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赋能:指向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育的班级建设
2024-10-31姚小芳
[摘要]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实施指向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育的班级建设是小学阶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之一,是班主任践行立德树人宗旨的有效路径之一。文章以不神机妙算、不事必躬亲、不持管窥天的“三不”策略为载体,努力把班级建设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全员共治的班集体,并精准指向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 自我管理;“三不”赋能;班级建设;多元评价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指出,班主任要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这说明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班集体建设。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建设班集体,努力将班集体打造成学生成长的乐园。
纵观我们现在的班级建设,发现许多班主任还是沿用传统的管班模式,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拥有神机妙算的本领,对学生了如指掌,常常以过去看现在,以现在看未来;(2)凡事都亲力亲为,整日陷于班级琐事中无法自拔。学生是被管理者,处于被动地位;(3)只关注部分相对优秀的学生,班级事务交给部分“小干部”,其余学生缺少锻炼展示的舞台。
针对以上情况,有必要开展指向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育的班级建设策略研究。在班级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通过平等、民主的合作互动,对班级具体事务进行规范和管理,最终实现自我管理教育成效最优化。笔者通过不神机妙算、不事必躬亲、不持管窥天的“三不”策略,探索“五育并举”背景下的班级建设新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提升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达成立德树人之目标。
一、不神机妙算,唤醒学生自我管理意识
每一个学生都是发展中的人,他们有无限的潜能,因此,班主任不能简单地以自己固有的认知来评价学生,而要以多方位、长远的眼光看待学生。此外,班主任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宽容能唤醒学生自我教育意识的觉醒。
(一)深挖优点,清空“黑料”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刻板印象”。这些刻板印象就像一副有色眼镜,导致班主任无法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尤其是潜能生,他们身上存在一些缺点,容易在我们心目中形成不好的刻板印象。在班级建设中,老师要摆脱刻板印象所产生的偏见,用积极、发展的眼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在接手新班时,笔者和科任老师一起通过家访、询问前任老师等方式了解学生们的过去,并做好记录、拍照和整理,还会尽量记住他们的名字。在开学第一课时,老师充满着笑意地叫出他们的小名,并播放他们“高光时刻”的视频。随后的祝福视频中,有家长、朋友对他们的夸赞,也有新接班老师对他们满满的赞美和期待。学生们看着、听着、笑着,有些还激动地和同桌聊起自己的“荣耀”。这样可以有效地拉近师生距离,为班级建设铺设“美丽通道”。
(二)善用三镜,点燃希望
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期待,将是他们努力的动力和方向。因此,笔者时刻提醒自己: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多关注学生的闪光点,多给学生一次机会,多给学生一丝希望,多给学生一份美好。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笔者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用“三镜”,点燃学生内心的希望。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尤其是班级中的潜能生,多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用温暖的语言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每个学生都需要自我成长,而犯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我们要善于接纳学生的不完美。用“望远镜”看学生的未来,不以过去看现在,不以现在看未来,期待明天无限可能。通过肯定每个学生的优点,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建构自我认知,培育学生未来可期的“美好期盼”。
(三)莫做侦探,搭建平台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处罚更强烈。”看来,适度的宽容就像冬日里的暖阳,能够温暖学生的心灵,激励学生改正错误。
作为班主任,笔者给学生留足了犯错误的空间场域。当他们犯错时,笔者会永葆一颗宽容的心,遵循“大事清楚、小事糊涂”的“糊涂逻辑”,不做名侦探,巧设台阶,给学生一个自我醒悟、自我改正的机会。笔者设计了“反省单”,上面有三个简单的问题:我做错的事情是……,不该这样做的原因是……,下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怎样做……一份份反省单,促使学生逐渐养成自我反省、自我改正的习惯。
二、不事必躬亲,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要把班级管理权下放给学生,学生就会感到自己是班集体的小主人,在心理上会产生认同感、参与感和主人翁感,从而自觉地参与班集体的管理。我们要学做懒惰的班主任,把成长的权利还给学生,用鼓励、宽容引导学生学会自主管理、参与班级管理和接受管理。
(一)自主选报,增强主体意识
根据任教班级的实际情况,笔者将班级的岗位进行了设置(见表1),并赋予其好听的名字,如午餐CEO、路队CEO、安全CEO、早读CEO等;接着,带领大家明确各个CEO岗位的职责和要求,所有学生选报适合自己的CEO岗位;最后,在班会课上隆重举行“聘任”仪式,邀请全体科任教师为学生颁发CEO聘任书,与他们合影留念,并将整个选举过程和结果公示在班级群中,利用网络平台,将这份责任与信任传递给学生和家长。通过如此隆重的“聘任”仪式来确定每个人的岗位,保证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班级建设,唤醒学生的内在自觉,引导他们在CEO岗位上不断获得成功,不断树立信心,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进而不断获得更大的进步。
(二)健全制度,保障自我管理
卢梭认为,相比于“天然的自由”,这种“约定的自由”使人的行动获得了道德性,使人类社会成为一个道德的、集体的共同体。制度是班级建设能否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班会课上,师生共同学习《小学生一日行为规范》,并结合学校文明班评定标准,按照民主协商、共同决策、公开公示的程序,制定师生共同遵守的班规,并粘贴于教室墙上。班规的制定,使学生在进行自主管理和参与班级建设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不仅约束了学生,还约束了教师,从此“班级”的概念转变成为“班级共同体”。
(三)多元评价,激活自主争优
“多元式”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首先,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小档案,每月发放给学生,由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填写学生每月在校内外参加的活动和获得的奖项等。其次,教师日常要多进行口头表扬,多一个微笑,多一句赞美。在班级中派发学生自己设计的“点赞卡”,并在实践中不断升级为综合卡、积分卡、特权卡、荣誉卡。最后,在双周的少先队活动课上开展“班级小明星”的评比,无论是谁,只要有进步,只要某一方面有优点,都可以成为班级的明星。老师会为小明星颁发证书,并与他合影留念。这一张张点赞卡,一份份明星证书,于自己,是自身努力的肯定,于他人,是鲜活的榜样和努力的方向。多元评价,激活了学生的内驱力,成为了学生自主管理的加油站。
三、不持管窥天,搭建学生自我管理平台
加德纳的多元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至少有八种智能,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都有可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校内和校外活动,并借力于家庭这一强大的后盾,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价值感。
(一)校内活动,激发管理潜能
凭借班级这个舞台,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各种班级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实践活动中开阔眼界、激发活力、发现自我。在班级中开展计算小达人、班级十佳小歌手、小画家评比等,开展“战胜情绪小怪兽”等主题班会。此外,笔者还结合劳动教育课程,开展了剥蚕豆比赛、“我是小厨师”“我是研学小达人”“我是小农夫”等活动。在这些班级活动中,学生是主体,笔者只是在学生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活动后,让学生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记录活动过程以及体验感受。笔者再稍加润色,进行朋友圈推送。在活动中,学生能够找到价值感和幸福感,从而激发班级管理的潜能。
(二)校外研学,拓宽养成渠道
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念,其意蕴在于让大自然和社会都成为课堂,使学校和自然、社会环境血脉相通,拓宽自我管理的养成渠道。校外研学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生活,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实现合作、协同,努力构建充满活力的学习共同体。在每年的阳春三月,笔者都会带领学生走进嬉溪菜园子,欣赏各式各样的农耕工具和农民生活用品,还组织学生烧野米饭,让其体会农民用灶台烧饭的不易和社会的发展进程,从而更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秋季,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田野,感受现代收割的精湛技术。走进核电科技馆,感受核电的魅力,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朴素情感。校外研学,引导学生通过自我管理、自我规划、自我约束,实现开阔视野、增进学识、锻炼意志的目标。
(三)家庭赋力,实现协同管理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长河的源头。当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时,可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时,会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首先,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也学会“偷懒”,引导学生尝试自我管理。其次,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例如,让学生每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并以照片或视频的形式在微信群进行展示;进行亲子阅读,比一比谁是“坚持悦读小能手”;在家长的配合下,孩子制订假期计划,并对执行情况进行记录和反馈;等等。在课外活动中逐步树立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提升和巩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实施指向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育的班级建设是小学阶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之一,是班主任践行立德树人宗旨的有效路径之一。以“三不”策略为载体,努力把班级建设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全员共治的班集体,并精准指向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把班级建设成学生自我管理、教师“袖手旁观”的班集体,班主任要创造条件,给学生留足并创造成长的空间,师生之间相互成就、共同成长,成为彼此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他人。
[参考文献]
[1]顾婵.优化班级治理 师生双向赋德[J].中小学班主任,2021(15):8-10+13.
[2]宋文娟.班级治理:辅导员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有效路径[J].林区教学,2019(10):4-6.
[3]佘平平.家校共育: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2(07):66-67.
姚小芳 浙江省海盐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海盐县德育名师,曾荣获海盐县“十佳班主任”、海盐县“十佳辅导员”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