至国外,贵州以规模化、经济化转型为主,发展基地种植,增加农作物产出,在政策引导下,逐渐扩大向周边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上海的销售规模。在现代化转型阶段,伴随贵州基础设施建设的日趋完善,农产品销售市场得以进一步扩张,并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农产品销量的增加促进了经济作物种植规模扩大,加速了土地利用向集约化转变,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云南在现代化转型时期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为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基底,加大农业科技投入,通过引用无土栽培等技术发展智慧农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四、云贵高原外销农业坝子土地利用演变模式
(一)云南省外销型农业坝子土地利用模式演变
1990-2000年,云南省外销型农业坝子土地利用模式以农业为主、旅游业为辅(图3)。坝子主要种植蔬菜、水果、马铃薯等混合农作物,云南省加大开放力度,促进农产品外销,鼓励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确保在发展观光旅游业的同时也推动特色农产品进一步发展。2000-2005年云南省外销型农业坝子土地利用模式为农旅融合发展。云南省对内加强西南六省区市、滇沪、滇浙合作,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农产品合作,对外依靠区位条件对东南亚、南亚等国家大量出口农产品,该时期进一步发展观光旅游。2005-2015年云南省外销型农业坝子土地利用模式为农旅协同发展。云南省实施“品牌兴农”战略,坝子立足于烤烟、甘蔗、橡胶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花卉、咖啡、麻类等新型特色产业。云南省以坝子农业为基础全面提升旅游业和旅游“二次创业”,提高外销型坝子现代农业发展水平。2015年以后云南省外销型农业坝子土地利用模式为农旅耦合转型。云南省坝子大力支持无土栽培、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等现代农业,大力建设观光生态园等旅游项目,推动全域旅游新生态。
(二)贵州省外销型农业坝子土地利用演变模式
1990-2005年贵州省外销型农业坝子土地利用模式以单一传统农业为主(图3)。坝子主要种植水稻 、土豆、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用于满足自身温饱。2005-2015年贵州省外销型农业坝子土地利用模式转变为农旅结合,农业转型。贵州省坝子在加大商品蔬菜基地规模化建设同时加快油菜、精品水果、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规模化发展。为推动农产品外销,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瑞士等国及地区的合作交流。2015-2020年贵州省外销型农业坝子土地利用模式为现代农业为主,农旅转型。贵州省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用现代技术装备改造提高土地利用率及农产品质量,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以此推动贵州旅游业发展。2020年后,贵州省外销型农业坝子土地利用模式为农旅协调发展,推动食用菌、蔬菜、辣椒等十二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优化坝子种植结构,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建好对上海等东部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同时贵州省委加快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升级活动,将农业坝子与观光旅游高度结合。
(三)云贵高原外销型农业坝子土地利用演变模式对比分析
云贵高原外销型农业坝子土地利用模式演变存在共性与差异。共性表现在土地利用模式演变与国家政策、农旅发展等因素息息相关,土地利用模式演变趋势为单一传统农业—农旅结合农业转型—以现代农业为主农旅协调发展—农旅融合发展。
差异表现为:云南省外销型农业坝子土地利用模式演变受市场需求及区位条件影响大,在发展过程中抓住政策机遇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对外贸易,迅速打开国内外农贸市场,加大农产品外销力度,同时做好旅游宣传扩大其旅游市场,促进农旅耦合发展。
五、云贵高原外销型农业坝子驱动因素分析
(一)云南省外销型农业坝子驱动因素分析
20世纪80年代后,云南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资源禀赋,紧抓时代红利,高效整合资金、土地、劳动力等农业发展要素,立足市场需求,快速发展。
资源禀赋、区位优势是坝子外销发展的自然本底。云南省通过整合土地资源,推进机械化生产,大力发展农旅产业,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坝子土地价值,促进农旅协同发展,推动坝子由单一模式生产向多元化生产转变;云南省地处边境,区位特殊,为坝子农产品外销提供便利。
政策因素和市场需求是云南省外销型农业坝子农产品外销发展的外部拉力,推动资源优化配置,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延长坝子农产品产业链,发展农旅产业,根据市场导向,提升农产品质量,生产绿色农产品,促进农产品外销。在地方政府、乡村精英、合作社等带领下,将文化与农业创新发展,不断寻求外销型农业坝子经济增长点。
(二)贵州省外销型农业坝子驱动因素分析
在国家与地方政府高效联动下,贵州省外销型农业坝子农业抓住市场机遇,利用资源优势与优惠政策稳步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内需与外需增加,贵州省通过提高机械化水平、优化坝子农业生产布局,高效整合资源,扩大生产,满足内需并供给粤港澳地区、出口日本、韩国等地,驱动坝子农产品外销规模扩大及提高坝内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土地资源价值化和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进一步促进了坝子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土地利用功能转型。
国家层面实施乡村发展战略和助农政策以及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整合、整治工程有力推动贵州农产品外销进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贵州省500亩以上坝区种植土地保护办法》均强调推动农业生产向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集聚,加强空间发展统筹协调。国家对贵州坝子农业发展进行支持性投资,不断出台精准政策与战略,为坝子农业发展提供方向与强劲动能。
(三)云贵高原外销型农业坝子驱动因素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云贵高原外销型农业坝子发展驱动因素分析,我们发现尽管存在社会经济条件和政策支持方面的差异,云贵高原外销型农业坝子的发展驱动因素仍然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
云贵高原外销型农业坝子驱动因素多重且交互作用。共同特征表现在由单纯的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倒逼到市场需求、人才支持、文化因素等多种因素交互影响;差异性表现在云南省外销型农业坝子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外部因素起推动作用。相较之下,政策性因素贯穿云南省外销型农业坝子发展始终,随着经济发展,经济因素驱动作用不断增大,逐渐成为贵州省坝子发展的重要拉力。
六、启示与结论
(一)启示
根据云贵高原外销型农业坝子的地域性和差异性,从政府政策、产业转型、多元经营主体、技术创新等途径,本着发展特色产业、提升竞争力、吸引职业人才等原则推动外销型农业坝子可持续发展,对发展不协调外销型农业坝子具有重要指导和参考价值。因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在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建设新时期,外销型农业坝子应该充分利用农业转型与乡村转型的机遇,推动外销型农业坝子“人-地-业”耦合发展。二是依托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打造一坝一特色产业,引导坝子产业集群,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实现资源价值化。三是多措并举,促进产销对接。培育多元主体和乡村能人,激发外销型农业坝子发展内生动力,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保障外销农产品经济运输通道,积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完善农产品外销物流体系建设,打造“互联网+N”的农旅合作模式,实现云贵高原外销型农业坝子农业现代化发展。
(二)结论
本文依据云贵高原外销型农业坝子差异化演变,从“理论构建-对比分析”视角,分析了云贵高原外销型农业坝子演变阶段,总结了其演变模式,探究了其影响因素,为其他外销型农业坝子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参考建议。主要结论如下:贵州省外销型农业坝子发展阶段分为单一农业生产阶段、外销农业生产阶段、复合农业生产阶段;云南省外销型农业坝子发展阶段为农牧同作阶段、快速发展阶段、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阶段;贵州省外销型坝子土地利用演变模式为单一传统农业、农旅结合农业转型、以现代农业为主,农旅协调发展;贵州省外销型农业坝子发展主要驱动因素为社会经济发展因素、优惠性政策;云南省外销型农业坝子发展主要驱动因素为市场需求、区位因素等。
参考文献:
[1]Sánchez P M,Romero S J F,Zapata A F,et al.A new optimized procedure for circular WasteWater sustainability:Coastal cities supporting agricultural rural communities[J].Journal of Water Process Engineering,2024,68:106351-106351.
[2]Chandio A A,Ozdemir D,Vigne A S,et al.Towards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food security in East Asia:The role of broad money and banking credits[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24,96(PB):103677-103677.
[3]陈会,李阳兵,唐家发.贵州坝子现代农业功能分布特征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19,34(09):962-973.
[4]杨智谋,赵宇鸾,薛朝浪.岩溶区山—坝系统土地利用演化及其空间分异特征[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07):153-162.
[5]刘彦随,周扬,刘继来.中国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特征及其精准扶贫策略.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03):269-278.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