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教育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研究

2024-10-31米冰焦爱丽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20期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创业教育逐渐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思政教育视角出发,探讨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研究。通过分析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关系、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评价体系,提出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的建议,以期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思政教育;创新创业;评价研究;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20.036

0引言

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不仅关乎教育质量,而且影响到国家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从思政教育视角出发,对创新创业教育评价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1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关系

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能力,而思政教育则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和文化素养。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共同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创新创业人才奠定基础。二者都致力于培养具有全面发展能力的优秀人才,提高国家人才培养质量和竞争力。思政教育强调价值观、道德品质和家国情怀,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实践体验,在教育过程中,二者相互融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思政教育侧重于理论教育、价值观引导,创新创业教育关注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二者相互补充,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思政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者共同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推动其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2qCGzDlfJJPVeCrctiGTN6w==创新创业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

2.1尚未构建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

现行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工作尚存在不足,未能形成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评价体系也缺少科学性和完善性。当前的评价工作并未专门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展开,导致评价结果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质量。在现行评价体系中,政府主导的评价方式占据主导地位,缺乏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多元评价主体的参与,使得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受到质疑。现行评价体系中的指标较为笼统,未能充分考虑创新创业教育的特色和需求,导致评价结果难以指导实际工作,在评价实践中,部分评价方法也缺乏科学性,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使得评价结果失去客观依据。构建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是推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各级政府、学校和企业应共同努力,持续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环境,为培养未来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2.2尚未设定明确的评价目的和内容

在当前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中,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评价方式占据主导,以静态测评和定量测评为主,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评价阶段性成果和教育结果,但对教育客体的个体发展过程以及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的活动涉及较少,无法全面反映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发展变化。为了更全面、准确地评价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在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中,平衡主体与客体的评价至关重要。现有评价主要涉及教育环境、教育投入、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等方面,但在评价体系的全面性、规范性和系统性方面仍存在不足,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我们需要对评价内容进行拓展和完善。拓展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内容,对于更准确地反映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关注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规范性、系统性、动态性和创新性,我们可以为教育改革和政策制定提供有力支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2.3尚未形成凸显特点的评价标准与方法

当前教育评价标准较为宽泛,缺乏针对性,不能充分凸显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性、创造性、实践性等特点。没有从人才培养、创新创业项目实施、成果转化等方面设定具体、可量化的效能指标,未明确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企业等各方的职责和任务,缺乏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包括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现行教育评价模式在践行与需求方面存在错位现象,表现为过程性评价不足、实质性评价缺失以及个体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没能全面关注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表现,无法实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指导,教育工作者未充分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来实现评价的全面性和动态性。通过加强过程性评价、提高质性评价水平、重视个体评价以及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我们可以更全面、准确地评估教育质量。

2.4尚未衍生并拓宽评价主体的范畴

当前,教育质量评价主要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共同完成,而行业企业在这一评价活动中却处于边缘化地位,成为教育评价的局外人和旁观者,这种现象不利于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也不符合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行业企业了解市场动态和人才需求,但未参与教育评价,无法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相契合,降低了教育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难以实现校企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进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也很难全面地评估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丧失了评价的客观性和有效性。行业企业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资源,错失教育评价也会导致学生实践能力降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不足。

3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的改进

3.1加强顶层设计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的顶层设计,有助于推动评价体系科学化、规范化,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提供保障。顶层设计作为战略规划的重要环节,对创新创业教育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明确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的目标,确保评价体系与教育目标相一致。全面考虑创新创业教育各个环节,实现评价体系的整体优化,确保评价过程和结果的公平公正,消除评价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根据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需求,适时调整评价体系和标准。包括过程评价、成果评价、能力评价等,实现对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全面评价,结合学生特点,制定符合教育目标的评价标准,突出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如项目路演、实践成果展示等,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有效性,将评价结果作为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推动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通过明确评价目标、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优化评价方法等举措,有望推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评价高质量发展。

3.2评价价值导向转化

为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教育评价价值取向、评价模式和评价方法亟待转变与创新。传统教育评价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就业率、毕业生薪资等经济指标,强调人才培养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新型教育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包括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强调培养具备全面发展和个性化特长的人才。传统教育评价侧重于期末考试、毕业论文等成果性评价,容易导致“应试教育”现象,新型教育评价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实践操作、团队协作等,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教育评价主要采用量化评价,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质性评价。新型教育评价综合运用量化评价、质性评价、实践评价等多种方法,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各个阶段,实现对学生全面发展、个性特长的全过程评价,充分运用访谈、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挖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项目实施等方面的评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政府、职业院校和教育工作者应共同努力,推动教育评价的转变与创新,不断完善和调整评价体系,使之更具针对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需求。

3.3评价标准多样性发展

每位学生具备不同的特长、兴趣和需求,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标准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评价。同时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千差万别,不同项目的目标、难度和成果产出各异,因此评价标准应根据项目特点进行差异化设置,以公平、客观地评估项目质量。在评价指标设置上,既要包括通用性指标,如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等,也要考虑项目的特点和学生的个性差异,使评价更全面、客观,针对不同项目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量化、质性等评价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优点和潜力。关注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参与、实践操作、团队协作等,实现对学生全面发展、个性特长的全过程评价,借鉴行业企业、社会评价等第三方评价,提高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高校应根据自身特色和定位,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标准,实现个性化、差异化评价。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给予个性化指导。针对不同项目特点,设置差异化的评价指标和标准,确保项目质量的公正评估。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标准的个性化、差异化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优秀人才。

3.4评价体系的可持续性

为了更好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高校需要强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纵向跟踪评价,提升评价的可持续性。纵向跟踪评价有助于高校全面了解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成长和发展,为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提供依据。通过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纵向跟踪评价,高校可以及时了解教育改革实施的成效,为教育改革的持续优化提供参考,强化纵向跟踪评价还有助于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通过与企业、行业专家、校友等多元主体的合作,拓宽评价渠道,提高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方法,充分挖掘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利用大数FEs7OexVUMP0oKfAJ2f7VA==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创新创业教育过程的实时、动态监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调整课程设置,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采用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加大对学生实践操作、创新创业项目实施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孵化、融资支持等一站式服务,助力学生创业梦想的实现。

4结语

本文从思政教育视角对创新创业教育评价进行了研究,提出改进策略。创新创业教育评价应关注学生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培养,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创新评价方法,强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加强评价结果的反馈与应用。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从思政教育视角出发,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完善评价体系、优化评价标准、拓展评价主体、创新评价方式和强化思政教育等举措,有望为我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申珊珊,叶晓璐.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评价方法[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20):9699.

[2]练晓月.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双向协同融合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15):35.

[3]金灵.融入思政课教学的高校创新创业效果评价模型[C].云南经济管理学院,2023:3.

[4]孙燕,李旭辉.思政教育理念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评价——基于A大学的实证分析[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23(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