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我的“文友”
2024-10-31谭大松
在漫漫人生路上,能遇到给人滋养的“文友”,是一件幸福的事儿。在我走过的岁月里,的确遇到过好几位这样的“文友”,其中就有《党课参考》。
《党课参考》创刊于1999年,距今整整25年。那时,我从中共重庆市万州区龙宝工委党校调到原龙宝党工委组织部工作还不到一年,捧着《党课参考》的创刊号,真是兴奋不已。于是,我一口气翻阅完整本刊物,被里面紧跟时代、富有滋养的党课案例、封面人物故事等内容深深吸引,顿时觉得有了《党课参考》,在基层党建工作中更有底气。日积月累,《党课参考》成了助推我进步、陪伴我成长的一位不可多得的“文友”。在我看来,一本《党课参考》在手,讲好党课就不用愁。
回想起来,这25年里,我至少讲了百堂党课。每一次准备党课时,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党课参考》。我不仅从《党课参考》详细了解到党的大政方针,还将其中的案例作为自己的党课素材。
一堂党课讲授下来,有党员干部跟我说,我讲的党课摒弃了“假大空”,不是一味地说教,而是将深奥的理论变成了通俗易懂的解读,让人听得进去、听得下去。我想,是《党课参考》一直不断帮助我,让我提升了讲好党课的综合素养。
刚参加工作的那段时间,我一直在与中小学生和成年学员打交道,教学中算得上骨干。可后来调到组织系统工作,对于基层党建工作,我只是个“半桶水”,幸好有《党课参考》为我指点迷津。例如,“基层党建工作怎么抓”“如何让基层党建工作取得实效”等令我困扰的问题,都在认真翻阅《党课参考》的一篇篇文章后,找到了答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组织系统从事基层党建工作的这些年,因为有了《党课参考》的滋养,所以我在多项工作中获得领导的好评、党员干部的欢迎、广大群众的支持。从“半桶水”到“一桶水”,我干基层党建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这都离不开《党课参考》这位给我“充电”“加油”的“文友”。请允许我在这里真诚地道一声:感谢你,我的“文友”——《党课参考》。
(作者系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组织部原副部长、一级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