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用药规律
2024-11-04罗甲第袁昌杰谭碧海
摘要:目的 分析近10年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收集2011年1月-2021年12月使用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所有有关文献中涉及的中药处方,用Excel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Modeler 18.0及IBM SPSS Statistics 23.0统计软件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因子分析,探讨并分析现代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用药规律及中医处方规律。结果 共纳入方剂134首,包含中药173味,应用频次≥19次的药物有26味;前10位的药物是白芍、当归、天麻、熟地黄、钩藤、甘草、黄芪、肉苁蓉、川芎、山茱萸;四气以温、寒、平性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心、肾、脾为主;由药物关联规则获得前6位高强度药物链接药对是“白芍-当归”“白芍-天麻”“白芍-熟地黄”“白芍-钩藤”“当归-熟地黄”“熟地黄-天麻”;使用频次最多的中药类为补虚药,其次是息风止痉药、活血化瘀药;中药聚类核心组合分析得到6组新方。结论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以补虚药为主,注重补益脏腑,兼以息风止痉、活血化瘀。
关键词:帕金森病;中医药;数据挖掘;用药规律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24.20.002
文章编号:1006-1959(2024)20-0011-09
Medication Ru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of Parkinson's Disease Based on Data Mining
LUO Jiadi,YUAN Changjie,TAN Bihai
(The First Ward of Encephalopathy Department,Hech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Hechi 547099,Guangxi,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medication rul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 in recent 10 years.Methods The prescrip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volved in all relevant literatures on the treat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21 were collected through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Excel was used to establish a database. SPSS Modeler 18.0 and IBM SPSS Statistics 23.0 statistical software were used for frequency statistics, association rules, system clustering, factor analysis and other data analysis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medication rules and prescription rules of moder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Results A total of 134 prescriptions were included, including 173 flavo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26 flavors were used more than 19 times. The top 10 drugs were Baishao, Danggui, Tianma, Shudihuang, Gouteng, Gancao, Huangqi, Roucongrong, Chuangxiong, Shanzhuyu. The four qi were mainly warm, cold and flat, the five flavors were mainly sweet, bitter and pungent, and the meridians were mainly liver, heart, kidney and spleen. The top 6 high-intensity drug-linked drug pairs obtained by drug association rules were “Baishao- Danggui”“Baishao-Tianma”“Baishao-Shudihuang”“Baishao-Gouteng”“Danggui-Shudihuang”“Shudihuang-Tianma”;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s tonic medicine, followed by Xifeng antispasmodic medicine, blood-activating and stasis-removing medicine; six groups of new prescriptions were obtained by cluster core combination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onclus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tonic drugs, pay attention to tonic organs, and to stop spasm,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
Key words:Parkinson's diseas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ata mining;Medication rule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又名震颤麻痹(paralysisagitans),是中老年人高发病率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本病的发病率与年龄呈现正相关关系[1]。根据流行病学调查预估,我国年龄大于65岁的人群发病率高达1.7%[2],男性较女性高。本病属于祖国医学的“颤震、颤证”范畴,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动作迟缓,肌张力异常和姿势平衡障碍[3],目前无法根治。现代医学疗法中的多巴胺替代疗法是目前最主要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在本病发展前期,改善运动障碍症状较明显,但是无法中断本病的进展过程。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与疾病的进展,耐药性的产生,“开关现象”、剂末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出现则易致使PD患者被迫停药[4]。在外科手术治疗手段方面,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作为当前的主要术式,能一定程度的改善症状,但是依旧无法根治,同时亦无法改变疾病进展。此外,DBS存在费用高、手术条件严苛、适应面比较狭小,技术成熟欠佳、疗效不确定等不足,使得推广难度大。近年来,在社会大环境及有关政策的支持下,研究发现中医药的联合应用在延缓PD病情进展、增效、减毒等方面有较好的作用,对于当前的现代医学治疗手段起了良好的补充作用[5]。但由于中药种类繁杂、药物培育炮制方式差异、地方药物的应用差异、中药的偏好选择差异大等诸多因素,导致中医药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参差不齐。因此,中医药在PD的临床应用与疗效评价方面需进一步研究与明确,进而形成一定章法,找寻具有明确疗效的中药品种。本研究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借助SPSS统计软件分析近10年发表的中医药治疗PD的文献中所涉及的中医药处方,以药物作为研究切入点,找寻不同药物间的配伍特点,为获取治疗本病的重要药物提供统计与理论方面的支持。继而能发现现代中医治疗PD的主流思想、高频核心中药及药物应用规律,为今后的临床与科研提供更加明确的辨证用药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数据来源 以“帕金森病”为检索词,进入中国知网搜索201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0日所有关于中医药治疗PD的文献,后使用“中医”作为主题词进行二次检索。
1.2文献筛选
1.2.1纳入标准 研究对象符合《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6];治疗方式为纯中医或者中西药联合;中药剂型为汤剂、丸散剂等中医传统剂型及现代免煎颗粒;文献研究类型为临床试验或应用,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参与试验病例数≥10例,经过论证判定为有效的临床试验,参与研究的临床试验处方存在次症、兼症的加减用药时,仅统计基础主方。
1.2.2排除标准 治疗方式为中成药制剂、注射制剂、西药实验,中药无明确组成剂量;综述类文献,临床医案个例报道、医师个人治疗经验总结,纯理论机制探索,纯动物实验无临床试验者。
1.3原始数据处理 选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第三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年5月第1版)《临床中药学》(第2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8月第2版)作为主要参考书籍,文献中所涉及的地方草药、民族用药等非传统药物,则参考其药材主要归属地的中草药志等书籍;中药经过炮制后,录入保留中药的不同的炮制品,并将其作为不同的中药;未标注炮制方式的中药药材默认为生品。
1.4数据录入 采用多人独立分别将数据导入Excel建表,交叉审核。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Modeler 18.0及IBM SPSS Statistics 23.0统计软件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因子分析等进行数据分析,获取药味频数统计、四气五味归经统计、药类功效统计、关联规则药对药组、系统聚类、因子分析。
2结果
2.1中药处方录入情况 共纳入方剂134首,包含中药173味。
2.2药物频数统计 将药物按照使用频次降序排列,使用频次≥16次的药物有26味,前10位的药物是白芍、当归、天麻、熟地黄、钩藤、甘草、黄芪、肉苁蓉、川芎、山茱萸,见表1。
2.3药物功效、性味、归经统计 功效以补虚药为主,兼以息风止痉、活血化瘀(表2、图1)。四气以温、寒、平性为主(图2),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图3),归经以肝、心、肾、脾为主(图4)。
2.4高频药对统计 由药物关联规则获得前6位高强度药物链接药对是“白芍-当归”“白芍-天麻”“白芍-熟地黄”“白芍-钩藤”“当归-熟地黄”“熟地黄-天麻”。
2.5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按照关联规则,设置支持度百分比、置信度百分比分别为15%、80%,获得组合共15组(表3),药物关联规则网络贡献图(图5)及高强度药物链接药对(表4)。
2.6 系统聚类分析 对频次≥8的59味中药进行聚类分析,获得聚类分析相关系数矩阵及相关系数谱状图,结合中医理论与临床研究,获得关系密切关的药对共12对,见表5、图6、图7。
2.7因子分析 对高频中药进行因子分析与主要成分分析,获得分析碎石图(图8),运用KMO及巴特利特检验,得出KMO=0.522,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统计量为3660.444,显著性P=0.000,表明适合用于因子分析,采用协方差矩阵进行因子分析,将成分提取前18个公因子时对总方差的累积贡献率达到了74.011%,见表6。
3讨论
我国现存的古籍中没有“帕金森病”这一病名,但是依据其临床表现,可将其归纳于祖国医学“颤证”范畴,可称为颤震、手颤病、肝风等,对此的最早文献记载可见于《黄帝内经》,同时奠定本病的诊疗理论基础。《素问·风论》:“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故颤证称“脑风”。东汉时期,《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中所载痉病的“头颤”表现为“头动摇”,柔痉中的手足颤动亦有类似的记载。唐宋金元时期,相关记载主要集中在本草类著作及部分医案中,例如宋代的《太平圣惠方》[7]有载:治疗肺脏中风之“嘘吸颤掉”宜服芎 散;亦有“手足时颤”“四肢颤掉”等相关症状的记录。至金元时期,张从正以防风通圣散等治疗“新寨马叟”的医案,张元素《医学启源·六气主治要法》[8]亦提到“风中妇人,胃中留饮……,〔阳狂〕心风,搐搦颤掉”的临床表现,由此可见,此前的“颤”的体现形式为“症”,并非系统的“证”。《素问·脉要精微论》:“骨者髓之府,不能旧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很好的解释了肢体不自主摇摆当属风象,与肝、肾、骨髓三者关系紧密,性质为虚,主要是因为脏腑气血阴阳等功能失调所致。宋窦材《扁鹊心书》:“若手足颤摇不能持物者,乃真元虚损也。”明确提出震颤与肾的关系。《医宗必读》中的“肝肾同源”理论,指明肝肾不足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这也是现代医家对于本病的认识之一,结合病证特点,更能明确肝肾不足是本病的发生的重要病机。明代武之望《济阳纲目·痫证·论颤振》曰:“若妇人产后颤振,乃气血亏损,虚火益盛而生风也。”可以看出气血亏虚是导致震颤的一大重要原因。将气血亏虚进行拓展开来,可以发现这与脾胃关系密切。古语云:“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从痰治。”《世医得效方》:“痰壅盛,四体重著……或拘挛,麻痹颤掉。”古代医家认为“痰”和本病存在密切关联,盖因年老者,阴液亏耗,调养失当,虚火内生,灼津炼液成痰,痰瘀凝滞,使得气机不畅,气乱则见涡旋乱窜、化生内风,内风妄动则发为震颤、僵直等症状,发为“震颤”。清代尤怡《金匮翼·颤振》所述:“脾应土,土主四肢……故振之动摇,所谓风淫末疾者是也。”而张锡纯则较早依据脾胃相关证候对本病进行论治,《医学衷中参西录》述:“颤由气虚也,壮其元气,而身颤自除也”。依据中医理论来看,心脾两虚,气血生化不足,脾为中土,输布以灌四傍,主四肢,脾胃之土气不足,木气旺而乘之,心主血脉,血脉不充,不能濡养筋脉,故发为颤。
本项研究通过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近10年中国知网上公开展示,运用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159篇有效文献中所涉及的134首方剂进行统计分析,由于本项研究将中药的不同炮制品定义为不同种的药材,故共涉及中药173味,应用频次≥30次的核心药物有11味,位列前5的药物分别为白芍、当归、天麻、熟地黄、钩藤;在应用频率上占据绝对优势的药物为白芍,频次高达85次,约一半的方剂使用到该药,白芍又名“芍药”,味甘、酸、苦,无毒,性微寒,归肝、脾、心经,可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现代研究表明[9],白芍中的白芍总苷及其它成分能通过多靶点调控生物学功能,从而达到治疗PD的目的。此外有研究表明[10],白芍总苷能有效降低人体内的炎症反应,白细胞介素-6(IL-6)是具有一种常见具有复杂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其在血清中的含量的高低是评估PD患者临床疗效的重要指标,有助于实现中药疗效评定的可视化。当归,味甘辛,归心、肝、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的功效,便秘为PD患者常见的非运动障碍症状之一,在补血活血的同时,其润肠功效能够有效的改善PD患者的便秘症状[11]。此外,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当归中的藁本内酯具有抗凝、清除自由基、保肝护肾、镇痛镇静、抗炎等作用[12]。天麻原名为“赤箭”,又名“离母、鬼督邮”。味甘,性平,归肝经,《本草》记载:“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久服益气力,772227e48cf0bf006b6b58070e17f6b53431ca838fccf401de185f09f9aeeeab长阴肥健,轻身增年。”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天麻能通过作用在纹状体上减轻PD的临床症状[13]与调控自由基等来减少DA神经元的凋亡[14]。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归肾、肝经,具有补精血,填髓的功效,古人认为生地黄大寒凉血,血虚者非熟地黄不能用,熟地黄长于滋肾养肝,为肝、肾为PD的主要病变部位,肝肾亏虚亦为重要病机。钩藤味甘,性微寒,归肝、心包经,《本草新编》:“去风甚速,有风症者,必宜用之。”钩藤祛风效果佳,专一性强,显效迅疾,进而达到快速减轻PD患者手足震颤的临床症状。钩藤中所含生物碱类[15]具备较好的镇静、抗惊厥作用可用于改善PD患者的运动症状。
四气、五味及归经分析显示,四气主要以温性、寒性与平性为主,三者占比高达96.69%,具有高度集中性,其中温性药物涵盖补气药、行气药、开窍药、补阳药等,《素问·调经论篇》记载:“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血气的正常运行需要借助阳气的推动作用才能达到周身,PD患者病程多较长,阳气的逐渐消耗亦是本病不断进展的原因之一,因此在临床中使用温性药物辅扶正体内阳气。与之相对的寒性药物,应用频率亦不低,基本与平性药物持平,肝风内动为PD标实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PD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病因之一,息风止痉养阴是重要治疗原则,而此类药物多为寒性药物,平性药物应用范围大,使用局限小,与寒温药物的合理搭配能有效避免药性的过偏。五味的应用主要集中表现为甘,占比达到41.74%,《本草备要》载:“甘者能补能和能缓”,此类药物多为补益类,这与PD本虚标实的病性相一致;其次为苦与辛,苦味能泄,能燥,其能泄的意义有三,一是降泄,二是通泄,三是与寒性结合,表示清泄。辛味具有发散、行气、活血等功效,在PD治疗应用中多为活血化瘀行气药,如红花、川芎等,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辛能散结润燥,致津液通气。”缓进展,长病程是PD的主要病理特点,故瘀血在PD是发病过程中无法忽略的因素,应用辛味药物则能达到治疗的目的,上三味的配伍应用,主要表现在辛甘化阳、甘苦合化与辛开苦降。归经则主要集中在肝经,心脾肾经相并行,表明现代医家对于PD的诊治在坚持从肝论治的原则基础上,亦重视多脏腑的后天调治。
由高频药对与高频药物关联分析可以看出,白芍-当归、白芍-天麻、白芍-熟地黄占据了前3位,白芍-天麻-当归、白芍-熟地黄-当归、当归-白术-黄芪、黄芪-白术-当归置信度高达90%以上,提示该中药组合在治疗PD时可能具有比较理想的临床疗效,其中白芍为各药对及药物组合中的核心成分,白芍是酸甘化阴的经典药物,柔肝缓急,配伍当归、天麻、熟地黄,既能益阴养血,又可通络止痉。
药效统计结果显示,占据前3位的是补虚药、息风止痉药与活血化瘀药,三者累积占比超过六成,其中补虚药达41.11%,从上述结果可推知,现代医家认为PD的本质为虚证,具体表现为为肝肾不足、气血阴阳亏虚,导致肝风内动、阴阳失衡,故治疗主要为补益虚损配伍息风止痉,《内经》曾记载,瘀血阻络可出现肢体拘挛,屈伸不利,许玉珉等[16]研究认为PD患者的各类辨证证型中均存在血瘀证,可通过使用血府逐瘀汤以活血化瘀。瘀血除作为一种证型存在外,亦是表现为一种病理产物[17],因此,活血化瘀是现代中医诊疗PD不可或缺的治法之一。
将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合树状图中的药物聚类与中医治疗PD的理论研究,通过相关系数及辨证分型的综合考虑,可以获得5个聚类方组合,该组合是通过药物的相似度及关联度进行组合,进而获知能用于治疗PD的原方剂,为后续方剂选择提供便捷,将5个组合分别标记为G1~G5。
G1白芍-丹参-知母-川芎-桃仁-红花-甘草,此组合可见用于活血化瘀的常用药对之丹参-川芎、桃仁-红花,该方隐约可见桃红四物汤的痕迹。有研究认为血瘀证可以存在于PD患者的各类辨证中[16]。常见的瘀可见血瘀、痰瘀等[17],因此活血化瘀是PD诊疗过程中改善临床症状的重要治法。G2当归-黄芪-白术-炙甘草-柴胡-陈皮-党参-酸枣仁-茯神-首乌藤,主方为参苓白术散与酸枣仁汤的绝大部分组成成分,为健脾祛湿与血虚失眠的经典方剂,故本组合的治疗点尤为明确,从脾论治PD是现代中医学家治疗本病的重要原则[5],主要针对相关非运动障碍症状如失眠、便秘等方面的临床研究所使用的的方剂多由此加减衍生而来。G3天麻-熟地黄-钩藤-山茱萸-全蝎-枸杞-杜仲-桑寄生-黄芩-石决明-川牛膝,此组合为天麻钩藤饮与镇肝熄风汤的组合体,天麻、熟地黄、钩藤、山茱萸为最核心药物,此组合是最核心药物占比最高的药物组合,具有平肝熄风的作用,从中医病因病机来看,肝肾亏虚是PD发病的根本原因,从药物使用频次来看,也印证着这个观点。G4鹿茸-茯苓-龟甲-人参-地黄-五味子-石菖蒲-麦冬-远志-法半夏,此组合为龟鹿二仙膏与地黄饮子的合方加减,从组合组成及功效来看,更偏向于肾虚及精血不足,较G3之肝肾不足,此证更加突出肾精不足,且能益精填髓,与肝肾亏虚对比,其亏损程度愈严重,故用于PD的中后期治疗[18],同时对便秘[19]、疼痛[20]等方面疗效显著。G5地黄-龙骨-牡蛎-玄参-火麻仁-柏子仁-赭石,可以看作为药对与临床常用药物的组合,重在重镇安神与养阴润肠的药物组合,其中龙骨与牡蛎为经典药对,地黄、玄参则是滋阴清热的代表药物,由于火麻仁的缓和润下通便的特点,常用于老年人便秘,代表方剂为麻子仁丸。赭石具有平肝潜阳的功效,镇肝熄风汤是其经典应用。此组合方的功效由此可以推断为重镇安神、养阴清热、润肠通便,结合PD患者的临床症状来看,次方偏向于辅助类方剂,着重改善PD非运动障碍症状。
通过本项研究所获得的用药规律与现代医家对于PD基本病机的认知相符合,临床多应用补益肝肾气血的药物治疗本虚;以活血化瘀、利湿化痰、息风通络的药物治疗标实。此外,由数据统计结果分析可以看出润肠通便是PD潜在的重要治法,这与现代对于PD与肠道菌群的研究有相似之处;温阳是在PD诊疗中的重要一环,说明阳气的盛衰对于疾病的发展进程息息相关,扶助阳气、温补人体少火也是PD潜在的治疗方法。由于PD的发病人群特点,素体阳气衰微,因此需要重点顾护人体阳气,对于延缓疾病进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受限于样本量的相对不足与数据来源限制,可能使获得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偏向性。本研究的结论仍需临床的进一步验证与评价。本项研究中所涉及的中药药物,其性味归经等由于参考书籍的差异,故在这些方面难免存在误差。受限个人中医基础知识面、中医古籍查找翻阅数量有限以及临床经验不足,无法对所有药物进行掌握与分析;通过研究结果,对于现代中医辨证治疗PD及中药配伍规律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于更深层次的中医临床辨证治疗用药需要未来更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Zou YM,Liu J,Tian ZY,et al.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prevalence and incidence of Parkinson’s diseas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Neuropsychiatric Disease and Treatment,2015,2015(default):1467-1472.
[2]Chen S,Chan P,Sun S,et al.The recommendations of Chinese Parkinson's disease and movement disorder society consensus on therapeutic manage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J].Translational Neurodegeneration,2016,5(1): 95-106.
[3]李淑华,陈海波.帕金森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1,49(6):642-645.
[4]潘晓峰,刘文娟.普拉克索联合行为疗法对早发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HAMD UPDRS评分非运动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9,25(8):1240-1243.
[5]何彦虎,金华,司美龙,等.从肝脾肾治疗帕金森病立论基础[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1,35(4):1-4.
[6]刘军.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6,49(4):268-271.
[7]姜德友,李文昊.颤证源流考[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4(5):4-7.
[8]张元素.医学启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
[9]吴林,陈静,唐秀松,等.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白芍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1,39(4):1-5,259-261.
[10]韩威,孙立忠,胡林森.鱼藤酮与帕金森病[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2):2376-2378.
[11]杜丽东.基于结肠AQPs的表达研究当归“润肠通便”传统功效的药理机制[D].兰州:甘肃中医药大学,2017.
[12]Lee SE,Lim C,Cho S.Angelica gigas root ameliorates ischaemic stroke-induced brain injury in mice by activating the PI3K/AKT/mTOR and MAPK pathways[J].Pharmaceutical Biology,2021,59(1):660-669.
[13]席晅,任小琼.天麻素注射液对帕金森病大鼠的保护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0):4996-4997.
[14]Kumar H,Kim IS,More SV,et al.Gastrodin protects apoptotic dopaminergic neurons in a toxin-induced Parkinson's disease model[J].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2013,2013:514095.
[15]吴伟明,李志峰,欧阳辉,等.钩藤化学成分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18):56-58.
[16]许玉珉,马云枝,沈晓明,等.马云枝从瘀血生风论治帕金森病[J].辽宁中医杂志,2019,46(2):251-253.
[17]杨宁,过伟峰,刘卫国,等.300例帕金森病患者病机证素分布规律探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6):540-542.
[18]张臻年,惠振,王苏雷,等.加减地黄饮子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步态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16(6):981-985,989.
[19]惠振,张臻年,张秀琳,等.加减地黄饮子对老年帕金森病便秘的疗效观察[J].老年医学与保健,2021,27(2):317-320.
[20]张秀琳,惠振,王苏雷,等.加减地黄饮子治疗帕金森病疼痛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21,42(5):620-624.
编辑/成森
基金项目:河池市重点研发计划(编号:河科AB220740)
作者简介:罗甲第(1993.12-),男,湖北通城县人,硕士,住院医师,主要从事中医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
通讯作者:袁昌杰(1977.9-),男,广西宜州人,硕士研究生,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