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理论宣讲要“实打实”

2024-10-31马英伟

党课参考 2024年20期

“四下基层”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只有实打实做好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才能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真正入脑入心。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这一好制度、好作风、好传统,在“实”上下深功,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清楚、讲明白,不断推动基层理论宣讲向深处实处发展,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形式要“实”

让宣讲形象生动

越是深入基层一线、越是接近群众,开展理论宣讲就越要讲究方式方法。开大会、读报告的“填鸭式”宣讲模式,表面看似动作不少、如火如荼,实则只是原地空转,群众压根“不买账”,甚至还可能反感排斥。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基层有基层的情况,群众有群众的生活。要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就要紧贴基层特点和群众需求。一方面,要坚持便民原则,充分考虑群众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宣讲时间,适时把固定场所延伸到田间地头、广场庭院,依托群众“爱看爱逛”的新媒体平台,让理论宣讲课堂“动起来”。另一方面,要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讲解党的创新理论,真正把书面上的“大道理”转化为有烟火气的“小故事”,讲出“百姓味道”,切实让基层理论宣讲“活起来”。

内容要“实”

让宣讲直抵人心

基层理论宣讲如果脱离实际、忽略群众需求,那就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只会变成宣讲者的“孤芳自赏”。因此,要实现党的创新理论“声入人心”,就要让基层理论宣讲“接地气”。宣讲者要始终坚持讲“正确的话”,持续加强自身理论武装,深入挖掘党的创新理论的丰富内涵,厘清逻辑关系,确保宣讲内容“有根有据”,特别是在涉及原则性的问题上,不能出现“我认为”“应该是”等主观性话语,以免误导群众。要坚持“宣讲对象关心什么、需要什么,我们就讲什么”的原则,深入开展基层调研,准确掌握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找准基层理论宣讲的切入点、着力点、结合点,确保群众坐得下、听得进、有收获。要充分发挥“百姓宣讲员”互动性强、代入感好的鲜明优势,广泛号召身边的先进典型等加入宣讲队伍,上台分享他们的感人故事、切身体会,让基层理论宣讲大众化、通俗化。

成效要“实”

让宣讲见行见效

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是开展基层理论宣讲的根本目的。是否取得成效关键要看党的创新理论是否被群众所喜爱、所认同,是否能成为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改进工作、增进民生福祉的有效支撑。因此,要始终把更好地为民服务、凝聚民心作为基层理论宣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看变化”“话发展”等系列宣讲,真正让群众从内心深处理解我们党的工作,从而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同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要坚持开门抓评估,把基层理论宣讲效果的“评估权”交给群众,完善群众反馈机制,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主动接受群众评判,确保久久为功、常态长效。要将理论宣讲与基层调研有效结合起来,在宣讲中当好“信息收集员”,打开群众“心门”,倾听民情民意,确保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让党的惠民政策在基层更好地落地见效。

(作者单位:中共北京市怀柔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