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花鸟画的笔墨色彩表现研究
2024-10-28梁相宜
摘 要:本文根据黄宾虹的绘画理论梳理其笔墨色彩观念,并且结合具体作品总结他花鸟画的风格特色,以及用笔用墨的具体表现。黄宾虹的花鸟创作集中在晚年,以“简、淡、拙、健”为整体特征,八十岁之前风格简淡,此后则更加古厚。黄宾虹看重笔墨表现力,他的花鸟作品将书法用笔运用到创作当中,线条劲健,具有顿挫的变化韵律。他的花鸟作品大都色墨混用,并且吸收了民间绘画的红绿色彩。黄宾虹花鸟画的另一个突出特征是用水较多,因此设色清逸,并且擅长通过破墨、宿墨、积色等方法,在画面留下富有变化的墨痕和水渍塑造笔墨层次。
关键词:黄宾虹;花鸟画;笔墨;设色
Abstract: Based on Huang Binhong’s painting theory, this paper sorts out his concept of color as well as brush and ink, summarizes the styl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is flower and bird paintings by specific works, and his specific performance of using brush and ink. Huang Binhong’s flower and bird creations are mainly in his later years, with the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of "simple, light, clumsy, and energetic", and his style before the age of 80 is simple and elegant, then it is more quaint and tAYMT54Kwc8DrZiWE7Qn15I7lGKkfVzzGQGiVHEzLYv4=hick. Huang Binhong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expressiveness of brush and ink, and his works of flowers and birds used calligraphy brushes which with energetic lines and rhythmic changes to create. Most of his works of flowers and birds used both color and ink, and he absorbed the red and green colors in folk paintings. Another outstanding feature of Huang Binhong’s flower and bird paintings is that he used a lot of water, so the color is elegant. He is also good at leaving changing ink marks and water stains on the picture to shape the layer of brush and ink by means like broken ink, ink staying, and color accumulation.
Keywords: Huang Binhong;flower and bird painting;brush and ink;color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传统绘画受到西方文化与艺术的巨大冲击,为了探寻民族绘画的出路,黄宾虹对传统笔墨进行了创新性的实验,为中国画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比起山水画,黄宾虹的花鸟作品被给予的关注相对较少,但张宗祥称赞其“开辟了另一个花鸟世界”,不仅融汇古今,而且吸取了西方印象派的色彩之美,体现了黄宾虹对民族绘画的探索与反思。黄宾虹的花鸟作品较山水用色更丰富,更能凸显黄宾虹在创作中的笔墨色彩运用特点,本文即以黄宾虹的花鸟画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笔墨色彩表现特色。
1 黄宾虹的笔墨色彩观念
自明末画分南北宗以来,崇士气、斥画工的风气统治画坛二百余年,黄宾虹本人也认为习画一定要警惕市井气的浸染,保持文人画传统的纯净。黄铸夫指出这样的画学观念影响着黄宾虹的花鸟创作,他仅仅将之作为山水之外的遣兴之作。不仅如此,黄宾虹的花鸟画风格基本也沿袭了文人画写意一脉的传统,追求“不似之似”。黄宾虹认为清道、咸时期是民族绘画复兴的关键时期,并且把在 “金石学盛”影响下带来的笔法革新当成绘画中兴的重要原因,“墨法始备”则是绘画中兴的重要表征,此观念深刻影响着黄宾虹的绘画创作。
黄宾虹看重笔墨的表现力,他将气韵与笔墨联系在一起,认为要想“穷笔墨之微奥”,就必须做到“博古通今,师法古人,兼师造化”。黄宾虹的花鸟实践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则为写生之作,此类作品中有很多非传统题材的野草闲花,黄宾虹在《黄山析览》一文中记述了在黄山所见的诸多花鸟植物的形态、颜色等特征,可见其观察细致入微,也正因如此,其笔下花鸟才能够栩栩如生。另一部分则为钩古之作,题材为典型的梅兰竹菊四君子图等,但黄宾虹并非一味摹古,而是在笔墨色彩方面进行了创新和实验,并且在摹古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五笔”“七墨”,即“平、圆、留、重、变”与“浓墨、淡墨、破墨、泼墨、积墨、焦墨、宿墨”,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笔墨的深刻认识。并且在黄宾虹的花鸟作品中经常能看到多种不同的墨法,他声称“七种墨法齐用于画,谓之法备;次之,须用五种;至少要用三种;不满三种,不能成画。”[1]显示出他对笔墨炉火纯青的把控力。
在黄宾虹看来,好的墨法则应当如“北宋画多浓墨,如行夜山,以沉着浑厚为宗,不事纤巧,自成大家。”他的山水画也的确多用浓墨,显示出如前文所说的浑厚的特点,不过这里的浓墨并不是用墨汁将事物涂实,而是通过层层晕染形成具有变化的多个层次,叠加之下从而达成厚重的视觉效果。因此黄宾虹作画常通过墨色的层层晕染表现景物的明暗转折和结构层次,在他的作品中通常存在浓淡各异的多个层次。谈及浓墨与淡墨的结合,黄宾虹说:“以淡墨润浓墨,则晦而钝;以浓墨破淡墨,则鲜而灵。”他的花鸟画色彩整体上来看比较清淡,但是同样具有墨色交融、以及水积色法等不同技法塑造出的丰富层次。不仅如此,黄宾虹还吸纳了西方印象派的色彩表现力,将更多丰富的民间色彩挪用到写意花鸟的创作当中,并且将传统笔墨技法与色法结合,丰富了传统花鸟画的艺术张力。
黄宾虹尤其看重点法的使用,他具有古意的笔墨应当是像“北宋人画,积点而成,层层深厚。”王鲁湘认为黄老对点的体悟与深刻认识是受到出土金石器皿上斑驳的锈点启发①。黄宾虹独创以点代皴的画法,为了最大程度发挥墨点的艺术表现力,他在创作中运用灵活不同的笔法和墨法,以点连线,以点成面,并且通过反复晕染塑造出多个色彩层次。
谈及笔、墨、设色之间的关系,黄宾虹称:“笔法是骨,墨法肌肉,设色皮肤。”这为他以书入画的画学理念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支撑,黄宾虹笔力劲健,用笔虽然简洁但却能够精准地刻画出花鸟的结构外形,正如他所说的,起到一个关键的筋骨支撑作用。黄宾虹的绘画创作,尤其是花鸟画大多都是色墨混用,他认为“用墨如设色则姿态生,设色如用墨则古韵出。”并且大胆吸收了民间绘画大红大绿的艳丽色彩,用色丰富,别开生面。在他的花鸟创作中,可以看到点厾法所塑造出的不同色彩融合的效果,可以看到通过破墨或破彩法形成的墨色平衡,可以看到宿墨法以及积墨法的模糊的墨痕和水渍所带来的诗意效果。与其说花鸟画是黄宾虹的遣兴之作,不如说是他的笔墨实验之作。
2 黄宾虹花鸟的风格特色与分期
黄宾虹的山水画因墨色浓重被王伯敏用“黑、密、厚、重”四个字来概括,但他的花鸟却呈现出“简、淡、拙、健”的面貌[2]。一方面黄宾虹的花鸟延续传统的折枝花画法,构图简约,富有诗意[3];另一方面,黄宾虹画花鸟多用淡墨或者明度较低、灰度较高的色彩,因此作品的整体风格显得比较淡雅。黄宾虹对水的把控出神入化,他的花鸟画墨色大都很清润,画面中可以明显地看到落笔处的色点,以及笔尖饱含的水分在纸上晕开的细小的不规则齿痕,这种不平整的边缘轮廓大大拓宽了黄宾虹笔触的意象性。不同于山水画,黄宾虹花鸟设色也不会严格符合所勾画的轮廓,有时会进行一定的留白,有时色彩晕染会超出勾线的轮廓范围。同时,因为多用泼墨、宿墨、积墨等方法,色彩在进行渲染的时候会在画面留下深浅不一、不规则的墨痕和水渍,因此显得生拙而有灵气。
黄宾虹崇尚青藤、白阳的笔法,他自己的花鸟创作走的也是文人写意的路子,将书法用笔融入创作。黄宾虹对扬州画家陈崇光尤为推崇,陈崇光画花鸟多用中锋,将书法用笔融入绘画之中,笔法沉健,吴昌硕评其“笔古法严,妙意从草、篆中流出”。受到陈崇光tqcNcfLUE1eoAmIJ0VNKpA==的影响,黄宾虹的作品也具有浓郁的金石气,他画的花鸟用笔用墨带有明显的隶意,线条劲健,具有抑扬顿挫、挺拔劲健的书法用笔特点。与齐白石的作品对比,少工细而更加恣肆。在设色方面,他更多地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表现事物的明暗层次。
黄宾虹早年的花鸟画创作比较少见,据王伯敏的描述,黄老青年时候的花鸟风格比较工整,法度严谨,稚拙却有神。他的花鸟创作集中在六十九岁之后,黄铸夫认为其花鸟画风格以八十岁为分界,此前总体风格简淡萧疏,此后则更加简劲古厚[4]。其八十岁之前的作品,以《荷塘秋趣》(图1)为例,画湖石的墨色,画荷叶的青色,以及背景几近透明的黄赭色,在调色时都用了大量的水,因此画面整体色彩清浅淡雅,笔墨清逸。通过淡墨的反复叠加,以及泼墨、积色等不同技法,塑造出“屋漏痕”般的美感,朦胧极富变化的墨痕和水渍引人遐思,富有诗意。有人推测由于黄宾虹晚年视力退化,对色彩的敏感度逐渐降低,所以后期作品的色彩明艳度比前期高很多,不过黄老会通过破墨、破色等方式进行平衡,因此虽然用色浓艳,但显得古朴厚重,不落俗套。
3 色墨混用
与黄宾虹山水墨色浓厚的面貌不同,其花鸟整体上用墨更加清淡,以色为主,以墨为辅,其中虽然不乏《墨梅图》《墨菊图》《墨竹》这样单纯以墨色点染的作品,但大部分花鸟作品都采用色墨混用的方式进行创作。
黄宾虹吸收了民间绘画中大红大绿的色彩,但与于非闇和齐白石晚期那种浓色重彩、明快妍丽的风格不同,黄宾虹的花鸟画整体色彩饱和度和明度更低,显得更加沉静。在黄宾虹的作品诸如《蜀葵玉簪湖石》(图2)、《月季野花图》中,均以大面积赭石、墨色等比较沉静的重色去平衡比较浓艳的青绿、玫红、橙黄等亮色。黄宾虹还会通过在颜料中调入墨汁、或是在设色时多蘸水使用淡墨的方式,来降低大红大绿的明度,洗去浓艳之色,使之呈现出一种犹如金石器皿锈斑似的厚重感,塑造出淡雅古朴的视觉效果[5]。为了降低色彩的明艳度,以防作品产生艳俗之感,黄宾虹还会使用破墨法和破色法。他的《秋花螳螂图》(图3)以比较浓重的墨线去破湿润、浓艳的朱红,一重一轻、一实一虚,压下了朱红可能会带来的俗气,显得刚健古拙。
黄宾虹这种色墨混用的风格特征还体现在墨线和点染的方法上。黄宾虹的一幅花鸟作品有时会用到多种技法,他画花鸟并不局限于没骨或是钩描中的某一类。同时,他还会创造性地使用“勾叶点花”法,塑造出花朵轻盈飘逸的艺术效果。黄宾虹并不刻意追求墨色相融的精细效果,从《月季》《绶带玉兰》(图4)等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勾勒轮廓的墨线相较于传统双钩描法的线条更加粗、存在感更强,具有浓淡变化和顿挫的节奏感。有时黄宾虹还会直接用彩线勾勒花朵轮廓来代替点染,比如他的《芙蓉》和《秋花螳螂图》,分别用赭石和朱红色勾勒花朵的外形,比白描多一分婀娜,同时也不失写意恣肆洒脱的特点。
黄宾虹早期的花鸟作品还比较工整,后来用笔则更加放逸,大笔草草,并不严格按照勾勒的轮廓进行铺染,他的《黄山野卉图》(图5)中就有多处色彩渲染出轮廓之外,但这并不影响形准,反而增添了花朵随风摇曳的风姿。并且黄宾虹敷色也不会把勾出的轮廓全部填满,而是在花心或是花瓣交叠等地方留有一定的空白,这些留白和深浅浓淡不一的色彩共同塑造了植物的明暗层次。
不仅如此,除了双钩描法、钩花点叶,黄宾虹在很多作品中完全放弃对外轮廓进行勾线,大量采用没骨画法。黄宾虹曾评价徐熙的花鸟说:“古凡画花者,往往以色晕淡而成,熙独落墨以写其枝叶蕊萼,然后傅色,笔墨草草,略施丹粉,雅韵天成,别有生动之意,故骨气风神,为古今绝艺。”应该是受到了徐熙的影响,黄宾虹的作品也格外注重色墨的排布,常常在植物的茎、叶子的脉络、花萼、花蕊等结构性关键部位用墨,其他部分则用彩色点染。浓重的墨色在画面中起到一个类似筋骨的结构支撑功能,遵循了谢赫六法中“骨法用笔”的原则,而依托这一筋骨再使用比较明亮的彩色颜料进行点染,落墨放逸但形不散,呈现出有骨有肉,劲健而不媚俗的效果。
4 宿墨法与积墨法的运用
黄宾虹的作品笔法和墨法多变,其中尤数对宿墨法和积墨法的诠释最为出色,这两种墨法及其独特的画面美感也成为其作品的突出特征。
宿墨法即用隔夜的墨作画,此时墨和胶已经产生分离,因此留在纸上的墨色比较浓黑、厚重,有一种粗糙的质感。黄宾虹称赞其“视之恍如青绿设色,但知其古厚,而忘为石质之精砺”,但是宿墨用在绘画当中会存在墨色枯竭,没有光泽的,因而显得比较呆板枯涩。吴山明讲要想用好宿墨法,对水的把控尤为重要[6],用水同样也是黄宾虹宿墨法朴拙而有灵性的关键所在。黄宾虹自己在《沙田问答》中写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古人书画,墨色灵活,浓不凝滞,淡不浮薄,亦自有术。其法先以笔蘸墨,墨倘过丰,宜于砚台略为揩拭,然后将笔略蘸清水,则作书作画,墨色自然滋润灵活。”[7]据见过黄宾虹作画的人称,黄老创作时正如前文所说,每多蘸一次墨都会再蘸一次水,蘸水之后笔尖的水分中和掉了宿墨法原本可能会带来的干涩之弊病。并且挥毫时脱胶的墨渣会随着笔尖的水分快速向四周扩散,并且随着水分被吸收被留在纸上,因此画面上可以看到落笔处深色的外缘会形成一层较浅的色圈,并且在它边缘可以看到残留的墨滓圈出的不规则轮廓。
随着停顿在原本的色块外圈会留下一圈湿润且颜色更浅的墨痕,清透而具有灵性,实中有虚。同时随着墨汁或颜料与笔尖上的水分会在纸面产生交融,随着水分被纸面吸收,留下斑驳的色块,产生一种朦胧的美感。
至于积墨法,黄宾虹强调“尤要当着意于‘落’,则墨泽中间浓丽而四边淡开,得自然之圆晕,笔迹墨痕,跃然纸上,如此层层积染,物象可以浑厚滋润,且墨华鲜美。”[8]因为落笔时从笔尖到笔锋含水含墨量有所不同,随着提按,墨色逐渐发生深浅变化。同时由于黄宾虹作画喜多用水,落笔时墨点较之干笔积墨面积更大、更圆,墨迹更润,再叠加反复积染,水墨的融合变化也更加明显、层次更加丰富。黄宾虹进一步将积墨法挪用到彩色颜料当中来,他的花鸟创作就广泛地用到了这一方法,更难能可贵的是,即便经过多层点染,他的作品始终保持简淡清逸的面貌。
《黄山野卉图》广泛使用了宿墨法与积墨法进行表现,仔细观察画面中央黄花的叶子,可以看到其边缘有一圈不规则的深绿色锯齿状墨线,显然是宿墨因为脱胶而留下的渣滓。叶面上还有深浅两层脉络线,颜色清浅的脉络和叶面色彩融合得比较平滑,而颜色较深的脉络线周围还有一圈晕开的墨痕,显然是一层墨未干时叠加上去的,因此才会产生这样的色墨晕染效果。不仅如此,由于这幅作品用色清浅,画面上的墨痕和水渍都比较清楚,可以明确地看到叶与叶、黄花与叶片之间存在反复点染而产生的交叠,展现出一种郁郁葱葱的盎然生气。同时浅赭石、淡黄色、浅绿色等不同的色彩又在反复地晕染中实现一定的融合,丰富了整体的色彩层次。画面最右边的草则使用点积墨法,色点由于渲染层次的叠加产生深浅不一的,斑驳质感,给人以影影绰绰,草木华滋的视觉效果。
5 结语
黄宾虹的花鸟画整体上属于文人写意派的风格,同时吸收了民间绘画大红大绿的鲜艳色彩,但黄宾虹通过用水降低这些色彩的明度,或者用墨平衡浓艳的色彩,使得作品整体上呈现简淡朴拙的风格。黄宾虹注重作品的笔墨表现力,因此他的作品大多色墨混用,并且运用多种不同的表现技法。其中尤以宿墨法和积墨法独具特色,通过点染和层层晕染塑造出富有变化的笔墨层次,极具诗意和艺术张力。
6 参考文献
[1]黄宾虹.百年大师经典 黄宾虹卷[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21.
[2]王伯敏.黄宾虹的花鸟画[J].美术丛刊,1983,08(23):76-81.
[3]王克文.含刚健于婀娜的黄宾虹花卉艺术[J].朵云,1997(48):122-126.
[4]黄铸夫.黄宾虹花鸟画初探[C]//墨海烟云 黄宾虹研究论文集.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1989:32-41.
[5]杨润徽.退潮有痕[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21.
[6]吴山明.宿墨法 中国画笔墨的传承与拓展[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9.
[7]黄宾虹.黄宾虹画语录[M].王伯敏,编.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
[8]王鲁湘.黄宾虹[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7 注释
① 王鲁湘.论黄宾虹的“太极笔法”[M]//卢辅圣:朵云 第六十四集 黄宾虹研究.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