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类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
2024-10-29白捷
摘 要:应用型本科院校致力于应用引领、创新驱动、实践推动,培育兼具国际视野、人文精神、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专业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坚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以达到全面覆盖、全程渗透、多维度育人的目标。本文以大学英语教学为例,剖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及实施原则,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大学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课程思政;大学英语
作者简介:白捷(1992-),男,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工程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语笔译。
大学英语是学生在本科阶段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应用型本科院校需与时俱进,深刻意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注重课程思政和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不断创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深入挖掘英语教学中的思政元素,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提升学生英语素养的目标。因此,夯实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基础,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相关研究,对于提高应用型教育质量和培育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内涵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提出,大学英语是高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除语言知识与技能训练之外,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进行跨文化教育。作为高校通识必修课,大学英语的学习者至少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他们还需要加强自身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构建,这就需要学生通晓中外文化差异,对文明交流互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具有较好的辩证思辨能力、跨文化认知能力、国际交流沟通能力、创新实践能力。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需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以增强跨学科教学实效。大学英语教学中若能有效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显著提升教学质量。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许多素材源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际情境,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可以将思政教育、语言实践与生活教育有效结合起来,不仅便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还有助于他们在具体行动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英语教学的育人过程中,语言知识的传授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塑造学生积极的价值观同向并行,育人精准融入英语教学,从而使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得以顺利进行。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可行性
立德树人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并致力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科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正经历着从单纯传授语言知识技能向更加综合化的教育模式转变。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涵盖了广泛的话题,从日常生活到国际交流,这些话题为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载体。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也为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了便利。教师可以利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材料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因此,英语学科知识性与人文性的有效联通、知识传授与立德树人的有效联动、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的有效联结应同向同行。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原则
(一)思政元素为主导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应依托思政教育目标构建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模式,确保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从而实现育人的双重目的。全球化背景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应该多元化、多视角、多维度。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精心挑选的阅读材料来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变迁以及新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讲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文章,或者介绍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的文章作为教学素材。此外,教师可依托课程规划再设计实践教学、第二课堂等环节,进一步深化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关键作用。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还应当肩负起传递正确价值观的责任。
(二)成果产出为导向
应用型本科院校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通过与区域经济紧密相连的教学模式培养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和行业特点的专业人才,确保毕业生具备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基于OBE理念,大学英语教学应侧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语言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养成。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确保每一节英语课都能够有效地融入思政元素,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能够深刻理解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融合不仅是对课程内容的拓展,更是对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塑造。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志愿服务、社会实践项目等形式,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加深对中国文化和中国故事的理解。
(三)学生自主为中心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后,应当避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和机械记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以立德树人的目标为指导来设计教学任务、教学问题和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辩证思考、独立操作,将语言知识有效应用实际情境,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设置的真实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同时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引导学生以思政教育内容指导日常行为和社会实践,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在大学英语教学融入思政教育,应将德育作为主要脉络,将语言技能培养、价值观念塑造和思政育人融会贯通,以期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以语言为媒介,培养学生的思辨、创新能力;以语言为桥梁,搭建交流通道;以语言为视点,开阔学生视野,促其树立正确、科学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新时代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4》为例,第六单元主题为“世界之旅”。
(一)教学设计中融入思政教育
融入课程思政的课文“The woman taxi driver in cario”的教学设计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板块。课前准备工作包括开展有关“旅游偏好”的线上问卷调查活动,引导学生对培养单元主题的思考。同时,学生需要预习相关词汇、短语,预习课文,并完成测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课堂教学以课前学生完成的调查问卷数据为导入,进一步分析文本,引导学生了解旅游的基本需求。接着进行互动式课文讲解,包括文章速读和讲解,找出文中描写女司机受到广大游客喜欢的语句,讨论分析女司机独立自主、乐观开朗的形象,以及她所体现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开展相关话题活动,让学生观看视频《这些都是中国的》,探讨自然风光与地理景观的素材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一个旅游景点或城市最被游客看重的是什么”,以此进行口语练习,旨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最后提供有关中国被列为“游客低风险”国家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课后作业是让学生整理中国的旅游优势。学生可以从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多样化的地理景观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总结,以加深对中国旅游资源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这项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厚植爱国情怀。
(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师应基于OBE理念,有效采用任务式、讨论式、混合式等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与探讨,注重输入材料、任务类型和输出目标在内容、形式、难度上的匹配,将思政育人潜移默化融入课前准备、课中学习、课后拓展的全部环节。教学活动的难度呈现阶梯性提升,从任务分解到教学设计再到学生活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以“A Russian experience”一文的教学为例。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文章《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观看电影《摩托日记》。课中探讨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讨论以下问题:这篇演讲表达了习近平主席的什么理念?对新时代青年人有什么指导意义?教师根据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不同文化、民族和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进一步深化主题,落脚到学生的家国情怀、全局意识和国际视野方面,落脚于学生要树立高度社会责任感。结合文章主题设计拓展阅读任务,探讨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使学生明白国家为了欢迎世界各国人民来访、体验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社会风貌所作出的重大努力,为增进中外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民间基础,进一步深刻理解文章主题。最后,引导学生讨论课前观看的电影《摩托日记》,问题有:就主人公的表现发表个人观点,他们从这段旅行中获得了什么样的体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如何利用我们的专业知识为祖国作出贡献?
(三)开展课程思政考核评价
除了确保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高质有效外,教师还要高度重视教学评价机制的高质有效,思政内容的渗透有利于提升教学评价的丰富性、科学性、时代性。教师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课堂讨论、课后作业、课堂测验等环节融入价值观念、道德品质以及文化素养等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运用英语表达思政内容,使学生将课程思政内容内化于心。此外,教师可以在对学生课前准备、课堂表现及课后作业的评价中适当融入思政元素,提高形成性评价中道德教育方面的比重,以此来全面评估课程思政效果。教师还可要求学生定期写反思日记或学习总结,鼓励他们自我评估在知识掌握、思想道德素养以及个人成长方面的情况,通过自我反思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
四、结语
为确保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优秀人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教师应依托应用型院校的实际学情,挖掘英语教学整体过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开拓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有效路径,巧妙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树立家国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陈晨.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一流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山西能源学院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4(1):186-188.
[3]郭苗.基于文化自信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以《E英语教程1》为例[J].海外英语,2024(12):110-112,137.
[4]郭威.基于课程思政的应用型工科院校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以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为例[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22(6):46-48.
[5]黄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有效教学研究[J].西部学刊,2023(8):122-125.
[6]宋茂儒,邓远亮.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可行性与实施路径研究[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21(2):105-109.
[7]王剑娜.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课程思政内涵与实施路径[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34-38.
[8]杨永凤.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育人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4(3):147-150.
[9]曾洁.大学英语教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J].校园英语,2021(50):6-7.
[10]赵丹丹.课程思政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思政元素融入的探索[J].海外英语,2024(4):154-156.
[11]赵南南,贺宇涛.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J].石家庄学院学报,2024(4):11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