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读后续写的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模式探析

2024-10-29刘琰

校园英语·月末 2024年9期

摘 要:基于英语课外阅读面临的问题,笔者针对《教学月刊》《英语学习》《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刊发的有关群文阅读、课外阅读、“阅读圈”、文学阅读、小说阅读、整本书阅读、绘本阅读等的24篇论文进行分析,归纳出中学生英语课外读物选取的四个原则:立足课内语篇,提高语篇逻辑性;考虑趣味性和可读性,提高读物层次性和系统性;涉猎多模态语篇,提高语篇丰富性;精准测评语篇难易度,增强语篇适配度。本文指出,教师可采取如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读前导读,提高学生兴趣和阅读技能;读中小组合作,提高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读后产出展示,提高阅读有效性和成就感。

关键词:课外阅读;读什么;怎么读;读后续写

作者简介:刘琰,常州市第三中学。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学生在必修课程阶段课外阅读量平均每周不少于1500词(必修课程阶段不能少于4.5万词),学生在选择性必修课程阶段课外阅读量平均每周不少于2500词(选择性必修课程阶段不少于10万词)。《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语言技能三级标准要求课外阅读量要累计达到4万词以上,而四级标准要求课外阅读量累计达到10万词以上,五级标准要求课外阅读量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面临一系列问题,如课外阅读的科学性难以保证、所选读物的适配性难以衡量、课外阅读的有效性难以评价等。因此,笔者针对《教学月刊》《英语学习》《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这三本一线教师经常阅读和投稿的刊物,对它们所刊发的有关群文阅读、课外阅读、“阅读圈”、文学阅读、小说阅读、整本书阅读、绘本阅读的24篇论文进行了分析,探究了同行对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案例,以期找到英语课外阅读的具体操作路径。

二、英语课外阅读实践案例分析

(一)《教学月刊》

高中学段共检索出6篇相关论文,只有2篇分别运用了阅读四层次和产出导向法理论。论文1选取与课内文本话题、体裁相同且结构相似的文章以及歌曲和诗歌,通过语篇重组、文本对比探究、读后续写完成教学。论文2选取《典范英语》第8级、《大学英语精读》中的素材和网络资源,设计了读前导学案、读中思维导图、问题链和读后续写等环节。论文3选取了《典范英语》第7级和第8级、绘本、电影、《中国日报》时文中的素材,包含课前预习学案、课中问题链、课后说明文、应用文写作、读后续写等操作路径。论文4选取了《典范英语》第10级中的素材,读前介绍五大文学要素,读中运用思维导图,读后设计了追问。论文5选取了《黑布林英语阅读》中的素材,学生开展了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论文6选取了Jack London的《热爱生命》,读前布置任务,读中借助思维导图和问题链引导学生思考,读后开展续写活动。

这6篇论文,5篇选取了分级读物中的素材或文学作品简写版,4篇设计了读后续写活动。

初中学段共检索出9篇相关论文,只有3篇分别参考了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六大认知维度、英语学习活动观、互文性阅读教学理论。论文1选取了《典范英语》第7级和《牛津英语故事树》中故事的不同版本。论文2选取了《轻松英语名作欣赏》和《趣味文化百科阅读》中的素材,开展了师生共读、分小组汇报讨论活动,并通过KWL建构新经验。论文3选取了《阳光英语》第10级中的故事,多维解读了故事绘本并开展了丰富的课后活动。论文4选取了上外朗文学生系列读物《妙语短篇C3》中的文章,通过解读读者、背景知识、标题和配图、篇章结构、语言、语句或语段、作者、情感态度价值观、阅读策略和文本留白完成教学活动。论文5选取了《典范英语》第5级中的故事,按照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要求开展学习活动。论文6选取了《津津有味·读经典》中的故事、原著读本以及新华网、《中国日报》刊发的时文,开展了简易读本与原著读本的互文性阅读。论文7选取了《黑布林英语阅读》中的故事,开展了概要写作、小说点评、故事续写等。论文8选取了《黑布林英语阅读》中的故事,利用问题链梳理情节,课后开展了联想、改编、续写活动。论文9选取了《黑布林英语阅读》中的故事,课前开展了自主阅读,课中进行精读,课后开展了续写、配乐朗诵、人物表演或问题串读活动。

这9篇论文,全部选取了分级读物中的故事,有3篇设计了读后续写活动。

(二)《英语学习》

从《英语学习》中共检索出4篇相关文章,分别运用“阅读圈”教学模式、英语学习活动观、多源文本融合式阅读理念和窄式阅读理论,3篇选取了分级读物中的故事,2篇开展读后续写活动。

(三)《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高中学段共检索出2篇相关文章,一篇运用了互文性概念,选取了教材外语篇并进行适当改编,开展了对比阅读、建构议题和拓展议题等。另一篇选取了E·B·White的《夏洛的网》。研究路径为:精选图片;合理设计读后续写任务;教授语言,探究主题意义;层层设问;整进整出,串联章节性内容;“文学圈”阅读模式;学生阅读自我评价表。

初中学段共检索出3篇相关文章,只有一篇运用了二语习得理论,研读教材分析主题语境,梳理语篇提炼主题意义,寻找难点选择阅读语篇,编排语篇规划单元课时,利用语篇开展教学实践。另一篇选取了《黑布林英语阅读》中的故事,课前开展了线上微课,课中学生在自主阅读任务单帮助下持续默读、模仿朗读、批注阅读,读后进行续写和书评。还有一篇选取了《津津有味·读经典》中的故事,通过导读、自读、深读和展读完成教学活动。

这5篇文章,3篇选取了分级读物中的故事或文学作品简写版,2篇开展了读后续写活动。

三、基于读后续写的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一)读什么

1.立足课内语篇,提高语篇逻辑性。

仅有11篇论文参考具体理论,说明一线教师对于课外读物的选取仍处于试验阶段,缺乏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呈现出盲目性和个人倾向性。

Hartman 与 Allison认为,选取课外阅读文本时有5种维度:互补、冲突、支配、梗概和对话。法国学者朱莉娅·克里斯蒂娃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互文性”这一概念,她认为任何文本都是通过吸收与转化其他文本而达到相互参照和彼此牵连的。

教师在选取课外阅读语篇的时候,可以立足课内语篇,根据“互文性”这一概念,从互补、冲突、支配、梗概或对话5个维度着手,选取同一主题相同观点、同一主题不同观点、同一故事不同版本、同一作者不同作品、同一主题不同体裁、同一主题相同体裁的课外读物。

2.考虑趣味性和可读性,提高读物层次性和系统性。

高中学段,《典范英语》被选3次,英文原著被选2次,《黑布林英语阅读》《常春藤英语》和《英语分级群文阅读》各被选1次,还有教师选取多模态语篇、报刊时文或网络资源改编版本。初中学段,《黑布林英语阅读》被选4次,《典范英语》《津津有味·读经典》和英文原著各被选2次,还有教师选取《牛津英语故事树》《轻松英语名作欣赏》《趣味文化百科阅读》《阳光英语》和《上外朗文学生系列读物》中的素材和报刊时文。

教师在选取课外读物时,倾向于选择分级读物或文学作品简写版,既考虑到学校课时紧张的现实因素,又考虑到这些改编读物更具趣味性、可读性和系统性,可提高学生的效能感。

3.涉猎多模态语篇,提高语篇丰富性。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学生在必修课程阶段要理解电影、电视、海报、歌曲、漫画等多模态语篇中的非文字资源(如图像、画面、色彩、符号、声音等)传达的意义。

有些教师在选取课外阅读资源时倾向于选择有同名电影的原著或简写本,因为改编的电影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能让学生迅速抓住作品的情节梗概。也有不少教师选择报刊时文作为课内补充读物,充分考虑到教学的时代性。

4.精准测评语篇难易度,增强语篇适配度。

针对高中生,有的教师补充了简易绘本作为补充读物,有的教师选择了大学教材,而同一个分级读物被用于初中和高中英语教学则表明教师在选择课外读物时缺乏对语言和理解难易度的综合考量。

金檀等人开发了“英语阅读分级指难针”在线工具,帮助一线教师解决在改编阅读素材时遇到的适配性难题。通过“指难针”,教师可先对阅读素材进行总体难度定级;之后,通过在线工具测评,完成对难词难句的标注和统计,为后期改编奠定基础。教师可以运用在线工具来检验所选语篇是否适合本学段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水平,或进行合适的改编,提高课外读物的适配性。

(二)怎么读

葛炳芳指出,要把学生课外阅读任务和课内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读前指导、读后分享或讲解。王蔷认为,教师可以从主题语境、文体结构、主要内容、作者意图、语言修辞五个角度完成对文本的解读,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读前导读,提高学生兴趣和阅读技能。

共有11篇论文提到了导读环节,导读的工具有导学案、阅读量表或微课。导读内容大致分为三种,即文学要素等普适性内容、针对某作品的相关内容、阅读策略。其中,几位教师把导读环节安排在线上进行,充分考虑了线下学习的紧张进度,保证了学生课余时间有效利用。

2.读中小组合作,提高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

在读中环节,思维导图和问题链各被选取4次、KWL检视阅读表被选取2次。说明教师倾向于选用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解读篇章结构、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等,提升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同时,“阅读圈”理念中的学生分组活动常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个学生领取不同的任务,包括分析作品主题、写作意图,分解语言知识和赏析描写手法等。

3.读后产出展示,提高阅读有效性和成就感。

根据分析可知,高中学段产出任务重,读后续写出现了5次,说明文、应用文、概括故事、评价人物、撰写故事人物访谈录、改写原作、写书评、改编剧本、设计海报、拍微电影、朗诵诗歌、演唱歌曲等各出现1次。初中学段,读后续写出现6次,人物表演出现3次,读后评论出现3次,概要写作、故事创编、好词好句摘抄展示和读书报告各出现2次,佳句背诵、佳句翻译、思维导图展示、读后仿写、观点写作、配乐朗诵、问题串读、朗读、复述、手抄报、好书推介、推荐海报等出现1次。同时,有5篇论文提及了对课外阅读的评价,设计了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师评,方式多样。

各学段中,读后续写都是最受欢迎的产出方式,这体现了课外阅读具有明显的应试导向性;相较于高中阶段,初中阶段的产出方式明显更多样。

四、结语

根据以上分析,归纳出中学生英语课外读物选取的四个原则:立足课内语篇,提高语篇逻辑性;考虑趣味性和可读性,提高读物层次性和系统性;涉猎多模态语篇,提高语篇丰富性;精准测评语篇难易度,增强语篇适配度。同时,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读前导读,提高学生兴趣和阅读技能;读中小组合作,提高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读后产出展示,提高阅读有效性和成就感。

笔者发现,在中学生课外阅读研究领域,缺少系统的案例和改进研究。同时,读后产出方式多集中于读写结合,缺少读说结合、策略培养等方面的尝试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朱莉娅·克里斯蒂娃.符号学:符义分析探索集[M].史忠义,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4]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36.

[5]葛炳芳.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任务与策略[J].教学月刊·中学篇(外语教学),2021(Z1):3-6.

[6]张秋会,王蔷.浅析文本解读的五个角度[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1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