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培育学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2024-10-31程飞杨梅王凌晖刘世男徐圆圆

高教学刊 2024年32期

摘 要:森林培育学是我国各高等院校林学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森林培育学课程对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等林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思想引领作用。该文从教学团队、育人目标、课程教材、课程设计、思政体系、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评价反馈和育人成效等方面阐述广西大学林学专业森林培育学课程思政教学经验。实践表明,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可为同类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森林培育学;课程思政;思政元素;教学实践;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32-0189-04

Abstract: Silviculture is a core course in the talent cultivation curriculum system of forestry major in various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China.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Silviculture has an important ideological guiding role in cultivating higher forestry talents with both moral and talent abilities.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experience of the course of Silviculture in the Forestry major of Guangxi University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team, educational goals, course textbook, course desig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ystem, teaching methods, practical teaching, evaluation feedback, and educational outcomes. Practice has shown significant effectiveness in talent cultivation,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similar courses.

Keywords: Silvicultur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teaching practice; course design

基金项目:202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新农科背景下林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提升路径研究”(2024JGA110);2023年度广西大学本科专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计划项目“以问题为导向的林学本科实践能力再提升计划”(ZYHX202303)

第一作者简介:程飞(1982-),男,汉族,陕西汉中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森林培育。

大学是为国家输送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的主阵地[1-2],课程思政教育是将大学生塑造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主渠道,大学所有课程都应积极承担起这一任务,通过坚持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强化课程育人功能。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广西高校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遴选暨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展示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及《广西大学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建设实施方案》精神,全面推进广西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结合学校实际,广西大学特先后制定《广西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和《广西大学“立德树人堂堂讲”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森林培育学是我国林学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3-5],向来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的训练。然而,当今社会对学生素质的要求已经不仅限于知识和技术层面,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成为了当前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议题。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央和学校的要求,广西大学森林培育学教学团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教授学生森林培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努力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理念等融入课堂和实践教学过程中,以进一步履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融入了思政元素的森林培育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将从教学团队、育人目标、课程教材、课程设计、思政体系、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评价反馈和育人成效等方面探讨如何实现森林培育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

一 教学团队

优良的师资是森林培育学课程思政的基础,教学团队主讲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背景和先进科研成果外,还具有强烈教育情怀和育人意识,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广西大学森林培育学教学团队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领衔,团队成员近几年荣获过校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等荣誉称号,还获得了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主持建设校级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5门。

教学团队新入职成员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师德师风和课程思政专题培训,学院党委和所在教工党支部书记要与其进行谈心谈话,了解新入职教师的思想状况,确保树立良好的思想意识。学院每年邀请专业名师来院开展教学与思政培训。基层教学组织和教工党支部将党建和业务相结合,在强化“以本为本”和“立德树人”的思想,确保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同时,每学期开展不少于2次的课程思政专题研讨会,分享课程思政教学经验,实现优势互补、互学互鉴,激发课堂新思维,提升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课程思政能力。教学团队中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认真履行“传帮带”责任,除了向新成员传授教学技能和经验外,还以身垂范帮助青年教师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师风。每学期开课前,教学团队开展集体备课,除了交流研讨课程思政教学经验外,课程负责人积极落实课程负责制,恪守底线思维,绝不允许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行和内容进课堂。学院严格落实师德师风年度专项考核。在各项政策和制度的加持下,使得课程思政能够入脑入心。

二 育人目标

森林培育学课程是林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品学兼修的新林科人才。目前,广西大学已将森林培育学课程纳入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这有助于学生对林学知识结构理解,同时也丰富和拓展了课程的思想内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森林培育的特点及学科前沿发展趋势,掌握森林培育的理论和各主要生产环节、技术,同时使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森林资源在国家经济战略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林业在美丽中国建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家国情怀、创新精神、科学态度和奋斗品质[6-8]。课程目标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还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互动问答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国家、社会、自我发展等问题的思考,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三 课程教材

教材是实施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广西大学林学专业森林培育学课程采用的是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翟明普和马履一主编的《森林培育学》第4版教材,是国家级规划教材[9]。该教材内容与时俱进,彰显时代特征,有思想内涵,强调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对教材的解读、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独立深入思考问题,提高其思辨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 课程设计

为落实广西大学“课程思政堂堂讲”的总要求,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森林培育学教学团队对教学大纲进行了多次修订。在此基础上,依托广西林业特色,教学团队开展深入的课程设计。教学团队依据林学专业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模块化,要求学生掌握森林立地、造林树种选择、林分结构、森林生长发育及其调控、林木种苗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与主伐更新和森林培育规划设计等理论知识,同时能正确运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解决森林培育问题的实践能力,具备苗圃规划设计和育林规划设计能力。针对这些教学内容,教学团队对思政元素进行深度挖掘,形成了一套森林培育学课程思政体系,确保了课程“章章有思政”“堂堂讲思政”的思政教育模式形成,实现了专业教育和价值塑造相统一。教学内容以“知识、能力培养+价值观引领”为核心,在讲好知识与技能同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充分融入了生态意识、家国情怀、创新精神、科学态度和奋斗品质等元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引领学生,从而给学生弘扬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最终达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的[10-12]。

五 思政体系

(一) 生态意识

在森林培育学概论、林种规划与造林树种选择、苗木培育、整地与造林和封山(沙)育林等章节中,教师介绍祖国森林培育的典型事例,广西林业创下的多个全国第一;讲述塞罕坝林场困难立地造林、树种选择成功、“一棵松”到百万亩人工林海的案例;讲述党的二十大报告,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指出要推进国有林场特色种苗基地和保障性苗圃建设;介绍国内外人工林地力衰退状况,分析地力衰退产生的原因,同时提出维护地力的措施;以天然林保护工程为例,介绍封山育林的目的和意义。通过上述案例,激励学生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 家国情怀

在林分结构、森林收获与更新和林农复合经营等章节,教师讲述选择树种的意义,及其对森林质量和碳汇功能提升的作用;介绍广西林业辉煌成就,同时使学生意识到还需要通过提高林分质量、培育高值木材等成为林业强省;引述习近平总书记的大食物观,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通过上述案例增强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

(三) 创新精神

在森林的生长发育及其调控、森林立地、林地和林木抚育以及林木种子等章节,教师介绍广西某林场营建珍贵树种丰产增效和大径材培育集成技术和模式;介绍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土地资源分类工作,使土地资源分类工作顺利进行;讲述林业领域的研究与生产实践,将培育大径无节良材与国家木材战略需求相结合;介绍桉树良种如何带动广西林业产业发展。通过上述案例引导学生明白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思维。

(四) 科学态度

在森林抚育间伐、林分改造、苗圃规划设计、育林规划设计等章节以及实验和实习过程中,教师介绍多功能经营、近自然经营、森林健康经营等国际先进经营理论和技术;讲述广西某林场如何通过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一举成为国家储备林示范林场和全国森林经营样板基地的过程;讲述苗木培育理论的同时,结合林木种苗生产实践及拟建苗圃的实际条件,对苗圃用地进行调查,并进行规划设计;介绍林业规划设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让学生掌握先进林业信息和工作方法;做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流程,规范实验操作手法;课程实习中要求学生仔细认真,精益求精,以确保高质量的完成各项实习任务。通过上述案例和教学手段使学生明白如何科学地运用自然规律造福人类,科学森林经营如何提升森林经营管理水平,从而培养学生科学谨慎的做事态度。

(五) 奋斗品质

在参观实践和生产技术实习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林业企事业单位党建教育基地,聆听林业企事业单位发展历程,学习一代代林业人的光辉事迹;实习过程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林业人在实际生产中所经历的艰辛。通过上述教学手段可以淬炼学生吃苦耐劳的品格,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六 教学方法

传统的森林培育学教学方法以授课为主,注重理论讲解和技能训练。然而,现代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思政教育过程中,也需要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互动问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其思考和交流,从而达到思想启迪的目的。教学团队还引入新闻媒体、社会热点等信息资源,通过实际案例和事件的分析,让学生了解社会现实和发展趋势,引导他们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增强对时代责任的意识。除了课堂外,教学团队还将思政育人场所延伸至课外,如邀请林业退休专家开展“老党员说”活动培养学生使命担当和奋斗品质,导师制过程中结合教师科研案例言传身教培养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分享“互联网+”“挑战杯”优秀项目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通过教学方法的多元形式呈现,努力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同频共振,以期达到“润物无声”“如盐入汤”的育人效果[13-15]。

七 实践教学

森林培育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除了理论教学外,还包括了实验和实习内容,这就决定了课程思政教学场所需要延伸至林间地头,达到课程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林学专业已与广西26家林业企事业单位形成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教育模式。在生产单位实习时,除了向学生传授生产技能外,森林培育学教学团队和生产单位工程师一起带领学生参观林业企事业单位的党建基地和成就展,聆听林业人吃苦耐劳、不怕艰辛的光辉奋斗历程。与林业企事业单位协同育人,也使学生对林业行业发展有一定了解,对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也有初步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起专业和行业自信,为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基础。课程实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碰到荆棘难行、蚊虫叮咬、下雨刮风和高温暴晒等各种状况,这本身也是对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力的塑造。课程实践是集体活动,学生之间可以相互配合,为完成某一任务形成团队协作机制,同时引导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群策群力,深入思考解决方案,促进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八 评价反馈

评价与反馈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环节[16],通过评价和反馈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森林培育学教学团队采取形式多样的思政考察方式,既注重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也注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将生态意识、家国情怀、创新精神、科学态度和奋斗品质等思政内容融入到期末考试题中,思政元素也在平时的测验、作业、讨论等方面有所反映。从学生实验和实习报告判断学生的做事态度,在实验和实习过程中观察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参与度、协作情况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学生的评价要及时进行,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成绩和表现,并在出现问题时及时得到纠正[17]。评价结果可以用于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同时也可以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参考依据。此外,通过学生评教、督导听课、教学团队内部或与其他教学团队相互听课,以及发放问卷和座谈等多元的方式收集学生和教师对森林培育学课程思政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以持续优化和改进思政育人教学模式。

九 育人成效

森林培育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成效主要通过教师情怀和课堂设计去感染学生、引领学生,通过思政教育的实施使学生对林学专业兴趣度和行业自豪感有了明显提升,学生对自己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要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近些年,广西大学林学专业有70%以上的毕业生选择在林业相关岗位就业,多数学生愿意到企事业单位基层进行锻炼。在近期对毕业生的第三方跟踪评价中,林学专业毕业生对林学专业专业课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满意度均为100%。对19家用人单位的调查显示,用人单位认为林学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抗压能力”“沟通能力”较强,对毕业生的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精神的满意度达95%。森林培育学教学团队还将课程思政结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资源,如虚拟仿真软件等新技术、新手段,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积极性,锻造实践能力。第三方跟踪评价显示,用人单位对林学专业毕业生工作表现的满意度达95%,对毕业生工作胜任评价、社会需求吻合评价均为100%,对所学专业课程对当前工作贡献度为94%。以上这些高度评价的取得均与森林培育学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深入贯彻课程思政密不可分。当前,广西大学林学专业毕业生已广泛分布在广西、乃至全国林业行业战线,正逐步成长为各林业企事业单位的中流砥柱。

十 结束语

本文从课程教学团队、育人目标、课程教材、课程设计、思政体系、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评价反馈和育人成效等方面对广西大学森林培育学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总结。实践证明,在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中引入思政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践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还可以加强学生的生态意识、家国情怀、创新精神、科学态度和奋斗品质,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从而可以为国家和地区德才兼备的林业高等人才的培养,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更突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茗倩,顾卫杰,杨保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实践策略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1):46-50,55.

[2] 吴丽君.大学校园应成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J].张家口师专学报,2002,18(5):76-79.

[3] 马闯,黄俊轩,龙鸿.将思政元素融入“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探索[J].天津农学院学报,2022,29(1):104-108.

[4] 曹兵,赖声渭,宋丽华.“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05(3):55-56,54.

[5] 梅莉,周靖靖,罗杰,等.“森林培育学”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21,39(4):19-22.

[6] 杨梅,刘世男,程飞,等.新时代背景下森林培育学课程的思政内涵探讨[J].高教学刊,2022,8(35):185-188.

[7] 魏赤文.通识教育中“双创教育”育人内涵及实现路径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2(6):56-59.

[8] 于清海,吴海英,蒋婷婷,等.基于专业特色的学生核心竞争力教育——“一轴X(x)维”培养模式探析(以材料专业为例)[J].继续教育,2018,32(6):3-5.

[9] 翟明普,马履一.森林培育学[M].4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21.

[10] 王鹏.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纪实[N].人民日报,2021-12-02(1).

[11] 谭玉敏.深刻认识培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意义——学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领悟[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1(3):47-52,107.

[12] 黄蓉生.新时代十年来高校笃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价值伟力[J].思想教育研究,2022(11):24-30.

[13] 耿思嘉.成风化人润物无声以“课程思政”提升育人实效[J].北京教育(高教版),2020(9):81-82.

[14] 袁世平.让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J].新湘评论,2019(9):29-30.

[15] 张轶辉,詹秋文,郑玉莲,等.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9):144-147.

[16] 孟方,王士雷,徐继承.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教学改革与教改课程认定工作的实践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3,22(12):1825-1829.

[17] 李嵩,吕昊,季世军,等.基于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方法在“材料腐蚀与防护”课程教学中的实施[J].航海教育研究,2023(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