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增强学生深层记忆的策略初探

2024-10-29朱佳娴

中国教师 2024年10期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需要将记忆与“高水平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高层次思维交互运行,构建起稳定、多样、精细的深层记忆。根据学生记忆内容的量度、深度和广度,师生共同梳理知识体系,清晰建构主题式图谱、梯度式图谱和增量式图谱,在教学实践探究中形成导图式、表格式和年代尺式三类记忆策略,提升学生记忆速度,提高学生记忆留住度,加强学生记忆清晰度,总结记忆规律,优化学生记忆整合后对学科学习的影响,推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促进思政学科育人功能的发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深层记忆 策略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遵循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的形成规律,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做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可见,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注重考查学生对概念的记忆、积累和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对内在思维的培养。然而,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基本秉持着“理解至上”的理念,在教学时引入大量的生活实例,创设情境以促进学生理解,而对知识点通常“点到为止”。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许多政治概念、哲学概念和经济学概念,对于这些概念,教师不能仅靠实例让学生理解后进行基础记忆,更要让学生理解、记忆并能思考、运用和创造。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需要的记忆不仅是“基于理解的记忆”,更是将记忆与“高水平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高层次思维交互运行,构建起的稳定、多样、精细的“深层记忆”。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现状,遵循心理学的信息加工理论和教育学的深度教学理论,我们建构记忆图谱,探究记忆策略,优化记忆对学科学习的影响,以推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促进思政学科育人功能的发挥。

一、基于记与不记的“三度”,清晰建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记忆图谱

根据学生应该记忆哪些知识,知识记忆到什么程度以及知识的拓展程度,对应记忆的量度、深度和广度,师生共同梳理知识体系,清晰建构主题式图谱、梯度式图谱和增量式图谱,有的放矢,以期事半功倍。

1. 建构主题式图谱,明确记忆的量度

主题式图谱,即基于学科主题的教学,学生围绕某一学习主题,依托发散性的记忆策略,再次建构知识体系,既考查对知识整体的理解和把握,又注重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和纵向发展。根据大单元教学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念,主题类型可以分为跨单元主题、单元主题、单课跨学科主题等。主题表现形式可以是教材内容与生活案例的内容交集,可以是基础概念与日常践行的情感交流,也可以是史料呈现与学习感悟的观点交锋。主题设计旨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

基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结合时政热点,根据教材的学习内容,我们梳理和归纳了生命意识、法治意识、责任担当三个主题,并整理了相应的教材内容,形成以下主题式图谱(见表1)。

2. 建构梯度式图谱,划分记忆的深度

在不同的学习阶段,统筹教材内容安排,根据每个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运用及感悟等个性差异,教师有目的性、针对性、前瞻性地设计与之匹配的“梯子”,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获得新知,使学生从局部到整体、从浅层到深层地了解和识记学习内容。设计梯度式图谱时,教师要有对学科知识的整体观,能清晰地掌握不同学习阶段同一学习内容的侧重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法治教育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初中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和增强以及法治观念的建立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布鲁姆学习目标分类法,我们确定了初中法律知识学习的基本路径(见表2)。

以法律知识的学习为例,用违法、犯罪等陈述性法律知识,厘定深度理解的范畴;以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民事、刑事、行政三类违法的区分等方法性法律知识,厘定深度练习的范畴;用公平、正义等价值性法律知识,厘定深度体验的范畴。

3. 建构增量式图谱,拓展记忆的广度

增量即日常知识的点滴积累。建构增量式图谱,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识记数量的变化,也要注重学生知识运用质量的提升,更要留意学生识记习惯的养成。在识记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同一学科知识的前后联系,注重不同学科间知识的关联,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逐步加深认识和理解。

教学实践中,我们设计了分层任务单,包括分层时间、对应章节内容、基础必背知识、核心问题掌握和整合提升知识五部分内容,以促进学生获得增量记忆。这一任务单的使用,既能帮助学生确定知识的重要程度,又能引导学生根据当前自身的学习能力,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鼓励他们不断提升,准确把握记忆内容的三个度。

二、基于记忆效率的“三度”,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记忆策略

记忆不是简单、机械地死记硬背,而是要抓住记忆规律,讲究方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可以较大程度地发挥其创造性,使其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产生新的见解,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根据不同学习内容,我们探究了导图式、表格式和年代尺式三类记忆策略,以提升学生记忆速度、提高学生记忆留住度以及加强学生记忆清晰度,从而提高记忆的效率,让学生记得快、记得住和记得清。

1. 探究导图式记忆策略,提升学生记忆速度

学生采用自己熟悉和喜欢的学习方式构建的导图,能将大标题、小标题、关键词等琐碎的知识点建立起内部联系,快速厘清知识脉络,有效提升记忆速度。导图的形式多样,常见的思维导图可以是鱼骨图、树状图、星链图、梅花图等。绘制单元知识结构思维导图,可以使知识从零散走向整合,方法从具体走向一般。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总复习阶段,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绘制单元复习思维导图让学科知识从零散走向整合,提升学生记忆速度,增强复习效率(见图1)。

2. 探究表格式记忆策略,提高学生记忆留住度

表格式记忆是一种比较常见也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对知识进行表格比较、归纳理解、归类组块等,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延长记忆保留的时间,提高学生记忆留住度。教师指导学生制作表格,把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在归纳中发现异同,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探究年代尺式记忆策略,加强学生记忆清晰度

任何一个事件或者现象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运用年代尺对同一时期或相同类型的事物进行横向比较,从而增加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年代尺可以将相关知识进行纵横联系,使繁杂的知识变得条理清晰,能够帮助学生加强记忆清晰度,更好地把握事件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总之,借助不同的记忆策略把知识进行整合梳理,能较好地改正学生散乱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实现主动、全面思考,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强化学生的整体观念,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总结记忆规律,优化记忆对学科学习的影响

高水平记忆策略是将记忆与运用、分析、评价、创造等能力层次思维运作充分交混,思维策略高度融合,在大脑中形成深层记忆系统。研究记忆策略、总结记忆规律能优化记忆对学科学习的影响,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当然,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方式密不可分,由此总结出的记忆规律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

1. 学习的起点—记忆为课堂前后比较与再生服务

师生共同建构主题式、梯度式和增量式记忆图谱等,将课前对知识浅显、不系统的认知,对某些知识或经验产生的联想以及形成的模糊的记忆线索变成有深度、有量度、有广度的系统性记忆,从而强化学科知识的前后联系,层层深入加深理解,从量变达到质变。记忆同样为课堂再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提供基础知识,又通过记忆速度、留住度和清晰度的提高的策略方法,提升学习效率、增强自信、激发学习动力,同时记忆还能促进课堂的反思与创新,成为学习的新起点。

实践证明,强制灌输和重复说教无法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的,只有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才能营造充满活力的再生的法治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站位学生成长,创设教学情境,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与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引导、启发学生点燃思维火花、畅所欲言。深度记忆成为学生分享对道德困境的思考、对法治案例的见解、对政治生活的畅想的知识储备库。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既考查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富有启发性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充分体现了记忆为课堂前后比较与再生服务,记忆成了学科学习和课程育人的起点。

2. 探究的支点—记忆为实际案例分析提供基础支持

绘制导图、表格、年代尺等记忆策略让学生动手实践,触发学生完成任务的迫切需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动手绘制的内容进行重组、整合和优化,并以此作为向纵深拓展的“跳板”内容、让学生深入探究的支点。教师因势利导,拓展提升新的思维,引领学生真正在课堂实现“自主”。

基于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记忆,我们可以在真实的案例上进行复盘和虚拟加工,增删若干当事人、情节,设置法律陷阱,多问几个“如果”,设想多种可能性,以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应用相关法律知识,分析并厘清法律关系。比如,可以在校园欺凌、家庭暴力等真实情节过于血腥、暴力但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件中,虚拟情节,呈现案情,展开深度分析,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深层记忆,另一方面也提醒学生做必要的保护和预防,并避免因错误的模仿而违法犯罪。

3. 发展的基点—记忆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提供支持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教师基于学习的重点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对核心知识的广度和思维的深度进行拓展和延伸,可以促进学生将知识习得与思维发展融为一体。

比如,在九年级上册“凝聚价值追求”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围绕“中国军团再创历史”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第33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的讲话创设情境,提炼四个核心问题:①“国家荣誉永远超过个人”“我的这块金牌献给伟大的祖国”体现了什么精神品质?②这些精神品质和中华体育精神共同体现了中华民族怎样的精神内涵?③有人说,民族精神只有在面对国家大事和民族危亡时,才显示它的价值,你赞同吗?④课后以“学习奥运军团,践行民族精神”为主题,写一篇观后感。

上述问题既有识记、理解等浅层的思维问题,又有比较分析、归纳整合和批判质疑等深度思维问题。在重温奥运会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逐步探讨,对重点内容进行理解性运用和创造性评价,促成学生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思维从具体到抽象的提升,将情感激发与价值形成、导向引领融为一体。

从立德树人的站位出发,着眼于学生的实际需求,立足于学生的持续成长,我们将继续探索知识的深层结构和学生的思维结构以及它们之间深度融合的路径,帮助学生形成深度记忆,为高质量教学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助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赵继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