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在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中的价值与应用:以江苏南通为例
2024-10-28韩均
摘 要:地域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民族的瑰宝,更是教育的宝贵资源。在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审美情趣。江苏南通,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民间艺术,为小学美术色彩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灵感。因此,本文将以江苏南通为例,深入分析地域文化在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中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应用策略,旨在为小学美术色彩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关键词:地域文化;小学美术;色彩教学;江苏南通;应用价值
Abstract: Regional culture, as the accumulation of history and a treasure of the nation, is also a valuable resource for education. Incorporating elements of regional culture into primary school art color teaching can not only enrich teaching content but als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aesthetic taste. Nantong, Jiangsu, a city with profound cultural heritage, provides rich materials and inspiration for primary school art color teaching with its unique natural landscapes, cultural landscapes, and folk arts. Therefore, this paper takes Nantong, Jiangsu, as an example to deeply analyze the value of regional culture in primary school art color teaching. Based on this analysis, a series of practical teaching application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aiming to provide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primary school art color teaching and further enhance students’ aesthetic abilities and cultural literacy.
Keywords: Regional culture;primary school art;color teaching;Nantong, Jiangsu;application value
0 引言
南通,这座位于长江入海口的美丽城市,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还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人文艺术。狼山的秀美、濠河的宁静、蓝印花布的质朴……这些都是南通独特的文化符号。将这些地域文化特色融入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中,不仅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色彩的魅力,还能加深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识与热爱。
1 江苏南通的地域文化概述
地域文化,是深植于特定地域并历经长期历史沉淀而形成的独特文化传统,它深刻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和社会习俗,是该地区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的交融体现。地域文化的精髓在于其与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催生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语言、饮食习惯、建筑风貌和民俗活动等文化现象,共同塑造了该地区独一无二的文化景观。[1]
1.1 自然风貌与人文景观
南通,这座位于江苏省东南部的城市,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貌,还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景观,共同构成了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坐落于江苏省南通市南郊的狼山风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享誉江南的“十景”之一。狼山虽不高,但因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有的人文历史而闻名遐迩,被世人尊为“江海第一山”。狼山周围有四座小山,分别为马鞍山、黄泥山、剑山和军山,狼山为其首,故又被合称为“狼五山”。这些山峰不仅见证了南通的历史变迁,更在岁月的吹拂下,逐渐成为南通人民的骄傲与象征,承载着人们对于故土家乡的深情厚谊。
濠河,据载始建于后周,距今已有千年,是国内现存的保存最为完好的古护城河之一。环绕南通老城区的濠河,河水清澈,沿岸风景如画。历史上,濠河曾是南通繁华的商业区,如今则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时光不曾停歇,濠河也不曾,从昔日的繁华商埠至今日的休闲胜地,濠河早已演变成了南通文化的血脉,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南通人的心田。
此外,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南通还孕育了众多杰出人物,如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其故居便位于南通市区。这处故居生动展示了张謇先生的生平事迹与实业救国的崇高精神。此外,南通还拥有青墩遗址、天宁寺、水绘园和南通博物苑等众多历史文化景点。这些名人故居和历史景点,不仅是人们了解南通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后人学习南通文化和精神的重要资源。
1.2 民间艺术与工艺特色
南通的民间艺术同样丰富,且独具特色,其中数蓝印花布、剪纸、板鹞风筝、扎染等最为人所知。蓝印花布采用传统的印染工艺,以其独特的蓝白色彩和精美的图案设计而著称,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在南通的日常生活中,蓝印花布被广泛应用于服饰、家居装饰等方面,是南通地域文化的一大亮点。同样,剪纸艺术在南通也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南通的剪纸作品以其精细的线条和生动的形象而受到赞誉。无论是传统的节日装饰还是现代的家居布置,南通剪纸都能为其增添一份独特的艺术气息。
板鹞风筝不仅是古时人们游乐的珍贵玩物,更是另一项极具南通特色的民间艺术。这种风筝不仅体积巨大,更制有“哨口”,放飞后能“得风则鸣”,宛如一只展翅高飞、悠扬鸣叫的鹞鹰,令人叹为观止。扎染古称“绞洁染”,是一种古老的纺织染色工艺。制作时,匠人需要先绑扎住布料的不同部位,而后染色。这样染出的布料就会呈现出自然而独特的图案和纹理,既具有艺术价值又具有实用价值。这些民间艺术不仅丰富了南通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促进了南通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 地域文化在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中的价值
2.1 丰富教学内容
南通的地域文化,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民间艺术,为色彩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比如,狼山的秀美风光、濠河的古朴韵味、名人故居的历史沉淀,都可成为色彩教学的生动教材。将这些地域文化元素融入色彩教学中,不仅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感受身边的美[2]。此外,地域文化的融入,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而言,当学生接触到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地域文化内容时,会更加投入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地域文化中的故事、传说等也是极佳的课程导入素材,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还能为学生的色彩创作提供富有地方特色的灵感来源。
2.2 培养审美情趣
色彩作为视觉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直观、生动、富有感染力的特点。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色彩知识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色彩敏感度和审美素养。正如俗语“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所言,南通地区特有的色彩运用和搭配方式,如传统建筑中的色彩搭配、民间艺术中的色彩表现等,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能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色彩的美,从而提升学生的色彩敏感度。同时,地域文化中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也会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产生积极影响。在色彩学习的过程中,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学生会逐渐形成对美的独特理解和鉴赏力,学会从文化的角度审视和评判色彩作品的美丑优劣。这种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在色彩创作中更好地运用色彩语言,还能让他们在生活中更加懂得欣赏和发现美。
FmhLRIISyOAamOn0YuxpzQ==2.3 促进文化传承
在社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图像作品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媒体的兴起更是让视觉文化以空前的速度和广度传播。然而,在这种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西方的文化也悄然渗透进了国人的学习生活,对地域传统文化的传承构成了挑战。在此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更应肩负起传承和弘扬地域传统文化的重任。在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意味着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以色彩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其在欣赏、学习色彩知识和技巧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中华文明的魅力和地域文化的独特价值。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更直观地了解地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审美特征,还会在心中种下传承和弘扬地域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并在其逐渐形成对美的独特理解和鉴赏力时,自觉地参与到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中来[3]。
3 江苏南通地域文化在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 色彩感知与南通文化启迪
南通,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其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蕴含着丰富的色彩元素,为色彩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正如前文所述,将南通地域文化作为教学资源引入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色彩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视觉体验。而为了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南通地域文化中的色彩魅力,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时地在小学美术色彩课程中安排户外写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得以走出教室,走进狼山、濠河等自然景观,以及古城墙、文峰塔等人文景观,直观感受南通地域色彩的丰富多变。[4]例如,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狼山,开展以《狼山秋色》为主题的写生活动。在该活动中,学生可以观察到秋天狼山树叶的橙黄、土壤的深褐、天空的湛蓝以及水面的波光粼粼,这些色彩的变化和对比,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色彩学习样本。同时,在学生写生的过程中,教师也可借助实景与名家作品,如艾萨克?伊里奇?列维坦的《金色的秋天》(图1),为学生讲解秋日的色彩与光影,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色彩在营造氛围、表现光影、空间等方面的巨大作用。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学会如何在自然环境中发现和捕捉色彩,还能在实践中逐步掌握色彩搭配和运用的技巧,从而加深对色彩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在写生结束后,除了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分享与讨论外,教师还可结合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将写生作品中的色彩元素提炼出来,并尝试运用到创意绘画或手工制作中,比如设计具有南通特色的色彩明信片或制作成以南通地域色彩为主题的装饰画等。这样的活动设计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于南通地域文化色彩的理解与应用,还能让学生在分析讨论与实践创新中获取新的创作灵感,从而实现色彩感知与视觉体验到艺术创作的有效转化。
3.2 色彩知识及南通智慧传授
在色彩教学中,传授色彩知识与技能是基础且关键的一环。结合南通地域文化特色,教师可采用更加生动,且更让学生觉得熟悉的方式,为其讲解色彩的基本属性、对比与搭配原则,使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南通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南通传统艺术,尤其是蓝印花布,为色彩教学提供了鲜活的案例,其精妙之处在于色彩对比与搭配的巧妙运用。蓝印花布,以其深邃而丰富的蓝色调为核心,巧妙融合不同明度与饱和度的蓝色以及纯洁的白色,营造出一种既清新脱俗又层次分明的视觉效果。这一艺术形式,不仅是对色彩美学的深刻诠释,也是南通地域文化智慧的结晶。
在教授单色色彩搭配时,教师可引入蓝印花布的经典图例(图2),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并分析其中的色彩构成,揭示出单色搭配背后的丰富变化。例如,教师可以指出,尽管蓝印花布主要依赖蓝色这一种染料进行染色,但通过巧妙地控制着色面积、纹样的繁密程度以及留白区域的分布,花布得以在保持整体色调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展现出多样且引人入胜的视觉效果。留白区域不仅作为蓝色图案的衬托,更在视觉上形成了节奏的停顿与呼吸,使得整个设计既紧凑又不失灵动。在深入分析了蓝印花布中单色搭配的技巧后,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如何在有限的色彩范围内创造出无限的视觉可能,从而加深学生对于单色搭配原理的理解,还能激发其运用色彩进行创意表达的欲望。
3.3 色彩实践与南通艺术融合
在学习了色彩理论知识与南通智慧后,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色彩实践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南通的博物馆、艺术馆或手工艺工作室进行实地考察。在这些实地考察活动中,学生能近距离地观察到南通刺绣中细腻的色彩过渡和风筝制作中鲜明的色彩对比,从而深刻感受到色彩在南通传统艺术中的生动应用。这样的真实文化环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色彩学习素材,还极大地拓展了他们的色彩感知和经验积累,为色彩技能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教师还可以设计具有实操性的色彩训练活动,如扎染工艺体验。扎染技艺不仅承载着南通地域文化的深厚底蕴,还蕴含着丰富的色彩与图案变化。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扎染工艺的色彩运用、图案设计以及绑扎技巧等特点后,教师可充分利用教室内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介绍扎染工艺的纪录片,使学生直观且深入地了解到扎染工艺的色彩运用、图案设计以及绑扎技巧。随后,教师依据视频中的步骤,带领学生亲身体验扎染的全过程。在扎染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所学的色彩知识与扎染技术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布料和染料,创造出独一无二的扎染作品,从而充分锻炼其自身的色彩搭配技巧和动手能力(图3)。
3.4 色彩创作与南通文化传承
色彩创作不仅是技能的展现,更是情感的表达。在南通地域文化的背景下,色彩创作已然成为学生传承文化、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为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教师需要深入探索南通的历史背景、民俗风情及传统艺术,开发具有南通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时又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色彩创作主题[5]。
以南通板鹞为例,其色彩鲜艳、图案丰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学生进行色彩学习与创作的绝佳资源;同时也是学生了解南通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可组织一次名为《南通板鹞色彩魅力》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教师需结合南通板鹞的图例,为学生深入讲解色彩理论与搭配技巧,以及南通板鹞的独特色彩表现(图4)。随后,教师需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色彩知识,并结合自身对于南通板鹞的独特理解,进行创作彩绘。比如,有同学在传统南通板鹞人物彩绘的基础上,创作出了更具现代趣味的,以动漫人物为主题的南通板鹞。
完成制作后,教师可鼓励学生放飞自己的作品。这种综合性的创作体验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亲手制作的艺术品在空中翱翔的乐趣,也让其体会到南通板鹞的文化意义,进而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持续关注与创作热情。
4 结语
综上所述,将江苏南通的地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中,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有效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户外写生到多媒体教学,再到创意实践,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学生与地域文化的一次亲密接触。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对色彩的认知与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孩子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自豪感。未来,笔者期待更多教育工作者能探索并实践地域文化与美术教育的深度融合,共同为培养下一代的文化自信和审美素养作出贡献。
5 参考文献
[1]杨雪.小学美术教学中地域性文化资源的应用探析[J].知音励志,2016(08):284.
[2]曹永峰.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探索——以甘肃彩陶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4(15):176-178.
[3]冯湘菱.苏州地域文化与小学美术课程整合的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3(06):79-81.
[4]杜斌.沙田水乡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研究[J].色彩,2024(01):160-162.
[5]刘惠.地域性文化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中),2016(06):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