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文化建设在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改中的作用

2024-10-31宋卉宋敏王亚丽李黎阳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20期

摘要:中国会计文化是基于我国社会历史环境在会计管理过程中积淀的观念和经验总结,是会计人员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价值信仰和遵纪守法、敬业爱岗、责任担当的会计精神等。通过弘扬中国会计文化,有利于树立广大学子的四个自信,有助于塑造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从而培养符合社会主场经济需要的财会人员,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专业有素的后备会计人才队伍。

关键词:中国会计文化;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20.055

0引言

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违规上市和资本操作事件频发,部分会计工作者出现违背商业伦理的败德行为,严重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合格人才,刻不容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3号),要求高校教师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将思政内容与专业内容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好每门课程立德育人的主渠道作用。要求广大教师根据专业特点,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不断增强其使命担当。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广袤,会计文化发展源远流长,如何挖掘中国会计文化中的思政元素并融入会计专业课程,讲好经济发展过程的会计故事,传承和弘扬中国瑰丽的会计文化,铸就会计文化之魂,树立广大会计学子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遵纪守法、公平正义的高尚品质,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真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3个关键问题。

1中国会计文化概述

1.1会计文化概念界定

赵丽生(2018年)认为“文化就是人们用以解释经验、导致行为,并通过行为反映的价值观和信仰,是渗透在行为系统中的观念与价值体系”。于玉林(1994)认为,“会计文化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下形成的有关会计的物质和精神的背景文化及其自身的文化内涵”。刘开瑞、高晓林(2020)认为,“会计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下形成的,是会计人员在长期的会计管理过程中,形成的观念与文化总和,包括广义和狭义的会计文化”。

1.2中国会计文化发展的内涵

1.2.1会计物质文化发展内涵

会计物质文化是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工作必备的物质条件,包括办公设施、工作环境等。会计物质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持,并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据史料记载,在母系氏族社会,原始人为满足日常生活需求,出现了“结绳记事”和“刻契记事”,以此作为计量和计量的载体来记录食物的取得、分配以及结存。随着经济发展,会计计算工具和计量行为越来越便捷,越来越先进,会计由最原始的“结绳记事、“刻契记事”逐渐发展到手工簿记,再到当今运用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会计物质文化水平得到快速提升,会计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1.2.2会计规范文化发展内涵

会计规范文化是规范会计管理程序和规范会计人员行为的标准。包括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流程以及职业道德等,其目的是保障会计组织的正常运作。会计的基本职能是记录、计量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监督企业特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但是会计基本职能的发挥必须遵循一定规则,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国在西周时期就建立严密的财计审核和核算、报表呈送制度。周王朝为了加强财政管理,设置大宰(稽核)、司会(总账)官职,即审计与会计相互牵制和监督,是我国最早审计制度雏形;设置司书(会计主管)、职内(收入会计)、职岁(支出会计)、职币(结余会计)等负责账簿记录的会计人员,设置九府出纳,实施账物分离制度,做到相互监督和制约,是我国最早会计核算制度的雏形。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会计规范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特别是在2006年,我国财政部发布了39项会计准则,这在我国会计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满足经济全球化多元化发展需要。时至今日我国会计制度虽然比较完善,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还面临很多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当审时度势、未雨绸缪、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完善我国会计制度。

1.2.3会计精神文化发展的内涵

会计精神文化是指会计人员共同遵守的思想理念,包括会计理念、价值观念、精神面貌、教育理念等,是会计主体的最高目标。会计物质文化是实现会计精神文化的物质基础,会计规范文化是实现会计精神文化的制度保障,追求并拥有高尚的会计精神文化是会计文化发展的最高境界。我国广大会计人员在长期的经济管理活动中养成的谨慎、审慎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爱岗、诚实守信的高尚品德,无不闪烁着会计精神文化。

总之,通过对文化及会计文化相关概念的界定,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会计文化的本质,中国会计文化是基于我国社会历史环境下形成在会计管理过程积淀的观念和经验总结。因为会计的对象是资金运动,所以中国会计文化的本质就是会计在管理会计主体资金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敬业爱岗、责任担当的价值信仰、会计精神。

2我国会计文化传承及研究现状

通过对部分高校财会类专业课程设置及思政建设的调研,以及在知网查阅自1992年以来有关会计文化文献,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2.1中国会计文化传承观念薄弱,相关课程设置欠缺

通过对河南省部分高校财会类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调研,绝大部分高校都没有专门设置有关中国会计文化方面的课程,学生对中国会计文化了解很少,仅在基础会计学专业基础课程第一章绪论中接触了有关中国会计发展的一些内容,并没有展开深入学习。究其原因,大部分学校在本科阶段过分关注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注重对学生进行会计理论和技能方面的培养,忽视会计文化方面的教育,对中国优秀会计文化的传承观念较为淡薄,未能充分认识到中国会计文化在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2.2对中国会计文化重视程度不够,相关研究较少

本文以“中国会计文化”为主题,在中国知网进行索引,从1991—2023年30余年间,相关文献193篇,其中:学术期刊类169篇(约占8776%),报刊类10篇(约占518%),会议类6篇(约占311%)、学位论文类3篇(约占156%),图书3册(约占156%),其他2篇(约占103%)(表1)。

从表2可知,我国学者对会计文化的研究虽然不断增加,但增幅滞缓,1990—1999年共计13篇,占相关文献总量的674%,从总量上看相关成果很少;2000—2009年共37篇,占相关文献总量的1917%,是上期的184倍,说明我国学者开始重视对中国会计文化的研究,但是总量比较小;在2010—2019年达到最高峰,这10年中相关文献达到128篇,占相关文献总量的6632%,较上期增长246%,但是2020—2024年只有15篇,平均每年不足4篇,对该课题研究关注度明显呈下降趋势。

从总体来看,我国对会计文化研究相对较少,学者对该课题的关注度较低。

3中国会计文化在会计专业课程思政中的作用

会计文化发展过程经历了许多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这些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对中国会计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在会计专业课程中将这些生动的历史事件和鲜活的历史人物穿插教学过程,阐释了会计历史事件背后的文化力量,并能从文化层面进一步挖掘事件和人物背后的情感因素,而这些情感、情怀、情愫正是会计文化的核心。

3.1深谙会计文化发展历程,激发民族自信心

在基础会计学教学,应当融入中国会计文化发展历程。我国会计萌芽时期的原始社会已经有了简单的计量,原始人用结绳记事、刻契记事和垒石计数的方法来核算劳动成果。夏朝时期就出现“会计”名词,这是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夏本纪》的内容做的猜想,“会稽者,会计也”,由此推测这是对“会计”最早的命名,这次会议也是中国文明社会发展史上最早的一次关于财政与会计预决算及绩效考评的会议。商代出现了会计文字记录,著名甲骨学家、史学家胡厚宣在其《武丁时五种记事刻辞考》一文中,在商都殷墟出土甲骨中发现有记录计量经济活动的文字记载。周朝官厅会计机构的设置分工明确,实现稽核、账、物分工管理而且相互牵制,为现代审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唐代名相李吉甫编撰《元和国计簿》,开创了政府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社会财政经济资料的先河,将科学方法应用于政府财政分析中,为后世改善国家财政状况,加强经济管理赋予重大的借鉴和启示意义,并为财政学、税收学等学科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通过将中国会计发展历程巧妙地融入专业课程,春风化雨地融入学生心田,激发学生学习会计发展史及其他会计专业课程的兴趣,使广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从而培养学生从心底敬仰会计先辈、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

3.2理解会计向善的本质,倡导诚实守信思想

《论语·颜渊》有云“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意谓一个国家得不到老百姓的信任就会亡国,如果人没有信用就不能立足于社会。充分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

被称为“中国现代会计之父”的潘序伦教授是我国早期力推诚信思想的主要倡导者,他认为“立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会计职业的基本操守,没有诚信就没有做人的根本,没有诚信就没有会计。他把“立信”二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以立信二字命名其创办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学校,时时提醒自己做诚信之人,做诚信之事。他成立的立信会计学校(现为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培养了大批的会计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通过把正面人物的事迹深入专业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的品质和做人的道德底线。

3.3讲好会计人物故事,激发学生家国情怀

在基础会计学借贷记账法的教学中,可融入以下内容,介绍中国会计界先驱、中国会计师制度创始人谢霖教授。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的资源被强敌掠夺,中国劳工被外国资本家剥削,在这种环境下,谢霖教授提出将收支单式记账改为借贷复式记账,对西式复式记账进行改良并付诸实践,获得成功,从此使我国会计由单式记账迈向复式记账,并为之后借贷记账法在中国的推广奠定了基础。谢霖教授一生都在为会计事业而奋斗,为推进中国企业发展,他组织编写注册会计师章程等。谢霖为我国会计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为中国会计界先驱当之无愧。

通过对重要会计人物事迹的学习,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愫和家国情怀。

3.4弘扬孔子会计之道,倡导遵纪守法精神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在年轻时曾做过仓库管理工作,在这个岗位上尽职尽责,《孟子·万章下》载,“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关于孔子对其会计工作所悟的“当”,会计学界作出不同的解释,第一种解释可理解为核算得当,即财产物资支配应当科学、合理估量和记录;第二种解释是讲求平衡,遵循会计规则和制度,以收定支,做到收支平衡。第三种解释是正确及时,做到账簿记录与财产物资相符。这三重意思归纳起来要求会计记录真实、准确、遵守财经法规,这和现代会计的基本要求如出一辙。在当今社会,作为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是客观、真实,做到账实、账证、账账相符,为国家进行宏观经济决策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

通过弘扬古圣先贤闪光的会计思想,培养学生遵守法规、遵守职业道德、诚实守信的品质。

4结论

综上所述,打造会计文化底蕴,弘扬中国会计文化,培养德智体美劳的会计专业人才,是高校会计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使命。广大教师要珍惜这份职业、守好这份责任田,要有创新意识,不断探索和尝试,深入挖掘会计文化精髓,恰当地进行教学设计,秉承教和育的有机结合,将会计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理论和教学之中,运用正面的典型案例潜移默化学生,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孙慧倩,王烨.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会计学课.程思政框架构建[J].财会通讯,22021(21):163167.

[2]赵丽生.中国会计文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于玉林.现代会计百科辞典[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

[4]刘开瑞,高晓琳.中国会计文化研究:现状、问题及破解思路[J].会计之友,2020(3):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