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色彩、新视觉:浅析大卫霍克尼数字绘画的色彩语言

2024-10-28朱天乐

流行色 2024年7期

摘 要:数字技术发展至今,已经渗透到了各种领域,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发展,而艺术家们也逐渐开始使用这些技术完善自己的艺术与色彩语言。本文从绘画发展大趋势以及大卫霍克尼的iPad绘画作品作为线索,以分析数字绘画软件的功能为辅,对大卫霍克尼的数码绘画作品中的色彩部分进行分析,可以更深入理解当代艺术家对于新媒介的适应与运用。

关键词:数字绘画;大卫霍克尼;色彩语义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it has penetrated into all kinds of fields. People’s daily life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and artists have gradually begun to use these technologies to improve their own art and color language. Following the trends in painting and the iPad paintings of David Hockne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olor content of David Hockney’s digital paintings, supplemented by an analysis of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igital painting software, can be mor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contemporary artists to adapt to the new media and use.

Keywords: Digital painting;David Hockney;color semantics

0 引言

数字技术已经逐渐渗透进大众的生活中,而艺术家们也逐渐接受了这一新兴媒介带来的艺术作品。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融合,艺术的方式也被极大地拓宽。艺术的数字化的趋势正滚滚而来,尤其是近几年的沉浸式艺术展,华丽的展示效果和全方位的感官体验,极大地刺激了作为单一视觉的绘画。数字绘画就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新的画种,是一种新的方式和新的媒介。本文着重分析大卫霍克尼迄今为止的数字绘画作品中的整体绘画习惯与色彩语言,以此基础形成新的取色思路,由此引发思考——大卫霍克尼数字绘画中的新色彩语言对当代艺术起到的借鉴与引领作用。由数字绘画的主题切入,通过比较数字绘画与传统绘画的利弊特点与各自媒介所创作的色彩画面语言引申到大卫霍克尼的数字绘画作品中。

1 数字绘画

1.1 数字绘画的产生与其色彩风格

当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其他领域也必然会受到一定影响,数字技术的诞生便是其中一个典型。

随着众多数字绘画软件的兴起以及其更多功能的完善,与传统架上绘画的方式相比,越来越多的少年及青年画者更倾向于选择用手绘板亦或是iPad、智能手机等电子媒介来画画。一开始他们大多数都是平面插画师或者动画爱好者,所画的内容也更倾向于这类相对来说视觉冲击力更强、题材新颖且顺应时代新潮流的作品。他们的作品中呈现出的色彩大多数以“能够吸引人眼球”为第一目的绘制。人们能在中间看到许多作品,其中不乏黑白强烈对比中有明黄、群青等饱和度高的局部色彩点缀,再者亦是在有趣的构图上为基础,按线条走向选择用低饱和的颜色排布。插画和设计图更注重设计上的“构思”与能抓人眼球的画面,表现方式更趋于平面化,所以用数字软件或是电子板来绘画既方便取色又能随时修改色相数值来达到效果。只是也正因如此,这种特殊途径的绘画方式在将传统绘画运用得炉火纯青的色彩艺术大师们眼里,似乎是不能算作正经的、主流的绘画,有些激进的传统派画家甚至认为这是上不了台面的,并且非常抵触。

然而自近几年起,在上述秉持传统绘画方式的艺术家中也有人开始尝试用 iPad或是其他电子媒介的绘画软件来创作。这样的趋势就如同波浪一般越推越远,并且借助社交软件的传播,这样的绘画作品接连不断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一些生动的速写涂鸦,塑造扎实的人物肖像或是令人眼前一亮的场景创作,使数字绘画作品风格与形式的范围越来越广,与此同时,根据媒介改变的色彩表现方式也在大众视野里逐渐增多。

1.2 数字绘画与传统绘画中色彩的区别

与传统绘画相比,数字绘画有着许多功能上的优势。数字绘画作品具有可复制性,只需要动动手指就能将一张画及其创作过程完整地复制下来。这对作品的传播性起到了一定的正面影响。而对于传统绘画,不论用什么方式都无法将原作的任何色彩细节完整拷贝,就连创作者自己都无法制作出一模一样的同件作品,观者若想要欣赏原作便也只剩下去美术馆这一条途径。在铺色过程中,数字绘画能随时改变色块的大小和比例,给基础薄弱但对绘画有兴趣的人足够多试错的机会;而传统绘画则需要画者前期理清思路,在构思时就需考虑到详细构图、用色顺序等等,即使之后画错了能用更厚一层的颜料盖住,只是与电子软件的一键清空功能相比,这似乎也变得繁琐起来。但相对的,也正因为数字绘画的这些便捷特点,导致数字绘画作品所含的唯一性与艺术性尚不如传统绘画作品。[1]

值得注意的是,计算机绘画与传统的手绘之间有个无法忽视的差别,那就是色彩“随机性”的含量。当艺术家们选择用电子媒介的绘画软件进行创作的时候,不管所使用的笔刷工具是何种样式、仿照现实笔刷所呈现出的效果有多么丰富,这些看似呈现出偶然的结果实则都是已经被计算好的,下笔的力度、线条的弧度等等并不会对最终的色彩画面效果有巨大的影响。而手绘不同,就油画来看,只要画笔中夹杂着一丝其他颜色,在绘制色块的时候就会因为这小小的颜色改变画面走向,于是人们经常能在油画写生作品中,看到草绿的树影中还有许多其他的色相,有蓝色、黄色甚至还有红色。这也许不是油画家们故意为之,而是他们选择性地保留了客观条件造成的色彩结果。从绘画工具的角度来看,有颜料的材料、画布的质地、绘画媒介的选择这些影响因素;从艺术家的绘画习惯来看,下笔的力度、对配色的偏好、颜料的厚薄程度等等都会导致整个画面的结果不同。尤其是国画、岩彩等对绘画材料极其严苛的画种,那些因水墨比例不同所出现色彩效果是电子软件无法效仿的。有些软件已经开发出许多模仿颜料和材质的功能所造成的效果依然难以摆脱死板,且大多结果最后都趋于相同,把这些作品摆在一起,从色彩上来看大多是分不清的。那些坚持传统绘画方式的艺术家在利用自己熟悉的绘画工具来创作的时候,正是沉迷于这样的色彩随机性与无法预测细节的特点,乐于沉浸在逐渐将“不确定”掌握在自己手上的过程。客观上来说,绘画方式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有些方面,借助电子软件的创作拥有比传统绘画要更优秀的特点, 只是传统的手绘方式所蕴含的这些色彩不确定性比电脑绘画要更加丰富,这也正是电脑绘画为“绘画”本身服务时在色彩方面最致命也无法避免的缺陷之一。

2 大卫霍克尼式 IPAD 绘画作品色彩分析

2.1 “回归童真”的色彩风格

大卫霍克尼可以说是走在前沿的艺术家之一,他对于时代新事物的潮流走向具有敏锐的嗅觉,他乐于并十分擅长使用新兴媒介来完成他的艺术创作。而他的作品也几乎包涵了所有可以使用到的媒介,一直使用时代最前沿的科技参与创作。近年来使用的视频、手机、iPad等设备,他不像其他秉持传统的艺术家那样排斥电子设备,反而毫不避讳,对其所能创造出的艺术价值津津乐道。

“我在iPad上作画的时候脑中就规划好了它被印刷出来的特定尺寸,” 他说,“所以针对各种情况,我色彩风格的运用会大有不同。”这也就是为什么观众能在他使用iPad绘画的作品中发现他的绘画语言似乎与他的其他作品有些不同——尤其这些作品的色彩语言似乎更倾向于印象派的风格。[2]

在观者的印象中,大卫霍克尼的油画风格突出,大多数的作品构图都十分严谨、平稳,更富有大格局艺术作品的秩序感,因此他油画作品的用色虽不能说呈现出完全的灰调子,却也大多数是低饱和的色彩场景。《艺术家肖像(泳池与两个人像)》中,画面中包含着蓝、绿、黄、红等不同色相的大色块,但整体画面的色彩却并不突兀,反而给观画者的色彩体验增加了一丝新鲜感。因为其中他极少用到纯色,人物所穿的红色西装似乎也加入了土黄、紫罗兰等改变饱和度与色相,反而在这种强烈的撞色下给观者带来平静的感觉。相较之下,他的数字绘画作品的构图并没有强调这种严谨,大多都是偏于速写的风格出现,画面语言没有了原先的沉稳。不过也正因为如此,他的数字绘画作品的整体格调也显现出了截然不同的轻松和生动。他的油画作品颜色大多趋于和谐,即使他多次运用对比度强烈的撞色,也尽量控制在画面同色调中,并不会单独跳脱出来;而他的数字绘画作品就像是另一个极端,饱和度极高的颜色互相碰撞在一起,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在不会令观者感到突兀的基础上做多种尝试。在笔触的处理上,他的油画作品中很少会出现只有其中一块细节特别引人注目的情况,大多数的细节刻画都是为了整体服务,观察其整体时观者首先捕捉到的都是比较完整的大色块;而他在这些iPad绘画作品中很少使用这种保险的手法,相反,那些作品的色彩笔触更加张扬,似乎丝毫不怕破坏画面,就如同自由地给自己的绘画作品增加细节的率真孩童。但在细细观察过后,就会发现他这些看似不羁的线条与色彩实则归纳得恰到好处。[3]

2.2 作画习惯——“以色点衬面”的用笔

大卫霍克尼数字绘画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便是他对点线面的排布和处理。许多创作者在利用电子软件进行绘画时会更倾向使用大色块来达到画面的大致效果,从而尽量避免小笔触堆积造成的油腻。而大卫霍克尼却加重了这些由笔刷不断堆叠的小圆点的比例,不但没有出现上述的油腻感,反而使整个画面在视觉上似乎蒙了一层薄薄的雾,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氛围。这些庞大数量的“色点”使观者第一眼便注意到了其中一些,当细看这些画作,就会发现他的这些点线面并不是单纯的技巧,而是富有一定逻辑的。

大卫霍克尼习惯“以色点衬面”,即每一定量的色点必定会伴随着一些纯粹的色块一同出现,这个特点在他的风景写生作品中尤为明显。比如这张写生作品(图1),观者一眼望去,最显眼的便是偏向画面中心的这棵树,它的形状张扬,树叶零散又有序地排列,其他部分则似乎是以比较整体的色块呈现。尤其树干在周围以中绿、土黄为基调的场景中以紫红色为主屹立在画面中,给整体色彩语言增添了一些神秘与诡异感。然而放大仔细观察KESUiDPhw61nr0oqoU1Q8w==,就会发现实际上在已有的大色块基础上,他同样用了很多细小且不断堆叠的色彩圆点来区分景色的疏密关系以达到丰富画面的效果,这些小小的色彩圆点大多都是不同色相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树干周围的草地、分布不均的树叶以及卷起草垛的花纹,而大卫霍克尼不止会在这些典型形象上下功夫,他不止一次尝试打破传统的绘画思路,甚至会用一些微小的蓝色圆点来表示天空。

在他的数字绘画作品中,这些常见元素经常会出现在令人出其不意的位置,令观者似乎能感受到大卫霍克尼在进行这些创作时不断涌出的灵感以及新鲜感,吸引人的目光一直看下去,直到捕捉完所有的细节转到下一张作品。

这些恰到好处的色点与线就是在与数字绘画软件的致命缺点作斗争,既然摆脱不了已经计算好的确定的色彩结果,倒不如在自己的用笔与取色上更加随性—他的画面给人这样的感觉。换句话说,他索性抛弃了对色彩随机性的追求,选择与计算机的色彩必然性共存,而这也跟他的观察习惯以及创作目的相关。纵观他的数字绘画作品,观者经常会感叹他选取的景色如何绚丽、观察对象多么有趣,然而当观者抛弃他所表现出来的绘画语言,透过画面色彩效果去观察这些绘画对象的本质,则会发现这些不过是最普通的春日景色。大卫霍克尼捕捉到了它们的存在,利用自己独特的色彩语言放大了这些事物的美好——即使是初见杂乱的灌木篱笆历经一绘也能变得有序、可爱起来。[4]

大卫霍克尼数字绘画作品中富有一种新的色彩语言,这不仅在他原先的绘画语言上拥有新的特点,在数字绘画的整个色彩领域内也是极具代表性的。而形成新语言的基本便是大卫霍克尼这基于本心的绘画理念,比起表达自己,他更注重将自己热爱的生活记录下来,并将感受融于创作过程之中。他似乎没有追求结果是否完美,甚至在挑选绘画对象时也是随性的,但他很享受将这些事物的色彩通过观察记录下来的过程,沉浸其中的同时热情也随之增强,这源源不断的动力便是他绘画语言中最为基本也是最为核心的元素。

2.3 与传统绘画有相通之处

有人经常能将他用iPad画的一些写生练习联想到一些初学者在电子绘板上的涂画,却又觉得不完全相同。大卫霍克尼的iPad绘画作品一开始便让人想起毕加索的那句话,他的画面并不是完全犹如孩童笔下的作品涂鸦,而是在自己已经完全成熟的风格的条件下尽可能以类似孩童的那种纯真、直率的思路去画画。在他的一些练习中,每一张整体色调都和谐统一,但用色极纯,取色方式就如同仅凭直觉来选择颜色的初学者一样。正因如此,人们才能在他的画面中捕捉到许多一般创作者无法理解的处理方法和绘画逻辑。[5]

他的绘画模式似乎背离了绘画的“初心”,且手段不再纯粹。但随着像大卫这样积极接触一切能使自己的创作具象化实现的手段的艺术家们不断分享自己使用这些媒介的作品,逐渐打破了这层本应就不该存在的隔阂。这些艺术家的作品虽然都是运用电子媒介创作,但这些作品无一不毫无保留地展露出作者本人的创作特点,换句话说,这些作品同传统绘画手段的作品一样,都是创作者表达本身、展现自我的一个途径。

所以,无论表达的手段如何,无论是他的油画、数字绘画作品还是摄影拼贴创作等等,这些作品的背后都是大卫霍克尼本身,是他想要透过这些具象事物告诉观者的话语,是他记录生活的方式。他似乎在用自己的行动和作品告诉其他艺术家,不用畏惧新事物的诞生,不必担心这些新的趋势会将原有的艺术形式排挤,只要创作者们突破自己观念上的枷锁,坚持并创作独属于自己的色彩语言,这些电子媒介何尝又不是为了自己服务?

那么同样,既然人们能在数字绘画中找到属于传统绘画的一块领域,那必然代表其二者之间一定有相通之处。

3 结语

人们需要更多像大卫霍克尼这样勇于尝试新鲜事物、能灵敏捕捉到新的趋势的艺术家,并学习在如何适应不同媒介的过程中产生新的色彩语言。绘画中的色彩是绘者们表达内心世界、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而实现这种表达方式的途径有许多,坚持自己喜欢的媒介的同时并不意味着就必须厌恶或鄙视其他由新兴技术辅助的途径,而接受新的事物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将传统淘汰并遗忘。人们身为社会发展中的被动方、自我创作中的掌握者,应学会顺应新的发展来完善自身。

4 参考文献

[1]程思佳.新技术影响下的艺术探索者[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 2020.

[2](英)大卫?霍克尼.我的观看之道[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

[3]姜滔月.浅析数字技术影响下的绘画——以大卫?霍克尼与奥斯汀?李的艺术创作为例[D].重庆:四川美术学院,2021.

[4]向梦娇.大卫?霍克尼式iPad绘画及我的创作[D].武汉:湖北美术学院,2020.

[5]曹先兵.数字绘画的特点及创作特征[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