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性失业风险应对策略

2024-10-31蒲英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20期

摘要: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不稳定因素增多和技术革命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规模性失业问题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本文对规模性失业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从促进经济发展的视角提出系列建议。

关键词:规模性失业;影响因素;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20.047

规模性失业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区域内,大量人口失去工作机会,导致整个劳动力市场出现明显的就业供需失衡状态的现象。通常企业出现一次性裁员20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时,将被认定为规模性失业。

规模性失业通常与经济衰退、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变革或其他系统性因素有关。通常会对社会经济造成较大的冲击,导致社会不稳定和人民生活质量下降。

1规模性失业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1.1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供应链全球化的推进,我国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逐渐失去了以前的低劳动力价格优势,在此影响下,一些跨国企业选择将生产线转移到一些低劳动力成本国家,如印度、越南、菲律宾等,以节省人工成本。这种生产转移行为对我国劳动力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导致国内很多地方工人的就业岗位减少,规模性失业人数激增。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为遏制我国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的贸易壁垒和技术围堵,极大地冲击了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很可能带来某个行业的规模性失业。比如,加征关税、限制我国企业产品出口。如果企业无法承受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而面临失去出口市场,那么他们可能会被迫减少员工数量以降低成本。如果某一行业的出口受到限制,那么该行业的许多企业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整个行业的就业机会减少。这种影响可能不仅局限于直接从事出口的企业,还可能波及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贸易壁垒还导致某些原材料的价格上涨或供应受限,使得依赖这些原材料的企业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企业可能会减少生产规模或调整生产结构,从而导致就业岗位减少。全球经济的放缓和不确定性,企业可能会面临市场需求下降和利润下滑的问题。为了降低成本和维持盈利能力,企业可能会采取裁员或关闭工厂的措施,从而导致规模性失业。

1.2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

首先,疫情影响下消费疲软。近年来,新冠疫情对国内经济造成了显著影响。疫情期间,很多企业停工、减少生产甚至破产,导致就业市场紧张。其次,房地产政策调控对就业的影响。房地产行业是一个具有较高就业密集度的行业,直接或间接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近年来政府为了抑制过度投资房地产的风险,出台了限购、限贷、限价等房地产调控政策,房地产行业进入快速下行通道,也给房地产相关行业链条上的制造业、建筑业、销售业等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导致就业机会减少。最后,人口红利减少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劳动力资源供给量减少,出现劳动力短缺的情况,特别是在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地区,供需失衡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紧张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可能影响企业的发展和招聘意愿。一些民营企业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成本压力大等原因,不得不选择关停或缩减规模。这导致一部分就业机会减少,对劳动力市场造成了挑战。

1.3智能技术进步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不断在前沿技术领域进行研发,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和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一些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岗位可能面临被机器人替代的风险,导致部分劳动力失去就业机会。新兴技术的发展对劳动力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需要具备更多的技术技能和专业素养。对于没有及时适应和提升技能的劳动者,面临就业困难。

1.4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首先,产业结构的加速调整带来结构性失业风险增加。数字技术赋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在生态有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实现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途径。由于一大批高污染、高耗能、高废水的“三高企业”关停并转,产业结构无法快速调整难以实现低碳、高增长以及高就业三者之间的统筹兼顾,导致非绿色就业岗位的就业群体面临结构性失业风险。其次,行业结构的加速调整会诱致结构性和摩擦性失业风险增加。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加强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劳动者短期内难以突破技能屏障,其流动和岗位匹配的过程可能造成摩擦性失业。此外,尚处起步阶段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未形成明显的就业增长效应,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也需要经历一个成长期,其间结构性和摩擦性失业风险会增加。

规模性失业的风险波及社会稳定、经济衰退、贫困、心理健康、人力资本流失以及社会福利负担等方面,政府和社会应该重视并采取合适的政策和措施来应对和减轻这些风险的影响。

2规模性失业风险应对策略

2.1建立规模性失业风险数据收集和综合分析体系

2.1.1全方位收集数据

第一,建立多渠道数据收集机制。除了通过政府统计部门的收集数据外,还应充分利用企业调研、社会调查、人力资源市场等多个渠道采集数据。第二,加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网络平台、社交媒体、企业招聘网站和人才市场等获取海量就业和失业相关数据,实现失业风险的实时监测和预警。第三,建立行业和企业调研机制。借助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建立定期的行业调研机制,了解不同行业内的用工需求和失业风险。

2.1.2加强数据的分析应用

第一,整合与清洗数据。对不同渠道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合和清洗,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保证分析的数据质量。第二,对数据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对历史失业数据和就业形势的分析,捕捉失业趋势和变化,判断规模性失业风险的可能性和程度,预测未来的失业风险走势。第三,强化数据分析结果的应用。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建立预警模型和指标体系,监测失业风险的动态变化,将数据分析结果运用于政策和干预措施的制定过程,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降低失业风险对就业市场的冲击。

2.2建立科学规范的规模性失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为及时发现和预警规模性失业风险,建立科学规范的指标体系是关键。首先,要选择与失业风险直接相关的指标,例如失业率、就业岗位数量等。其次,要选择反映就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的指标。这包括不同行业的就业比重、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度等。通过关注就业结构的变化和劳动力市场的紧张程度,及早发现可能产生规模性失业风险的问题。此外,还要考虑与企业经营状况和劳动关系密切相关的指标。例如,欠薪情况、拖欠社会保险费用、劳动纠纷数量等。这些指标可以提供关于企业经营压力、劳动关系恶化等问题的重要线索,从而警示可能出现的规模性失业风险。

2.3建立跨部门协同联动处置规模性失业风险应急体系

第一,促进跨部门多维治理。政府各部门之间通过成立工作专班,加强政策协调与合作,通过制定整合政策、衔接政策、互相配合的方式,共同应对规模性失业风险。第二,促进跨行业协同预防。促进和鼓励各行业之间建立合作机制,通过组织相关行业的交流会议和研讨会等形式,促进合作和经验分享,从而更好地应对转型和转移所带来的就业压力。第三,加强政府部门、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合作。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数字化劳动力市场监测平台,实现政府部门、企业和研究机构数据和信息共享。

2.4建立监督监测与风险评估体系

第一,加大日常监督力度。加大对用人单位,特别是劳动争议易发企业的日常监管力度,对处于萌芽状态的因裁员引发的劳动争议和可能激化矛盾的事件及时疏导、解决,避免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对生产经营持续困难、有明显裁员意向的用人单位,要进行重点监控,对大规模裁员矛盾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第二,加强风险监测排查。加强监测排查风险隐患,列出风险隐患清单,建立台账并动态更新,形成重点关注企业和重点地区清单。建立企业规模性裁员风险响应工作机制,及时监测企业裁员情况,鼓励企业稳定岗位,保障裁员平稳进行,稳定就业局势。第三,做好企业经济性裁员备案。依据劳动合同法,企业出现生产经营严重困难、依照破产法规进行重整等情况,需要裁减人员20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的,裁减人员方案需向当地人力社保部门报告。各级人力社保部门要帮助企业依法完善裁员方案,确保裁员的平稳有序。同时,要及时为失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就业帮助等后续服务。第四,密切关注核心指标参数变化。如企业工资发放、社会保险缴纳、失业保险基金收支等情况,密切关注内外部环境新变化,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和潜在风险,掌握企业规模性裁员风险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主动对接、指导协调、挂钩帮扶。第五,建立重点群体实名制清单。紧盯下岗失业人员、贫困劳动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形成重点群体实名制清单。

2.5建立应急处置与援助体系

政府各相关部门需要明确各自的职责与任务,并互相协作,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迅速响应与高效执行。企业出现规模性裁员风险后,主管部门应第一时间介入,主动提供服务,稳妥处理失业风险。大规模裁员发生后,相关部门要第一时间进行先期处置,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先期处置包括:组织应急人员解决处理有关事宜;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参与应急处置,协商解决有关问题;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提供应急保障;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现场和社会稳定工作;按照报告程序报告应急处置工作进展情况。大规模裁员突发事件平息后,尽快落实处理事件商定的有关事项。加强与司法、工会等部门单位的工作对接,指导企业制定职工安置方案,做好劳动争议预防和调解工作,妥善处理劳动关系问题。通过行业内部调剂、开展转岗培训、组织专场招聘等方式,做好员工安置和再就业帮扶。对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及时发放失业保险金。主动对接民政部门,把生活遇到困难的失业人员及时纳入临时救助等保障范围,防止因救助不及时不到位生活陷入困境。

2.6建立健全稳定的就业保障体系

2.6.1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履行稳就业、保就业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引领,以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出台更多减负、稳岗、扩就业的支持性政策措施,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兜底线,全力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优先目标,推动财政、金融、投资、产业等政策聚力支持就业,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坚持以产业发展拉动就业,以项目建设带动就业,以创新创业促进就业,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扩大就业“蓄水池”。

2.6.2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推动失业人群再就业

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能力,为失业人群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第一,畅通人力资源流动渠道,加强职业介绍、招聘信息发布等服务,提供及时准确的岗位信息,方便失业人员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第二,缩短失业时间,要通过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供一定期限内的再就业补贴等措施,帮助失业人群尽快重新就业,缩短失业时间。第三,加强灵活就业服务,政府要加强灵活就业岗位的提供,为失业人群提供多样化的就业选择,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帮助他们实现自主创业或从事灵活就业。

2.6.3拓宽就业渠道,保障多元化就业机会

第一,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支持新就业形态,例如共享经济和自由职业。这些新兴的就业形式为人们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工作方式,可以给从业者提供额外的收入来源。通过建立相关的监管机制,为从事这些新就业形态的从业者提供法律保护和合法权益的保障。第二,鼓励和支持夜市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夜市是一种以夜间为特色,集中出售各种商品和提供各种服务的市场形式。夜市经济的发展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为经济带来更多的增长和活力。政府可以通过减免税费、提供场地和设备补贴、优惠贷款等方面的政策来支持夜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夜市就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就业创造和经济推动的作用。第三,加大力度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提高其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可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技能竞赛和认证等活动,帮助劳动者提升自己的技能和专业能力。通过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资源,帮助劳动者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行业变化,提高他们的就业机会和就业保障。

2.6.4大力支持民营企业,稳固就业基石

第一,加强创业支持,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加大创业培训力度,提供创业指导和咨询服务。设立创业投资基金,为有潜力的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提高创业成功率。第二,加强政策指导和宣传,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加大对民营企业的宣传力度,展示他们在经济发展和就业创造中的重要贡献,提高公众对民营经济的认同度和支持度,为就业提供更多机会和动力。第三,完善制度设置,确保民营经济稳定。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更加灵活多样化的社会保障方案,满足民营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和规模的需求,确保企业稳定持续发展。第四,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财税减免和支持力度,减轻其经营负担,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能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3结语

规模性失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深入研究规模性失业的成因和影响,可以帮助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更好地应对规模性失业问题,不断完善应对策略,促进劳动力的合理配置,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vyYxv5zHfQ+GOu32jF8p/U3ndNsKYhwnh7O+IZGe8sk=[1]黄荔梅,郑蒋博文.试析就业风险及其应对策略[J].就业与保障,2022,(08):2830.

[2]郭启民,李志明.“十四五”时期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实践意义和重点路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优先的重要论述[J].新视野,2021,(04):2229.

[3]谭永生.经济新常态对中国青年失业的影响及趋势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6,(09):105109+49.

[4]郑馨竺,张雅欣,李晋,等.后疫情时期的经济复苏与绿色发展:对立还是共赢[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1,31(02):113.

[5]王轶,刘蕾,魏巍,等.数字经济时代我国面临的就业风险及治理机制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3(04):98107.

[6]王兆萍.数智时代我国面临的主要就业风险及治理路径[J].北京社会科学,2023,(03):8898.

[7]张顺.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7(06):1221.

[8]王阳.我国就业状况变化的综合评价:一种增强就业形势监测效能的新工具[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20,37(09):101114.

[9]孙守纪,方黎明.新就业形态下构建多层次失业保障制度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0,(Z1):5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