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波夫叙事模式在读后续写中的教学实践

2024-11-02林莉

广西教育·B版 2024年9期

摘 要:读后续写题型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写作,所写内容须兼顾逻辑性、连贯性和创造性。高中英语教师可启发学生运用拉波夫叙事模式思考文章结构的点题、指向、进展、结局、回应、评议等要素,引导学生运用拉波夫叙事模式分析语篇和解读文本,帮助学生快速厘清文章发展方向及脉络,增进续写情节与原文的融合度与协同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拉波夫叙事模式;读后续写;语篇分析;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26-0069-05

新高考改革对书面表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保留原有应用文写作的同时,增加了读后续写题型。该题型提供一段350词之内的语言材料,要求考生依据材料内容、所给段落开头语进行续写(150词左右),将其发展成一篇与所给定材料有逻辑衔接、情节和结构完整的短文[1]。读后续写语篇材料多为叙事文本,所涉及的主题范畴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和“人与社会”。其中“人与社会”主题所谈论的话题多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互助。分析高考英语全国卷可知,读后续写语篇曾多次编写主人公帮助陌生人或得到陌生人帮助的故事,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对所给定材料进行语篇分析和解读是顺利完成读后续写任务的基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下文简称《课程标准》)突出了主题语境和语篇类型在英语课程内容中的重要性。英语课程内容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包含六个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主题语境为学科育人提供话题和语境;语篇类型为语言学习提供文体素材,而语篇知识涵盖于语言知识之中,语篇知识是构成语言能力的重要基础之一。学生基于语篇所开展的学习活动即基于这些语言技能,理解语篇和对语篇做出回应的活动[2]12。教师引导学生在语篇分析和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挖掘主题意义,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形成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落实核心素养的目标。对语篇的研读既是落实新课程目标要求的需要,也是帮助教师抓住主题语境、分析文本特征、梳理逻辑结构、把握教学内容的抓手[3]。

然而,学生的读后续写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对试题所给定的语篇材料理解不全面,遗漏原文中的关键信息,没能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不能续写出与原文主题一致、内容连贯、情节协同的段落;部分教师针对读后续写题型的训练往往停留在提高写作技巧的训练上,忽视分析给定材料的主题意义和价值取向。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学生不了解、熟悉英语故事的叙事模式,不会构思故事情节;学生解读语篇的能力弱,抓不住文章的关键信息和中心思想等。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拉波夫叙事模式进行语篇分析,可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故事的发展方向,挖掘叙事文本的中心思想,思考文章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增进续写情节的融合度与协同性,提高续写文章的质量。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英语》第三册的一篇叙事文本为例,阐述拉波夫叙事模式在读后续写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

一、拉波夫叙事模式的概念与特点

美国语言学家拉波夫提出,一个完整的叙事结构包含六个部分:点题(Abstract)、指向(Orientation)、进展(Complicating action)、评议(Evaluation)、结局(Resolution)和回应(Coda)。拉波夫认为:一个完整的叙事模式以点题指向开始,以进展为主体,用评议烘托气氛,以结局结束情节,最后用尾声将读者带回现实[4]354(如图1所示)。

“点题”是叙事者对故事大意的简单概括,可以是标题,也可以是文章开头的一两句话,旨在点明文章主题,引起读者兴趣;“指向”是叙事者对人物、时间、地点、环境背景等的描述,是对故事发展的铺垫;“进展”是对构成故事情节的主要叙述,具体描述故事的曲折发展过程[4]356。通常情况下,抓住核心人物按照时间顺序的发展变化就能把握叙事的进展,判断情节的走向;“评议”是叙事者通过对故事人物的心理活动的刻画或对人物性格及态度的描写,向读者评价和分析人物的观点和态度[4]356。“评议”可以是叙事者的直接评议,也可以借由故事中的人物进行间接评议,可以出现在故事中任何地方,以进展和结局之间最为常见。“结局”指一系列事件的结束,是对故事最终结果的交代;“回应”指故事的收尾,是故事与现实的链接,使读者获得满意感,宣扬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起着点明中心主旨、升华主题的作用[4]356。“结局”和“回应”是故事的结尾部分,告诉读者最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但并非所有的故事都包含结局与回应,有的故事是开放式结局,给读者留下悬念,有的故事只有简洁的结局,没有赘述与现实的回应,引发读者的自我思考。

上述六个部分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叙事结构。“点题”为整个叙事奠定了基调,为读者提供了故事的核心信息;“指向”为故事设定了基础和背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进入故事世界;“进展”是故事的曲折发展过程,是叙事中矛盾冲突的核心部分;“评议”是叙事结构中的重要因素,表达了叙事者或故事人物对故事事件的看法和情感态度,烘托气氛,增强故事的感染力;“结局”解决了故事中的冲突,为故事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回应”则将故事的主题意义延伸到现实生活中,赋予故事更深的意义和影响。这六要素共同作用,使故事具有连贯性和完整性,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考空间。

二、运用拉波夫叙事模式开展读后续写教学

(一)语篇分析

教师只有在深入研读语篇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好教学活动。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第三册Unit 2 Reading and Writing文本为读后续写素材,并运用拉波夫叙事模式分析语篇。

1.点题

文章的标题即该语篇的故事梗概。从故事的标题“The Taxi Ride I’ll Never Forget”可知,这是一个出租车司机与乘客之间的故事,是一次难忘的乘车经历。

2.指向

文章在第一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原因:“Twenty years ago,I drove a taxi.One time,I was called at midnight to pick someone up。”故事主角“我”是一位出租车司机。二十年前的一个午夜,出租车公司派我去接一个乘客。文章还对背景环境进行了描写:“When I arrived,the building was completely dark except for one light in a window。”当“我”抵达约定地点,看到整栋房子一片漆黑,仅窗户有一丝微光。这样的环境描写渲染了即将出场的人物——一位80多岁独自生活的老太太,为故事的展开进行铺垫。

3.进展

故事的进展主要由人物的一系列动作和语言向前推动。文章第三段至第七段讲述了“我”来到门前敲门,一个80多岁的老太太打开门,“我”帮她把小行李箱放到车上,再回来搀扶着她坐到车上。上车后,她给了“我”一个地址,那是一个为生命即将结束的人提供特殊护理服务的临终安养院。她并不急着去往目的地,而是请求“我”载着她从市中心穿过。第八段(即续写文章的第一段)是续写故事进展的重要段落,段落首句“For hours,we drove through the city”引发读者思考:“我”和老太太为什么开着车在市区里转了好几个小时?都去了哪些地方?为什么去这些地方?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什么关系?

4.评议

评议指叙事者或者故事中的人物对事件的看法、态度和心理活动,包含对故事的起因、结果以及过程中事件要点的评议[5]。评议可以出现在故事的任何地方,并贯穿故事始终。

该故事的评议有两条明显的主线。一条是出租车司机“我”。文章第二段直接评议与其他司机不同,“我”会耐心到门前接应和帮忙乘客,因为 “Would I not want a driver to do the same if my mother or father had called for a taxi?”。而在文章第四段老太太感谢“我”时,“我”对她说 “It’s nothing. I just try to treat my passengers the way I would want my mother treated.”。这两处提到的mother体现出“我”把老太太视为亲人,这也为下文“我”关掉计费器埋下伏笔。另一条评议的主线是乘客老太太。在文章第三段,老太太离开家之前说 “I’d like a few moments alone.”,文章的情感主题在此处已有所铺垫,老太太为何需要独处?原来,她是为了和充满回忆的城市告别。在文章第六段,老太太说: “I’m in no hurry. I’m on my way to a hospice. I don’t have any family left. The doctor says I don’t have very long.”,老人晚年生活孤寂,家人相继离世,得知自己时日不多的难过之情,以及对生活的留恋之情跃然纸上。这两条情感主线交织着,为故事内容的发展和情感的升华提供了线索。

5.结局

回应是故事照进现实生活,可以是事件影响、个人感悟或主题升华,是深入语篇后的批判性思考,能够揭示语篇内涵[6]。第九段(续写第二段)应是故事的结局和回应。首句“‘How much do I owe you?’ she asked,reaching for her purse.”交代老太太准备付车费给“我”,说明此时我们的车已经到达目的地——临终安养院。前文有提到上车伊始,“我”就关掉了计费器,此时“我”没有收老太太的车费。

6.回应

故事的结局是老太太进入安养院,但故事引发的思考并没有结束——“我”心中有什么感悟,与标题“The Taxi Ride I’ll Never Forget”有何联系?在读后续写教学中,文章的主题能启发学生思考生活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过程

在运用拉波夫叙事模式对教材文本进行详尽的语篇研读和分析之后,笔者设计并展开读后续写教学。

1.课堂导入,创设通感

故事的情感主题是重温过去、与回忆告别,所以笔者在学生进入教室准备上课的两分钟时间里,播放了经典英文歌Yesterday Once More(《昨日重现》),暗示文章主题。在课堂教学的读前预测环节中,笔者给出文章标题,并展示一幅在夜色中行驶的出租车图片,从视觉上激发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想象和预测。

2.语篇研读,分析故事

借助拉波夫叙事模式对续写语篇进行研读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故事中心内容、情感主题、人物性格等,为续写做准备。在课堂教学的第二部分,笔者设计了速读与精读的阅读任务。

(1)速读

首先,笔者引导学生关注标题和文章第一段,让学生了解故事主题和背景大意(即点题与指向)。接着,学生通读余下全文,了解故事情节发展(即进展)。学生快速阅读文本后,填写教材文本故事情节发展示意图(如图2所示)。

学生完成图2得出文章大意为:Twenty years ago,I was called at midnight to pick up a small woman in her 80s. She had no family left,not very long to live and was on her way to a hospice. Learning her situation,I quietly turned off the meter. Instead of taking the shortest way to the destination,we drove through the city for hours. It was a ride I’ll never forget.

(2)精读

该任务是使学生明确作者的情感态度(即评议)。根据阅读语篇中的评议内容可以判断人物性格特征,提炼作者主要观点,为续写时刻画人物形象和构思结局提供思路[6]10。

这一环节以精读语篇的评议内容为主要教学任务。笔者围绕评议内容准备了八个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开展小组讨论,思考和解读语篇评议部分的内涵。笔者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要求每个学生负责两个问题的讨论与意见收集任务。学生讨论的主要问题如表1所示。

其中,问题5要求学生画出老太太乘车经过市中心的路线图(如图3所示)。

通过课堂展示与分享小组讨论意见收集表,学生对八个问题的答案达成了共识。在讨论与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置身于故事情节当中,仿佛听到故事中两位人物的对话,理解他们的想法,进而推测人物的下一步动作,预测故事情节走向。

3.写前准备,情节构建

在小组讨论意见收集表中,第5个问题至第8个问题围绕续写的第一段展开,问题包括讨论出租车去了哪些地方、途中“我”与乘客谈论了什么、各自内心在想着什么。这四个问题构成续写文章第一段的问题链,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与描述即续写第一段的情节内容。在课堂教学的第三部分,学生完成续写第一段的情节构建问题链(如表2所示)。

接着,笔者让学生根据续写第二段首句,结合之前小组的讨论分析结果,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第二段情节构建问题链。此时,笔者巡堂观察,适时提供帮助,引导学生关注主要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提醒学生问题链的设计应该与中心内容和情节发展有关,问题之间存在联系,如下一个问题是上一个问题的延续。另外,两个段落之间要有关联性,比如,续写第二段老太太准备付车费时,说明出租车已抵达目的地,因而续写第一段的末尾需要写一句话做铺垫,如“Finally,we arrived at the hospice.”。

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续写第二段情节构建问题链如表3所示。

4.完成续写,故事收尾

学生在续写第二段情节构建问题链的讨论中勾勒出“我”与老太太临别时的画面,故事即将结束(即结局)。在课堂教学的第四部分,学生完成续写段落的写作,将故事发展引向结局。

结局不仅是故事完整性的体现,也是读者阅读体验中的重要部分。好的结局应该与故事的主题、情节和角色发展相符,满足读者的期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不同的结局会带给读者不同的阅读体验。笔者在课堂中向学生介绍了常见的故事收尾方式:前后呼应式,唤起读者对前文的某一细节描写的记忆,加深读者对人物性格与态度的理解;画面定格式,将故事结尾定格在某一画面上,引起读者的共鸣;篇末点题式,让叙事结构形成闭环,突出故事主题。

5.写后感悟,情感共鸣

教师在展示和点评学生的续写内容后,要引导学生通览全文,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内涵及现实意义。文章中两条评议的主线亦是文章的情感主线:老太太孑然一身,安养院是这次行车的终点,也是老太太生命的终点。在生命的最后,“我”给了老太太一丝温暖,没有收取车费,将老太太视为亲人,载着她重温记忆,告别过去。在此过程中,“我”想到了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未来,“我”将更珍爱生命,更加善待周围的人。故事最后可以再次进行评议:For the old woman,farewell to the world,she captured the last moment of joy at the end of her life. For me,heading home,I cherished every moment with my family and friends. It was a sad but warm moment that I’ll never forget.出租车到达了终点,故事结束了,但情感还在延续,读者被拉回现实,思考自己的人生与价值(即回应)。在课堂的最后,笔者再次播放歌曲Yesterday Once More,从听觉上激发学生对文章情感和主题的感悟,与作者产生共情。

三、运用拉波夫叙事模式开展读后续写教学的思考

在本节课中,学生能快速抓住续写文章大意,了解文章的发展脉络,并能通过评议主要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感悟文章的情感与主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故事的走向及人物的情感态度,为续写做好充分的铺垫。最后,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构建出续写段落的主要情节、思考故事的回应。整节课教学节奏紧凑,提问环环相扣,课堂气氛活跃;从续写的完成情况与写作质量来看,学生整体的读写能力Vsur6CcIg2CskUDbD8rbyQ==得到锻炼与提高。但是,只有个别学生能写出让读者深受触动的回应部分。续写回应的内容对生活阅历有限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在实际教学中,这部分主要由教师点明两条评议主线,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回应内容。

这堂课是拉波夫叙事模式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的一次成功实践,教师在课堂上对语篇文本的结构和内容进行解读,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另外,学生通过对主人公态度和情感的分析,形成了文化意识和价值取向;学生通过对故事主要矛盾的批判性思考,构建故事情节的发展与结局,思维品质得到锻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读后续写教学中引用拉波夫叙事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非所有的叙事文本都含有完整的拉波夫叙事模式六个部分。例如,有的文章没有点题,有的文章只有结局没有回应。此外,对中学生来说,拉波夫叙事模式六个部分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快速理解其含义。对此,笔者认为,一方面要强调教师在续写教学中的指导作用,教师吃透语篇的核心内容和主题情感之后,再结合拉波夫叙事模式六个部分设计课堂活动,指导学生进行续写;另一方面,教师要强化学生运用拉波夫叙事模式进行语篇分析训练,学生经过反复训练后能熟练找到语篇分析的切入点,合理推断情节发展,明确作者写作意图,续写出与原文连贯、协同的文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说明(高考综合改革实验省份试用)(第一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朱羽娟.拉波夫叙事分析模式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中的应用思考:以新高考背景下的优生为例[J].校园英语,2024(20):142-144.

[4]Labov W. Language in the inner city[M]. 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72.

[5]周永鹏.拉波夫叙事分析模式在英语读后续写中的运用[J].教学月刊,2018(03):40-43.

[6]崔文华,唐书哲.拉波夫叙事模式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中的建构和应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3,46(05).

(责编 周伟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