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烙印
2024-10-29舒曼
【导语】
求学是成长中的必修课。因为求学,我们的视野变得越来越开阔;因为求学,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然而,求学路上又布满了沟壑,我们走起来如此吃力……
跌倒了爬起来
徐光惠
那是一个惨淡的夏天,被阴霾笼罩的夏天。
他睁大双眼,在高考录取名单上搜寻自己的名字,从一排、二排,很快到最后,也没见到自己的名字。他手心汗涔涔的,又从头开始看,生怕漏掉一个,仔细看完仍然没有。
他感觉呼吸都快停止了。他不甘心,兴许是自己看走了眼。这已是他的第三次高考。他又看了无数遍,最后终于绝望,自己又一次落榜了。
他失魂落魄地往家走。天气燥热难耐,煞白的阳光火辣辣的,格外刺眼,他的心如掉入了冰窖。门前的核桃树上,知了扯着嗓子,一声接一声叫个没完。他心烦意乱,捡起一块小石头朝树上扔去,知了声戛然而止。
他躺在树下的石板上,脑子一片空白。“知了、知了……”尖厉的知了声又在头顶响起,像是在嘲笑他的挫败无能。他气急败坏,朝树上扔石块,又抄起一根长竹竿,愤怒地拍打树干,知了识趣,不再出声。
父亲从坡上下来,背了一背篼苞谷,满身是汗。“结果咋样?”父亲满眼期待。他涨红了脸,把头偏向一边,喉头嚅动了几下,却一个字没吐出来,眼泪不争气地掉下来。
老实巴交的父母把希望全寄托在他身上,盼着他有朝一日端上铁饭碗,不受他们那样的苦,可他又一次辜负了他们,他真想找条地缝钻进去。
“男儿有泪不轻弹,进屋吧。”父亲说。他整日寝食难安、萎靡不振。半个月下来,脸瘦了一圈儿,胡子拉碴的。他对自己彻底失望了,也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吧。他心灰意冷,打算以后跟着父亲学种地。
一天,父亲去山上收购核桃。“要不,你跟我一起去吧。”父亲说。他点头。
山路蜿蜒,他默默地跟在父亲身后。核桃收购很顺利,半天工夫就收了两麻袋。他和父亲一人扛一袋往山下走,他的这袋明显比父亲的要轻很多。
山路坑坑洼洼,父亲背上的麻袋沉甸甸的,父亲的腰身佝偻着,汗水湿透了衣衫,步伐也不再有力。此刻,他才体会到父亲的艰辛。看着父亲蹒跚的背影,他的心酸酸的。
走到一半,突然大雨倾盆,他和父亲被淋成了落汤鸡,汗水、雨水混杂在一起。他眼里也进了雨水,看不清脚下的路,一不留神摔倒,一屁股坐在地上,痛得他“哎哟”一声,满手满身的泥水,狼狈不堪。他坐在地上,非常懊恼。
“摔痛没?跌倒了不算啥,爬起来继续往前走,总能到达目的地,人生的路也是如此。”父亲说,并没伸手拉他。
他看着父亲,琢磨着父亲的话。他恍然,父亲用心良苦,是在鼓励他,失败并不可怕,只要从头再来。他似乎感受到一股力量,他从地上爬起来,扛上麻袋,一步步往前走。这一次,他走在了父亲前面。
跌倒了,再爬起来。他决定复读,用知识改变命运,一定要考上大学报答父母。开学那天,父亲送他去车站。车开了,他回头,父亲佝偻的身子微微前倾,一只手向前伸着,目送汽车远去。车里的他,双眼早已模糊。
第二年,他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当他把录取通知书拿到父亲面前时,父亲捧着通知书笑了,眼里含着泪花。
人的一生总会摔倒很多次,但只要坚强地爬起来,不灰心,不放弃,一直走下去,就会看到胜利的曙光,就能到达幸福的彼岸。
(来源:《山西晚报》,2021年6月25日)
【感悟】本文围绕“高考落榜”这条主线展开叙述,将“他的失落”与“父亲的鼓励”“家境的贫寒”与“坎坷的求学”交织起来,写出了作者的成长之路,揭示了“跌倒了爬起来”的主题。作者不仅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展开叙述,还借助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反衬出他因高考落榜而产生的糟糕心情。特别是看到父亲期待的目光,愧疚感油然而生。然而,父亲没有责备他,而是带他去山上收购核桃。当他不慎摔倒时,父亲的话让他学会振作和勇于面对挫折,最终在拼搏中圆了大学梦。
父亲送我读初中
廖天锡
我小学毕业那年,统考前学校组织我们住校补课。一天,我丢了15张饭票,是五天的定量口粮。我哭着跑回家,母亲一听慌了,说:“怎么得了!这五天吃什么?”
我沮丧地说:“不读了!”
父亲说:“饭票掉了,但是书要往上读!”他立即从队上食堂称来3斤12两米。这是父母亲两天多的口粮,给了我。他们吃什么?我没要。“反正考上了,也供不起!”
“谁说的?我肩膀顶不起背脊顶。掉了几张饭票就不读书了?以后不知还要碰到好多难事呢!”60岁的父亲把我拖到学校。
我担心爸妈饿肚子,中午又往家里跑,却看见父母亲在稻草树下忙碌。生产队的稻草扎在树腰上,下面悬空,两头小中间大,呈漂亮的弧形,像一个巨大的球,雨再大都淋不进。垫牛栏用时,拿一根竹竿插进去,一只一只绞着扯下来,每根稻草都干干爽爽。时令已是盛夏,树腰上只剩松松垮垮的稻草帽。父亲见了我,十分尴尬地说:“捶点谷子!”说着,解开两只稻草活结,把稻草横摆在簸箕里,他们一个一个翻找,当翻到残留在稻草里的一株谷穗时,两双老眼像见到宝物般发亮。母亲用拇指甲小心翼翼地把那株谷穗掐断,放在身边的铜脸盆里,又继续翻找,哪怕只有一粒稻谷,满脸皱纹也会笑成一朵花。然后是捶,再然后,母亲端起簸箕颠簸——扬弃禾叶、灰尘和瘪谷,留在簸箕里的是一点点二皮谷。母亲把二皮谷颠进铜脸盆里——我掉了十五张饭票,两位老人要从稻草堆里弥补,渡过难关。
我鼻孔发酸,暗暗发誓努力学习。还好,全校只有我考上了县里的重点中学。课本伙食费全部在内,要42元,但父母亲翻箱倒柜,只凑满10块钱。
幸好,凭录取通知书从生产队仓库过了360斤口粮谷卖到粮站转户口,拿到20.88元;加上通知说一学期的学费可分两次交,父亲终于松了一口气。
开学那天,父亲挑着被子和木箱步行70华里,把我送到老城区的永兴二中。次日早饭后,全班同学坐船过江去新二中建校工地劳动,父亲又送到码头。上船后,父亲突然喊:“站进点!木箱挨着了水面!”我心头一热,泪流满面。他老人家目送我过了江,上了岸,才转身离开渡口。
期末考试前,找我搭铺的同乡同学让他父亲偷走了我的被子。等我把情况告诉班主任,他已经跑了。
放假那天,到家已是傍晚,两位老人还在禾场上剁金刚刺柴蔸。父亲说剁成片晒干卖给供销社五分钱一斤,凑下期的学费。父亲的手被金刚刺的倒钩划开一道道口子,结满紫黑的血痂。我心头一酸,放声大哭。父亲惊问我犯了什么事,我抽泣着诉说了被子被偷的情况。父亲说世上只有做贼眼,没有防贼眼,被子掉了书要往上读。
次日早饭后,我要去找那个同学。父亲说被子是要不回的,练练胆量也好。我跑了15里路打听着找到那个同学的家,但门已上锁,直到太阳快落山也没开门;被子没要回,那个同学却因此没再去读书。
春节后,我是带着舅给的被子和父亲卖金刚刺柴蔸的钱回校的。此后的四个学期,我们那一带的金刚刺柴蔸让老父一锄一锄挖光了。
初秋的一个下午,正在破篾的父亲接过我的高中录取通知书,没看,额头上的皱纹叠成一堆,他苦笑着把通知书还给我,轻轻地吐出内容含混的两个字:“收好!”
我把通知书收好,一收,收到现在。
(来源:《海外文摘·文学版》,2022年第7期,有删减)
【感悟】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成长往事,既还原了当年艰辛的生活状态,又写出了“我”读初中的曲折历程。从“丢饭票”到“父亲把我拖到学校”,从“父母拾谷穗”到“给我凑学费”,从“送我过江”到“父母剁金刚刺柴蔸”……本文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展开,将生活的苦难与求学的艰辛交织起来,写出了亲情相伴以及父母对“我”读书的默默支持。其中,“拾谷穗”和“送我过江上学”用墨MHujq1oByZ9o8Sq0BDF/n8lYhChrnbUZhLcPDW7uybs=颇多,突出了父母劳作的辛苦以及对“我”远行时的守望,浓浓的亲情似一团火焰在“我”的身边燃烧。结尾的“收好”二字,读来令人心酸,这并非父亲的本意,而是源于生活的逼迫,那脸“苦笑”便是无奈的回答。
没有贴邮票的信
崔向珍
中考那年,我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被重点高中录取。当班主任告诉我这个好消息时,我既高兴又无奈——去城里读高中,这是我梦寐以求的;但是城里消费高,我的家庭很难拿出这些钱。
回到家后,我没有把这件事告诉母亲,只是一个人坐在院子里的槐树下发呆。父亲急忙问我考得怎么样,我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父亲以为我考砸了,走过来摸着我的头,说:“没考上不要紧,复读就是了。”父亲说得轻松,但我知道他的心里肯定有些失落。“爸,我不是没有考上,而是被城里的重点高中录取了。”父亲听了我的话,一下子将我从板凳上抱离了地面。“你怎么不早说?看把我吓一跳!”
还没等我开口,一直特别懂我的父亲问:“是不是怕我和你妈负担不起你上学的费用?”我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父亲用一双有力的大手捏住了我的肩膀,说:“我和你妈一定让你顺利读完高中考上大学!”这时候,母亲已经静静地听完了我和父亲的对话,她过来拉着我的手说:“这是好事,你只要专心读书就是了。”
接下来,父亲先把家里的那头黑猪卖了,又把准备盖房用的两根木料卖了,给我扯了两块布,做了两条新裤子,买了一件白衬衫和一双新球鞋。母亲把她的一只木箱子拾掇干净,给我装满了被褥和书籍。那天,我是搭在城里开车的本家爷爷的解放车走的。为了省下路费,父亲狠下心来没有送我。
那天,穿着土气的我面对时髦的城里学生,就像路遥笔下的孙少平一样无所适从。去食堂打饭,我只打最便宜的那种。有的城里同学把吃不完的白面馒头往垃圾桶里扔,我恨不得劈手夺下他们手里的馒头自己吃掉。
埋头苦学的日子,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住在学校里,我吃得并不好。想家的时候,我就给父母写信。寄一封信得贴一张8分钱的邮票,有时候,信早就写好了,我却心疼那8分钱,往往犹豫好几天才会把信寄回家。
第一个学期读到一半的时候,本家爷爷突然出差了,不能回家给我捎生活费过来,我的口袋里只剩下5分钱和一点饭票。我就写了一封信,让父亲给我寄点钱。信写完了,才想起来没钱买邮票。我不想跟同学借钱,就把信放进了木箱里。我计算着口袋里的那点饭票,把早饭和晚饭各减了一半的量,因为我想再熬上几天,本家爷爷就能给我捎生活费来了。
等本家爷爷来的时候,我的口袋和肚子都空了一天。这些,我没有告诉他,我怕他告诉我的父母,让他们担心。
这封没有贴邮票的信,放在心底已经30多年了。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就像放电影似的在脑子里过一遍。想着当年的苦难,再想想今天的幸福生活,所有的烦恼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来源:《时代邮刊·下半月》,2022年第4期)
【感悟】本文追述了一段令人刻骨铭心的成长往事,写出了艰苦岁月中的求学之路以及苦难中的幸福。考上县城高中是“我”梦寐以求的,但家境贫寒又是无法摆脱的现实。本文从“我”的矛盾心理写起,再写置办新衣新鞋,从此开启了新的校园生活。然而,高中生活也是十分艰苦的,甚至舍不得买邮票往家寄信要钱……于是,那封没有贴邮票的信一直被“我”保存下来,成为酸涩记忆中的一个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