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智能算法之潮,驾明辨慎行之舟
2024-10-31林孝宸
当今的世界是算法的天下,人工智能之利器成为无所不能的机器猫。“工具理性”大行其道,“解放人”之浪潮噬食着“发展人”之扁舟。《南方周末》新年贺词有道是:“ChatGPT取代的是马还是马车夫?算法会控制你还是解放你?人类的未来是不是马斯克的星辰大海?新技术带来的是元宇宙的美梦还是潘多拉的魔盒?”信息科技带来的新问题,时常数倍多于其能力所及的回答。我以为,御舟当掌舵——良用智能算法,当以慎行明辨做楫。
欲驾此舟,应洞察提问之由与问题之实。
不可否认的是,从自动控制解放“单向度的人”,NFC技术实现由纸币渡向数字,再到虚拟技术打破时空障壁,网络技术与人工智能让传统性问题生成了答案——我们应该如何提效?AI为你提供不尽的方法!但更加不可忽视的是,智能算法的出现似令人失去了探索生活的动力。早在19世纪,学者马克思·韦伯便提出了工具取代价值理性的论断。AI作为可获得客观公认评判标准的实用工具,正因无知者的滥用而凌驾于人们的价值选择之上。一味依赖搜索引擎的态度如慢性毒药,正剥夺人们独立性思考与判断的能力。于错漏的数据算法诱导的商业利益中,何以“提质”,何以保持生活的“透彻”?凡此种种,才是问题之实。
欲掌此舵,应慎思明辨传言是非,驾好自己的一叶扁舟。
传言道“AI扬言毁灭地球”,可反问“AI并无自主意识,何以区分机器自己和人类”;传言道“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食用盐不再安全”,当警惕是不是“网络乞丐”的“流量密码”;标题道“震惊!一男一女……”,应思量是不是“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是不是有意挑起性别对立,引起乌合之众“义愤填膺”……公众情绪的裹挟、谣言绯闻的轰炸极易让我们失去思考力与判断力,唯有用“智识”克服“愚见”,才有破此信息桎梏的可能。不断向谣言发问,才是“止于智者”的最佳途径,也是遨游中理性发声的基石。
欲达彼岸,只要创新力与智慧尚存,就无足为惧。
AI“复活”歌星的舆论较量、AI“灵魂画作”的千篇一律、“AI孙燕姿”的争论不休,让我们认识到AI不论外表如何拟人,内心终缺人文的本质与创新的内核,不过依旧是一根空心的苇草。诚如作家余华评价:“当ChatGPT接近完美、没有缺点时,也就没有了优点。”真正的动人,是思维碰撞与情感迸发的结晶,纵然“白璧有微瑕”,也是无法被几行代码演算出的。所谓AI,不过也是人类创造力的产物,再厉害的智能算法,也是网络工程师的作品。从这个角度看,“物”注定是为“人”服务的,只要秉持决策外的创新思维,算法之潮便可推动扁舟至千里之外。
乘智能算法之潮,驾明辨慎行之舟,认清“人工智能决策的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透彻人生,才算“真正的英雄”!
【点评】 本文最值得学习的是言之有物。文章联系现实,立足于智能时代互联网给生活带来的便与弊思考命题,很好地运用了思辨论证法,在肯定互联网智能时代给“我们提供了无尽的答案”的同时,也鲜明地指出了存在着的诸多问题,并进一步阐明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透过现象解释本质,并提出互联网时代要“明辨慎行”。文章立论高远,论证严密,言之有理。本文值得学习的还有另一个方面,即作者的善用论据:事实论据选用当下生活中的事例,采用概述与评述相结合的方法,做到述评结合,不仅新颖简洁,而且既有时代性,又有针对性;引用论证选用著名报刊、著名人物的言论,既有广泛性,又有典型性。论据的准确选择与运用有力地支撑了作者的观点。
建议得分:5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