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赢六步法” 让亲子冲突成为教育良机

2024-10-31王德军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19期

[摘要] 亲子冲突是孩子成长中的危机也是契机。要化亲子冲突为教育良机,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文章以学生小A为例,介绍了“三赢六步法”:各自沟通,界定双方需求;分析诉求,初步确定方案;深入沟通,评估备选方案;反复斟酌,确定最终方案;草案试行,实践检验效度;追踪评估,最终解决问题。“三赢六步法”可以解决亲子冲突问题,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关键词] 亲子冲突;三赢六步法;成长型思维

每一个孩子都想拥有一对慈爱宽容的父母;每一对父母都想拥有一个听话乖巧的孩子,可是“父仁、母慈、子孝”的美好场景往往只能停留在想象中。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普及给亲子关系带来较大挑战,如果孩子处于青春期,一些家庭的亲子矛盾更是不可调和。为了解决亲子冲突这个难题,过去十多年中我以杜威六步问题解决法为指导,用成长型思维作支撑,化“双输”现实为家长、孩子和教师“三赢”局面,让三方在冲突中成长,进而解决问题,取得很好成效。

现就近期处理的一个亲子冲突为例,谈谈我的做法和思考。

一、怒摔电脑,亲子冲突因何起

小A是我班学生,性格有些要强,容易与别人发生冲突,在班里没什么朋友。上周末,他爸爸打电话向我诉苦。周六孩子说要用平板电脑学习,爸爸觉得他肯定是用来玩游戏,或者看与学习无关的视频等,没有同意,于是双方起了冲突。周六晚上,他一直追着家长要平板电脑,家长不给他就气急败坏,怒吼道:“玩电脑是我的权利!”他的爸爸对此感到非常失望。

周日,父母让他外出锻炼,他不去,说周日晚自习要考试,要在家里复习功课,于是将自己反锁在房间里。小A的爸爸打电话向我说明了这些情况,我让小A接电话,没问他和家人之间的事,只问了他前几天受伤的手现在怎么样了,他说好些了。晚上,我又给小A的家长打电话,问小A有没有走出房门,有没有沟通好上学的事情。他的爸爸说:“老师,他出来和我们聊了半天,始终油盐不进,钻牛角尖,维护他使用平板的权利。他目无尊长,一直在质问我们,态度十分嚣张,谈了半天没谈拢,最后带着平板电脑出去了。妈妈跟出去,发现他躲在一个便利店蹭人家的无线网玩游戏。现在已经回家了,我们正在就如何使用平板电脑约法三章,他态度强硬,不肯接受任何约束。”

家长就使用平板一事要求和小A约法三章,规则用白纸黑字写了出来,但在最后的签字环节谈崩了。起初他一拖再拖不肯签,后来说手疼无法签字,他爸爸坚持让他签,小A把纸和笔扔到地上。一直到晚上12点他都没签字,他爸爸很生气,把平板电脑摔在地上。小A见状大发雷霆,指着爸爸妈妈骂他们不得好死,爸爸很气愤,动手打了他,他像疯了一样反抗。妈妈怕出人命,报了警。警察上门对小A进行教育,并没收了摔坏的平板电脑。爸爸说,面对警察,他表面是服气了,但他觉得孩子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二、三赢六步法,化解冲突于无形

此前,小A和家长因为电子产品的使用问题已经发生过多次冲突,家长碍于面子一直没有告诉我,这次冲突加剧,家长束手无策才求助于我。我知道事情缘由后,也是大吃一惊,没有想到父子之间势如水火,看来必须要想办法彻底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于是我找小A、小A父母和班级同学、老师详细了解情况,为化解他们之间的亲子冲突做准备。

第一步,各自沟通,界定双方需求。

小A回校后,我和他就这次冲突坦诚交流。在深度共情后,小A情绪崩溃,流下委屈的泪水。他的需求集中在以下几点:(1)有自主权。他觉得自己是中学生,可以自己做主,不需要什么事情都听家长的,更不喜欢家长事事都干涉他;(2)有使用电子产品的权利。他认为,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拥抱智能设备是潮流,家长反对他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既不科学也侵犯了他的权利;(3)家长不能对他的学习提过高的要求,不能总是以学习为借口,不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想ifHRo5s4MlsX10HhQgbUYg==自己设定目标和做好职业规划。

随后,我邀请家长来校,大家开诚布公地交流了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家长的诉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1)手机问题。作为学生,要努力学习,与学习无关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要少用,与考试无关的事情如打球、社团活动要少做;(2)尊重长辈。要听父母话,多与父母沟通,不能总是和父母唱反调。

第二步,分析诉求,初步确定方案。

经过分析小A和父母的诉求,可以得出问题的根源是学习,电子产品的使用是矛盾的焦点,小A和父母不恰当的交流方式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学习方面,家长对小A有较高期待。认为现阶段孩子应该以学习为重,非学习活动都要减少或暂停。小A认为父母定的目标过高,给自己造成很大压力,而且小A认为自己已经是初中生,有能力和权利决定自己的事情。

我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让双方讨论。在自由问题上,我主张只要是不涉及安全和道德问题,其他事情以小A的想法为主,父母要给他一定的自由,让他自己决定。如果父母认为他的行为的确偏离方向,要给出建议,而非强制阻止。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上,大家要协商时间、地点和内容,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学习上要以小A的想法为主,家长给出建议和提供帮助,老师根据小A情况做出评估,制定合理目标。

第三步,深入沟通,评估备选方案。

其实小A自己也想提高成绩,但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始终没有达到父母的预期,这让他逐渐失去信心,有了逃避心理。家长却没有感受到孩子的学业压力,以爱的名义不断对他提出高要求。

基于此,我们围绕学习目标、学习安排和学习评价三个方面展开协商,初步达成以下协议:(1)小A和父母分别写出学期目标和理由,然后双方和我召开三方联席会议,确定最终的学期目标,并形成文字,三方签名;(2)制定电子产品使用规则,就时长、场所、内容和监控问题展开讨论,确定细节;(3)增进亲子关系方面,我分别给小A和父母布置了一份书面作业,让他们写出对方五个优点和最喜欢的五件事。设立周末家庭日,全家人要一起吃饭、一起活动并召开一次家庭会议,分享一周的学习、生活。

第四步,反复斟酌,确定最终方案。

经过分析诉求、征询意见、相互讨论三个阶段,我对小A和父母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作了分析,学习问题是冲突的根源,电子产品的使用和生活习惯是外在表现。这其中有孩子成长要逐步和家庭分离的自然规律,也有小A既想得到自由又渴望受到父母照顾的矛盾心理。父母对小A的学习存在焦虑情绪,过高要求和传统的亲子观念,伴随着孩子长大后和家庭分离的不舍和焦虑,导致亲子之间出现一点波澜就会引发狂风暴雨。

经过反复讨论和协商,三方起草了协议书,并现场确认,双方无异议后签字,一式三份。基本内容如下:(1)制定学习目标。确定小A八年级下学期成绩的最低目标和最高目标。家长可以在小A的请求下,提供诸如请老师辅导、准备学习资料和一起学习、监督学习等帮助,家长不能强迫小A进行补习等。(2)电子产品的使用。家长认可小A借助电子产品进行学习的初衷,规定使用时间为周末。如果平时要查阅资料,可以借父母的手机,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周末要先完成作业才能使用电子产品,每天2个小时,每使用1个小时休息10分钟。使用地点在客厅,如果想在房间使用,必须打开房门。使用电子产品主要是用于学习,可以适当娱乐,但内容要健康,不准浏览不健康的网站和玩网络游戏。(3)生活方面。亲子之间见面要打招呼,离家外出要告知,按时回家等。家长不干预小A交友、锻炼等正常行为,不当行为要及时阻止、提醒,小A不能对父母发脾气。

第五步,草案试行,实践检验效度。

在签订协议后,亲子双方关系得到缓和,心情逐渐放松,给问题解决创造了较好的心理场域,但是协议要想达到预期,必须不断完善。为了让协议顺利实施,在签订协议后,我给双方做了心理建设,在协议执行过程中,如果出现争议,要以条款为准,由我来仲裁。如果不遵守协议,就要接受相应的惩罚。如果双方都觉得某个条款不合理,可以协商修改。

在协议试行期间,小A和家长要填写一个评估表,就协议相关内容做一个自评和他评,增加协议的约束力。我会对小A自评和家长评价进行分析,然后对小A每周表现和他交流意1d84831533b5a46ef8215b11851928132b9e5c2a86b1dc03b41f7ce073269460见,好的表现给予表扬,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建议,让他在不断的肯定中产生向上的动力。

第六步,追踪评估,最终解决问题。

小A和家长的冲突是当下亲子关系不和谐的一个缩影,只是小A家长有较高的学业期待,让渴望自由的小A和想维护家长权威的爸爸之间产生巨大的矛盾,让本来脆弱的亲子关系演变为剧烈的亲子冲突,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从接到家长求助到制定方案进行干预以来,我通过阅读文献、求助专家和分析以往案例,对小A情绪失控的原因进行精准分析。

为了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除了制定方案,我还对小A和家长进行辅导,请学校心理老师对小A父母原生家庭创伤导致的焦虑情绪进行疏导,让他们和自己对话,找到冲突焦点,并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身教育素养。我按照辅导计划一周和小A面谈一次,一起剖析冲突根源,让他勇敢面对自己,在剖析中重建认知系统和价值系统。我通过自信心树立、学习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训练计划,让他不断收获信心,走向良性循环的道路。

三、成长型思维,冲突也是成长良机

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也是与父母、家庭不断分离的过程。如果家长认知落后,应对措施不能与时俱进,孩子和家长之间产生冲突就不可避免。

在介入小A和家长冲突事件处理的两个月里,我以杜威六步问题解决法为指导,用成长型思维为工具,通过共情、协商、学习等路径,帮助家长看到自己教育的长处与不足,让小A看到自己行为背后的诉求,把他们从势如水火的对峙中拉出来,让他们袒露心声,互换角色,理解彼此的不易,圆满解决问题。

家长在这次冲突处理中提高了家庭教育水平。小A的爸妈终于明白,没有人否认他们对小A 无私的爱,但父母需要为孩子营造“含氧量充足”的生活空间和成长氛围。让孩子学会自己走,去经历探索、失败、挫折、失误,这些都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能量要素,不仅可以充实孩子的生活体验,更有利于孩子品格的塑造。

小A在这次冲突中实现了认知重建。美国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说:“让人成长的是经历,让人快速成长的是痛苦的经历。”在这次冲突处理中,家长报警出乎小A的预料,让他反思自己表达情绪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模式。在警官和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小A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有了较大提升,他学会向他人袒露自己的心声、 想法等,也懂得和父母、他人相处既要守住边界,也要做好自己,把痛苦的经历变成人生宝贵的财富。

作为班主任,我在事件中实现思维的升级,对教育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小A再一次让我体会到,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渴望成功,寻求认同和肯定,我们要关爱每一个孩子,尤其是需要更多温暖的待优生。身为教师,只有透过学生的情绪行为表现,探索学生内心的感受和需求,才能更好地明白他之所以出现问题的原因,也才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本文系2023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德育专项)“初中学习型班级建设行动研究”(项目编号:2023JKDY126)阶段性成果]

王德军 广东省湛江市寸金培才学校,中学高级教师。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工程项目省级培养对象,曾获湛江市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