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意识在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中的意义及其运用要求
2024-10-31闫鹏杨茹
摘 要:强化问题意识是提升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重要工具选项。思政课教学中的问题意识基本内涵在于对教学专题中主要矛盾关系的把握与剖析及其对策思考。针对当前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难点问题,从问题意识入手是重要的突破口,将问题意识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条件在于围绕问题分析带动学生加强深度思维、科学思维、辩证思维和比较思维,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为问题意识融入思政课教学提升教学效果提供极大帮助。
关键词:问题意识;思政课教学;意义;运用;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32-0185-04
Abstract: Strengthening problem awareness is an important tool to enhance the attra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problem consciousnes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lies in the grasp and analysis of the main contradictory relations in the teaching topic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In view of the difficult problem of students' low learning enthusiasm encountered in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process, starting from problem awareness is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integrating problem awareness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s to drive students to strengthen deep thinking, scientific thinking, dialectical thinking and comparative thinking around problem analysis, and make full use of multimedia means on this basis. It provides great help to integrate problem consciousness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and improve teaching effect.
Keywords: problem consciousnes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significance; utilization; thinking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大思政课’视域下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建设研究”(SGH23Y2307)
第一作者简介:闫鹏(1977-),女,汉族,甘肃武威人,法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教学。
2024年5月11日,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如何做到思政教学的守正创新,高水平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是广大思政课教师理应承担的责任[1]。
一 问题意识的基本内涵及重要性
如何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是众多思政课教师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不同教师在课程内容、授课方式等方面做出多样化探索,根据既有研究文献看,相关探索取得了较多成绩,富有启发价值。
(一) 问题意识的基本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意识,本质上是该课程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内在要求,其基本内涵包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从横向看,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安全保障、大国外交,以及中国积极参与的全球治理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存在的主要矛盾关系的把握与剖析及其对策思考;从纵向看,涵盖了具体矛盾关系的产生根源、内在本质、发展规律和实践推动等方面组成的问题链条,即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发展变化到如何评价与应对的问题体系的关注与探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意识,源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主题,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上述三方面理论主题构成了新时代之问,对新时代之问的回答过程,就是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过程。
(二) 思政课教学中强化问题意识教学的重要性
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其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如何更好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务必认真思考的真问题。但是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思政课上学生们“出勤率”“抬头率”不高的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研究者围绕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更好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提高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 以及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塑造力等建言献策,为高水平实现思政课育人目标奠定基础,富有启发[2]。上述要求揭示出思政课教学方式革新、教学内容精益求精的必要性。通过强化问题意识,将调动学生探索兴趣、引领学生实践旨趣、训练学生学术思维融为一体,为改观学生对思政课程宣教性的刻板认知、增强学生学习思政课的获得感和成就感奠定基础。
二 问题意识是破解思政课教学难点的重要突破口
问题意识是开展场景式学习的重要把手,场景式学习围绕着教学任务展开,而教学任务本质上就是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包含对问题涉及的概念、知识、产生背景、重要影响因素及演变趋势的探讨,要求学生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条件参与其中,在对问题答案的寻找过程中,从相对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学习[3]。
(一)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钥匙
由于思政课的意识形态属性,大多数学生倾向于将思政课单纯看作是意识形态宣讲性课程,看不到该课程所具有的知识性、科学性的学理性属性,“追求教学现代化需首先完成时代所赋予的学理化使命”[4]。尤其对于研究生阶段的学生,许多内容在前期学习过程中已经比较熟悉,因此大多数学生对于课程内容本身缺乏兴趣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为此如何在坚守课程意识形态属性的要求下,通过挖掘课程的知识性、科学性等学理属性,是任课教师的重要任务。通过将问题意识融入思政课教学,可以建立一个探究性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技能。
相比较丰富的课程形式,针对课程内容本质的调整意义更为重要,从凸显课程学理属性的角度出发,将问题意识贯穿思政课教学始终恰恰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提出习近平经济思想理论创新的产生背景、经济建设的发展规律、影响经济建设主要因素及推动经济建设的重点、难点、着力点问题等,以引起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认知关注和系统性思考,探寻问题答案是一个充满挑战和逻辑推理过程,通常会进一步激发关联问题的发现及思考,对于问题答案的期待,成为促使大家继续听课的有力抓手。
(二) 课程内容展开与知识结构化线索
从课程内容内部联系性看,问题意识以符合逻辑的问题链方式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机衔接。将课程内容围绕基本问题、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展开,即从探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存在问题的产生根源与本质是什么,各项事业建设发展规律是什么,推动各项事业建设发展的重点、难点、着力点何在等出发,将各专题内容结构化,凸显各专题知识内容内在的逻辑性与统一性。将各知识点以具体问题的方式呈现,逐步推演和勾勒出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实则有助于学生形成某一专题的完整思维导图,基于此,教学过程也实现了对学生研究方法的一定训练。
(三) 理论联系实际的结合点
思政课教学要想增强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增强讲授内容的针对性、现实性是必不可少的维度。思政课将道理讲深讲透,需要结合现实,或联系历史事件。理论联系实际,所谓实际指的是实践本身,如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发现实践进程中的主要问题、重点问题、难点问题,从而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所在。例如当下国际政治热点、难点问题的产生根源、影响因素、发展演变趋势等,吸引学生对新时代我国大国外交政策根本遵循的场景性理解,既促使学生关注实践,又训练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自觉运用到现实问题的独立思考中去,增强学生对于新时代国际政治格局的感性认识,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现实感与获得感,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时代使命感、责任感奠定基础。加强思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也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正如学者指出“未来教育对受教育者‘学以致用’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兼顾知识性和实践性的教育属性”[5]。问题意识本身就是从实际出发产生的,要求从理论层面进行思考与解答。
(四) 塑造学生正确“三观”的载体
思政课教学中强化问题意识,对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积极作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往往生发于对实践中存在问题的观察与思考,思政课教学的内容,从其所覆盖知识面的范围来看,通过引领学生对不同社会领域问题的关注,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打破学生专业学习视野的局限性,助推学生形成更加完整、现实的社会观、世界观等。思政课教学内容包含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通过从维护人民根本长远利益出发探寻解决问题之道,其中包含的大局意识、奉献精神等引领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人民的需要相联系,促进学生养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思政课教学中有关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党的建设以及建设法治强国等专题内容,其所蕴涵的民主精神、全民守法理念、智能化专业化现代化诉求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具体问题牵引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融入授课过程,有利于达成对于学生正确“三观”的培育。
上述四方面内容,分别从学生兴趣、课程内容、实践联系和“三观”塑造等不同方面指出了将问题意识融入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思政课中问题意识作为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导线,回应的是思政课教学对象的求知需要,体现出思政课的知识属性;通过将课程内容设计成问题链的方式,便于学生系统把握课程内容内在的逻辑关系和知识结构,由此体现出思政课的科学属性。以问题意识强化学生关注实践、重视实践,反映了思政课的实践属性。思政课教学中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融入问题意识中,体现出思政课的意识形态属性。
三 将问题意识融入思政课教学提升教学效果的配套举措
发挥将问题意识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价值,除了基于课程内容展开充分发掘科学的问题链之外,还需要围绕问题分析带动学生加强深度思维、科学思维、辩证思维和比较思维的运用。
(一) 牵引深度思维
在本文中,所谓思政课教学中与问题意识相关的深度思维,是指涉及到问题表象背后因果联系最终指向的本质层面因素的思考活动。深度思维,通俗而言即“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执着的思考探索活动,对于所提问题的探讨不满足于中间环节的因果对应,而是通过不断挖掘更深层次逻辑关系的牵引,带动学生加深对于关注主题的全面理解和深层认知。深度思维以事物本质认知及其事物存在与发展演变规律性认知为根本目标,经常性引领学生进行层层递进的不断探索,有助于加强学生基于本质层面认知基础上,更加坚定学生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目标实现的理想信念。
比如在讲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专题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开始列举,深入挖掘“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同时从现实出发,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问题,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是什么,最终提出为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结合的问题,启发学生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把握的层面,展开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契合性的思考,从而进一步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自觉做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二) 强化科学思维
在本文中,所谓思政课教学中与问题意识相关的科学思维,是指对于授课专题中的主要论断,以令人信服的科学方法、真实丰富的论据、严密的逻辑推理等进行充分论证,而不是只讲结论只要求接受,却不讲逻辑推理、论证的关系。科学思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个体的认知判断能力、复合思维形式、创造力、系统思维、好奇心、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等。强化科学思维,是令学生信服授课内容的方法论前提,也是培育学生严谨客观精神养成的必然要求。
(三) 加深辩证思维
在本文中,所谓思政教学中与问题意识相关的辩证思维,是指启发学生在问题思考过程中,能够联系的、发展的、变化的剖析问题。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是马克思主义提倡的重要方法论。特别是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遭遇的挫折与挑战,要求学生多从积极性因素入手,学会把握人类历史发展基本规律与总体趋势,以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看待挫折挑战,坚定“四个自信”和个人的理想信念志向。
例如,在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时,从提问为何先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布局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建设,而新时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布局就增加了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面,进而提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要性,最终继续请同学反思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知探索路径及规律等,以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与实践之间的辩证互动关系,通过强化学生的辩证思维,帮助学生全面、联系发展地看待问题,获得较为客观公正的认知和判断。
(四) 用好比较思维
在本文中,所谓思政课教学中与问题意识相关的比较思维,是指教师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结合提出的问题,从横向和纵向等不同维度展开比较,横向比较的对象涵盖发达国家、广大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等,纵向维度的比较主要指今日之中国与历史上的中国的比较等。强调比较思维旨在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制度与体制优势等,为学生自觉抵制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不利影响奠定条件。同时通过比较思维,有助于学生客观冷静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对于振奋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及责任担当志向起到激励作用。
四 加强数智化转型助推问题意识融入思政课教学
当前时代,数字化智能化趋势日益凸显,一个融合两种趋势的新的概念即数智化由此产生,数智化包括战略性地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整合到各个领域,以增强过程和结果。充分借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发展是当前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教育领域的数智化转型越来越成为一种不可回避的趋势,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条件,教师以问题意识为导向,搜集具有时代意义的教学资源,结合案例研讨、实践学习、榜样示范等教学形式,更好地启发引导、强化效果[6]。
(一) 发挥短视频的视觉冲击与情感激发作用
当前,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网络平台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成为助力教学的重要资源,相比较教师滔滔不绝的语言讲授,生动鲜活的图片、短视频等,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抬头听课。
例如在提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的发展速度时,以反映每一年世界不同国家GDP排名前十的短视频播放,让学生真切感受中国“奔跑的GDP”的数据信息与氛围,既增强学生抬头观看的兴趣,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投身建设祖国热情的产生;而当讲到中国共产党是有初心和使命的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时,通过播放影视作品《觉醒年代》中,反映1920年李大钊送陈独秀离开北京躲避警察追捕时在河边对话的视频,将学生拉回到民不聊生的旧社会中,直观感受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以视觉冲击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拥护[7]。
(二) 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强化学生参与课程问题讨论、形成生成式学习共同体
如果说短视频等资料仍然主要是一种单向的输出型教育,而通过学习通等网络教学平台,还可以通过发布多种格式的教学资料信息等,以及发布讨论题及作业、测试题等,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种做法既可以促使学生心无旁骛,即时参与思考和讨论,又可一定程度延伸学生课程学习的时常,还能使学生加强对重点知识点的记忆与巩固[8]。当然利用学习通等网络教学平台,还需要教师提前准备重要的问题设计及资料上传,是一个值得继续扩大利用的重要领域。
网络教学平台往往都提供了学习互动交流的模块,通过问题激发,实现学生参与式探索性学习,借助此项实践学习活动的展开,有助于塑造形成基于问题探讨和课程教学的学习共同体[9-10]。引领学生熟练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研究工具,自主获取与课程所提问题有关的概念、信息、原理和影响因素等,当出现信息矛盾、观点冲突等情况时,激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并提出新的深层次问题,从而为最终获得观点共识提供支撑,这也契合了一种教育发展趋势,即充分利用开放的知识形成生成式学习共同体。
(三) 引入沉浸式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吸引力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数字技术更新迭代,为思政课的教学方式提供了更多选择。通过不断引入沉浸式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保持新鲜感和好奇心,增加课堂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寓教于乐,将视觉、听觉、感觉三方面融于教学环境中,让学生有所感触,愿意主动参与,营造自主性学习氛围。由此可知,随着教育数智化转型的推进,类比于智商、情商,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的不断发展,包含数字身份、数字使用、数字安全、数字安全保障、数字情商、数字权利、数字通信和数字素养的“数商”势必成为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具备的能力要求。
五 结束语
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既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充满创新与期待的探索过程,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能力、方式方法,对学校的网络技术环境条件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选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为例,综合多样化探索,并结合个人教学实践经验,研究发现,强化问题意识是提升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重要工具选项,如果说将问题意识融入思政课教学内容,只是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之一,那么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在线教育平台的运用,会为问题意识融入思政课教学提升教学效果提供极大帮助。
参考文献:
[1] 杨波,叶思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热点综述——基于高等教育类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文献的可视化分析[J].教育文化论坛,2023,15(5):31-44.
[2]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
[3] 杜爱燕,杨俊.新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38):63-64.
[4] 李芒,申静洁.论教学现代化[J].现代教育技术,2023,33(12):26-35.
[5] 孙慧,李玉蓉,谢萌.未来教育视域下高校新型混合式教学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4,42(1):17-22.
[6] 骆笑,陈思.高校思政课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理论逻辑、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4(6):47-49.
[7] 唐平秋,李翠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沉浸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图景及其实现[J].教学与研究,2024(3):62-69.
[8] 席双.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22.
[9] 黄兰兰.高校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范畴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20.
[10] 林丽英.思政课实践教学提升学生问题意识探析[J].西部学刊,2023(6):1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