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迪·沃霍尔作品的艺术语言研究

2024-11-04胡潇文

天工 2024年29期

[摘 要]作为20世纪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安迪·沃霍尔用大胆、前卫的手法表达着自己的艺术思想,其作品形式多样,通常采用重复性的形式来表现随处可见的日常生活用品。从多个角度入手,剖析其成长背景、社会变革等对他绘画作品艺术风格的影响,通过对他绘画作品艺术语言的研究,分析他的绘画风格。

[关 键 词]波普艺术;安迪·沃霍尔;艺术语言

[中图分类号]J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29-0067-03

文献著录格式:胡潇文.安迪·沃霍尔作品的艺术语言研究[J].天工,2024(29):67-69.

一、波普艺术概述

波普艺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随后在美国发展壮大。1956 年,“此即明日”画展上,英国艺术家理查德·汉密尔顿创作的作品《究竟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被人们公认为第一幅波普艺术作品,画面采用了大量的拼贴设计,将流行于大众文化中的形象进行拼贴。采用这种形式去表现艺术作品,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大众文化和消费观念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波普艺术家从大众文化中提取元素,运用重复、夸张、破坏等表现手法进行创作,作品往往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与娱乐性。波普艺术的产生与发展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文化与社会变革,更是引领了当时的艺术潮流,对后来的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安迪·沃霍尔艺术作品的形成原因

19世纪末期,美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多样的商品与引人注目的广告充斥在大众生活中。人们对产品的追求不单单停留在满足基本日常使用的需要上,而是把目光转移到对产品功能多样化与新奇化的追求上。随着各种新奇商品的出现,商家为了顺应潮流和吸引更多消费者,在研究产品之余纷纷把目光转向产品的宣传上,采用大胆的配色、前卫的思想创作出极具吸引力的商品广告,刺激着经济的增长和消费者的心理,形成商业艺术。受这种社会氛围的影响,商业元素逐渐成为波普艺术的重要设计元素。

艺术源于生活,安迪·沃霍尔的童年对其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他在美国的一个移民家庭中长大,自小瘦弱矮小的他经常受到周围同伴的嘲笑,甚至患上了“风湿性舞蹈症”。在生病时,母亲经常给他拿一些色彩鲜艳的杂志和漫画让他消磨时光,这使他从小热爱绘画,也为他日后专业学习艺术打下基础。进入卡内基学院后他接触到了系统的商业艺术课程,这一时期他用版画设计了一批封面作品。毕业后,安迪·沃霍尔选择商业插画师作为自己的职业,因此接触到了大批商业广告并从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种形式与内容相对饱满的艺术迎合了他内心对完美世界的精神诉求。20世纪中期是安迪·沃霍尔艺术生涯的重要阶段,他采用丝网印刷手法制作了一系列受人喜爱的作品,他将目光锁定在消费市场与传媒身上,以此为主题进行创作。早期对艺术的接触、对完美的追求和敏锐的洞察力,为他日后的波普艺术创作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一个艺术流派的产生离不开当时的艺术背景。印象派画家马奈对艺术的革新、立体主义的反叛、达达主义的反叛、抽象表现主义的自我都对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产生了影响,为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灵感。

1961年,试图改变传统文化和美学形式的达达主义产生,代表人物马塞尔·杜尚提出的“让艺术服务于思想”的主张改变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现代艺术格局。杜尚将一个男性小便池当作艺术品展览并将其命名为《泉》,引发了艺术界的轰动,也引起了大家对艺术本质的重新思考。一件现成品变成艺术品的关键在于它“在哪里”,并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在那里”,后者的实质就是艺术如何大众化以及大众生活怎样艺术化的问题。安迪·沃霍尔就杜尚提出的问题给予回答,他运用可乐瓶、动植物、名人图像等现成品进行加工创作,把它们重新带入艺术世界,正是这个加工带入的过程,让这些作品比原先的形象更具艺术魅力。正是有杜尚以及其他不同流派的思想为引领,在多元的艺术背景和思想的碰撞下,安迪·沃霍尔在艺术道路上的脚步才更加坚定大胆。

三、安迪·沃霍尔作品的艺术语言分析

随着艺术流派的纷呈与艺术观念的演变,现代主义的艺术家更加注重艺术的形式与观念,让艺术不再需要依附于政治、宗教等,实现真正的独立。安迪·沃霍尔的作品正是艺术独立最好的代表,他以大量日常物品为主题进行艺术创作,让艺术与生活、大众的关系变得紧密。正如英国著名波普艺术家理查德·汉密尔顿所认为的那样,波普艺术确实是通俗的、能大批量生产的、年轻的、与大众生活分不开的。

(一)大众化的题材

时代为安迪·沃霍尔提供了创作的源泉,各种亮丽的图像信息充斥在日常生活中,他以大众化的生活物品为主题,用独特的眼光还原日常生活,用作品阐释他对艺术与生活的理解。他的作品中出现过可口可乐、坎贝尔浓汤罐头、玛丽莲·梦露等极具标志性的人或物,这些具有冲击力的主体最真实地反映着当时的社会潮流。

安迪·沃霍尔表现大众物品并不是降低了艺术的门槛,反而只有深入生活内部的人才能如此轻松自然地了解时代、表现时代、捕捉时代。在他看来,创作的内容与主流、权威、深刻无关,身处消费文化的时代,他注意到了普通大众熟悉又负担得起的用品、家喻户晓的标志性人物,他的作品表达着一种“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观念,他将与大众生活紧密相连的东西与艺术相结合。例如作品《可口可乐瓶》,他通过丝网印刷技术将无数个可乐瓶整齐排列在大众眼前,这幅作品充满秩序与冲击力,传达了他的观念,他相信这瓶可乐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品尝的,他要表达的是一种所处时代下大众的生活与精神心态,是大众文化的缩影。

“每个人都可以出名15分钟”是安迪·沃霍尔对艺术大众化的大胆设想。艺术的大众化最根本的是大众群体中艺术的普及性,安迪·沃霍尔的作品正是取材于大众群体,同时大众媒体的快速发展也为其艺术的普及提供了方便。通过对他的作品进行研究,可以将他的作品的主题大致分为“大众生活”“公共焦点”“消费日常”三个方面,尽管表现手法各有不同,但画面主体形象都离不开日常生活、大众文化,于是艺术不再像往常一样高深莫测,几乎每个人看到他的作品都能产生共鸣,他将艺术与普通人的生活相连接,正如安迪·沃霍尔自己所言:“我是一位大众的沟通者。”他把艺术从现代主义的缥缈带回到现实,让艺术真正回归于生活。

(二)重复性的形式

安迪·沃霍尔在访谈时说道:“生活就是这样,每天做着同样的事,这种规律的生活非常踏实,平凡而宁静,日复一日。”他认为重复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他将这种重复的观点带入艺术创作中,所以他的作品大多是采用机械式的排列重复表现日常物品,大致分为网格式重复、重叠式重复两种类型。

20世纪60年代,安迪·沃霍尔的丝网印刷作品《坎贝尔浓汤罐头》(见图1)的出现让他名声大噪,他选择了几乎每个美国人都认识的罐头作为素材,向人们传达着当时的社会状况。画中的罐头是战乱的象征,体现了物资贫瘠的情况下人们对食物的向往,他打破了以往传统的绘画形式,将32个外形相同但细节略有变化的罐头按横8竖4的网格重复且整齐地排列着,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与吸引力,使商品本身的含义逐渐在整体画面中消解。

《玛丽莲·梦露》是安迪·沃霍尔以玛丽莲·梦露主演的电影《尼亚加拉》的海报为主题进行创作的系列作品。他能够敏锐地感知当下的新闻热点,将其运用于画面中,采用绘画与丝网印刷技术结合的方式,用网格重复的方法将相同的梦露肖像平均地分布于整幅画面上,如同流水线上的产品,用色彩的对比形成强烈的符号性。玛丽莲·梦露极具标志性的面孔经过安迪·沃霍尔的符号化加工后,个人特征变得模糊,再经过不断地重复后,人物本身标志性的表情变得苍白,让观者不再探究单个元素背后的含义,反而能把注意力转移到作品的重复形式上。在这之后他继续创作了一系列以名人形象为主题的作品,如《伊丽莎白·泰勒》《猫王》等,都用了重复形式去表现画面。

在安迪·沃霍尔创作的后期,他的重复形式变得多样化,通过错位、色彩叠加、平涂与勾线等手法去表现画面。同样是表现蒙娜丽莎,在作品《三十比一好》中,安迪·沃霍尔将30个蒙娜丽莎的形象统一处理为黑白色并进行网格式的重复排列,而在其1963年的作品《蒙娜丽莎》中采用多种手法去表现重复,他将相同的主题符号缩小、放大、重叠交错,相比于前者,手法更加自由、大胆,画面的节奏感与秩序性被左右、上下交错的形象打破,具有不规则性,部分元素符号的重合错叠交织丰富了画面的空间层次,赋予了画面不同的艺术内涵。

(三)对比强烈的色彩

安迪·沃霍尔的作品采用丝网印刷的方法创作,这种创作方法既要考虑单块版面的色彩,又要把控整体套色的色彩,因此需要对色彩进行高度概括。安迪·沃霍尔作品的画面通过简化整体和调整局部复杂的关系进行色调分离,概括成不同的色彩层次,这种处理手法可以突出画面的主题,同时色调的平衡与视觉的冲击让观者可以第一时间注意到艺术家表现的重点。

安迪·沃霍尔在1967年的作品《玛丽莲·梦露》系列中,摒弃了传统的绘画方式,作品中的笔触完全消失,采用色调分离的方法将色彩概括成饱和度高的色块。画面以鲜艳醒目的金色为主色调,同时使用其他小面积颜色来使整个画面统一,采用丝网漏印的手法去表现,让画面的步调变得协调,错落有致的穿插对比使画面充满生机与节奏感。安迪·沃霍尔在色彩的运用上大胆且带有广告装饰色的特点,画面中人物面部高饱和度的甚至荧光的材料与头发的阴影互补,让整体的视觉效果更强烈。复杂的色彩通过高度概括、归纳、舍弃之后变得“单纯”,容易让观者忽略细微处的色彩变化,把目光落在描绘对象上。几乎每一幅《玛丽莲·梦露》图像上的颜色都与众不同。无论是头发、脸庞还是眼睛,都与现实生活中的玛丽莲·梦露的样子完全不同,在有限而又无限的重复中,画面传达的是对当时商业社会淡漠感的思考。

(四)平面化的画面

安迪·沃霍尔的作品具有平面化特点。平面化是一种与传统绘画大不相同的绘画理念,是通过削弱画面中物体的明暗立体、弱化空间来表现画面的绘画方法,被广泛地运用在装饰性绘画中。安迪·沃霍尔在艺术创作中擅长使用平面化,并在此过程中融入了个性化的变化,打破了大众对平面设计的看法,模糊了商业与艺术的界限。在作品《安徒生》中,他将人物进行了错位组合,使平面化的画面产生不同于传统绘画的立体感。另外,安迪·沃霍尔为了满足市场对他作品的需求,成功地将艺术创作方式进行变革,采用工厂化生产,运用复制的技术来生产自己的艺术品,满足了大众追求新奇、打破常规的心理,通过接近广告式的平面性的语言拉近了艺术与大众的距离。

通过对安迪·沃霍尔艺术特征的研究与分析,我们认识了一位风格多样、思维活跃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是生活与艺术多层次融合的展现,让我们在艺术中找到生活的痕迹、在高饱和度的色彩中感受到了平衡、在不断重复的形式中体验到不同凡响的精神、在平面的画面中找到乐趣,他的作品与传统艺术有着完全不同的内涵与意义,他创造了一个乌托邦式的艺术世界。

四、安迪·沃霍尔波普艺术的影响

在艺术道路上,安迪·沃霍尔不断追求突破,他的波普艺术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波普艺术的先锋人物,他对时代和社会有着超越同时代人的感悟,他将艺术与大众生活之间的壁垒打破,使艺术与生活融合,用简单的手法向更多的人传递信息。他用艺术表达着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关注,相比于以往的艺术,这无疑是具有变革意义的。他的艺术不仅影响着当时的艺术,更是深远影响着当今的艺术,为当代艺术的开拓、创新提供了无限动力。

安迪·沃霍尔让波普艺术不断创新,促进了现当代艺术题材的多样与表现手法的突破。在二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他不断思考着艺术的本质,顺应着时代的发展,在创作中不断尝试并完善着自己的美学思想。安迪·沃霍尔用他独特的方式,改变了我们对艺术的思考方式和对世界的探索方式,让每个普通大众都能在波普艺术中遨游。

参考文献:

[1]刘玥.丝网版画特色语言的创新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4.

[2]赵倩.重复的力量:安迪·沃霍尔作品设计风格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5.

[3]蒋梦婷.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研究[D].蚌埠:安徽财经大学,2015.

(编辑:王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