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背景下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成效的路径研究
2024-10-31杨莹莹
摘要:随着“双高”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章旨在探讨如何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成效,更好地适应“双高”时代需求。文章首先阐述了“双高”背景下提升高职思政课成效的意义,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3个方面对“双高”背景下高职思政课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剖析,针对性提出基于学生主体设计教学内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基于课程特色构建多元评价机制的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路径。只有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成效,才能更好地适应“双高”时代需求,培养更多合格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双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成效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20.081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同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提出“要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双高计划”的实施,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让高职院校认识到“双高计划”的本质是“立德树人”,只有提升思政教育成效,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出德艺双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双高”建设为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对高职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改变当前思政课教学效果不好的困境,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如何走出职业教育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这些问题逐渐成为高职院校在改革思政课过程中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1“双高”背景下提升思政课成效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指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任务。提出高校应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目标。这一论断深化了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规律性认识。在“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以培养德技双修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赋予思政课教学成效以重要意义。
1.1“双高计划”要求思政课与时俱进
“双高计划”的制定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新任务,即“一个加强、四个打造、五个提升”。在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需求导向下,高职院校唯有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深化产教融合,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才能实现各方面的高质量发展,向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目标迈进,培养出紧跟时代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回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进入新时代,我国走上了高质量发展道路。在各行各业注重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企业对于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技术精,还要素养高。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作为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的专门课程,必须与时俱进,精准把握国家发展导向、企业用人需求,将企业需求、行业发展、市场动态等紧密结合,更好达到“双高”对思政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例如在对应用化工专业、分析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教育时,应注重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将来所从事的岗位上能够真正做到用所学为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而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双高计划”不仅要求思政教育与时俱进,还要求思政教育因“职”制宜,即根据学生的专业及将来所从事的职业,针对性地创新思政教育案例与载体,回应“双高”建设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由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
1.2“双高计划”实现有赖于思政课提质培优
当前,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高等教育深入改革,高职院校的改革——“双高”建设必须立足中国当前具体情况,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为指导,坚持人才培养正确导向,着重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当前,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应该是技术精、创新强、本领硬的应用型人才,更应该是政治坚、品德好、素养高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筑梦者,这既是对高校思政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更是对职业院校“德艺双馨”育人成效的体现。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应把“德”放在首要位置,对专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思政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学校应该重视提高思政课在教学中的地位,提升思政教学质量,为“双高计划”背景下培养政治坚、品德好、素养高、技术精、创新强、本领硬的新时代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重要保障。
“双高”建设中思政课的定位不仅要立足国家战略,回应社会需求,更要凸显学生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当前00后学生的个性特点,重视高职生道德素质的提升和理想信念的确立,让高职生在大学阶段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明确人生奋斗目标,自觉将个人梦想与祖国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成为理想信念坚定、勇于担负时代使命、能够吃苦耐劳、愿意艰苦奋斗的筑梦者和奋斗者。
2“双高”背景下思政课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剖析
“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却存在诸多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2.1欠缺吸引学生的教学内容
受实用主义思维影响,在“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更多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在高职生的观念里,认为思政课是“水课”,对于专业技能提升和未来找工作没有任何帮助。而当前的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由于上课班级人数较多,教师为了兼顾更多专业的学生,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教学内容理论性强而趣味性不足,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习惯于以理论讲理论,对于高职学生而言纯理论教学枯燥晦涩,很难引起共鸣;第二,教学内容普适性强而针对性不足,当前思政教师所带班级较多,对于学生所学专业并没有深刻认识,很难实现针对每个专业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第三,教材内容多而回应学生关切不足,当前思政课教师主要依据教材设计教学内容,对于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足够了解,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不高,其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同时,由于传统考核方式偏向结果性考核,导致学生只关注期末考试,而思政课的立德树人作用很难实现。在诸多问题的共同影响下,思政课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力丧失,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长期如此,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学生对思政课失去兴趣,思政课的立德树人目标难以达成,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导致高职教育难以满足国家发展和社会需要。
2.2缺少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政教师应不断提高个人政治觉悟和业务能力,在思政课教学中,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同时,“双高”建设对高职教师提出了“双师型”教师新要求,打造“双师型”思政教师逐渐成为趋势。但是,当前部分思政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了解不多,依然使用传统而单一的教学方法,在从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换中,缺少对高职生实际情况考量,教学内容更多是对教材宏观内容的解读,缺少生动详实的微观案例的探讨与分析,难以引起学生共鸣,实现教学目标。虽然也有很多思政教师试图创新,但多集中于教学形式上,深奥晦涩的教学内容依然难以吸引学生关注。
2.3缺乏系统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
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确保学生思政教育效果,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保障。然而,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体系不完善,特别缺乏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考核。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政课考核方式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评价,然而作业和考试成绩并不能体现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单纯以作业和成绩来判断学生的思政教育成效,存在一定的限制,容易让人才培养效果打折扣,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缺乏完善的评价考核体系,很难对思政教育成效进行督促检查,不改变这种情况,学生对思想政治素质的关注程度会不断下降,不利于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阻碍“双高计划”目标实现,将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造成不利影响,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
3高职院校提升思政课教学成效的路径选择
“双高”建设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高职思政课亦如此。一方面,为思政课提质培优指明了方向,也给思政课提质培优带来了新的挑战。提升思政课教学成效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思考。
3.1基于学生主体设计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在“双高”背景下,要想保障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质量,必须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成效,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设计中,针对00后高职生个性特点,设计出有温度、有热度、有高度的教学内容。
第一,设计有温度的教学内容。在思政课教学内容设计中,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相结合,
特别是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思政课不是教材内容的灌输,不是为了仅仅拿学分的课程,而是与专业发展相关、能够指导个人发展的对自己有帮助的课程,进而吸引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时,通过讲述环境治理人物故事,增进学生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认同,增强学生对环境工程历史人物、时代榜样感人精神的认同,强化学生对投身环境工程事业责任担当的认同,坚定学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
第二,设计有热度的教学内容。当前,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科技影响下,高职学生也随之发生改变。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是00后,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应用让00后能够快速掌握大量信息,他们关注新鲜事物,追求时尚,充满激情与活力,但网上信息量大且质量良莠不齐,高职生辨别能力有限,容易在网络中迷失自我。因此,思政课教学内容设计时,要将国际国内热点事件、学生感兴趣的事件以及社会普遍关注的事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计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课堂辩论、任务式学习等方式,使学习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造性,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设计有高度的教学内容。思政课是专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是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的课程。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明确思政课是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课程。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一定要强调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坚定人民立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学生知识基础薄弱,对于高深的理论理解困难,但是理论只要有道理,只要能用通俗的语言把道理讲清楚,就能够说服人,高职生亦如此。思政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注意结合高职学生学习实际,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清楚深奥晦涩的内容,就能以理服人,让高职学生乐意学且学得会,进而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3.2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想要被学生更好掌握,就必须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在“双高”背景下,高职思政课一方面要求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一方面要求学生提高道德素质,而单纯依靠教师的理论讲授很难真正实现,还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参与课堂将所学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根据学习监测平台的测评数据,采用传统理论讲授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抬头率明显降低。因此,为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必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述长征精神时,可以带学生前往VR实践教学中心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戴着VR眼镜身临其境感受红军长征途中的艰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体验中加深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搜集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在课堂上进行展演,在展演中感受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做中学”,体悟长征的精神内核。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案例分析、课堂辩论、研练式教学、任务式教学等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营造有趣、开放课堂氛围,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让思政课增效赋能,不仅有意思,更有意义,成为受学生喜欢的思政课。
3.3基于课程特色构建多元评价机制
思政课与其他课程不同,思政课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和政治品质,而传统以考试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仅仅考核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对于学生的品德素质和政治品质的考核难以体现。在“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应该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实践和动态的思想过程把握,改变传统单一考核方式,根据思政课的课程目标,依托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探索“三维五体”多元评价机制。首先,思政课具有知识性,要通过传统的考试方式来检验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要通过教师进行评价,但是所占考核权重可以适当降低;其次,思政课是培养学生品德素质的课程,可以对学生在学习前后思想品德的变化进行监测,对学生做出的善意的举动进行统计纳入考核,比如担任志愿者、进行社会实践、进行义务劳动等主要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系统测评来实现;再次,思政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课程,可以对学生在课堂及课后的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在专业领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专业课教师给予评价,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评价。总之,通过系统测评、思政教评、专业教评、学生自评、小组互评5个主体,对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3个维度进行评价,实现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探索增值评价的多样化评价方式,对思政教学质量实现全方位、全链条、全过程的评价,使思政教育评价能够真正反映学生思政教育成效,进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至关重要,高质量的有成效的思政课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坚定理想信念,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困惑以及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朝着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方向发展,满足国家发展战略和时代发展需求。因此,对“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提高思政课教学成效的重要性进行阐述,针对当前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为推动高职院校朝着“双高计划”目标奋进提供了依据,可以推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推动学生不断提高个人素质,朝着高素质人才方向不断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EB/OL].(20190329).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1904/t20190402_376471.html.
[2]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3]谢婧.“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探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4(0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