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化学习的乡土资源融入历史教学实践探索
2024-10-29刘波孔陈萍
【摘 要】乡土资源融入历史教学的项目化学习,能融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历史学科特色。教师在项目化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乡土意识、人文意识和热爱家乡、传承文明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 乡土资源 历史教学 实践探索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1]在历史教学中,除了教材资源,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值得重视。历史教学有机融入乡土资源,师生基于历史与现实世界开展探究活动,一起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为进一步践行课改,我们基于项目化学习方式,把家乡江阴周庄的乡土资源融入历史教学,从确定选题到收集资料,从访谈整理到合作交流,从个体思索到整体感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乡土意识、人文意识和热爱家乡、传承文明的价值取向。
一、走近的需要—项目价值分析
1. 融汇传承传统文化
江苏有三个周庄:水乡周庄在兴化,文旅周庄在苏州,工业周庄在江阴。寻找江阴周庄的文明史源头,至少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在龙爪墩遗址已有氏族定居,从事农耕渔猎和原始纺织活动,形成村落;陶城遗址距今4000余年,从其出土的文物来看,属于良渚文化;商末周族领袖古公之子泰伯三让天下,南来建勾吴国,使其成为吴文化的发源地;春秋战国时期,季子南来,因贤德被称颂为“延陵季子”;“南方夫子”—孔子七十二贤徒之一的言偃(即子游)在定山施教,首开境内文学之风……这些人文渊薮不胜枚举,是融入教学的宝贵资源,对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有重要作用。如何创新形式来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如何搭建平台保护、传承文化资源,值得思考。历史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地域优势,积极开发本土资源,激发学生兴趣和发展潜能,培养他们了解周庄、热爱周庄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 展现历史学科特色
我们开发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地方志等各类资源,有机挖掘和结合其中的乡土资源,通过实地考察、收集资料、撰写报告或创作剧本等探究活动,给学生一个行与知结合的体验机会,寻求促进历史教学创新的路径。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教育体系,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构建生动、开放的历史课堂,充分展现历史学科特色,使历史教学多元化、趣味化、生活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人文素养和爱国爱乡情怀。
二、走进的方向—项目设计展开
1. 主题选择与确定
主题的选择与确定对于整个项目是否成功有重要意义。“一个清晰的目标能够帮助我们在设计时有所聚焦,并能指导有目的的行为朝预期结果发展。”[2]19我们选择乡土资源中典型的、有意义的题材、人物或事例,从中确定了6个主题,为接下来项目的具体展开指明了方向。
2. 项目设计与分工
主题确定后,我们分组行动,6个小组自选组长,明确基本任务,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阅览图文专著、查找网络可信资源、探访古迹、请教专家学者、走访当地老人、采访企业家等方式,集思广益、共同整理,按照古代、近代、现代的不同历史时期进行设计,多角度展现和记录周庄的风俗风貌、生产生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见表1)。我们鼓励学生面对陌生的、复杂的甚至不确定的情境时,“能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新的环境和挑战中”[2]1 ,“在其调动所有知识、能力、品质等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并形成公开成果的过程中,形成对核心知识和学习历程的深刻理解。”[3]
三、走出的实践—项目成果思考
1. 活动课程化,渗透专业性
“一部乡土史就是一个国家历史发展的缩影”[4],它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对当地文化的历史和现状展开全面的、系统的、扎实的研究,“把历史恢复成普通人的历史,并使历史密切与现实相联系”(历史学家汤普森语)。这个活动开展以来学生报名踊跃,成为受他们欢迎的选修课程之一,也成为他们的“兴奋源”和“增长点”,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了解家乡的历史,感知家乡的文化,把活动融入教学更能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体会“历史并不遥远”。这与我们从走近周庄、体验家乡、感悟乡情三个维度来构建周庄乡土史课程—“谈古论今话周庄”的目标一致,为学生社团课程化建设、学校校本课程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启发。
乡土资源对学生而言是“近在咫尺”的,是可以触摸、可以感知的。活动的设计既要顺应学生的乡土情结,又要体现历史课程的本质,因此,学科知识的渗透是必然的。比如,在“考察江南布码头的‘前世今生’”这个主题下,一是从时序性角度展现古代经济特别是棉纺织业在各个重要时间阶段的发展变化,培养时空观念;二是就经济方面而言,引导学生考虑影响经济发展的要素,如交通运输、技术改进、金融发展、国家政策、外部环境等。换言之,学生需要具有全局的观念,需要形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
2. 课程活动化,彰显主体性
在课程活动的选择中,学生有较大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在分工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创设自由民主的探究氛围”“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和空间”“重视小组合作,强调整体参与”“处理好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 [2e0e8aa931fbf60dbe74a7d40f2cbe745]。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要参与研讨和分析,每个小组在合作过程中要最大化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有的学生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专题的图像和视频展示就由他制作;有的学生擅长写作且很有感染力,叙述性文字汇报就由他负责;有的学生善于人际交流,对外采访任务就由他完成。活动将个体优势和集体利益紧密相连,培养了学生的平等意识、合作精神以及沟通协调等方面的能力。
比如,有的项目小组将乡土资源和学科内容融合,编写了诗歌《周庄的山山水水》、快板《夸夸我们周庄镇》和小品《周庄历史文化游》等来宣传家乡的美、品味家乡的味,让人耳目一新;有的项目小组神入历史、展开想象,依托家乡的人、事、物进行历史剧创编,他们创作了《壮志凌云—“飞将军”苏光华》,讲述了主人公携“纸片炸弹”轰炸日本并成功返回,震惊国际的故事。学生在生动的历史情境中感受到抗战初期空军战斗的惨烈与悲壮,体会到家国沦陷时历史人物的抉择,深入考量时代波涛下个人抉择与人生轨迹的变化,进一步思考家国大义与个体小我的深层次问题,这个过程展现的是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内化与生成。
一次实践,引发一份思考。如何挖掘乡土资源与学科知识融合的深度关联项,如何处理学生的个性与学科的包容性、对应性问题,如何创新形式更好地发挥乡土资源的作用与学科课时相对紧张等问题,还有待我们后续更充分、更深入的研究与探索。教学是相互的,教也是学,教师应将所教知识与家乡的历史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历史不是遥远的,而是在身边的;不是平面的,而是多维的;不是枯燥的,而是鲜活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73.
[2] 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M].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 夏雪梅.素养时代的项目化学习如何设计[J]. 江苏教育,2019(22):7-11.
[4] 薛权开,黄敏.基于史料实证的乡土资源的理性开发与运用[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7(9):39-43.
[5] 郭春喜.地理探究式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与实施[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5(9):40-43.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指向历史核心素养的历史地理学科融合式教学研究”(课题编号:B/2021/02/21)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1.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赵继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