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绿色建筑评级探索建筑管理过程中的改进方案

2024-10-27陈绍平

智能建筑与工程机械 2024年9期

摘 要:分析绿色建筑评级体系中绿色施工的相关指标,总结其对建筑管理产生的实际影响,并结合某工程绿色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重难点案例,分析改进目的、改进过程及管理结构,形成绿色施工管理改进方案。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级;绿色施工;项目管理;改进方案;绿建评价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903(2024)09-0093-03

收稿日期:2024-04-21

作者简介:陈绍平(1990—),男,湖北黄冈人,本科,研究方向:建筑工程、绿色建筑。

0 引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完成后,进行绿色建筑预评价,再经过绿色施工建设将绿色设计转化为绿色建筑,不断提升建筑管理水平,可为工程竣工后绿色建筑评价提供可靠的评级依据和阶段性成果。基于此,探讨绿色建筑评级下的绿色施工建筑管理改进方案,进一步强化管理对评级效果的作用,为后续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及评级提供依据。

1 绿色建筑评级指标体系及等级规定

1.1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应由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5类指标组成,且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评价指标体系统一设置加分项。控制项的评定结果为达标或不达标;评分项和加分项的评定结果为分值。

1.2 绿色建筑评价的分值设定

绿色建筑评价的分值设定应符合表1的规定。

1.3 绿色建筑星级等级规定

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满足本标准全部控制项的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其评分项满分值的30%。

当总得分分别达到60分、70分、85分且应满足绿色建筑技术要求时,绿色建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2 绿色建筑评级对建筑管理的影响

2.1 绿色建筑的优势

2.1.1 有利于提升建筑品质

绿色建筑突破了传统建筑的界限,将绿色环保理念和科学技术运用到了建筑设计和施工中,既提升了建筑品质和使用品质,又以高品质的建筑环境和使用体验,提高了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2.1.2 推动行业发展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越来越高,绿色建筑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认可,绿色建筑可以创造就业,也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和舒适的生活空间,促进了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2.2 绿色建筑评级对建筑管理的有利影响

2.2.1 有利于增强绿色建筑质量管理水平

通过科学合理的评级指标分析及筛选判定,可有效提升建筑材料、技术相关的施工质量管理水平,从而实现整体工程的品质提升[1]。例如,按照行业指标对保温材料品质进行评价,达到评级标准后投入具体应用中,可降低材料方面引发的工程问题。

2.2.2 有利于建筑管理精细化建设

绿色建筑评级过程中,需落实施工节水与用水、施工节能与用能、钢筋材料使用控制与商品混凝土使用控制等方面能耗量化数据收集与整理工作。此工作较为繁杂且需及时统计分析数据,以便指导后续施工管理。通过常态化的数据处理,有利于项目管理过程中精细化建设。

2.2.3 有利于提升能源效率及节能降耗

通过绿色策划、管理、设计、施工,融合建筑系统优化措施和节能措施,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如高效隔热材料、节能照明设备。使用可再生和环保材料,且增加装配式材料及工具的使用,既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又致力于减少建筑废弃物的数量,提倡回收,减少资源浪费,降低建设成本,并减少对化石燃料的需求,从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2.2.4 有利于绿建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绿色建筑评级工作贯穿整个项目建设实施阶段,各参建单位可通过项目绿色建筑建设,获得绿色建筑评级及绿色施工相关的管理能力及经验,培养国家需要的专业化人才。

2.3 绿色建筑评级对建筑管理的不利影响

2.3.1 绿色建筑管理积极性差

相比传统建筑,绿色建筑初期投入资成本较高,需要采用更昂贵的材料和技术,以确保环保和能源效益。绿色建筑评级中控制项和一般项等指标相对建筑施工单位,其管控成本较高,利润空间有限,且回报周期较长、经济利益不明显,这使得施工单位望而却步,绿色施工及绿建评级管控积极性差,主观能动性不强。

2.3.2 绿色建筑建设管理目标性差

目前,行业内对绿色建筑专业人才的需求并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很多项目管理团队对绿色建筑仍处于一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状态,部分管理团队对绿色建筑管理存在畏难心理,缺乏目标及方向性。

3 基于绿色建筑评级探索建筑管理过程中的改进方案

3.1 改进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升绿色建筑评级的有效性及获得感,需要在绿色性能落地过程中,提升建筑绿色施工管理水平,健全绿色施工管理模式及方法,积极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满足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相关政策目标[2]。

3.2 选择绿色建筑评级得分指标

绿色建筑管理过程中,绿色建筑评价指标分析及筛选为重中之重,保证建筑建设安全性、耐久性。绿色建筑居住环境应具备健康性与舒适性,针对空气、水源等内容评估建筑健康性,针对人文、服务等内容评估建筑舒适性。健康性与舒适性体现出人对生活方式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出行、服务设施、智慧运行、物业管理等方面。资源节约的指标包括节水、节能、节材3项。环境宜居包括绿化建设、室外热环境、立面美观协调、满意度4项[3]。

3.3 绿色建筑管理改进过程

3.3.1 绿色建筑管理改进流程

建筑评级管理方案改进过程中,需要结合绿色建筑目标及相关指标内容,根据绿色施工评价成果、改进问题进行分析与整理,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方案进行纠偏,并在建筑工程中使用。具体管理改进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

3.3.2 绿色建筑管理方案计划及筛选阶段

项目设计阶段绿色建筑评级预评价,主要分析绿色建筑评分标准及得分指标,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在评分项和加分项指标中提炼易得分项、次易得分项等,形成清单式的绿色建筑评分表。对初步筛选后的绿色建筑评分表中的得分项,从设计源头出发,进行进一步提炼,选择与降本增效强关联性的得分项,从设计角度提炼更多的得分项,确定设计得分优选项。而归属绿色施工方面少得分,确保综合得分能够满足绿色建筑评级标准要求。对绿色施工筛选后的得分项中的施工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绿色施工评价要素中评价条款进行取舍,确定施工得分优选项。针对筛选后的设计及施工得分优选项,制定绿色施工策划文件。

3.3.3 绿色建筑管理方案执行阶段

施工单位依据绿色施工策划文件制定绿色施工组织设计、绿色施工方案,按照施工组织顺序,通过绿色施工技术交底后实施。

3.3.4 绿色建筑管理方案检查阶段

依据绿色施工策划文件对工程实施过程进行评价,绿色施工评价依照基本规定评价、指标评价、要素评价、批次评价、阶段评价及单位工程评价等顺序依次进行。其中较为频繁的是批次评价。绿色施工批次评价是在要素评价的基础上随工程进度分批进行评价,评价次数每季度不少于1次,且每阶段不应少于1次。随着施工进展,通过定期评价能够有效的检查绿色施工管理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3.5 绿色建筑管理方案处理阶段

根据绿色施工实施过程中的历次评价结果,要素评价在指标评价的基础上纠偏,依次评价在要素评价的基础上纠偏。阶段评价在依次评价的基础上纠偏,单位工程评价在阶段评价的基础上纠偏,直至评价等级划分达到合格或优良等级。通过建设全过程中的绿色施工评价,能够及时发现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进行纠偏巩固成绩,把成功的经验尽可能纳入标准,进行标准化,遗留问题则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

4 建筑管理过程的改进方案应用

4.1 工程概况

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南区项目工程总建筑面积大约为20.94万㎡,地上面积为15.62万㎡,地下面积为5.32万㎡。项目建成后主要用于研发用房、会议空间、人才宿舍、配套商业、公共交通等功能设施。

主要设计理念为山水叠韵、圆梦舞台,融合山海生态格局,打造绿色建筑群体,提升城市公共体验空间的多元性与丰富性。绿色建筑评级目标是达到三星绿色建筑评级。

4.2 管理改进方案实施过程

4.2.1 得分项指标筛选

得分项指标筛选原则是优选多设计得分指标,少施工得分指标,在降低成本的同时,确保综合得分能够满足绿色建筑三星评级标准的要求。

绿色施工优选指标则结合项目常规建筑施工管理框架在检查验收、协调会议、评价及资料归档等管控尽可能采取二合一方式,避免臃肿的形式主义。绿色施工选项指标要求采取措施减少预拌混凝土损耗,将损耗率降低至1.0%。现浇混凝土构件采用铝膜等免墙面粉刷的模板体系等。

4.2.2 绿色施工策划方案及过程评价

绿色施工实施过程中,施工单位组织绿色施工批次评价。监理单位组织绿色施工阶段评价,建设单位组织单位工程绿色施工评价。评价结果均由建设、监理及施工单位三方签认。

4.2.3 绿色施工评价结果

按照不同程度的绿色施工评价最终得分,多数评价结果满足合格或优良评分要求,对主体结构工程阶段评价进行阶段性梳理提炼。

发现的问题有以下3点:①资料收集整理归档不及时,资料整理缺乏严谨性。②绿色施工管理团队专业力量不足,管理实施缺乏积极主动性。③绿色施工技术方案实际落地性不强、经济性未得到充分考虑等问题。

4.2.4 改进措施

建筑单位组织对施工单位提交的绿建资料进行全过程审核及管控,确保绿建各方过程资料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督促施工单位建立专门的档案室,整理归档绿色施工资料,每月组织绿建专员核验当月绿建过程资料,确保绿色建筑过程资料的完整性与延续性。

强化绿色建筑管理体系,随着工程进度,按照流程由相关单位组织绿色施工实施过程评价,定期对绿色管理体系内的架构成员工作能力及工作成果进行考核,结合评价结果及考核结果,对绿色施工管理架构或人员及时进行调整与优化。

建设单位需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不断加强参建各方的协作力度。针对技术问题,相关方先提出解决方案,建设或施工单位结合现场实际组会对技术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确保最终技术方案能够切实可行的指导现场施工落地。

建筑及监理单位督促施工单位每月结合现场实际进度及绿建得分点,预判是否有得分相关的施工工艺和施工内容即将实施。建立例会制度,每月定期召开绿建专题会议,各参建单位对绿建每月实施情况、技术重难点问题及下月绿建工作计划等内容进行评判和讨论,确保绿建工作的及时有效进行。

强化监督检查机制,加强绿建相关技术措施现场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监理及施工单位应将绿建施工情况纳入日常巡查范围,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应不定期开展绿建巡场,通过定期针对性巡场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了解绿建工作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5 结束语

绿色建筑管理要结合科学的评级内容及有效的管理措施,有效管控各项施工环节的安全与质量。通过不断评价比选及改进纠偏的管理过程,提升了建筑管理水平。研究发现,完善与优选建筑评级指标时,只有结合相关政策要求、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当地市场需求,才能适应区域建筑评估需求,增强建筑建设的绿色性、环保性、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孙海明.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质量管理模型研究[J].中华建设,2024(6):44-46.

[2] 武尚为.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的技术创新与效率提升[J].中华建设,2024(6):38-40.

[3] 吕英霞.基于绿色建筑项目管理模式及成本控制分析[J].中华建设,2024(6):53-55.