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友好理念的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优化策略
2024-10-29斯玉玲
【摘 要】本文剖析了户外游戏空间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关键价值,指出了空间布局、空间样态、空间内容等多个维度,旨在构建儿童友好的游戏空间,为打造以儿童为中心的友好校园提供有益指导。
【关键词】儿童友好理念 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 空间布局 空间样态 空间内容
自1996年联合国人类住区会议提出“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构想以来,这一理念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共鸣,并深刻影响着儿童权益的保障与发展。在我国,儿童友好理念同样得到了高度重视。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3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不仅为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更为营造有利于儿童成长的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儿童友好理念强调倾听儿童的声音,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以儿童优先、平等、参与为原则,旨在最大化地保障儿童的权益。而幼儿园校园空间的重构优化,同样需要基于儿童的需求和发展,构建一个真正属于儿童的友好环境。要构建一种儿童本位的教育,空间必然呈现出迥异于传统学校的独特面貌[1]。因此,浙江省义乌市小玩国幼儿园(以下简称“幼儿园”)尝试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户外游戏空间的改造中,从幼儿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空间布局,重塑教育理念,从而打造一个真正属于幼儿的户外游戏空间,让他们在游戏中快乐成长,全面发展。
一、空间布局互动联结
幼儿园基于园所空间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游戏运动空间。在空间布局上,注意保持边界的弹性和联结性,实现可调整、可变化的目标,为幼儿提供更适宜的游戏空间。
第一,空间的拓展:从室内走向室外。幼儿园建立整体式空间的概念,充分挖掘与利用室内、室外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资源,实现空间的拓展。为深化幼儿游戏空间探索,幼儿园让室内和室外的多空间、多节点自然衔接;注重幼儿的可达性,优化行进路径穿越游戏区;多节点布局提升空间利用率,助力幼儿发展。
第二,空间的关系:从封闭走向开放。以往,幼儿园教师习惯将室内外所有可以利用的游戏空间全部安排好,或者对幼儿“在哪里玩”的问题进行严格要求,各个活动区是独立与固定、封闭的,不同活动区之间相互隔绝。为了便于幼儿开展游戏活动,幼儿园打造了具有“环游结构”的户外游戏空间。各游戏场不仅增设具有高度标志性、可视化的空间或场所,还能处处连通,路径安全且富有变化。
第三,空间的使用:从独享走向共享。幼儿开展户外游戏活动时,教师为了便于管理,一般将本班幼儿集中在划定的某一固定空间。儿童友好理念下的户外游戏主张幼儿园从同龄同班转向同龄混班,最后转向混龄混班进行共享的模式。
第四,空间的状态:从静态走向动态。幼儿园主张游戏空间从静态走向动态,户外游戏空间根据需要灵活调整与动态变化,并没有严格划分固定的场地,而是根据需要确定空间的用途与大小。在幼儿园,幼儿的玩具和玩伴是自然万物,这些有生命的“玩具”随着时间和季节不断变化,幼儿的思想和认知也是在不断成长,它们可以随意地排列组合,碰撞出无穷的创造灵感。
二、空间样态丰富多元
突出空间焦点主导性。游戏空间应注重增加视觉吸引力,幼儿园借助地形和空间特质来预设游戏情境,从而凸显该空间在整体环境中的主导地位。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提高他们对游戏空间的辨识度和感知力,在游戏中获得更丰富的成长体验。例如,幼儿园的“爱心庄园”中增设了四个层次的梯田,既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和幼儿的兴趣播种不同的农作物,又可以丰富幼儿的游戏体验和感知。
强化空间层次立体性。在户外游戏空间的设计中,幼儿园通过限定元素来强化空间层次的立体性,从而增强环境的可读性和丰富度。例如,幼儿园通过空中栈道对一号楼和三号楼的空间进行连通,使原本平面的操场立体化。幼儿园同步拓展立体空间,巧妙融入绿化设计,在空中栈道、围栏及墙面等结构上,选用爬山虎、紫藤、凌霄等生命力旺盛且吸附力强的植物,精心打造垂直绿化景观。此举不仅有效解决了绿化覆盖率偏低的问题,更增强了整体环境的艺术气息与设计感。
提升空间类型多样性。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既有自己独处的思考需要,也有和同伴讨论分享的交往需要。教师事先精心划分的高结构性的活动空间容易使幼儿的活动空间碎片化,难以满足幼儿整体性发展的需求[2]。相对应的,户外游戏空间也需要适合不同性格、精力和交往能力幼儿选择的不同尺度大小空间,有幽静的适合幼儿独处的隐蔽型小空间、有适合两三个幼儿的尺度适中的半围合型空间、也有适合群体游戏活动的开敞型大空间,以适应不同的活动需求。
保留空间生态野趣性。在游戏空间设计中,幼儿园注重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物种,利用当地自然环境为幼儿创造一个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生态空间。例如,“爱心庄园”在创设初期,移植了多种类型的树种,有大樟树、柚子树、桂花树等,将其自然地融入环境之中。在树上筑造小屋,树枝间悬挂秋千,树根还是幼儿跳跃攀爬的乐园。粗壮的大树,是幼儿捉迷藏的理想之地,为幼儿开展游戏增添了一份自然的野趣与探秘的乐趣。幼儿园在庄园里加入一些昆虫屋、生态瓶等自然观察类科普教育设施,幼儿在亲自然的空间里放松身心、敢于尝试,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三、空间内容灵活生动
师幼共同建构一种有生命、有意义的游戏空间,幼儿自选区域、自主游戏、自定角色、自取材料、自由生成游戏内容,可以促进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学习和发展。
1. 营造有趣的情境,让空间焕发生机
通过场景构建、故事叙述以及服装搭配等方式,使幼儿置身于真实有趣的世界中,获得沉浸式的体验,促使幼儿与游戏空间产生深度的互动,增强户外游戏的趣味性和探索性。例如,幼儿园一号楼和二号楼之间的场地中有个小山坡,且樟树、无患子树、桂花树等树木粗壮,高低错落且层次丰富。教师经过研讨一致认为可以设置“丛林野战区”,为幼儿提供迷彩服和小军帽,在树与树之间增加攀爬网和吊绳,幼儿在迷彩布下匍匐前进,体验训练的过程。
2. 提供友好的保障,令幼儿自在自为
令幼儿自在自为,意味着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去发展和探索,这需要教师与幼儿一起建构空间共同体关系。这种关系的教育涉及游戏空间的布局和游戏材料的选择、游戏规则的制订、游戏装备的提供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全面而细致的过程。幼儿园应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兴趣,提供适当的挑战和引导,以促进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例如,幼儿园新增设一个游戏空间,需要教师和幼儿一同商议游戏规则,并引导幼儿用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制作成清晰、形象的规则图示,放置在各个游戏项目的显著位置。幼儿进入该游戏区域时一眼就能了解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在游戏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幼儿行为,同时还要遵循“看得见、拿得到、放得回”的原则,让游戏空间里的材料呈现和收纳可视化。看得见:灵活运用网格、吊篮等收纳工具,将立体空间利用起来,让所有材料器械更有秩序。游戏材料的整理收纳箱尽可能使用透明的,有利于幼儿一目了然;箱子上的标签采用实物照片图或简笔画轮廓图。拿得到:材料应满足幼儿运动游戏的需要有序呈现,所有材料都根据游戏内容就近摆放,用幼儿的视角去考量高度,方便幼儿活动时取用。放得回:考虑到不同游戏区域功能的差异性,幼儿园对材料摆放的位置进行了空间上的划分,摆放在地面的材料用线条、方格或数字序号做标记,方便幼儿一一对应归位。材料最多的自主游乐场中的大型建构积木,增添整理柜将不同的积木分门别类,大而重的积木放在底层,小而轻的积木则放在上层,张贴每一种形状的积木标识,井然有序的设计让幼儿养成独立收拾归位的习惯。
3. 强调幼儿的参与,使游戏共创共享
儿童友好的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应深刻体现对幼儿基本权利的维护与尊重。幼儿园要立足幼儿立场,尊重幼儿的需求,坚持幼儿可参与原则,实现幼儿与游戏空间的有机互动。
例如,幼儿园的“动心野战”空间重构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整个设计和决策过程。通过讨论说一说初步印象,实地勘测画一画表达理想的区域,小组合作理一理需要什么材料……之后通过问卷调查、采访同伴、民主投票等形式来吸纳幼儿的想法和意见。这种幼儿参与式的空间优化策略,帮助幼儿构建出富有吸引力的游戏空间,也让幼儿更喜欢和珍惜这个空间,更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
在儿童友好理念引领下的游戏空间重构,拓展了幼儿感兴趣的、极其丰富的“玩中学”场景,实现了幼儿学习方式和游戏方式的重构,实现了教师理念的重要转变和以幼儿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更实现了自主创造、协作分享、平等参与的教育生态场建构,真正让幼儿园的游戏空间发挥了应有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进.儿童的空间和空间中的儿童——多学科的研究及启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6(3):21-26.
[2] 倪海燕.让空间回归儿童:儿童友好理念的内涵及启示[J].早期教育,2023 (18):12-14.
(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市小玩国幼儿园)
责任编辑: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