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植物检验检疫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4-10-30陈瀚倪娟王寅嵩鲍玲玲
摘要针对动植物检验检疫学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教学内容、实验实践环节、教学形式、考核方式和教研团队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研究。教学内容注意时效性,并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增加观察检疫生物标本,参观植物检疫工作,参观动物检疫的新技术应用,以及制作外来入侵生物标本等实验实践环节;丰富讲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线上线下混合授课的教学形式;改革考核方式,重视过程性考核;优化教研团队,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实践教学成效表明,该教学改革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其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动植物检验检疫学;检疫生物标本;混合式教学;生物标本制作
中图分类号G642.0;S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31(2024)20-0126-04
DOI号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0.026
Research on teaching reform of course
CHEN Han NI Juan WANG Yinsong BAO Lingling
(West Anhui University, Lu’an 237012, China)
Abstra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urse was analyzed , and teaching reform in terms were researched on teaching content, experimental practice, teaching forms, assessment methods, and teaching and research teams. Pay attention to the timeliness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combined it with practical production; Increased observation and quarantine of biological specimens, visited plant quarantine work, observed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in animal quarantine, and conducted experimental practice activities such as searching, collecting, and making specimens of invasive alien organisms; A teaching form that combinesd rich lectures with practical operations, and combined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Reformed the assessment method and attached importance to process assessment; Optimized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team and leverage the professional advantages of teachers. The effectiveness of practical teaching had shown that this teaching reform has greatly stimulated students’ interest and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cultivated their hands-on ability and exploratory spirit, and achieved good teaching results.
Keywords ; quarantine biological specimens; blended learning; biological specimen preparation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这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邵波[1]研究指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训练,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面对这一变化,如何根据地方经济特色,结合实际发展,培养适合行业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成为地方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是食品工程专业分析检测方向的一门专业课,集理论性、直观性和实践性于一体,教学突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技能的应用。该课程以微生物检测、植物病理学和农业昆虫学等基本理论和技能为基础,以掌握动植物检疫技术、检疫规范和检疫性有害生物识别与处理等能力为教学目标。王传之等[2]研究指出,该课程综合实验实训是培养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而实际教学过程中,前期部分实验由授课教师提前完成,学生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对实验的理解有待进一步深入,且考核评价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王颖等[3]研究指出,该课程涉及的学科较多,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其教学方式和科研创新有待进一步更新和优化。王晓梅等[4]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深入挖掘涵盖思政元素的案例和知识点,提出专业知识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并认为信息化教学手段有待进一步应用。
为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对该课程实验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重新规划。结合课程内容特点,对该课程教学模式和内容进行改革,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动手操作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该课程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为满足现代食品产业对食品工程专业本科生在知识、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适应应用型、创新型和创业型等多元化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发挥学科产学研结合的优势,通过学生掌握认识和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实践中,常规教学以课堂授课形式为主,辅以相关视频资料的播放,授课内容多为原理性知识,加之部分学生学科背景的缺乏,其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学习兴趣有待进一步激发。任文彬等[5]研究指出,该课程内容涉及学科较多,知识复杂;实验实践教学内容有待进一步与行业实践应用背景相结合,实践操作技能训练方式有待进一步多元化、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闫红飞等[6]调查发现,部分学生认为该专业课知识结构需要进一步改善和调整,主要体现在增加实验课、专业课和实践课;实验室、仪器配备等教学设备有进一步改善和更新的空间。
2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1 更新教学内容
张笑宇等[7]研究指出,教材的选择对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不同于其他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其中涉及的动植物检疫等各项规范条约、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流程和名录等内容均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而选用的教材可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王金辉等[8]对动植物检疫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适当重构,持续关注生物信息学领域的发展现状,定期更新课程内容,以确保教学内容保持前沿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不断融入前沿知识和最新动态。例如,教材中介绍入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时,相关数据名单已进行多轮修订,对此,通过引导学生查询相关资料,了解名单变更的缘由、依据等,加深其对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了解,并培养其信息检索能力。教材中介绍检疫处理时,所列举的几种常见化学药剂中,已有一部分被禁用或限用,对此,可以通过介绍药剂的更新,帮助学生理解检疫工作的复杂性。教材中对动植物检验检疫体系进行介绍时,相关部门的规范名称可能尚未更新,授课时及时更正此类信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检疫工作的行政属性。同时,教学内容要注意时效性,并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例如,在教学中结合种植业、养殖业发展现状,加入草地贪夜蛾和非洲猪瘟等案例,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相关时事新闻,提升其对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和专业认同感。
2.2 增加实验实践环节
任文彬等[5]研究指出,动植物检验检疫学是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其内容涵盖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各个环节,涉及许多检疫检验技术和有害生物的鉴定等实践内容。因此,增加实验实践环节十分必要。相较于前期的课程设置,教学团队增加了16个课时进行实验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由以下4个部分组成。
2.2.1 观察检疫生物标本 基于检疫生物的特殊性,学生能接触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较少。为此,教学团队联系多家检验检疫相关单位,以购买、租借等方式建立标本馆和彩色电子图库,便于学生近距离观察检疫生物标本,使其对检疫生物有更明确和直观的认识,有效掌握检疫物种的主要识别特征,增强动手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植物检疫、动物检疫等方面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2 参观植物检疫工作 植物检疫工作有一套完善、高效且严格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且流程相对复杂,学生平时较难接触,导致学生对该环节较为陌生,理解有待进一步深入。教学团队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海关植物检疫的各项流程,在现场教学的各项程序中依次演示,使学生对检疫流程有更直观的印象,从而深刻理解植物检疫的基本流程和后续无害化处理的操作步骤及其制定依据。此外,学生通过参观检疫科室,充分了解新兴分子生物学技术、影像学技术在植物检疫研究和有害生物鉴定中的应用,拓宽了其专业视野。
2.2.3 参观动物检疫的新技术应用 动物检验检疫工作专业性较强,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单一的理论讲述难以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教学团队组织学生参观并学习动物检疫的流程及新技术的应用,通过现场参观和实地动手操作,让学生了解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的新技术在动物检疫中的应用,加深其对动物检疫流程和重要性的理解。这一参观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也激发了其学习兴趣和对该专业课程的求知欲。
2.2.4 制作外来入侵生物标本 当前,生物入侵威胁不容忽视。教学团队通过组织学生在当地找寻、采集、鉴定并制作外来入侵物种的标本,记录其为害状况,使学生对外来入侵生物有更直观的认识。采集后的鉴定环节让学生能够对照课堂所学知识,对所采集的生物进行分类。这既锻炼了其动手能力,又使其切身了解入侵物种的为害,从而更好地理解动植物检验检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3 丰富教学形式
2.3.1 讲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 通过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实践中,在系统进行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前往相关机构实地参观,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具体实验操作和创新方法的领悟,提升教学效果。肖明松等[9]为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将动物观察纳入实验教学内容,使学生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巩固理论教学效果。
2.3.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徐爱英等[10]制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案,利用线上教学平台,构建课前预习、课中授课和课后复习“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线上教学方面,教学团队将课程教学视频和相关文献资料按照章节进行整合,并上传至长江雨课堂在线学习平台。学生通过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学习,教师通过平台上的反馈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线下教学方面,在课堂或实验室讲授知识点,厘清知识脉络,并构建知识体系。王传之等[2]通过翻转课堂,让学生进行研讨和相关案例分析,并筛选部分内容作为研究主题,让学生组成小组,通过查找资料、制订方案及总结资料等环节对所选主题进行研究,以PPT汇报的形式汇报及讨论;教师当场进行点评、打分,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资料整理能力及动手创新能力。
2.4 改革考核方式
李璐等[11]对考核方式和评分构成进行优化改革,构建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结果性考核为辅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教学团队将考核方式从闭卷考试转向综合性知识技能测评,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在实验实践环节的入侵生物调查与标本制作章节,重视对学生实验结果和报告的评价,关注实验的整体过程,从选定目标,到采集、鉴定和制作标本,每个环节均纳入评价范畴,以完善实验实施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加强对整体学习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重视,优化了考核成绩的组成及占比,即平时成绩(30%)+实践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4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学生上课发现及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的表现;实践成绩为学生实地调查和采集制作标本的结果。新修订的考核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
2.5 优化教研团队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其内容涵盖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学、杂草学以及畜牧兽医等一系列自然科学;柴薇薇等[12]研究认为,该课程教学案例涵盖现场检疫、检疫处理、事件应对和专项研究等各个方面。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教学团队先后吸收了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多名年轻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提高教学效果。同时,重视经验指导,积极组织团队成员集体听课,并前往检验检疫相关机构和具有优秀教学经验的高校交流、学习,以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3 教学改革成效分析
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各项措施应用于食品工程专业2022级学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反馈。相较于2021级学生,实施教学改革的班级学生上课出勤率明显提升,班级平均分提升了近10分。对食品工程专业2022级学生开展不记名教学效果调查,共发放问卷37份,回收有效问卷32份,有效回收率86.4%。调查内容包括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实践动手、团队协作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并对值得改进的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超过90%的学生对教学改革持积极态度,84%的学生认为实验实践环节和小组案例分析提升了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实践中,少部分学生出现积极主动性有待进一步增强,课堂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的情况,还需进一步督促优化。
综上,本文通过更新动植物检验检疫学教学内容、增加实验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形式、改变考核办法和优化教研团队等改革,丰富了授课内容,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其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提高课程培养目标的完成效果。动植物检验检疫学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在教学过程中对理论联系实践的要求较高,是检验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扎实、灵活学以致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后续的课程建设工作将以此为基础,继续探索改进教学效果的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 邵波.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9.
[2] 王传之,李扬眉,董增,等. 应用型高等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动植物检验检疫综合实验实训课程教学改革[J]. 现代农业科技,2024(1):218-220.
[3] 王颖,王金鹏,滕雯迪,等. 产学研融合背景下动植物检验检疫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创新[J]. 中国食品,2023(20):26-28.
[4] 王晓梅,张绍勇,王占旗,等.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探析[J]. 食品工业,2023,44(6):205-209.
[5] 任文彬,汪薇,陈海光,等.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动植物检验检疫学”课程建设初探[J]. 农产品加工,2023(4):109-111.
[6] 闫红飞,张娜,贾彬. 河北农业大学动植物检疫专业学科建设与改革调查[J]. 智慧农业导刊,2024,4(3):72-75.
[7] 张笑宇,胡俊,周洪友,等. 《植物检疫学》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2):57-59.
[8] 王金辉,马树杰,陈雪蛟. 生物信息学浪潮下动植物检疫专业教学策略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24,30(7):128-131.
[9] 肖明松,鲍方印,康健,等. 新农科背景下动植物检疫专业动物学课程教学探索[J].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21,35(4):100-103.
[10] 徐爱英,吴海柱,闫伟伟,等. 工程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中国食品,2024(16):88-90.
[11] 李璐,张娜,王丽玲,等. 立德树人视角下食品工程核心课程群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以“食品工程原理”为例[J]. 食品工业,2024,45(5):168-171.
[12] 柴薇薇,刘俊林,王瑞,等. 国门安全重于山家国情怀敢担当:《动植物检疫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 陇东学院学报,2024,35(2):122-126.
(责任编辑:杨欢)
基金项目皖西学院校级质量工程项目“基于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动植物检验检疫学》课程教学改革”(wxxy2023078)。
作者简介陈瀚(1986—),男,安徽六安人,博士,讲师,从事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