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X ” 语义泛化与新词现象认知研究
2024-10-31许欣欣
【摘要】近几年,“血管、血库、血洗”等“血X”词语发生了大范围的跨域使用和语义泛化现象,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一系列网络热词,如“血亏、血赚”等。本文对照词典,借助语料库及互联网各大平台,梳理该类词语的跨域使用及词语泛化过程。研究发现,“血X”词语跨域使用涉及交通、游戏、经济等多个领域,跨域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泛化,包括语用泛化和词义泛化。而从认知角度分析,隐喻机制发挥作用以及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是该类词语发生语义泛化和产生新词的认知动因。
【关键词】“血X”;语义泛化;网络语言;认知动因
一、引言
近几年,“血管、血栓”等医学词语被频繁使用于其他领域,“血洗、血亏、血赚、血书”等词则成为网络热词活跃在社交媒体中。这些语言现象皆与词语发生的语义泛化息息相关。经检索,涉及网络用语个例分析的论著较多,如“逆天”“吐槽”“破防”“血”等;专门论述一类模因的文章较少,有“被X”“老X”“大X”“够X”等。截至目前,尚未发现关于“血X”一类词语跨域使用和语义泛化的研究。刘大为曾将语义泛化定义为:“词语在保持越来越少的原有语义特征的情况下不断产生新的使用方式,将越来越多的对象纳入自己的指谓范围。” ①毫无疑问,该类词语的变化属于语义泛化。本文拟依据广义的语义泛化观念——即包含语用泛化和词义泛化,在对照《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相关词语基本释义的基础上,借助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及新浪微博、知乎、小红书、百度搜索引擎等平台,确认泛化对象。②基于此,以点描线,整理该类词语的语义泛化及新词产生过程;再以线铺面,从认知角度分析词语泛化的程度以及发生语义泛化、进而产生新词的动因。
二、“血X”的跨域使用和语义泛化
词语的跨域使用是语义泛化最常见的表现形式。“血X”词语以往用于医学领域、军事领域居多,在现实使用过程中却可能被置换到其他领域中,促使词语的语义发生泛化。其中,泛化义已被《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的有“血检、血液、血拼”等词。如“血检”一词本指化验血样,属于医学领域,因频繁运用于军事、体育赛事,产生了“检验血液中是否有违禁药物”这一泛化义。这些已收录泛化义的词语不在文章的讨论范围内。本文对照词典并结合具体语料进行分析,认为“血X”出现跨域使用现象的有以下词语,涉及交通、游戏、经济和精神文化等多个领域。
(一)交通领域:血栓
血栓本义指血液凝结成的块状物附着于心脏或血管内壁,常用来表示血栓性疾病,属于专业医学术语,如例1。
1.江苏的徐老先生患有脑血栓。(中国政府网,2007-08-02)
因血栓会导致血液无法正常流动而造成堵塞,常被用来影射交通道路上的拥堵问题,如例2、例3、例4。
2.地下管线就像城市的“血管”,虽然隐身在人们视线之外,但一旦发生故障就像城市发生“血栓”。(《人民日报》,2020-07-10)
3.我区“疏堵结合”+“多管齐下”,全力打通城市交通拥堵“血栓”。(渝北网,2021-12-09)
4.积极宣传引导、加大巡查力度,全面清理县乡公路“血栓”。(博兴交通,2022-06-17)
以上三例皆来自交通领域的新闻内容。“血栓”与“管线故障”“交通拥堵”等同,在这些语境下都指道路上的“堵点、乱点”现象。
(二)游戏领域:血量、血库、血池
血量本义指动物循环系统内所含血液的总量,如例5;血库则指医务部门储存血液的设备,如例6;血池旧时用来形容杀戮之地,如例7。
5.此脉当生于血压降至中等度以下,血量不足,然心犹有力搏动之时。(《皇汉医学》)
6.据介绍,目前全国已有300多所规模不等的中心血站,还有上万家医院建立了中心血库或临床输血科。(《人民日报》,2002-01-31)
7.万一有疏虞,即一城尽为血池,更不他择矣。(《四库全书》)
而随着网络高速发展,各种题材的电子游戏受到众多玩家的追捧。游戏设置中常用HP(Health Point)值表示人物角色的“生命值/体力值”,并统一用红色长框作为标识。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血不仅是维持生命之关键,也和“红色”直接挂钩,因此与“血”相关的词语被玩家广泛用来借指游戏人物的“生命”。“X血”有“掉血、满血、回血、补血”等动词来描述游戏角色生命值的变化,“血X”则有“血量、血库、血池”等名词。如“血量”指人物生命总值,即例8;“血库、血池”则指人物供血补给站,即例9、例10。
8.我方血量消耗过多,团战2换1。(微博,2023-04-20)
9.我陪他们打游戏就是个移动血库。(微博,2021-11-18)
10.玩游戏的时候瑶妹一直跟我,会在血池等我。(微博,2023-04-28)
(三)经济领域:血洗、血亏
11.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悲陈陶》)
12.血洗小卖部!(小红书,2023-7-22)
例11中的“血洗”指进行残酷而大规模地屠杀,例12中的“血洗”,在如今常常被网民用此词来表示自己“在某个地方花了很多钱”,和血拼的“shopping”义相似。
13.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红楼梦》)
14.血亏了,本以为养鼠可以赚钱的,谁知道收益来得这么慢。(贴吧,2014-05-04)
例13中的“血亏”是中医用来表达贫血的医学术语,形容患者气血不足,后被网民用来表示自己经济支出上的亏损,如例14。而“赚”和“亏”作为一对十分常见的反义词,常常同时借以表达经济上的盈满或亏损。为了和“血亏”在形式和意义上形成对照,“血赚”一词应运而生,指“以低支出获得高回报”,如例15、例16。此外,“血赚”与“血亏”常常在新闻报道中出现,用来表示基金或股票的盈利与亏损。
15.这价怎么算买去都血赚啊。(贴吧,2016-05-15)
16.6.4亿、7000亿,血亏还是血赚?(天津汽车网,2016-05-05)
在以上例子中,“血”字的血液、血统义已经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表夸张的“很、非常”义,具有程度副词的功能。“血洗、血赚、血亏”作为网络流行用语,都是在“血”的语义泛化基础上形成,在社交平台中显现度非常高。
(四)多领域:血管、血脉
17.西医言脾中有血管,回血聚于脾中者极多。(《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18.呵护好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光明网,2022-08-30)
19.延伸的轨道如同城市的“血管”。(光明网,2023-05-04)
20.填湖致“肾萎缩”,管廊不修堵“血管”……(央视网,2016-07-10)
例17中的“血管”为器官组织,指血液在全身循环时所经过的管状构造,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经济、交通、生态等领域中。例18中的“毛细血管”指中国经济市场中的中小企业,强调其市场主力军作用;例19中的“血管”指城市里的地铁轨道,强调地下线路的连接运输功能;例20中的“血管”即城市管廊,“堵”强调管道在暴雨时所出现的排水不佳的状况。
21.说是内里服药,调得血脉停当,风气开散,自然痊可。(《二刻拍案惊奇》)
22.宣王以至外族内属,血脉所连。(《论衡》)
血脉既指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如例21;又指血统,如例22。现多用来泛指一种事物的脉络,形容此事物发展所体现出来的一种贯通性、继承性,涉及了生态(例23)、经济(例24)、交通(例25)、精神文化(例26)等多领域。
23.一座海岛的生态“血脉”。(《光明日报》,2020-06-22)
24.强健经济肌体,畅通金融血脉。(《经济日报》,2021-06-20)
25.畅通城市“血脉”,绘就交通蓝图。(《朝阳报》,2022-09-23)
26.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人民网,2022-01-28)
自2023年以来,“血脉觉醒”这一搭配火爆网络,“血脉”的语义也得到进一步泛化。“血脉觉醒”可解释为“人们以往在日常生活中未表现出来的特征或行为突然显现”。如例27、例28,一些年轻人对曾经不感兴趣的事物突然起了兴致,开始出现练八段锦、泡茶、煲广东靓汤等行为。
27.盘点年轻人血脉觉醒的瞬间:保温杯里泡枸杞,班前来段八段锦…… (咪咕阅读,2023-07-08)
28.过了20岁广东血脉就觉醒了!(广东共青团,2024-01-14)
截至目前,以上分类便是“血X”词语现阶段的主要泛化领域。词语的跨域使用其实并不稳定,而是处于或增或减的动态变化中。比如“血洗、血亏、血赚”等网络用语随着互联网的传播,也正逐渐扩散到其他领域中。
29.他要是现在出道,绝对血洗B站。(B站,2024-1-26)
30.当年血洗全球的100首欧美经典歌曲…… (B站,2024-4-22)
31.听到这首歌的人血赚,没听到的血亏。(微博,2023-7-15)
32.今天真的是血赚,认清了两个人的真面目。(微博,2023-10-15)
例29、例30中的“血洗”在娱乐领域表示某人某事物非常流行;例31、例32中的“血亏”“血赚”渐渐从经济领域跨到其他领域,表示在某方面出现了程度较大的得失。
三、“血X”的语义泛化程度
词语泛化的程度有高低之分,刘大为将语义泛化分成了三个阶段,分别是语义隐喻、语义抽象和语义含混阶段,此过程表现为由低到高的动态发展。③本文拟将“血X”词语的语义泛化过程归纳为两个阶段:语用泛化和词义泛化。发生语用泛化的词语具体表现在文体表层,其新形成的语义是临时的、不稳固的,因此需要在使用过程中添加一些特殊标记,来区分词语的临时意义;而发生词义泛化的词语在使用上已经突破语义障碍,因此无须标记,可以自由使用。
(一)语用泛化
词语泛化使用的提示标记有内显和外显之分。④外显的提示标记即直接使用比喻词,如“好像”“好比”“如同”等;内显的提示标记则是对目标词语使用引号或者在其位置前后添加限定语,减少前后词语的语义冲突。“血X”词语发生语用泛化时,多数使用内显的标记,但也有外显的使用案例,如例33。二者所产生的泛化义都是临时且多样的,该词语被置于特定语境下,在语篇中常常借用标记来“提醒”读者。
33.如何治疗城市“血栓”?(鹤都微交警,2021-12-29)
34.赓续文化血脉,守住民族之魂。(人民网,2024-04-26)
例33中的“血栓”以双引号进行标注,例34中的“血脉”则有“文化”这一定语进行限制。这些词语的泛化对语境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在不同的语境中会产生多种临时泛化义,如上文中的“血管”可指中小企业,也可指地铁或地下管廊。如果离开这些标记,会让读者产生语义理解障碍,进而导致阅读隔阂。
(二)词义泛化
词义泛化则是相对长期和稳固的变化,大众(或某领域)对该词语形成的泛化义接受度较高,无须任何标记就可使用。同语用泛化相比,具备一定的独立性。上文的血量、血库、血池、血洗、血亏等词都已经实现词义泛化,他们新产生的意义并不会随着语境的变换而发生改变。如“敌方血量消耗过多”“血洗小卖部”“血亏了简直”等表达中,并不需要对词语加以标记或解释,其[+游戏]、 [+消费]等义在语境中相对稳固,可具体解释为“游戏角色生命值降低”“花很多钱于某地购物”以及“亏损程度大”。
其中,词内部的互动或结构也可能发生变化。主要是“血”这一语素义发生变化。
35.“李托塔胆敢扫我的面子,我就血洗龙舟渡口!”郑三发满脸霸气。(《狼烟》)
36.我准备好了,双十一血洗购物车好好犒劳自己。(微博,2023-10-24)
例35、例36中的“血洗”虽然都是状中结构,“血”充当的状语种类却有所不同。例35中的“血洗”在句中指“进行大规模屠杀”这一动作,其中的“洗”为“扫荡、清除”的意思,“血”则表示一种方式,即“以流血的方式”;例36中的“血洗”在句中指“花很多钱购买那些加入购物车中的商品”这一行为,“洗”有“清理”的意味,而“血”在此强调程度,即花钱之“多”,已经脱离了“流血”这一范畴。
37.那电灯,那剪刀,那排字工人的血亏的脸。(巴金《春天里的秋天》)
38.没有去京东618,血亏了。(微博,2024-5-30)
例37、例38中的“血亏”内部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例37中的“血亏”实际上就是“气血亏损”,为主谓结构,“亏”陈述解释前面“血”的状态或变化;而例38中的“血亏”则是偏正结构,可翻译为“亏大了”。其中的“血”也是侧重于程度义,修饰“亏”这一动作。随之产生的“血赚”则与此如出一辙。
除此之外,“血书”这一词也在网络使用中发生了变化。例39中的“血书”本指用血写成的遗书、诉状、愿望等书信,为偏正结构。现如今,网络上出现许多用法,例40、例41中的“血书”侧重于“书写”这一动作,后面紧接的是说话人的诉求内容。而“血”在句中表现的语义仍是程度义,强调说话者的恳切和急迫。
39.但恐难以识认,即咬破手指,写下血书一纸,将父母姓名、跟脚原由,备细开载。(吴承恩《西游记》)
40.血书求一个刘晓庆剧中同款滤镜。(微博,2023-8-1)
41.一人血书小红书能不能取消这个功能?(小红书,2023-9-10)
四、“血X”泛化及新词现象的认知动因
认知角度下的隐喻理论和语言模因论都可用来追踪语言内部发展及演变的具体轨迹。而其中的隐喻机制、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都是该类“血X”词语发生泛化及产生新词的认知动因。在这一泛化过程中,认知隐喻发挥效能,人们得以用具体可知的事物来认识新鲜未知的事物。当词语完成词义泛化时,语言模因便具有被催生的可能,在复制与传播中实现网络新词的创造。
(一)“血X”中的认知隐喻机制
认知语言学主张将“现实-认知-语言”作为理论的核心原则,即人类语言是在体验现实世界的基础上通过认知加工而成的。人类的认知在不断借助已有经验去理解或解释新的经验这一过程中发展,隐喻的形成正源自人类大脑所赋予的两个经验之间的相似性,从而能够将“始源域”(旧)中的结构映射到“目标域”(新)中。理论上,所有词语都可通过隐喻机制发生泛化,但泛化的方向、空间、泛化所对应的隐喻性表达类型以及所产生的表达效果,却有很大不同。因为隐喻所实现的效能不仅依赖于事物之间的直观形象相似度,还需结合二者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及引发的效果等多维度的相似度。
“血X”词语便通过隐喻机制发生了广泛的语义泛化。如“血栓”一词的泛化便来源于事物之间的形象及效果相似:人们将血栓形成的“块状物”形象等同于造成拥堵的“车辆”,而从心脏内壁的“血液堵塞”效果联想到交通“公路拥堵”效果。“血管、血库、血脉、血池”等词的泛化也类似如此,“血管”一词的语义泛化关联了“管状”形象、“运输”效果。“血洗、血亏、血书”等词则通过动作行为上的相似来引发人们的联想,侧重在“洗劫”“亏损”“书写”这些动作,人们在使用这三个网络流行语时,在具体语境下已经很难将其跟本义联通起来。比如在听到对方说“血洗”商场或小卖部等购物地点时,并不会联想到“战争”或“杀害”等场景。在这些常规隐喻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实现隐喻的“创新”,产生“血赚”等词。总而言之,隐喻是该类词语发生不同程度泛化的重要运行机制。
(二)“血X”中的复制和传播
模因论由达尔文进化论发展而来。“模因”(meme)一词最早由Richard Dawkins在著作《The Selfish Gene》中提出,指在语言传递过程中,与生物进化中的“基因”作用相似的因子。Susan Blackmore在《The Meme Machine》中进一步定论,模因便是语言存在的动因。语言模因论认为,模因主要通过“模仿”这一过程得到复制和传播,进而推动人类语言的进化。“血X”词语发生的变化也是语言进化的一种表现,上文所提的语用泛化、词义泛化以及新词产生则属于进化的不同阶段。
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变化即模因表现型传播,其中涵盖同音异议嫁接、同形联想嫁接及同构异义横向嫁接三种方式,该类“血X”词语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同形联想嫁接和同构异义嫁接两种途径。同形联想即全部拷贝词语的形式,而有选择地复制词语的语义内容。如血管、血栓、血库、血池等名词,先前形式没有改变,而在保留部分语义的基础上扩大了指称范围,实现语义泛化。同构嫁接则指通过模仿已知的结构来创造出新的词语,且这些语言模因在构式上存在意义一致性。血洗、血亏、血赚等网络用语便是来自“血X”这一模因,“血”在这一结构中表程度义,是“十分、非常”的夸张化说法,起到强烈的语气表达效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日常交流中借此来表达愉悦或愤懑,许多网络博主、商家更是直接将其用作标题来增加浏览量。这些网络新词正是在此过程中实现了模因的复制和传播。
五、结语
本文通过梳理“血X”词语中的跨域使用和语义泛化情况,追溯了血亏、血赚等网络新词的产生及传播过程。从语言学角度分析,泛化的程度可分为语用泛化和词义泛化,泛化的认知动因则涉及隐喻机制发挥作用及模因实现复制传播。从结jqpW6yPvPoXTKVeyUIlFt2xb8p07OmyML/+4THROfwE=果来看,该类词泛化的领域在不断扩大。血栓、血管等词被不同领域借用,在新闻报道中产生形象生动的修辞效果;血量、血库等词成为网络游戏领域的常用语,是玩家进行交流的认知基础;血亏、血赚等词则成为网络热词,许多网民借以表达自己的情绪价值。而这些泛化义及新词最终能否被收录词典中,还需要对其规范性、时效性及影响力等方面逐一甄别和考虑。
注释:
①刘大为:《流行语的隐喻性语义泛化》,《汉语学习》1997年第4期,第33页。
②本文主要研究尚未收录词典的词语泛化义,已收入词典的义项不在讨论范围内。
③刘大为:《流行语的隐喻性语义泛化》,《汉语学习》1997年第4期,第34页。
④刘一梦:《医学术语语义泛化现象简析》,《修辞学习》2009年第6期,第35页。
参考文献:
[1]刘大为.流行语的隐喻性语义泛化[J].汉语学习, 1997,(04).
[2]冯子薇.专门用语词义泛化的方式、效果及前景[J].汉语学习,2000,(01).
[3]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06).
[4]杨文全,程婧.隐喻认知与当代汉语词义变异的关联过程——以汉语流行词语的衍生和语义泛化为例[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6).
[5]刘一梦.医学术语语义泛化现象简析[J].修辞学习, 2009,(06).
[6]包乌云,董锋.语义泛化研究现状[J].语文学刊,2014, (21).
[7]柴湘露.模因论视阈下的术语泛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8]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9]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10]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Z].北京:商务印刷馆,2016.
[11]Dawkins,Richard.The Selfish Gene[M].OXford: OUP,1976.
[12]Blackmore Susan.The Meme Machine[M].OXford: OUP,1999.
作者简介:
许欣欣,女,汉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