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商业银行网点空间分布格局与转型路径研究
2024-10-31关键张优勤
摘要:本文选择商业银行经营网点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数字经济浪潮下商业银行物理网点的分布格局与变动情况,总结当前银行业网点转型的四大方向并提出存在的掣肘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优化对策,旨在为商业银行优化网点经营与零售服务提供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银行网点转型;零售业务;空间分布;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20.029
0引言
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对未来金融业的发展路径进行了规划设计。2024年“五篇大文章”又被写入到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表明决策层对这五大领域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升级,其中的“数字金融”是首次写入,体现了对数字经济这一创新业态的支持。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五篇大文章”也为银行业指明了方向。在此种背景下,商业银行既肩负了服务实体经济的传统使命,又将面临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议题。本文选择商业银行经营网点为研究对象,分析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下传统机构如何积极应对与转型升级。
1商业银行网点的区域分布与规模变动现状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银行网点是业务经营的基础单元,亦是银行触达客户和服务客户的前沿阵地,即便在数字经济兴起的当下,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下,商业银行传统网点的布局与经营逻辑发生了系列变化,最明显的即是传统物理网点数量规模的下降。来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金融许可证信息数据,截至2024年3月,全国共有204215家商业银行网点机构。与去年同期相比,近一年内全国共25210家商业银行网点机构退出运营;同期新设立的机构数仅为1659家,一年内商业银行经营网点净减少23551家。
从银行类型来看,在25210家退出机构中,国有六大行有11803家,占比4682%;股eI8qW5QyD+l1hwJngpGDfrL3UOOCY6Met0VZld/oPSE=份制银行3616家,占比1434%;农商行退出机构数为6497家,占比2577%,城商行为2912家,占比1155%。在新设立1659家机构中,国有六大行有395家,占比238%;股份制银行346家,占比2086%;农商行新设机构数288家,占比1736%;城商行为620家,占比3737%。
图1各类商业银行经营机构数量
图2过去一年商业银行经营机构变动情况
从区域分布来看,退出网点机构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东北部地区,广东省、山东省退出的网点机构数最多,分别有2502和1803家网点机构退出。新设网点数以浙江省居多,数量达224家。其次为新疆和四川省,新设网点机构数172家和142家。
进一步分析后可得出以下结论:
(1)整体而言,商业银行网点规模呈现收缩的趋势。过去一年全国范围内商业银行净缩减网点机构数23551家,较去年同期共减少了1153%的银行网点。在各省市中,仅有西藏地区新设网点机构数大于退出网点机构数,其余省市网点机构净增量均为负。主要的原因是在全国范围内,商业银行网点数已达到相对饱和状态,商业银行主动扩张的意愿不足。比起过去物理网点的扩张,商业银行更趋向于“线上+线下”的模式拓展服务范围与空间。
(2)网点机构变动情况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过去一年内银行网点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布格局,东部地区退出的机构网点较多,而中西部地区相对而言在新设网点数方面高于东部地区,这与过去一年内的经济发展情况密切相关。尽管东部地区在GDP总量与人均GDP上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但在过去一年内,我国中西部地区在GDP的增速方面显著高于东部地区。如西藏地区2023年度GDP增速1219%,新疆地区68%,在全国各省市GDP增速方面排名前列。因此银行网点机构在选择新设与退出时,会考虑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且这种影响更多体现在增量而非存量方面。
(3)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网点布局策略存在较明显差异。过去一年退出的网点机构中,以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居多,网点机构退出名单中6116%为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且网点机构退出数量大于其新设立数量。新设立网点机构中,以城商行、股份制银行居多。在新设立机构名单中,5823%为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表明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在网点布局方面侧重点存在差异,城商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网点收缩的同时也在寻求扩张,网点机构的变动侧重于调整空间布局;国有银行及农商银行网点则在收缩,此二类银行的网点布局重在优化结构和降本增效。
2商业银行网点转型的四大方向
基于对现状的分析,银行业线下网点机构数总体在收缩,其中主要是受宏观环境的影响,纷纷通过降本增效手段提升银行收益。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金融脱媒的加剧以及金融科技的推进,大大改变了银行业基层网点的生存状态,线下网点的地位出现无法逆转的下滑,为了应对银行效益下滑的影响和同业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普遍通过智能化、轻型化、社区化、特色化四种网点转型思路寻找新的服务模式,改进传统网点的获客和营销方式。
2.1智能化转型
随着金融科技的日新月异,5G与AI技术已深入融入商业银行的网点转型策略中。这些银行致力于围绕客户的个性化金融需求,构建智能化、定制化的服务方案,成为其转型升级的核心方向。这一转型并非简单的环境升级或智能设备的堆砌,而是追求空间、产品与服务的高度融合。通过创新科技,银行打造全新的服务、产品及运营模式,旨在吸引、留住并激活客户,为银行创造更多的营销与服务价值。
智能化网点具备两大显著特征:一是运用人脸识别、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实现产品的嵌入式营销,提升服务效率与客户满意度;二是以客户体验为核心,通过线上线下无缝衔接,构建一体化的金融服务生态,借助先进的O2O体验终端,实现线上商城与线下网点的整合,为客户带来更加优质的金融生活体验。
因此,智能化转型的核心在于以客户为中心,实现从产品为中心向服务为中心的转变。借助科技力量与大数据分析,优化服务结构,为每位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方案,真正提升客户体验。
2.2轻型化转型
随着商业银行大规模扩张的时代悄然落幕,轻型银行模式正逐步崭露头角,成为各大银行战略转型的优先选择。这一模式的核心目标在于实现营业成本的显著下降,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轻型网点相较于传统网点,以其面积更紧凑、智能化程度更高、运营成本更经济、经营效能更卓越的特点,在银行业中独树一帜。这些轻型网点凭借“小而轻”的布局和“全而精”的功能,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迅速成为银行业的新宠。
在轻型化转型的征程中,商业银行的核心任务在于对目标客户群体的精准定位。轻型化并非简单的减法运算,而是在对目标客户群进行精准识别和细分的基础上,对银行业务进行深入的精简和优化。通过去除冗余、保留核心,银行得以实现对客户的高效服务和长期维系。在实践中,轻型化转型与智能化转型相互交融,通过提升网点的智能化水平,降低人力等运营成本,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
轻型化网点具备两大显著优势。首先,通过轻型化改造,网点的自有营业面积得到合理压缩和高效利用,有助于降低房屋租金支出与固定成本投入。其次,通过精简网点职工、优化中后台业务流程,银行能够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在客户需求相对集中和稳定的情况下,银行可以精简业务种类,同时降低硬件配置、物流仓储、风险控制等方面的投入,转而聚焦优势业务,提升总体投入产出率,以实现银行业的稳健发展。
2.3社区化转型
银行网点转型的另一类尝试是通过物理渠道的C端下沉维护拓展客户资源,社区支行即是这个思路下诞生的产物。不同于银行的传统营业网点,社区支行多以自助银行的面貌出现,门面里也会有工作人员向市民宣传金融知识和理财产品,有些银行社区网点内兼有代办火车票、飞机票等便民业务。
社区银行概念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2013年,受互联网金融和利率市场化的双重冲击,彼时商业银行纷纷提出向零售银行转型的发展战略,贴近社区的社区支行模式顺理成章地成为商业银行跑马圈地的新战场,尤其中小银行热情高涨。但在经历短暂的热潮后,由于社区支行定位不明确、成本高、管理能力差等问题,如今早已结束了疯狂扩张的脚步开始回归理性。股份制银行也纷纷退出了社区支行的布局,反而是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稳步推进网点社区化的转型,以实现对区域的覆盖。这些区域性商业银行采取社区银行2.0的发展战略,主要是为了通过深耕地区,增强与区域的联系。此外,当前社区化银行的设立更加注重对社区的选择,非跑马圈地似的扩张而是更加科学的规划布局。
2.4特色化转型
特色化转型是商业银行结合自身特色优势,通过特定主题或为特定客群提供差异性服务的一种转型方式。特色化网点的核心优势在于其能够规避银行间同质化竞争的困境,通过提供独具特色的专业服务,不仅满足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还有助于推动银行实现更为集约化的发展。特色化网点的发展方向反映了各家商业银行不同的布局理念,属于对银行服务新模式的尝试,以求在银行服务转型升级的竞争中占得先机。关于特色化转型的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是绿色低碳方向。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提出,一场围绕着金融业的绿色变革也在发生,银行业纷纷开始低碳转型。其中关于银行网点方面,人民银行发布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中,就将设立低碳网点等专营机构列为对商业银行的考核。多家商业银行通过对网点进行升级改造,采用室内装饰环保材料、安装光伏板提供绿色电力、推动柜面无纸化操作等方式实现网点的绿色低碳运营。目前已有多家银行开设了“零碳网点”,实现了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
二是专业小微方向。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金融发展的“五篇大文章”,其中之一即是普惠金融。部分商业银行在尝试从网点的角度布局普惠金融,推动小微业务发展。如建设银行超1.4万家网点可开展普惠金融服务,配置普惠专员近2万人,已挂牌普惠金融特色网点2700余家。
三是零售主题方向。部分银行借鉴美国CapitalOne咖啡银行采取开放布局的设计,推出诸如书房银行、艺术银行、花店银行等主题,店内设有公共桌和躺椅,任何人都可以预订的会议室、免费无线网络和电源插座,以及免费为所有人提供咨询服务的自动柜员机。这些主题银行主要针对零售客群服务,通过特定的主题吸引零售客群。
尽管特色方向不同,但特色化转型的核心在于错位竞争,以专业化、差异化的配套方案服务目标客群。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特色化转型通常是银行结合客群需求与行业特点进行的综合决策。
3当前商业银行网点转型存在的问题
3.1智能化与数字化程度不足
智能化、数字化是银行业转型的重要方向,但许多网点在这方面的投入和进展仍然有限,仅仅通过增加设备的方式进行转型升级,缺乏系统配套的智能设备和软件支持,导致仍以人工服务为主,业务处理效率低下。尤其是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客户的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更倾向于使用线上渠道等快速、便捷的方式,对银行的服务提出了更高效的需求。若线下的网点服务没有做到真正的数字化与智能化,会导致客户体验不佳,网点客流量减少。
3.2特色转型流于形式
部分银行网点转型浮于表面造成形式大于实质,与其他商家的联系仅仅停留在表层的跨界合作,缺少真正的产融结合,空有零售场景导致客户转化率低。如咖啡银行在国内的发展就较为尴尬,国外的成功案例是借助咖啡生态将顾客的消费行为转化为数据,加深对存量客户的了解或新客户认知,国内难以形成类似生态,仅对于表象的模仿难以获得可复制的成功。小微类方向的网点的客户受众面又有限,发展受限于与之相关的特色产业,缺少可落地性。
3.3风险管理能力面临挑战
转型通常意味着和外部的融合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潜在的安全风险,包括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一旦发生信息安全风险,将严重影响客户信任度、银行声誉和运营效率,甚至可能造成重大财务损失。除此之外,由于业务流程的变更、员工操作习惯的改变,可能会引发操作风险。对于员工而言接受新技术和系统的学习和适应需要一定时间,且可能缺乏充分的技术培训和支持,导致无法充分发挥新技术的优势。
3.4成本投入高成效低
网点运营涉及到租金、人力、设备等多方面的成本,网点的转型亦是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而随着线下网点总体业务量的下降,网点运营成本相对上升,使得网点转型投入的资源并未获取相应的成效。银行需要在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之间找到平衡,以确保网点的盈利能力。
4商业银行网点转型的优化建议
针对这些问题,商业银行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智能化、数字化建设,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改善客户体验,并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和产品,以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的变化。同时,还需要加强与其他互联网平台的合作,实现共赢发展。具体而言,可尝试以下三种优化发展路径。
4.1加强轻型化转型策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在优化总体网点数量的同时,降低单个网点的成本开支。一方面可通过自助快柜、自助非现金业务处理机、VTM等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逐步代替柜员的低效工作,提升服务效率。另一方面,对现有的网点经营数据进行全面梳理,重点关注各网点的经营业务量以及成本数据,同时结合客户需求和资源贡献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基于这些数据和因素,银行可以对网点进行科学的层级划分,例如可划分为:财富管理网点、信贷网点、社区银行和金融便利店等不同类型的网点,或者按照其功能和特点划分为综合型网点、交易型网点以及自助银行等,根据层级匹配资源,通过内部资源的调配实现网点的轻型化转型,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提升运营效率。
4.2实施差异化经营策略,应对不同区域的客户需求
建议商业银行尤其是区域性银行发展差异性的特色化网点:在村社地区发展涉农特色网点,积极组织村民活动,开展健康讲座、老用户回馈等生活化营销活动,设置大米、食用油等村民感兴趣奖品,目的为维护存量客户。尽管此类地区的网点成本较高,但可以增强客户联系,提升客户黏性,同时协助完善客户画像,实现对客户的去标签化,这是主要纯粹依赖数字化、线上化所无法触及的。在城区则发展场景特色网点,加强与其他流量企业合作搭建生态场景,尤其与缺少线下经营店且已有一定销售规模的线上企业建立互补合作,设计银行客户快捷支付、优惠打折、新用户专享等活动,增加客户的网点到达频率,完成客户的双向引流与转化。
4.3采取科技融合发展战略,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
大型商业银行应积极建设科技服务团队,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利用大数据分析客户需求和风险偏好,为客户量身定制金融产品;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开发智能客服系统,提升服务效率与客户体验。区域性商业银行可以考虑采取科技跟随战略,通过与外部科技公司合作或直接购买科技相关服务的方式提升自身科技水平。此外,商业银行还应当加大对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的防范措施,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和手段,确保客户信息和交易数据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张海洋,胡英琦,陆利平,等.数字时代的银行业变迁——网点布局与行业结构[J].金融研究,2022,(09):7592.
[2]娄飞鹏.商业银行网点变化的事实特征与趋势研判——兼论金融科技时代商业银行网点问题[J].西南金融,2021,(09):2839.
[3]何大勇,谭彦,万姣蓉,等.零售银行业务的智能全渠道转型发展[J].新金融,2024,(03):2730.
[4]冷婧,柳艳红.西南民族地区村镇银行网点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滇桂黔县域尺度数据的分析[J].经济地理,2023,43(11):145153.
[5]李楚海,林娟,卢嘉新,等.中国银行退出网点的多尺度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热带地理,2023,43(08):15011511.
[6]张心如.金融科技助力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2024(03):17117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