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教学的初中美术色彩课程设计与实施
2024-10-28李延平
摘 要:美术色彩课程作为初中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关键作用。然而,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往往被局限于书本知识和技法训练,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连接。为改变这一现状,本文深入分析了生活化教学在课程优化和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积极意义,并进一步提出了将其应用于初中美术色彩课程的设计原则和实施策略,旨在借助生活化教学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美术;色彩课程;设计与实施
Abstract: The art color course i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junior high school art education, playing a crucial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aesthetic abilities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However, in traditional art education, color teaching is often confined to textbook knowledge and technique training, lacking connection with students’ real lives. To change this situation, this paper thoroughly analyzes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of life-based teaching in curriculum optimization and student ability development. It further proposes design principles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for applying life-based teaching to junior high school art color courses. The aim is to leverage the power of life-based teaching to stimulate students’ creative potential and promote their allaround development.
Keywords: Life-oriented teaching;junior high school art;color courses;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0 引言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的教学模式,其核心在于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使学生能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和应用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强调教育不应孤立于生活之外,而应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并最终服务于生活[1]。在初中美术色彩课程中,学习活动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有机结合,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色彩的热情,增强其对于色彩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与艺术创新能力,使初中美术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发展要求。
1 初中美术色彩课程应用生活化教学的积极意义
生活化教学与初中美术色彩课程的融合根植于色彩作为视觉艺术及日常生活核心元素的本质属性。色彩不仅是构成艺术表现的基础,也无处不在地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据此,下文将详细论述在初中美术色彩课程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的积极意义。
1.1 增强课程趣味性与实用性
传统的色彩教学往往侧重于色彩理论的讲解和技能的训练,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相比之下,生活化教学则通过将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元素融入课堂,如自然景色、家居装饰、服饰搭配等,使色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色彩的魅力,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同时,生活化教学还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色彩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实用意识,并进一步提高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自觉应用色彩知识的频率。
1.2 提升学生观察力与感知力
生活化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其在实际生活环境中观察、感知色彩存在的多种形式。在生活化教学的引导下,初中美术教育中的色彩课程需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的束缚,去关注生活中的色彩现象,如季节变换带来的色彩变化、不同光源对色彩的影响等。在观察、分析这些色彩现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更好地领悟色彩知识的现实呈现,还将在这样的长期训练中,逐渐培养出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感知力。这种能力的提升不仅有助于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更好地把握色彩的运用,还能让学生留意生活中的美,进而丰富其自身的精神世界,并为学生今后的艺术创作奠定更具创造性和深度的灵感基础。
1.3 培养学生审美素养与创新思维
初中美术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新思维,而生活化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该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探索色彩,在亲身实践加深对色彩理论的理解。比如,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色彩创作活动中,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大胆运用从生活感悟中提炼出来的灵感,尝试不同的色彩搭配,从而创造出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品。此举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还能让其在创作过程中学会欣赏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的审美品位和创新能力[2]。
2 初中美术色彩课程应用生活化教学的设计原则
2.1 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在初中美术色彩课程的生活化设计中,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与需求,确保教学内容和方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其学习需求。同时,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认识到每个学生在色彩感知、审美偏好和创作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课程时,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让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2 生活情境融入原则
生活情境融入原则是指在色彩课程设计中,应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色彩之美。这一原则强调将色彩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和应用色彩知识。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色彩知识,初中美术教师可引入生活中的色彩实例、布置生活化的色彩作业、组织色彩相关的实地考察等方式,创设极具生活气息的色彩教学情境。在这些情境中,学生不仅能直观地感受到色彩的无处不在,还能深刻体会色彩在生活中的多种运用和不凡表现,从而加深其对于色彩的理解和感知。同时,生活情境融入原则还将指引教师有序地开展色彩创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切实体验到色彩在传递情感、思想以及营造氛围方面的作用,从而增强学生的色彩感知力与艺术创造力。
2.3 实践性与体验性相结合原则
色彩学习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更需要实践操作和体验活动来加深学生对于色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美术色彩课程设计中,教师需要遵循实践性与体验性相结合原则。具体来说,为更好地巩固和深化学生所学的色彩知识,教师需要在课程设计中加入与色彩知识具有强关联的实践任务。接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色彩创作的全过程中,从构思、设计到最终完成作品,每一个步骤都让学生亲自体验。在实践性与体验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的引导下,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动脑能力将得到协调发展,同时,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将得到显著提升[3]。
3 初中美术色彩课程应用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3.1 融合生活气息,启迪色彩灵感
色彩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色彩,从自然界的日出日落到城市的霓虹灯,从家庭装饰到校园环境,色彩无处不在。因此,在初中美术色彩课程中,教师需要积极融合生活气息,以此引导学生留意观察并随时记录身边的色彩,帮助学生建立起色彩与生活的联系,进而激发学生的色彩灵感与创作热情。
常言道:“书读千遍其义自见”,在初中美术色彩教学中,这句话的核心含义同样可以得到应验。在不断且广泛地收集日常生活中的色彩元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积累丰富的色彩素材,还能在观察中逐渐发现色彩的变化规律和美感所在,从而建立起原始的审美感知和色彩运用能力,而这正是学生色彩感知能力和艺术创造力萌发、发展的关键所在。
为了促进这一过程,教师可以在课程的预习环节为学生布置下任务,让其利用课余时间,以摄影或收集实物的方式,记录下身边的色彩。这些色彩可以来源于自然界,如春夏秋冬四季变换中的树叶、花朵、天空和水面;也可以来自城市景观,如建筑外墙、广告招牌、街头艺术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收集主题或探索方向,如收集生活中具有对比色的物品或场景(图1)。如此一来,学生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观察和记录,提高色彩收集的效率和质量,进而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力。
随后,为进一步启迪学生的色彩灵感,教师还从学生所收集到的色彩素材中挑选出具有分析价值的样本,并与学生一起分析这些作品中的色彩运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色彩搭配的原理,以及色彩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形式和运用技巧,并为学生后续的色彩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2 构建生活情境,增强色彩体验
色彩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感知,还与人的情感、记忆和生活经验紧密相连。同时,基于前文所言的生活情境融入原则,在初中美术色彩课程中,教师需要积极构建贴近学生生活的色彩学习场景,以增强学生的色彩体验、深化其对于色彩理解和感知。因此,教师需充分利用一切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事件或节日,并以此为出发点,为学生创设更具趣味性的生活化学习情境[4]。例如,临近中秋节,教师便可以此为契机,设计名为“月满中秋,彩绘花灯”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具有中秋元素的“花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古典乐曲,以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同时,为学生展示、讲解传统花灯的色彩搭配,如红色象征喜庆,黄色代表满月,有团圆之意等,并适时穿插现代色彩理论知识,如色彩的对比与和谐、色彩的心理效应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图2)。
此外,在构建生活化色彩教学情境时,教师还应尊重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即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能激发学生色彩学习兴趣的,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色彩学习活动。据此,教师可针对色彩的多重特性,融合跨学科知识。例如,对于喜欢科学和技术的学生,可设计“色彩与光学”的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棱镜色散实验”了解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以及它们是如何在光的叠加过程中产生其他色彩的。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满足学生对科学原理的好奇心,还能加深他们对色彩本质的理解(图3)。对于喜欢文学和历史的学生,可组织“色彩与文化”的相关讲座,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色彩的象征意义和历史演变,从而增强他们对色彩的文化认同感。对于喜欢音乐和表演的学生,可安排“色彩与情感”的音乐会,让学生欣赏表达相同情感的音乐与色彩作品之间的共性,从而感受色彩与音乐之间的联系。
以上所例举的初中美术跨学科色彩活动,不仅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色彩知识,从而提升自身的色彩感知力和艺术素养。
3.3 巧设生活问题,深化色彩认知
相较于小学,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能独自完成一些基本的色彩搭配和创作任务,但对于较为抽象的色彩知识,如色彩心理学、色彩对比与和谐等原理时,学生则常常会感到困难,甚至是力不从心。因为,这些知识点往往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现实情况却是,初中生正处于高阶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思维能力并不足以支撑其独立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因此,在初中美术色彩课程中,教师不仅要巧设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抽象的色彩知识;还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降低学生学习色彩知识的难度,并引导其思维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持续发展[5]。
为了确保学生能逐步掌握复杂的色彩概念,教师需由浅入深地设计一系列问题。首先,教师需要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逐步引导其进入更为抽象的色彩理论。例如,教师可以从学生常见的色彩现象入手,如“为什么快餐店的装修多使用鲜艳的色彩?”“为什么医院的墙壁通常选用淡蓝色、淡绿色或淡黄色?”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色彩与生活的联系。接着,逐步过渡到色彩心理学、色彩对比与和谐等更抽象的概念,设计如“红色为什么常被视为热情与活力的象征?”“在一幅画中,如何运用色彩对比来突出主题?”等问题,来促使学生深入思考色彩与情感的联系。
在学生对色彩心理学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可进一步引入色彩对比与和谐的概念,并借助大师作品,设计出既具有生活气息,又具深度的色彩问题。如“梵高的《向日葵》中,色彩对比与和谐是如何共同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的?这种色彩运用方式如何体现了梵高的情感与风格?”“若你是一位家装设计师,你会选择将梵高的《向日葵》放置于何种风格的家居设计中呢?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设计,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色彩对比与和谐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还将引导学生探索色彩在艺术创作和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规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3.4 开展生活实践,强化色彩应用
初中阶段的色彩教育不应仅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基于生活化教学,教师在设计色彩课程时,不仅要预留充足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更要注重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如此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他们对色彩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
为了确保学生参与生活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在设计实践活动时,教师就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设计一系列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实践活动,如户外写生、色彩搭配游戏、装饰艺术创作和广告设计制作等。以户外写生活动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色中的色彩变化,如晨曦初照时的柔和色彩、夕阳西下时的绚烂晚霞,以及四季更迭带来的色彩差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结合莫奈的《草垛》系列,为学生进行细致的色彩知识讲解。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亲身体验到色彩的魅力,还能学会如何捕捉,并在自己的画作中表现这些色彩变化,从而提升其色彩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美术馆或展览,让他们近距离观赏不同艺术家的作品,感受不同风格和流派中的色彩运用。通过这样的实地体验,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色彩在艺术创作中的多样性和表现力。参观结束后,可以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进一步加深他们对色彩的理解与感知。
最后,教师在设计生活化色彩实践活动时,还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同时,教师还应发挥自己的“引导者”的教学职能,适时地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其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融合了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实践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总而言之,生活化教学的融入不仅丰富了初中美术色彩课程的教学内容,也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与趣味性。该教学模式强调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创新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是大有裨益。作为美术教育者,初中美术教师应持续探索与实践这一教学策略,以培养出更多具备艺术素养与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为实现美术教育的全面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5 参考文献
[1]张晶.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初中美术教学生活化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3,39(11):153-157.
[2]廖思瑾.借生活之力,点亮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生活理念下初中美术教学新探究[J].求知导刊,2024(17):143-145.
[3]许家波.引生活之水,灌美术之花——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4(02):83-85.
[4]王轶凡.色彩教学在小学美术生活化课堂中的应用[J].学园,2022, 15(32):35-37.
[5]张倩茹.小学美术生活化课堂中色彩教学的应用研究[J].色彩, 2023(09):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