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传统建筑文化遗产的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
2024-11-04董润田林峥琪
[摘 要]通过对胶东传统建筑的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发掘了胶东传统建筑文化的独特价值,同时发现其在文化传播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解决问题视角出发,以信息可视化设计理论为指导,以“艺术为人民”为设计方针,明确了直观、准确、美观的设计原则,进而开展了信息可视化设计实践,以期拉近胶东传统建筑与当代社会的距离,拓展其文化的呈现形式与传播路径,从而更有效地传承与弘扬胶东传统建筑文化。
[关 键 词]山东;传统建筑;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29-0027-03
文献著录格式:董润田,林峥琪.胶东传统建筑文化遗产的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J].天工,2024(29):27-29.
基金项目: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传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课题“胶东传统建筑文化遗产的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立项号:L2023C10230128)。
胶东地区有着丰富的传统建筑资源,如城防建筑、衙署府邸、传统民居,从传统建筑保护与建筑文化传播角度而言,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随着信息碎片化时代的来临,大众对传统建筑文化的洞察力和接受度有所减弱,为适应受众便捷化、兴趣化的阅读需求,本研究采用具有精简化、多样化特征的信息可视化设计,对胶东传统建筑文化进行呈现与传播,以期使胶东传统建筑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一、胶东传统建筑与信息可视化设计理论概述
(一)胶东传统建筑概述
“胶东”一般指山东省胶莱河以东的半岛地区,其发展历史可追溯到夏商周时期的“莱子国”。随着时代的变迁,胶东半岛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气息。胶东传统建筑也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独特建筑特征。
1.地理区位
胶东半岛三面环海,自古以来都是我国的海防要塞。北宋初年,为了防备契丹的入侵,朝廷在胶东半岛修建了“刀鱼寨”。从元朝开始,倭寇屡次侵犯胶东半岛,直到明代,倭寇已成为最主要的外患。为了抵御倭寇来犯,朝廷陆续修建了蓬莱水城、威海卫城等军事建筑。
2.哲学思想
山东地区作为早期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哲学思想一直影响着人类活动。例如,胶东建筑的代表“海草房”就遵循以儒家“礼者,天地之序也”“中正”为核心的秩序法则,传袭了传统官式建筑坐北朝南的方位定向,严整地排列在四面笔直而宽敞的道路旁边,展现了传统建筑的秩序之美[1]。
(二)信息可视化设计概述
在设计学视域下,信息可视化设计是可视化技术在非空间数据领域的应用,它可以增强数据呈现效果,让用户以直观交互的方式实现对数据的观察和浏览,从而发现数据中隐藏的特征、关系和模式[2]。信息可视化设计的传播优势在于,可以通过一种较为形象的、准确的、客观的、直观的设计方式,将原本难以理解、复杂的数据或信息以视觉化的手段转化为浅显易懂的信息图像,从而提高人们理解信息的效率与速度[3]。
(三)胶东传统建筑与信息可视化设计结合的必要性
近年来,“传统建筑+文化旅游”成为胶东地区传统建筑保护与开发的主要形式,如蓬莱阁、刘公岛等地,在保留建筑原型的基础上进行文旅开发,实现了古建保护与文旅经济的共同发展。但经过实地调研,笔者发现,此模式存在一些问题。(1)建筑文旅中的“文化”不足。文旅从业者往往以经济效益为导向,更多关注景区整体的历史文化,忽视了传统建筑的独特性与文化性。(2)建筑文化的学习难度大、传播门槛高。客观来说,建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具有严谨的学术研究范式,文旅从业者很难将建筑文化化繁为简地传播给大众,间接导致了大众对建筑的理解浮于表面,无法领会其中的文化内涵。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信息可视化的设计方式,对传统建筑开展设计实践。一方面,信息可视化设计能够将传统建筑中的隐性信息,如建筑建造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背景等直观表达出来。另一方面,建筑的显性信息,包括建筑结构、建筑细节等内容能够通过可视化设计中的图文、颜色、排版等设计方式进行直观、有趣、美观的设计呈现。这样不仅能降低理解建筑文化的门槛,更能拉近传统建筑与当代受众之间的距离,使受众直观地感受建筑、了解建筑,并以此将传统建筑数字化,拓宽了建筑文化的传播渠道,进而提升了文化传播效率。
二、胶东传统建筑文化遗产的信息可视化设计策略
(一)定位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笔者作为新时代的设计学教师,始终坚持“艺术设计服务人民群众”的价值观、教学观,致力于通过艺术设计的手段,向全社会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本研究将胶东传统建筑文化遗产的信息可视化设计定位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二)设计方案
在设计方案的制定上,选取了“手绘风格”展开设计实践。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传统建筑是高耸、严肃的,与当代人们有一定的距离感。“手绘风格”更接近人们童年时期的审美取向,让人感到亲近、轻松与愉快。因此,将建筑通过手绘的方式进行呈现,更容易拉近建筑与人们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建筑文化的广泛传播。另一方面,对建筑进行“手绘”,不仅能提升建筑本体的艺术美感,更能突出体现建筑的细部特征与结构特征,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观察建筑本体,了解建筑文化。
(三)设计原则
对于胶东传统建筑的信息可视化设计,不仅要考虑建筑的历史文化特性、本体结构独特性等建筑特征,还要从信息接收者的角度进行考量。由此,归纳出以下三个设计原则。
1.直观性原则
在设计符号学视域下,图像符号与文字符号是信息传达的主体。对于传统建筑的可视化设计,应在严谨的学术研究基础上,将建筑本体、建筑结构、建筑细节等元素转译为图像符号,运用“手绘风格”进行设计表达。与此同时,对于与建筑相关的文字资料,尽可能运用统计表、流程图、统计图等形式进行表达,图文互释,让更多的受众能够直观了解建筑文化。
2.准确性原则
对胶东传统建筑进行信息可视化设计,其目的在于传承与传播优秀传统建筑文化,因此,对可视化设计的准确性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对建筑本体、建筑结构的符号化提取过程中,要尊重建筑的客观形制,在此基础上进行客观转译,不能“为了风格而风格”。此外,在文字设计中,应在严谨、充分的学术研究基础上,梳理文献资料,将深奥的建筑文化化繁为简,凝练文字信息,并进行可视化设计。在此过程中,不仅要保证文字内容的准确性,还要注意文字内容的质量,同时提高文字内容的可读性、易读性。
3.审美性原则
审美在信息可视化设计中十分重要。具有美感的设计作品会在第一时间引起受众的兴趣,进而有效传达信息。在信息可视化设计中,美感不仅体现在图像与文字中,更体现在对色彩的运用上。不同的色彩可以引发受众对信息的不同感知。例如,红色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往往代表节庆、欢乐、祝福。因此,在信息可视化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色彩情感,并恰当地运用色彩。
三、胶东传统建筑文化遗产的信息可视化设计实践
胶东传统建筑文化的信息可视化设计实践应遵循以下流程:(1)通过线上文献、报刊等资料的搜集与梳理,掌握胶东传统建筑文化的历史脉络与发展现状。(2)通过实地考察,结合线上资料,选定信息可视化设计对象。(3)制定设计方案,包括从相关资料中提取关键设计元素,确立设计主题、设计风格、设计原则。(4)开展设计实践,运用Photoshop等专业软件进行视觉设计,包括核心设计元素提取、图文信息设计、色彩设计、版式设计等。
(一)选定设计对象
在第一阶段的设计实践中,选取目前保护与开发较为成熟、知名度较高且广受游客欢迎的传统建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选定了具有代表性的军事建筑,包括蓬莱水城、环翠楼,具有胶东特点的民居古建,包括海草房、即墨古城、牟氏庄园,从两个方向开展信息可视化设计实践。
(二)图文信息设计
在选定设计对象后,制定具体的设计方案、设计原则,并开展具体的核心设计元素提取等工作。传统建筑主要包含两类信息,即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显性信息主要包含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风格、建筑细节等可见信息。隐性信息主要包含建筑建造背景、建筑历史变迁、建筑工艺特色、建筑文脉等需要通过学术调研开展深度挖掘的不可见信息。
对于隐性信息而言,需要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直观、简洁的设计呈现,如图1所示,运用饼状图表现了现阶段牟氏庄园游客年龄分布;对于显性信息而言,手绘形式能更好地展示胶东传统建筑的艺术特色与工艺之美。例如,在“奇特的建筑工艺特色”设计中,将牟氏庄园的“六怪”用手绘的方式进行了图解,图文互释,更有助于受众理解文字信息;在“硬山建筑木构架”设计中,化繁为简,通过单线条的方式,直观地展示了牟氏庄园的建筑结构,有助于受众了解七檩、六檩与五檩前后廊式构架的不同,从而加深他们对其建筑结构的印象,提升受众对建筑工艺之美的认知。
(三)颜色设计
色彩的恰当运用,不仅能提升设计作品的艺术性与审美性,引起观者的兴趣,还可以通过色彩本身所具有的情感向观者传递信息,加深观者的印象,助力文化传播。
在可视化设计中,对颜色的选取不仅要关注建筑本体颜色的多样性,也要关注传统建筑的文化性。如图2所示,在蓬莱水城振扬门的设计中,一方面考虑到振扬门建筑本体色彩较为丰富,另一方面考虑到振扬门作为历史上抵御外敌的军事建筑,在视觉呈现中以白色作为其建筑背景,以此凸显建筑的庄严、神武之感,进而参照振扬门本体颜色,对建筑细部的色彩进行还原设计。
(四)版式设计
在版式设计中,应首先考虑信息之间的层级关系,以防出现信息堆叠、主次颠倒的问题。在胶东传统建筑的可视化设计中,第一层级信息是可以被观者直接看到、感受到的建筑外观,如图2所示,“振扬门”作为设计主体,占据整个画面的主要位置,以便受众能够清晰直观地抓住重点。第二层级信息是与建筑相关、容易获取、易于理解的信息,如建筑的建造时间、建筑的地理位置等。第三层级的信息是建立在对第二层信息深度挖掘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内容,如建筑特色工艺、建筑布局、建筑风格等。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02/GfuQPHyiut9KA96Q4Rkai8.webp)
对于胶东建筑而言,起源于我国的哲学思想无不影响着建筑的营建与使用。因此,在胶东建筑版式设计中,可以借鉴老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庄子“天地任逍遥”的传统哲学思想,使得版式设计简约朴素、洒脱自如、形散而神不散[4]。不仅能让受众了解胶东传统建筑文化,更能感受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四、结论
建筑,屹立于地域风貌之上,矗立于人类文明之间,不仅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更是一个时代文明的标本。胶东传统建筑不仅承载着胶东半岛的地域民俗与历史文化,更承担着传承胶东文化、传播胶东文明之重任。信息可视化设计与胶东传统建筑的结合,不仅能有效降低建筑文化的传播难度,更为胶东传统建筑文化的呈现与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有助于传承、传播胶东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邵禹铭.胶东地区海草房古民居的建筑特色及其应用研究[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16.
[2]杨彦波,刘滨,祁明月.信息可视化研究综述[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4,35(1):91-102.
[3]张寅,李锋.龙泉青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可视化设计[J].设计,2023,36(16):16-19.
[4]王友江.中国当代版式设计文化语境的思考[J].西北美术,2016(2):125-127.
(编辑: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