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中的弹力问题析疑

2024-10-29倪杨春

高中数理化 2024年20期

弹力问题是高考中的核心考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高考中的弹力问题,本文将从实际例题出发,深入探讨如何判断或计算弹力的有无、方向和大小.

1 弹力的有无

弹力的产生有两个必备的条件:一是两个物体要直接接触,二是接触面必须发生弹性形变.接触面一旦发生形变,弹力随即产生;而形变消失后,弹力亦随之消失.弹力的方向总是与形变的方向相反,但在许多情况下,接触点的形变是不易察觉的,这为判断弹力的存在带来了挑战.弹力是一种被动力,它的存在与否取决于主动力和物体的运动状态.

弹力有无的判断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形变较为明显.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可以直接通过观察是否发生形变来确认弹力是否存在.2)形变不易察觉.可以假定两个物体间无弹力作用,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若无变动,则无弹力作用;若有变动,则存在弹力作用;反之,也可以假设存在弹力,然后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变化,以判断弹力的有无.同时,在此过程中,还可以辅以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条件来推断弹力的存在与否.

例1 在给定的所有图像中,所有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四幅图中均呈现了小球A 的所受弹力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弹力的有无及方向判断.四幅图中,各选项中小球均处于平衡状态,杆的弹力不一定沿着杆,细线的弹力一定沿着细线,接触面的弹力与接触面垂直.选项A 中,球受重力和弹力,根据平衡条件,杆对小球的力应竖直向上,故选项A错误;选项B中,FN2应为零,该绳没有发生形变,否则球不能平衡,故选项B错误;选项C中,球受重力、下面球的弹力和墙壁的支持力,两个支持力均垂直于接触面,故选项C正确;选项D中,半圆对小球的支持力FN2的方向应该与小球和半圆接触点的半径在一条直线上,方向指向半圆圆心,故选项D错误.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受力分析,关键是明确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的形变恢复方向相一致.物体的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同时也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2 弹力的方向

弹力作为一种接触力,在与不同物体接触时表现出不同的方向特性.例如,绳子作为施力物体时,其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子指向其收缩的方向;而杆的弹力较为复杂,其方向可能与杆平行,也可能垂直于杆,具体取决于物体的受力情况或物体的运动状态.总之,弹力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确定弹力方向不仅需要结合施力物体形变方向,还应该借助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

不同几何形态的界面接触会产生不同方向的弹力,判断弹力方向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点与面,包括“点与平面”和“点与曲面”两种.“点与平面”即弹力方向经过接触点垂直接触点切面,指向受力物体;“点与曲面”间弹力方向经过接触点垂直接触点切面,方向经过球心沿半径方向.2)面与面,包括“平面与平面”“平面与球面”以及“球面与球面”三种.具体来说,当两个平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作用的物体;当平面与球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将通过接触点,垂直于平面,并朝向被作用的物体;而对于两个球面的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通过接触点的公切面,且指向被作用的物体.

例2 下列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其中B、C 中接触面光滑,则图中所画弹力方向正确的是( ).

解析 选项A 属于“杆上拉力”情况,小球受重力和弹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平衡条件可知,杆的弹力方向与小球重力方向相反,竖直向上,故选项A 错误;选项B属于“平面与球面”情况,但由于小球处于静止状态,说明小球受力平衡,所以不存在F2 的作用,斜面与球接触但无挤压,故选项B错误;选项C仍然属于“平面与球面”情况,假设斜面对球有弹力,则小球不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斜面对小球弹力为0,故选项C错误;选项D涉及“绳上拉力”和“杆上拉力”两种情况,绳上弹力沿绳,地面对杆的弹力垂直于地面向上,故选项D正确.故选D.

点评 在判断弹力有无的时候,一般采用假设法,即假设存在或不存在弹力,看物体还能否保持原来的状态.本题主要根据平衡条件及假设法分析A、C、D选项,假设受到弹力作用,看小球还能否保持静止.分析时,要切记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的.

3 弹力的大小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程度成正比,即形变越大,弹力越强;形变越小,弹力越弱.在计算弹力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利用力的平衡条件进行计算;

2)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计算;

3)在弹性限度内,对于弹簧等弹性体,使用胡克定律进行计算.

根据胡克定律,只要弹簧的形变保持在适当范围内,弹力F 将与弹簧的伸缩量x 成正向线性关系,可用公式F=kx来表达.这里的劲度系数k 代表单位长度形变所产生的弹力,其量纲为牛顿每米(Nm-1).不同弹簧的k 不同.需要注意的是,x 代表的是弹簧原始长度与形变后长度之间的差值,这也是一个常见的易错点.

例3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好习惯,一位学生仅借助橡皮筋、刻度尺就测出了课本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她先用刻度尺测出橡皮筋的自然长度L0,然后用皮筋将课本悬挂起来,当课本静止时测出橡皮筋的长度为L1,接下来用橡皮筋沿水平桌面拉动课本,当课本匀速运动时橡皮筋的长度为L2.橡皮筋的形变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所产生的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遵循胡克定律.由此可知,课本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A.L2-L0/L1-L0 B.L1-L0/L2-L0

C.L2-L1/L1-L0 D.L2-L1/L2-L0

解析 依题意,将课本用皮筋悬挂起来,当课本静止时测出橡皮筋的长度为L1,则k(L1 -L0)=mg.然后用橡皮筋沿水平桌面拉动课本,当课本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橡皮筋的长度为L2,由平衡条件可得k(L2-L0)=μmg.联立解得μ=L2-L0/L1-L0.故选项A 正确,选项B、C、D错误.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弹力的大小、胡克定律以及二力平衡模型的运用,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建构二力平衡模型,对学生要求较高,是一道好题.在应用胡克定律求解弹簧问题时,应明确弹簧处于“拉伸”“压缩”还是“原长”状态,并且确定形变量的大小,从而确定弹簧弹力的方向和大小.如果只告诉弹簧弹力的大小,必须全面分析问题,可能是拉伸产生的,也可能是压缩产生的,通常有两个解.

本文结合具体问题,分析如何判断弹力的有无、方向和大小,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通过深入研究弹力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力学行为,为解决高考中的弹力问题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