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林业碳汇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析
2024-10-27龚伟民
摘 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格局的战略选择。作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林业碳汇是推动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融合共赢的生态举措,也是保障“双碳”目标实现的有力支撑。基于“双碳”目标在国际国内的定位,阐述了“双碳”目标下林业碳汇的价值意蕴,分析了“双碳”目标下林业碳汇的发展境况,探讨了“双碳”目标下林业碳汇的行动路径,旨在挖掘林业碳汇的发展潜力,推动“双碳”目标实现。
关键词:生态保护;林业碳汇;“碳达峰”;“碳中和”;高质量发展;林业工程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4)08–0-03
人类对气候变化的认识自浅尝辄止发展为科学认知,再到进一步形塑为世界共识,历经了漫长的演变阶段。当下,如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有效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议题和科学界亟待解决的前沿问题。据统计,1960—2014年,全球CO2排放量大约增长了近4倍,从9 335 Mt大幅上升至35 245 Mt[1]。同时,以18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为起点,近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的涨幅达到约1.1 ℃[2]。
基于此,“碳达峰”“碳中和”渐渐发展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共识,世界各国都开始规划纲领性质的“去碳化”行动方针,积极打造“全球—国家—地方”协同合作的行动路线。究其根本,我国提出的“双碳”目标既是在国际上定位自身、展现大国担当的应有之义,也是扎根本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更是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战略选择。其中,作为一种以自然解决方案为根基,林业碳汇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于一体,致力于实现多方融合共赢的治理途径,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内涵,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基础性、关键性的战略支撑。因此,大力发展林业、高质量推进林业碳汇已成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核心举措,立足“双碳”目标探讨林业碳汇的价值意蕴、发展境况和行动路径可深入挖掘林业碳汇的发展潜力,逐步推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有机转化,有利于构建高质量发展格局。
1 “双碳”目标下林业碳汇的价值意蕴
“双碳”目标的提出既让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大国担当,也完整、准确地践行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有力推进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宗旨的生态文明建设。因此,如何寻觅新动力、开辟新赛道以助力“双碳”目标的高质高效实现成为关键。林业碳汇是公认的成本有效、绿色低碳的减排方式,可以通过专业项目开发与核定的碳汇定量将林木资源所具备的吸收、固定CO2的功能转化为有价商品,再输送至碳交易市场开展交易,继而实现碳汇收益,由此开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机制[3-4]。在这一过程中,森林的生态效益经由市场交易机制实现了内部化。因此,从本质上而言,林业碳汇凝结着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抽象劳动价值,呈现出稀缺性、公共产品特性,兼具“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正外部性特征,有助于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收益的有机统一[5]。基于此,林业碳汇在达成“双碳”目标的过程中所呈现的价值意蕴日益凸显。
实施兼具务实性、可行性和连续性、继承性的行动举措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核心要义。其中,林业经济的发展扮演着关键角色,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实现“碳去除”的有效之举。“碳汇”即清除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过程、活动和机制,而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为庞大、最为丰富,且最具系统性的碳库,其固碳能力备受关注[6]。这也促使以森林固碳为基点、以人类活动为推力开展的林业碳汇逐步从“边缘”走向“主流”,提前谋划、有效实施林业碳汇,不断提升林业碳汇能力、碳市场交易能力,从而高质量推进碳达峰目标的实现已成为各国协力解决气候问题的核心发力点。
当前,达成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已成为当下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没有捷径,必须减碳去碳,而发展林业碳汇交易正是关键行动。这不仅有助于激励经营者科学经营、用心保护森林,发挥林业的生态效益,同时碳汇市场交易中的碳配额、碳信用等方式还可以有效抵消温室气体的排放[7-9]。
2 “双碳”目标下林业碳汇的发展境况
林业碳汇作为“森林资源—碳市场—社会经济”系统循环的关键枢纽,其发展过程受到多个复杂子系统的影响。因此,探索如何盘活林业资源、拓展碳汇方式以满足时代需求,促进社会、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协同发展,既是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最大机遇,也是打造“零排放”中国方案、真正实现“双碳”目标的最大挑战。
2.1 潜在的机遇
丰富的林业资源为林业碳汇的高质量发展创设了基本前提。我国所拥有的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一,林业碳汇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10]。我国是当之无愧的全球最大碳汇之国、固碳之国。同时,“新发展”的时代诉求为林业碳汇的高质量发展点明了根本方向。首先,立足新发展阶段,高污染、高能耗的发展模式陆续被淘汰,加强维护生态安全、切实保障生态利益的呼吁愈发强烈。林业碳汇作为抵消碳排放、迈向绿色发展的关键模式与新发展阶段的诉求高度契合。其次,着眼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其根本旨归。林业碳汇作为源于自然、回归自然的资源节约型、绿色友好型开发项目,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最后,聚焦新发展格局,其关键内核是通过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继而促进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作为有效控制CO2排放、盘活林业资产的创新形式,林业碳汇有助于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与经济协同增长的发展新格局。
2.2 面临的挑战
林业碳汇的高质量发展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诚然,森林资源在应对气候问题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越来越被重视,并且在碳汇补偿、碳汇交易场景拓展等创新机制的作用下,林业碳汇的发展已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效。然而,当前我国林业碳汇的发展仍未形成可持续增长的动力,存在开发模式粗放、效益增长不足等问题,“双碳”目标的实现受到严重制约。虽然我国拥有全球范围内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落后的林地条件、单一的林种、稀缺的大径材等棘手难题,森林资源的健康发展遭受严重的阻碍,森林资源的固碳增汇困难迭
起[11]。总体而言,我国林业碳汇的发展仍处于“摸石探路”期,尚未实现自“跟跑”向“并跑”的转变。同时,林地权属问题是长久以来我国林业产业发展难以解决的梗阻,致使林地的规模化经营困难重重,严重制约了大面积碳汇造林、“生态—经济”效益转换的过程。此外,林农自身的生计贫困与林产品的低附加值削弱了林农营林护林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一步加剧了林业碳汇积累的挑战。
3 “双碳”目标下林业碳汇的行动路径
当前,受发展阶段的制约、资源禀赋的约束,以及产业结构、消费升级等因素的影响,煤炭为主的能源矿产仍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我国的碳达峰可期,碳中和道阻且长。林业碳汇是实现“双碳”目标、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生态举措。因此,必须以“双碳”目标为导向,统筹规划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微观层面的资源开发,全方位打造“森林资源—碳市场—社会经济”的循环系统[12]。
3.1 构建政府支撑、协同发力的交易架构
“双碳”目标下,立足我国国情对林业碳汇进行整体性谋划和全方位布局,是宏观层面推动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核心议题。其中,构建政策支撑、协同发力的林业碳汇交易架构是顶层设计的重中之重。具体而言,系统化交易架构的搭建应从产权界定、数据监测以及支持体系3个方面入手。
第一,明晰的林业碳汇产权是打通“森林资源—碳市场—社会经济”系统堵点的核心,与森林资源是否可以深度参与碳市场、密切融入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只有当碳汇产权明晰时,方能促使开放的林业碳汇资源转化为有明确产权主体的资产,由此实现森林外部社会收益的内部化,微观经济主体也得以真正享受森林生态补偿,最终实现对森林资源经营主体的长效性激励。当前,我国的政策条例尚未对林业产权进行清晰界定,林木的所有权、使用权及经营权,林业碳汇的归属及转移,碳汇交易主体的收益分配等问题都缺少细致规定,易产生复杂的法律纠纷。国家应积极出台宏观层面的政策法规及条例,针对林木产权界定、碳汇产权转移等内容进行明确规定,减少由产权归属不清所引发的合同纠纷与成本增加,从而促进碳汇交易的顺利进行和碳汇价值的有效实现。
第二,准确的林业碳汇交易数据监测是支撑“森林资源—碳市场—社会经济”系统运行的动力。事实上,在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重要战略的并行推进中,林业碳汇交易与其他机制不断发生着交织影响,形成了复杂的碳交易体系。其中,低交易成本是碳交易体系初步孕育、持续发展所依赖的基本前提,如何降低碳交易体系成本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我国碳交易成本过高的主要原因是准确、有效监测数据的缺位[13]。因此,要致力于构建规范合理的监测标准,形成统一合同文本。同时,善用遥感技术与地面样点,实现碳汇交易数据的有效测算和精准评估,促进交易成本稳步下降。
第三,有力的林业碳汇支持体系是激发“森林资源—碳市场—社会经济”系统活力的关键。林业碳汇的开发、运行与持续涉及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的交融互促,国家应注重从“全链条”视角出发,加大对森林的抚育与规模化经营、碳汇项目的申请与交易等环节的支持力度,调动各生产要素服务于森林固碳增汇、林业碳汇参与交易的过程。具体而言,国家应积极引导政策制定和金融机构,为信息咨询、项目成本收益、技术培训等环节注入活力,加大资源的倾斜力度和资金的支持力度,以此调动林农在内的各方主体参与林业碳汇的主动性,激发林业碳汇交易、森林资源与碳市场三者之间的耦合活力。
3.2 挖掘森林资源、产品资源的碳汇潜力
碳的周转速率、碳输入与输出量对碳汇的高低具有决定性作用。林业碳汇能力的提升是森林生态系统净碳收支平衡与全产业链林产品碳汇协同调控的系统性过程[14]。因此,“双碳”目标下林业碳汇的行动路径除了要以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为指导,也要以微观层面森林资源、产品资源的开发为核心,挖掘林业碳汇的潜力,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具体而言,微观层面的资源开发要以提高森林净生产力、拓宽林产品赛道为抓手。
第一,提高森林净生产力是林业碳汇能力提升的关键要义。要科学经营、精细管理森林,通过适当的灌溉、施肥以提高森林固碳能力,同时,注重营造“混交林”,混交林不仅在树高、直径和生物量等方面显著优于纯林,还能有效避免森林群落结构与树种组成单一的问题,可以提供更丰富的栖息地环境,实现更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最大化发挥碳汇潜力。同时,“适地种树”是提高森林净生产力的有力支撑,它既包括为给定树种寻找到最适合生长的地段,也包括在给定地段上种植最适宜生长的树种。溯其根本,“适地种树”的关键在于“适钙适树”,其中,以林木育种为途径筛选低组织钙含量的林木品种和个体是赋能森林生产力提升的关键举措。此外,森林病虫、森林火灾是威胁森林净生产力的另外两大要素。应通过病虫害的化学、物理和生物等途径防治,减少森林净生产力的损失,避免森林由“碳库”变为“碳源”,同时,加强火灾的监控、应急水平。通过智能监测、动态监管、精准预防森林火灾,有助于避免森林资源的大面积损失,减轻火灾对森林碳通量的影响,继而减少森林净生产力
损失[15]。
第二,拓宽林产品赛道同样是提高林业碳汇能力的重要途径。林产品的覆盖范围广泛,包括薪炭木材、工业木材、锯材、人造板和木纸浆等。与此同时,不同种类林产品的碳汇量、碳汇效率存在差异,产量越高的林产品,碳汇量相对较大,寿命越长的林产品,碳汇效率则越高。通过增加林产品的产量、开发林产品的用途有利于增强碳汇效应。要积极推广木材等林产品在铺地板、建房、制作工艺品、架桥等建筑工艺场景的应用,提高其固碳能力,同时,落实好防水、防腐措施,进一步延长木质林产品的寿命以增加林业碳汇。此外,充分利用生物质林产品同样可以大幅增强林业碳汇效应,要妥善处理、合理利用生物质残余物,在解决废弃物堆积问题的同时,将现有的碳通过人为改造转化为另一种储存形式的碳,以此实现碳汇功能的延续。
参考文献
[1] 秦国伟,田明华.“双碳”目标下林业碳汇的发展机遇及实施路径[J].行政管理改革,2022(1):45-54.
[2] 曹先磊,程毅明,吴伟光.碳中和目标背景下CCER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优先序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22,37(5):52 -63.
[3] 吕金蔚,刘冰.“双碳”目标下林业碳汇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22,42(6):666-672.
[4] 牛玲.碳汇生态产品价值的市场化实现路径[J].宏观经济管理,2020(12):37-42,62.
[5] 彭红军,徐笑,俞小平.林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综述[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6(6):177-186.
[6] 秦国伟,田明华.“双碳”目标下林业碳汇的发展机遇及实施路径[J].行政管理改革,2022(1):45-54.
[7] 潘家华,廖茂林,陈素梅.碳中和:中国能走多快?[J].改革, 2021(7):1-13.
[8] 张艳,李锋,李援.碳中和背景下林业碳汇市场及海南发展林业碳汇交易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39(3):35-43.
[10] 胡鞍钢.中国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及主要途径[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3):1-15.
[11] 杨博文.“资源诅咒”抑或“制度失灵”?基于中国林业碳汇交易制度的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21(5):51-70.
[12] 熊立春,赵利媛,王凤婷.产业政策对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22,35(4):76-81.
[13] 方精云.碳中和的生态学透视[J].植物生态学报,2021,45 (11):1173-1176.
[14] 邹晓明,王国兵,葛之葳,等.林业碳汇提升的主要原理和途径[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6(6): 167-176.
[15] 张兴锐,张晓婕,元赛杰,等.“双碳”目标背景下邯郸市林业碳汇发展对策分析[J].青海农林科技,2023(3):56-6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