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研究

2024-11-04陈飞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24年9期

[ 摘 要 ]大单元教学更多地关注单元知识的整体性,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发展特征,强调让学生在自身认知发展的基础上构建相应的认知体系.初中数学教师在理解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内在机制的基础上,要采用大单元教学的方式,来优化学生数学知识建构与运用的过程、放大学生的学习体验,追求学生用敏锐的数学眼光、敏捷的数学思维和精准的数学语言,来表征自己的学习过程,这可以在充分彰显大单元教学价值的基础上,让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过程变得更加顺畅.

[ 关键词 ]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初中数学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规定的数学教育目标.在新课标中,数学学科课程标准的内涵被明确为三个“学会”,即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基于这三个“学会”的实现,当前数学教学的具体方式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才能保证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之间形成匹配关系.基于这样的分析,同时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2022年版)》的相关要求,可以发现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大单元教学可以实现核心素养的顺利发展.下面,笔者就结合初中数学江苏教材的使用,略谈一些浅见.

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基本理解

新课标对核心素养的明确界定,以及核心素养在整个学科教学中的目标地位,决定了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必须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 . 为推动素养本位的课程改革,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也应当从课时教学即关注单个知识点,转向大单元整体的设计与实施 . 通常认为,大单元教学以大概念为核心实施教学,不仅可以促进课程内容结构化,而且以大单元主题为引领可以促进教学内容情景化,从而实现数学知识横向、纵向连接,进而促进学生思维螺旋式上升.

初中数学教师实践新课标精神的最佳途径之一,是结合已有的教学经验并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来获得关于大单元教学的基本理解.以“中心对称图形 — —平行四边形”(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 9章) 为例,传统教学基本上都是遵循教材编写顺序进行的,这样的教学顺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知识逻辑的基础上建构起本章的知识,同时也会因为知识线索而限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如学生在“图形的旋转”中,如果思维的触角伸向“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但由于未到该知识讲授的时间节点,因此学生的思维就有可能被封堵.

此时,如果采用大单元教学的思路,就可以发现本单元的学习中,可以确定的大概念是“中心对称图形中的平行四边形”,只要围绕这一大概念形成的学生思维,都可以即时得到教学反馈 . 因此,如果学生在建构“图形的旋转”认识的时候能够想到与“中心对称”相关的内容,就可以及时作出反馈,从而让学生即时形成与“中心对称”相关的认识,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建立概念.

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实践途径

相较于课时教学而言,大单元教学更多地关注单元知识的整体性,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发展特征,强调让学生在自身认知发展的基础上构建相应的认知体系 . 因此,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看,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就是从一个整体开始,从一个单元的知识结构开始,展现一个单元内部的知识线索,让学生去感受这些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去抓住这些知识的实质、去学习如何进行数学方法的迁移和应用、去体验数学思维 . 而从教学实施的角度来看,大单元教学的关键在于,在充分预设学生学习过程的基础上,能够结合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引导,从而让一个单元的知识在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中得到有机建构.

对于“中心对称图形 — —平行四边形”这一单元的教学而言,笔者认为大单元教学应把握三点:一是教师对本章知识大单元教学教学设计的把握;二是基于知识逻辑判断学生的认知逻辑,并预设大单元教学的整体思路;三是基于学生课堂学习的表现,引导学生建构并完善与本章知识相关联的认知体系.

对于第一点,笔者的判断是:本章涉及图形的旋转、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三角形的中位线等知识,实际上这些知识都是围绕“平行四边形”展开的 . 因此,以之为大概念,可以将这些知识关联起来,教师可以借助于传统的知识结构来把握这一单元的内容;对于第二点,教师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判断在“图形的旋转”这一情境中,学生是如何得出“平行四边形”概念的,又是如何衍生出其他概念的 . 其中可以涉及具体例子的列举、分析等,这些例子可以成为学生思维受阻时促进学生进一步实现思维延伸的载体,因此在教学设计中,例子的选择非常重要;对于第三点,关键是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反应,以教学设计为基础,通过激活学生经验、提供案例等方式,让学生的思维延伸过程更加顺利.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用若干个课时实现本单元的整体教学是可行的.例如:在建构“平行四边形”概念的时候,借助动画实现平行四边形的旋转就可以顺利得出“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认识;在平行四边形对边中点连线的基础上,再沿对角线将平行四边形等分,就可以得出“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

同样地,运用比较研究的思路可以发现,大单元教学对学生来说,最大的价值在于可以体验到知识的关联性,可以让自身的认知发展在单元知识整体建构的情形下获得更好的整体性发展.如果说传统的课时教学体现的是线性、单维特征的话,那么大单元教学体现出来的就是立体、多维的特征.很显然,后者更加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的教学思考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强调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三个“学会”是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精辟概括.那么,大单元教学应如何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呢?这里不妨来梳理一下上面的案例.

在“图形的旋转 — —平行四边形”单元进行大单元教学时,所确定的大概念是“平行四边形”,这一大概念就成了学生学习本章知识的核心 . 围绕这一核心,学生的思维可以在教学手段或生活案例的帮助下,实现各种动态的变换与加工,从而衍生出与此大概念相关的其他概念,而这些概念恰恰是本单元所要教学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得最充分的就是数学思维,学生需要通过知识之间关联的发现、从一个数学知识向另一个数学知识过渡过程中的方法运用与逻辑推理等,来实现知识的立体化、思维的逻辑化,这就是数学思维得以培养的重要平台.事实上,学生在形成、完善认知体系的过程中,确实会感觉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更加具有关联性 — —这是大单元教学最基本的特征,也是学生最容易形成的体验感与收获感.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开展大单元教学是适应新课改的必然要求,是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教师在理解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机制的基础上,要采用大单元教学的方式,优化学生数学知识建构与运用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放大学生的学习体验,追求学生用敏锐的数学眼光、敏捷的数学思维和精准的数学语言表征自己的学习过程.在充分彰显大单元教学价值的基础上,让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过程变得更加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