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野生动物保护以促进生态环境平衡研究
2024-10-27何富英
摘 要: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野生动物保护现状看,野生动物的存活数量减少,其生活环境质量大幅度下降,甚至有多种野生动物面临着灭绝的风险。为了保护生态多样性,必须积极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工作,集聚社会力量,提高社会各界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关注,进而为野生动物提供更为有利的生存环境。基于此,介绍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野生动物现存情况,阐述了野生动物保护的意义,分析了野生动物保护现状,提出了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的建议。
关键词: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
中图分类号:S86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4)08–000-03
班玛县隶属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位于该州的东南边,大渡河上游,全县平均海拔在3 300~4 000 m之间,最高峰海拔5 039 m,最低处玛可河出境处海拔约3 147 m,相对高差1 892 m,但所跨纬度不足1°N,气候随海拔的垂直高度变化十分明显。班玛县土地总面积6 138 km2,占全州总面积的8.03%;全年平均气温为-1.0~2.8 ℃,气温分布的基本特征是随海拔的增加而递减;年平均降水量在665.3~767.2 mm之间,各地年降水量的分布趋势基本上为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班玛县境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动物种群中鸟类、兽类的占比较大,爬行类和两栖类的种群数量较少。调查统计,野生动物有野生动物27目57科148种,鱼纲4科5属8种,哺乳纲8科13种,鸟纲16目39科121种,两栖纲2目5科5种。国家级保护动物包括棕熊、猞猁、麝鹿、水獭、野猪、雪鸡、蓝马鸡、白马鸡、灰雁、草原雕和川陕哲罗鲑等。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高达12种,占青海省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总量的1/2左右,小熊猫、黄喉貂和猕猴等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共计32种,占总量的61%。近年来,班玛县高度重视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立足当地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严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积极探索野生动物保护措施,经过不懈努力,成效显著。但在当地野生动物保护中仍存在一定的阻碍因素,因此深入研究野生动物保护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1 野生动物保护的意义
野生动物是自然环境生态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并且大多数野生动物(尤其是肉食类)位于食物链的上部或顶端位置,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起着现代技术无法替代的作用。
1.1 动植物协同进化
野生动植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和相互依赖关系,它们经过漫长的协同进化过程,相互适应、互利共生。保护野生动物有助于维持这种协同进化关系,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
1.2 维护生物多样性
野生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虽然我国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较为丰富,但受居民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不强、以往过度捕猎、管理不到位等的影响,野生动物种类骤降,规模锐减,影响野生动物的多样性。通过加强野生动物保护,从源头上制止非法捕猎行为,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
1.3 控制病虫害
许多野生动物能够克制病虫害帮助控制某些害虫或病原体的数量,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保护这些动物有助于降低疾病传播和农作物受害的风险。
1.4 维护生态平衡
野生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调节者角色,它们参与能量传递、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的维持。保护野生动物有助于维护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避免生态系统崩溃和环境恶化[1]。
2 野生动物保护现状
2.1 野外栖息地减少,活动范围缩小
主要受某些区域地形地貌极差的影响,树木在此地不能正常生长,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变差,生殖繁衍受影响,死亡率高,当自然环境尤为恶劣时,部分野生动物面临消亡的风险。
栖息地的缩减使得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受限,难以找到足够的食物,进而增加了其濒危风险,轻则被迫移居到其他地方,重则导致野生动物死亡[2-3]。虽然有关部门和志愿者协会有意识地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但因为某些地区宣传和推广的力度不足,加上普通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不强,无意中破坏了野生动物栖息的环境,致使野生动物保护行动迫在
眉睫。
2.2 人为活动干扰增加
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造成了干扰和威胁。例如: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噪声和光污染,影响了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旅游业的发展可能导致游客干扰野生动物的繁殖和生存;狩猎、捕鱼等非法活动也对野生动物的生存构成威胁。尽管我国已经加大了保护野生动物的力度,并采取有针对性保护策略,但从野生动物存活状况看,其存活的总数仍在继续锐减。一方面,环境变化提高了野生动物的死亡率,致其死亡数量增加、繁衍数量减少。另一方面,盗猎事件频频发生,大量野生动物被售卖或食用[4-5]。
2.3 食物减少,动物疾病危害严重
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破坏和资源过度开采导致野生动物食物减少。受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一些野生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减少,进而影响整个食物链的稳定性,使得野生动物难以获得足够的营养和能量,加剧了它们的生存困境。
此外,野生动物栖居于自然环境中,一旦发生疾病,若治疗不及时则会出现大规模死亡现象。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等领域产生的垃圾量增多,随意丢弃垃圾的现象屡见不鲜。垃圾中的有害成分在自然环境中分解为神经毒性物质,动物通过采食或其他食物链摄入体内,引起器官病变。例如,垃圾中的三苯基锡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动物体内,损伤其器官,影响动物正常生理活动和生长发育,严重时导致动物死亡。
2.4 缺乏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部分居民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较为薄弱,主观上认为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即便不采取任何保护措施也仍能够保证野生动物的正常繁衍,从而,滋生大量侵害野生动物的非法行为。例如,黑市上流通大量麝香资源,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居民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薄弱,在利益的诱导下捕杀野生动物。
2.5 经费投入不足
未将野生动物保护资金设为专项预算,难以获得充足的资金用于完善野生动物保护基础设施,部分地区甚至未配备保护设施。由于资金匮乏,制约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例如,在开展野生动物救助、人才队伍建设、基础设施优化等工作时阻力重重,无法进一步保护好野生动物,也无法开展更为深入的科研研究活动,影响了野生动物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3 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的建议
3.1 加大对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保护力度
野生动物生存情况与生存环境有关,因此建立并持续维护良好的野生动物生存环境是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重要举措。
第一,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地区工作人员将各项保护措施落实到位,加强监督,杜绝盗猎、纵火等危害野生动物的行为。规范人类生产活动,禁止保护区内出现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规的生产活动。
第二,密切监测鸟类迁飞途径和野生动物聚集地等区域,建立野生动物观测站,如班玛县每年会开展700多次人工监测巡查活动,每站点总计进行了9次每日报告,周报共计4次。
第三,规范管理野生动物保护区的自然环境,禁止人类携带的外来物品遗留在保护区内。
第四,采取退耕还林措施,丰富森林资源,为野生动物提供充足的空间。通过退耕还林方式修复自然环境,以便野生动物生存、繁衍[6-7]。
3.2 加大执法管理力度
第一,法律法规应适应实际的保护工作需求。有关部门应积极出台和修订完善的法律法规,并制定与之配套的各种保护制度,构建科学完善的执法协调制度,使刑事司法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间具备更强的协调能力,推动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做好外来物体防控工作。近几年,外来物种入侵,危害国内生态环境,甚至严重影响到人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对此,应严格按照我国法律法规放生外来物种。对于自然生态系统可能遭到外来野生动物危害的情况,需要及时锁定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采取处理措施。
第三,为野生动物公益诉讼提供法律依据。根据现阶段野生动物保护需求,在原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持续完善,以便在处理诉讼案件时能够获得可靠依据。相关部门需要密切关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现状,了解工作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优化、细化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调动社会力量,鼓励人们参与野生动物保护。
3.3 完善与野生动物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
第一,完善与野生动物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避免执法期间出现法律漏洞。
第二,野生动物保护责任落实到个人,无论是野生动物保护还是违法处罚等工作,均须分配到具体部门或具体责任人,促进公安部门和市场部门等多方主体协同合作,集多方力量于一体,严厉惩治违法犯罪行为。
第三,组织野生动物执法专项活动,鼓励群众参与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多途径收集犯罪证据,惩罚犯罪行为,借助社会力量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在班玛县的野生动物执法管理工作中,建立七部门联席会议制,并将野生动物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严格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以雷霆手段打击犯罪行为,同时借助法律手段打造具有代表性的野生动物保护示范区,以此为标榜,扩大野生动物保护范围。第四,班玛县密切监督和检查野生动物收容救治单位和保护机构,督促相关单位和机构依据法律法规做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与公安部门和检察部门联动,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利用法律武器维护班玛县野生动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3.4 加强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
若想取得较为理想的保护效果,就要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以意识为引导,促使人们参与野生动物保护活动。第一,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向群众宣传食用野生动物的危害,改变群众食用野生动物能够滋养身体的错误认知。例如,可能因食用野生动物而传播细菌和病毒,反而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第二,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若某种生物消失,可能打破生态平衡,生态环境恶化将关联至人类,影响社会经济发展,降低人类生活品质。野生动物作为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保护野生动物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途径。保护野生动物既是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也是对人类的自我保护。
第三,部分居民对与野生动物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不全面,导致出现违法犯罪行为,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做好野生动物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使人们直观了解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保护意识,杜绝犯罪行为。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在宣传法律法规时需要注重形式创新,例如,借助“世界生物多样性日”“爱鸟周”等,以派发宣传单和挂横幅的方式进行宣传,还可利用新媒体推行线上活动,经过持续性的宣传,逐步增强人们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形成人人参与的野生动物保护氛围[8-10]。
3.5 增加野生动物保护资金投入
资金是正常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野生动物保护资金匮乏的问题,需要将经费预算纳入财政专项预算,保证专款专用且有足够的经费运用于基础设施建造、法律法规宣传和野生动物救护等流程,从而顺利开展后续保护工作。保护好野生动物和野生动物栖息地也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重点所在,有关部门需按照实况设立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妥善利用资金,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基础设施配置等工作,保护生态环境,以供野生动物生存
繁衍。
3.6 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
野生动物保护部门根据野生动物分布情况设立观察点,加大监测鸟类繁殖地、鸟类迁飞途径和野生动物聚居地的力度,在及时查处犯罪违法行为的同时,及时发现野生动物存在的疾病。
第一,保护部门可按照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迁移情况等,专门建立疫病疫源监测站,并加大每日的巡检力度。例如,班玛县每年会开展700多次监测巡检工作,并积极上传每日或每周的报告。
第二,监测员要严格根据相关的监测流程来推动工作开展,确保监测防控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一旦出现异常现象,不仅需要全程记录在册,还需及时将实际情况如实上报给组织,以便组织尽快做出决策,落实处理措施,保护野生动物安全。
4 结束语
野生动物保护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必行之举,各界必须高度重视野生动物保护的现实意义,探索保护策略。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的力度,深入研究当前保护的实际状况,分析和总结保护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宜的保护策略,实现保护野生动物的目标,维持生态环境平衡。
参考文献
[1] 魏宏伟,黄海雷.辽宁省野生动物危害现状与防控对策[J].辽宁林业科技,2023(6):63-65.
[2] 陆敏.贺州市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J].乡村科技,2023(18):142-144.
[3] 魏宏伟.辽宁省野生动物救护现状与对策[J].辽宁林业科技,2023(5):56-58.
[4] 董前程,王慧芬.生态伦理视域下的野生动物保护[J].林业调查规划,2023(5):139-145,161.
[5] 杨怡然,菅美桃,苏亮.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安全[J].内蒙古林业,2023(7):26-27.
[6] 李志龙,何燕.阿克塞县野生动物保护与救助工作现状及对策[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3,26(8):98-99.
[7] 郎彩琴.浅析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J].山西林业,2023(4):54-55.
[8] 颜强,洪名勇,吴大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视域下野生动物保护执法的困境和出路[J].中国兽医杂志,2023,59(9): 154-157.
[9] 朱睿,赵克雷.浅谈野生动物保护与流行疫病防控[J].四川动物,2023,42(3):355-360.
[10] 苗雨飞,王圆圆,陈彩霞,等.雾灵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体制建设[J].中国动物保健,2023,25(5): 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