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经”视域下创新型和应用型经济学人才培养
2024-10-31乔芳
摘要:为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经济学人才,提升本科教育质量,本文以“宏观经济学”为例,提出将国内外时事财经新闻案例与本科教学相结合的新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透彻和深入地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模型,有助于学生结合新财经案例和本科课程的理论模型,给出相应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方案,这种新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让本科生与国际接轨,衔接其他经济金融专业课程,有助于培养新时代高素质经济学人才。
关键词:新财经新闻;宏观经济学;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20.033
1研究背景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并对新时代国际人才培养工作作出具体部署,这说明我国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本科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在高等教育结构中居中心地位。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建设高质量本科教育、推进基础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具有前瞻性、探索性和创新性的高等人才。因此,在新时期、新发展的要求下,开展本科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是推进高质量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
宏观经济学是高校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应用型和实践型学科。高校应从实践角度出发,培养兼备较强专业知识和先进实践应用能力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从而让他们走向各大金融机构、证券基金公司、金融监管部门及大型企业。但是,由于宏观经济学学科的属性,如研究内容较为抽象、模型和经济政策理论性强,导致学生无法深入理解和应用本学科知识,只能死记硬背公式和图表,加大了学习难度,将严重影响后期经济金融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另外,绝大多数本科教学基于传统教学模式,老师主要通过PPT讲授相关理论知识,授课形式较为单一,缺乏系统地引导学生探索前沿理论与研究发现,无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再加上由于疫情时期学生长期上网课,课堂气氛不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这与我国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和发展高质量本科教育的宗旨背道而驰。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和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急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做到前沿理论与时事热点案例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与探索精神。
基于国家人才发展需求和本科课程的教学现状,本文将在现有宏观经济学本科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一套操作性强、有针对性的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通过“新财经”视域实现的,是指收集当今国内和国际宏观热点新闻,纳入教学案例,与本科教学糅合,加深学生对宏观经济学模型全方位、多角度的认识,介绍前沿的学术研究,促进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实践去检验理论,用理论去解读实践。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要求大学生会推导IS-LM、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及经济增长模型,还要求学生拥有理论功底,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学习宏观理论模型,并用宏观模型分析和解决当今宏观热点问题。这种新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和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与国际接轨,更好地衔接其他经济金融专业课程,有助于培养新时代高素质经济学人才。
2案例教学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应用
由于“宏观经济”的研究对象相对抽象,理论模型较难理解,因此,教师在课上不仅要给学生深入浅出讲解理论知识,还应结合现实经济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此外,由于主流宏观教材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主要探讨宏观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和模型推导,基本没有引用案例分析,学生难以接受抽象的理论知识。为解决此问题,已有学者将案例分析应用于宏观经济学课程。例如,关溪媛(2017)提出本土化案例改革,解决案例教学实践中“轻本土案例”的问题。蒙丹(2017)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提出在西方经济学中使用“分阶段案例教学”模式。周振鹏(2018)提出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可大大提升教学效果。周晨(2017)和刘伟明等(2021)提出采用“案例模块化”教学。赵领娣和杨浩(2023)使用学科融合案例法。单丽曼(2023)为克服宏观经济理论的抽象性,采用比较案例法。还有学者将课程思政与宏观经济学课程融合。例如,刘会洪(2023)将宏观经济学教材中大量的知识点与中国经验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王玲侠(2023)以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为依据,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积极构建课程思政体系。
以上教学研究没有强调案例的时效性,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本文将在“新财经”的视域下升华案例教学法,师生共同关注和收集国内外财经新闻热点,将典型事件引入教学案例,增加案例的时效性,同时培养学生时刻关注财经新闻的习惯,提升时事热点的分析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个人创新型和应用型能力。
3创新型和应用型经济学人才培养的策略和方案
3.1“新财经”案例教学法
“新财经”视域下创新性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实则是案例教学的一种形式。宏观经济学是跟宏观经济政策最息息相关的学科,其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在不断地发展。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完成基本理论模型和经济政策讲解,保证宏观经济学理论知识框架的完整性,在此基础上,考虑学生可接受程度,合理、巧妙地引入实际案例资源。“新财经”案例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应该与时俱进,参考案例具有时效性和国际化。为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实际应用经济模型,教师应当科学地搜集和筛选具有代表性和实效性的国内外新闻案例供学生讨论分析,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课下多关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的财经新闻,培养关注和阅读时事经济新闻的习惯,并适时地组织学生结合宏观经济模型就前沿经济问题展开讨论,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宏观理论模型,增强学生对于宏观经济学理论与现实的联系。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首先,让学生关注财经公众号、CCTV-2财经频道等,收集与宏观经济有关的、重要的、最新的新闻;其次,每次上课留给学生10分钟时间分享和回顾最近一周新闻;最后,老师筛选典型的与本课程有关的新闻,形成案例库,让学生根据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
新财经新闻1:“2020年12月暴发新冠疫情,对我国的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利用宏观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等多个方面去分析,用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分析新冠疫情对我国宏观经济造成的影响的原因分析,结合相关宏观经济学原理,制定合理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新财经新闻2:“2022年2月爆发的俄乌冲突,试分析俄乌冲突对我国GDP的影响以及我国应采取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应对此冲击。”
新财经新闻3:“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态势,从2017—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已经连续7年下降;2022年和2023年总人口连续两年下降。试用人口增长模型分析人口负增长对我国GDP的影响。”
3.2小组讨论教学法
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还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搜集案例、小组讨论和完成小组作业,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小组合作搜集案例有助于学生主动发现宏观经济领域的热点新闻;小组讨论和小组作业有助于学生对发生的热点新闻发表独特的见解,比如,如何通过宏观理论模型解释此现象和解决此问题。该教学法可有效改变“教师主动提问、学生被动问答”的传统课堂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完全融入课堂。
小组讨论教学方法首先要求学生小组内分工搜集和选择热点时事宏观新闻资料,这有助于增加学生对国内和全球热点经济问题的关注度,培养学生经济敏感度。然后,学生在课堂上小组讨论相关的时事新闻,通过理论模型来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在整个讨论互动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对于宏观模型的掌握与理解情况及小组讨论的效率,引导学生将课堂内容引申到实务中宏观经济问题,对比理论发现与实际案例的契合程度,提高运用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分组讨论环节应该主动思考,有意识地训练批判性思维,激发创新性。最后,学生可以将选定的时事案例和分析问题思路在课堂上分组进行汇报,再由师生在课堂上讨论与完善。
3.3社会实践教学法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典型的社会型和应用型学科,应该包括社会实践性课程。实践性课程包括:第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实地到相关经济金融单位参观,设计和实施调查问卷,与经济金融从业人员开展访谈,为学生提供实践性的学习环境。例如,教师带学生去券商参观调研,研读宏观分析师的报告。第二,丰富教学团队资源,不局限于授课老师,可邀请央行、财政部门、金融机构、统计部门、券商基金等的工作人员来校举办讲座,让学生了解宏观经济学相关部门的实际运行情况,从而对宏观经济学形成更加具体的认识。教师在课后组织学生总结,带领学生进行更深入地研究。
3.4应用式教学法
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型教学模式不仅要考查学生对于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还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宏观问题的能力。教师挑选具有代表性、典型的宏观案例和宏观分析报告,成为学生写宏观分析报告的材料和模板,并完成个人或小组宏观分析报告。因此,在考核评价方式中除了期末纸质试卷,还应将小组展示,以及与宏观分析报告相关的质量列入考核指标。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有助于考查学生对经典与前沿理论模型的掌握程度,还能考查学生应用自己知识体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新时代经济学人才。
4对“新财经”案例教学实践的反思
4.1如何把握时事新闻的数量和质量
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和学生合理补充热点时事宏观新闻。“新财经”案例拓展的程度与难度不能脱离课程知识主线,必须要适合宏观经济学本科教学知识体系,尤其是与重难点相关的内容,必须是学生能够接受的,难度不宜过高。由于全球的宏观新闻数量较多,拓展的热点新闻的数量不宜过多,要保证质量,课堂上必须优先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然后才能进行小组讨论。
4.2如何评估人才培养教学效果
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不等同于纯粹的科学研究或社会实践,不是以学生能否发表论文或去业界实习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需要以学科体系知识点掌握情况、发现问题能力、是否能提出有一定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水平的研究思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作为主要考核内容。因此,如何通过设计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来评价人才培养效果是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5结语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应用型和基础型本科课程,其研究内容抽象,理论知识体系逻辑性强,较难理解,再加上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单一,使学生较难深入理解和应用宏观经济理论模型。为改善宏观经济学教学现状,本文提出“新财经”视域下宏观经济学教学法,实则是案例教学法的升华,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此教学法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型和应用型思维,推动与国际接轨,成为新时代的高素质经济学人才。实践表明,“新财经”视域下案例教学法通过学生小组搜集最新的国内外时事新闻,通过小组讨论,使用宏观经济学的模型尝试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案,还包含实践教学法(实地调研和业界人士开设讲座),提升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这种新型案例会加大教师工作量,需要学生高度配合和积极参与。此案例教学法对于打造高质量大学课堂、培养新时代创新型和应用型的经济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关溪媛.“西方经济学”教学案例本土化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9):1012.
[2]刘会洪.“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国经验运用探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3,(36):110112.
[3]刘伟明,胡祖广,单舜,等.西方经济学课程“案例模块化”教学的探索[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21,21(4):8489.
[4]蒙丹.基于能力培养的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43):178179.
[5]孟娟.邵佳.刘若斯,等.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育人改革实践研究,现代职业教育,2023,(27):3336.
[6]王玲侠.课程思政融入高校经管类专业课程教学刍论——以“宏观经济学”课程为例,成才之路,2023,(34):109112.
[7]单丽曼.基于比较案例法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研究.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23):185188.
[8]赵领娣,杨浩.学科融合式案例教学法在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研究,2023,(12):5861.
[9]周晨.基于实践型人才培养的西方经济学模块化教学探索.继续教育研究,2017,(3).
[10]周振鹏.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23):296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