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携手中小微企业联动发展路径探究

2024-10-31章剑俞彬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20期

摘要:本文从职业教育携手中小微企业联动发展的可行性出发,剖析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规划专业设置、鼓励教师入企实践、重构职业教育资源、推动人才双向流动、提供产业信息服务、助力企业技术创新六条措施,推动构建教学资源与生产资源“双源共育”的教学模式,打造教师创新与中小微企业研发“双轮驱动”的创新形式,筑起职业教育携手中小微企业联动发展的新时代。

关键词:职业教育;中小微企业;共同富裕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20.005

1引言

职业教育与中小微企业在现代社会各自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发展职业教育有助于满足中小微企业用人需求、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缩小社会贫富差距,职业教育携手中小微企业联动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

1.1共同富裕对职业教育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

共同富裕指引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总方向,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吸纳了社会79.4%的就业人口,但是当前多数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产品单一、技术落后的问题,造成相应就业人口收入低、消费能力不足,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步伐,对于共同富裕的实现提出了重大挑战。构建职业教育更有效地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路径,对于促进两者之间的联动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职业教育与中小微企业联动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中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专业人才资源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不够等问题。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教学资源与企业生产实践脱节、教师职业能力发展与企业需求不匹配、教师参与到企业技术创新的渠道不畅等问题。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职业教育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能够对接中小微企业发展用人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解决企业用人需求。在技术创新方面,教师团队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将其转化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能够助力企业快速发展。在产业信息获取方面,教师团队能够及时获取行业企业技术前沿信息,将国内外的产业信息整合输送给中小微企业,帮助其更加合理制定发展规划,助力中小微企业成长。与此同时,中小微企业将生产资源融入职业教育中帮助解决教学与生产脱节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中小微企业也能够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岗位进行生产实践,提高教师职业能力。中小微企业可以将专业教师以外聘专家、工程师等方式吸纳进企业,畅通教师与企业合作渠道,实现协同创新,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因此职业教育与中小微企业能够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实现两者联动发展,实现职业教育充分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服务,中小微企业反哺职业教育发展再上新台阶。

1.3职业教育与中小微企业联动发展的实现路径

现有的职业教育与中小微企业联动发展的实现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是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其职业院校以企业所需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工作技能为重点,同时企业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相应实习岗位,因此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能够满足企业所需。其二是美国的“社区学院”模式着眼于职业技能培训,为当地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技能培训来满足企业用人所需。其三是国内职业院校基于共同富裕这一总目标对职业教育与中小微企业联动发展的实现路径进行了探索,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为企业提供社会服务、技术技能培训,促进当地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2存在问题剖析

职业教育携手中小微企业联动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当下职业教育与中小微企业之间携手共进程度仍显不足,存在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对接不紧密、教师职业能力与产业发展不匹配、教学资源与生产资源不交融、校企交流合作渠道不畅通、中小微企业发展方向不明确、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不充分等问题。

2.1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对接不紧密

首先,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到区域产业的实际用人需求,导致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与当地实际用人需求不匹配,出现有技能而无处施展的情况,既浪费了职业教育资源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就业前景。其次,区域产业快速发展导致专业课程所教授知识、技能落后于产业发展需求。最后,区域产业类型会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发生改变,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如何找准未来产业发展主方向仍然需要职业院校不断强化与区域产业的对接,瞄准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合理规划专业设置。

2.2教师职业能力与产业发展不匹配

产业的快速迭代升级对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技术技能种类、技能掌握程度提出新要求,部分教师的职业能力未能跟上产业升级的步伐,导致教育内容与产业用人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制约企业发展。与此同时,众多新兴产业的快速兴起造成教师不能及时掌握众多新兴产业的知识和技能,导致教师所会与企业所需之间的不匹配,难以满足新兴产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2.3教学资源与生产资源不交融

当前职业院校在将企业生产资源引入课堂作了多种努力,但是在将企业生产资源融入教学资源的过程中,面临转化周期长、转化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首先,生产资源面向对象为企业生产者,其具备较高的技术技能水平,将生产资源生硬地作为教学资源容易导致学生听不懂、学不会,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其次,相关课程建设过程中教材出版所需时间较长,当教材出版之后存在编写过程中转化的部分知识点落后于企业生产实际的问题,导致教学资源与生产资源不交融。最后,如何将教学资源与生产资源有效交融,既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资源与生产资源“双源共育”的教学模式仍值得进一步思考。

2.4校企交流合作渠道不畅通

职业院校在推动校企合作方面倾向于与大型国企、高新技术企业等展开合作,依托大企业高能级研发平台及大规模团队实现育人水平及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中小微企业在校企合作领域参与相对较少。首先,中小微企业规模较小,其用人需求长期得不到职业院校的重视,与职业院校展开大规模高质量合作较为困难。其次,中小微企业在申报科技项目、产品技术创新等方面较为弱势,在借助职业院校科研力量助其发展方面主动性不足,导致对校企合作不够重视,影响了校企交流合作渠道的畅通。

2.5中小微企业发展方向不明确

中小微企业产品技术门槛偏低,疲于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制定企业长期发展规划方面存在较大困难。首先,中小微企业技术水平落后于行业龙头企业,由行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引导的产品技术革新会极大冲击中小微企业生存环境,企业长期发展前景不明朗。其次,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也导致众多中小微企业所生产产品产出即淘汰,使得中小微企业对未来产品规划不足,影响长期发展方向的确定。最后,中小微企业由于自身资源和能力限制,不能及时实现对行业先进技术的引进、吸收和再生产,只能一味模仿而对未来发展方向规划不够重视。

2.6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不充分

中小微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首先缺乏创新动力,中小微企业核心技术水平不高、产品利润率低、面临市场激烈竞争,在此背景下中小微企业更侧重于从国内外引进成熟技术来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其次创新能力匮乏,中小微企业研发部门人员较少,缺少行业领军人才的智力支持,难以进行大规模、高质量的技术创新。最后由于研发过程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并且风险较大,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的融资难、资金短缺问题极大制约了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比例,阻碍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3发展路径探究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剖析,职业教育携手中小微企业联动发展,可从对接产业需求,科学规划专业设置、瞄准新兴产业,鼓励教师入企实践、引入企业技术,重构职业教育资源、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人才双向流动、发挥院校职能,提供产业信息服务、激发教师活力,助力企业技术创新6个方面入手,打造教学资源与生产资源“双源共育”的教学模式,形成教师创新与中小微企业研发“双轮驱动”的创新形式,共建职业教育与中小微企业联动发展的新时代。

3.1对接产业需求,科学规划专业设置

产业需求是专业设置的根本,新专业的设置应充分考虑产业人才需求现状及发展前景,及时调整专业设置。职业院校作为区域产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摇篮,要深入区域产业一线,形成“一城一策”的专业设置方法,充分调研当地产业发展现状及人才供给状况,优先开设区域产业紧缺技能人才相关专业,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助力区域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重视产业发展调研,重点关注区域新兴产业,抓住产业发展主动脉,提前规划开设相应专业以满足未来区域产业用人需求。最后,建立区域产业变化快速响应机制,据此进行专业及课程的动态调整,提高专业授课质量,满足中小微企业用人需求,保证学生就业质量,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3.2瞄准新兴产业,鼓励教师入企实践

新兴产业、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对教师职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在进行入企实践时应优先选择新兴产业相关企业,深入理解新产品,熟练掌握新技术。职业院校要紧紧抓住新兴产业发展的主方向,瞄准产业未来增长点,及时发布相关入企实践机会,给教师提供丰富、优质的实践机会和资源。与此同时,职业院校要主动与新兴产业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制定多种政策鼓励支持相关专业教师参加暑期入企实践或脱产入企实践,帮助教师快速提升职业能力,跟上产业发展新趋势,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未来新兴产业所需人才的培养。

3.3引入生产资源,重构职业教育资源

中小微企业相较大型企业数量更多,其生产技术储备种类齐全,内容繁多。在将企业生产资源融入教学资源的过程中,需注意对企业生产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工作,找到其互联互通知识点,最终将企业生产资源以难度等级进行分类,分别采用知识点讲解、学习实践任务、拓展阅读等的形式转化为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场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教材的编写及出版方面,宜优先采用数字式、活页式等新形态教材,进一步促进教学资源与生产资源的深度交融,同时有助于教材部分知识点的及时更新,缩短课程知识重构周期,让教学资源更新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打造教学资源与生产资源“双源共育”的教学模式。

3.4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人才双向流动

职业院校要充分扩展校企合作对象,将视角聚焦到中小微企业上,了解企业所需所求,为其提供人才、技术等资源助其发展,以教育教学资源、专业技术人才、核心教师团队等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同时,以政府支持政策为依托,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团队可为中小微企业从业员工提供技术技能培训,提升员工技能水平,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其次,建立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聘请企业工程师为校外导师、聘请专业教师为企业外聘工程师,畅通校企合作交流渠道,共同合作高质量完成人才培养及企业技术创新,实现校企在育人、科研、实践、就业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3.5发挥院校职能,提供产业信息服务

职业院校在区域产业发展调研、新技术发展趋势汇总等方面有其独特人才、信息资源优势,而中小微企业往往疲于应对市场竞争无暇他顾。职业院校当发挥自身职能,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产业信息咨询服务,可通过定期发布区域产业发展状况、产品市场调研报告、产业新技术发展现状等信息为众多中小微企业提供相应信息,帮助其调整发展规划。与此同时,开展面向中小微企业的单独信息咨询服务,帮助其检索、调研并统计行业信息及突出前沿技术,以信息咨询报告为载体,帮助中小微企业制定长期发展规划。

3.6激发教师活力,助力企业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需要人才支撑,中小微受限于发展规模和资金,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捷径是借助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队伍力量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职业院校存量专利众多、专业教师队伍强大,通过将存量专利转化为企业生产力并且引师入企指导企业生产研发全过程,能够在企业少量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快速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帮助企业掌握产业核心技术,提高产品竞争力,实现中小微企业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职业院校要激发教师创新活力,通过年终考核加分、绩效评价指标、职称评聘等诸4EJ0R24RXs884UKWDkpJSg==多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支持鼓励专业教师从事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帮助区域中小微企业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4结语

中小微企业吸纳了将近80%的就业人口,发展职业教育必然要重视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当前职业教育携手中小微企业联动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唯有坚持职业教育育人初心,以共同富裕目标为指引,以职教人不懈努力为路基,方得始终。

参考文献

[1]付锐.高等职业教育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路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24):79.

[2]张音宇.技术认识论视域下职业教育评价的变革与重构[J].教育与职业,2024,(06):98104.

[3]陈鹏,吴琼.以中国式现代化赋能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新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24):510.

[4]缪仁亮,潘锡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及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4,(06):9097.

[5]李阳,靳雪瑞.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推进机制的历史脉络、现实困境与改革路向[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31):4551.

[6]舒航,岳瑞丰.中小微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培养技术骨干人才的调研分析及对策建议[J].职业教育研究,2023,(09):6572.

[7]崔发周,陈德荣.市域产教联合体的主体结构与基本功能——基于与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的比较[J].职教论坛,2023,38(11):98104.

[8]孙健,臧志军.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的逻辑、桎梏及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3,(20):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